风信子栽培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风信子,又称为风信草、信风花,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百合科风信子属。

它的花朵呈钟状,花色多样,鳞茎圆锥状或椭圆状,触地生根,湿地型多年生草本植物。

风信子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古希腊人将风信子视为神圣之花,用来装饰庙宇和家庭。

目前,风信子已经广泛引种全球各地,成为具有观赏和触景生情意义的室内植物之一。

下面介绍一下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1. 风信子的选择在养殖风信子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健康、肥厚、质地坚实的鳞茎。

鳞茎的外表应该没有明显的受损、干燥或病斑,并且有生机勃勃的根部。

可以在蛇皮纹处揭开一些鳞片看看是否鳞茎内鳞片肥厚。

选择肥胖健康的鳞茎可以为风信子的放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风信子种植土壤的准备风信子喜欢湿润、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之前,可以将泥炭土、园土和沙子以1:1:1的比例混合均匀。

这种土壤混合物可以提供风信子所需要的养分和排水性。

3. 风信子的浸泡与发芽将选好的风信子鳞茎放入清水中浸泡约两小时,让其充分吸收水分。

浸泡过程之后,将鳞茎放入盆中,只露出一部分。

保持环境温度在15-18°C,避免阳光直射。

约两周后,鳞茎开始发芽,出现新的绿色叶子。

4. 风信子的光照和温度风信子喜欢充足的阳光,但要避免直射阳光。

将其放置在明亮的窗台上,或者可选择遮光透光性好的位置。

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长势差。

风信子的适宜温度为15-20°C,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花芽细长易折,生长缓慢。

5. 风信子的浇水和施肥在风信子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湿泥,以防止鳞茎烂根。

特别是在开花期,要加强浇水,但避免过多的水分滞留在鳞茎上。

每15-20天施一次液体肥料,可以选择适合花卉生长的复合肥,按照包装指示稀释后使用。

6. 风信子的施肥和剪枝在风信子花谢后,我们可为其施加富含磷和钾的肥料,促进鳞茎的生长和营养积累。

当鳞茎变得松散或长势衰弱时,可以使用修剪剪去叶子和茎的部分来让植株更加精美。

7. 风信子的休眠期在风信子花期过后,鳞茎进入休眠期。

风信子的管理与栽培

风信子的管理与栽培

風信子的管理与栽培風信子的管理与栽培風信子原產於希臘及小亞細亞,株高約20~30公分,葉子長披針型或廣線型,穗狀花序,花色有白、藍、桃紅等色。

十六世紀中從土耳其傳入歐洲,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時,歐洲人對風信子的喜愛更勝於鬱金香。

他們除了會將風信子栽種在庭園之外,也會栽種幾株在客廳欣賞它的花朵與香味。

風信子跟鬱金香一樣,栽種前要先放在冰箱下層預冷處理(約30~40天左右),可促進發根及開花。

栽種風信子可以水耕或土耕,如果是以水耕種植,可選擇球根專用的水耕容器、玻璃杯、花瓶等容器。

栽種的容器除了可保水外,還要能夠將球莖托高(不要讓球莖直接接觸容器底部,要預留空間以提供根生長)。

剛開始種植時,水位要超過根盤(球根底部),並放置在陰涼處,等到根長出後再降低水位(水位到達根的一半高即可),每週換一次水。

等葉芽冒出後,再移到明亮散射光處。

如果是土耕,可選擇排水較好的介質,盆子可用4吋盆種一株,6吋盆種3株。

栽植深度不要太深,剛好掩蓋球莖或球莖的一半皆可。

種植後要注意水分供給,保持濕度以利發根。

葉芽冒出後要移到光亮的地方,日照約60~70﹪。

如果光線不足,葉子及花莖會徒長,植株軟弱無力;如果光線太強,花莖尚未完全抽出就已綻放,會影響其觀賞價值。

所以應該視植株的生長情形,調整擺放位置。

栽種風信子並不需要施肥,因為在台灣種植無法越夏(生育適溫15℃~25℃),所以也是開完花後就丟棄,明年再買新的球莖種植。

風信子一枝花的花期約可持續10~14天,花開完後趕快從花莖底部剪下,有時會再冒出第二枝花,但通常第二枝花的花數都較第一枝花少。

不論是以水耕或土耕的方式種植風信子,皆不需要甚麼特殊的技巧,而且從栽種到開花只需8到13週,很適合小朋友栽種並觀察它的成長,建議家長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種植。

如果從現在開始,每隔1~2週種下一顆,那么明年的春天就有開不完的風信子了!。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风信子,又名水仙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深受人们喜爱。


的花语是高贵、优雅和高雅,是人们赠送给亲人和朋友的最佳礼物。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地养殖风信子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
些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土壤和盆器是成功养殖风信子的关键。

风信
子喜欢松软、肥沃的土壤,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泥炭土、腐叶土和珍
珠岩等混合搅拌成土壤。

在选择盆器时,可以选择直径较大、深度
适中的盆器,这样有利于风信子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适当的光照和温度是风信子生长的重要条件。

风信子喜
欢充足的阳光,但是在夏季高温时,需要避免暴晒,可以选择半阴
的环境。

在冬季,室内温度一般在5-10摄氏度最适宜,因此可以将
风信子移至较凉爽的地方,避免过热导致植株枯萎。

另外,适当的浇水也是风信子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长期,风信子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在浇水时要遂量,避免积水
导致根部腐烂。

特别是在冬季,浇水要适量减少,以免造成植株死亡。

另外,可以在盆器的下方垫上湿润的石子或湿毛巾,增加空气
湿度,有利于风信子的生长。

最后,及时施肥也是风信子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生长期,可以每隔两周左右给风信子施一次复合肥,有助于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但是要注意施肥量不宜过多,避免烧伤植株。

综上所述,成功养殖风信子需要注意土壤和盆器的选择、光照
和温度的控制、适当的浇水以及及时的施肥。

希望以上方法对大家
养殖风信子有所帮助,祝大家都能成功地种出美丽的风信子花朵。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风信子(学名:Hyacinthus orientalis)是一种四季常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百合科风信子属。

它以其独特的形状、丰富的颜色和浓郁的香气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风信子的养殖方法相对简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风信子的种植、管理和繁殖。

一、风信子的种植1. 选择种球:选择具有完整外皮、无病虫害和发芽点的健康种球。

通常选用直径4-5厘米的硬质风信子种球。

2. 准备土壤:风信子喜欢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可以在花盆底部铺设一层碎石,以增加排水性能。

然后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使土壤更肥沃。

3. 种植种球:将种球埋入土壤中,留出一个大约2倍于种球直径的深度。

种球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过于拥挤。

4. 浇水和保养:种植后适量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同时,保持室内温度在10-15摄氏度,可以促进风信子的发芽生长。

二、风信子的管理1. 浇水控制:风信子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积水。

因此,要控制好浇水的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特别是在生长期间,多注意补充水分,但是不要使水淹没植物。

2. 光照管理:风信子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但是对强烈的阳光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可以将风信子摆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的位置,但是避免直接暴晒。

3. 营养补给:在生长期间,定期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

可以选择性状和色素良好的通用型液体肥料,并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施肥。

4. 病虫害防治:风信子容易受到蚜虫和螨虫的侵害。

一旦发现害虫,可以使用无公害农药进行喷洒。

同时要定期清除枯黄的叶片和花朵,以免病菌滋生。

三、风信子的繁殖1. 播种繁殖:可以选择将风信子从种球中分开,然后将其放入透气性好的育苗盆中进行播种。

保持土壤湿润,并提供适当的光照,往往可以很快生根发芽。

2. 嫁接繁殖:利用风信子具有较强遗传能力的特点,可以选择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

首先,从优良母本植株中选取好的枝条,然后嫁接到其他植株上。

这样可以通过嫁接传递母本植株的遗传特征。

风信子栽培技术

风信子栽培技术

风信子栽培技术风信子栽培技术一、引言风信子(Hyacinthus)是一种被广泛种植和赏鉴的春季花卉。

其美丽的花朵和芳香的气味使其成为花坛、盆栽和切花市场的热门选择。

本文档将介绍风信子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养护、病虫害防治以及花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选种⒈品种选择:风信子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可供选择,包括不同的花色和花型。

应根据栽培目的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⒉品质要求:选种时应注意选取外观饱满、无病虫害的风信子鳞茎,确保良好的生长和花期品质。

三、播种⒈鳞茎处理:将选好的鳞茎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去除外皮并浸泡在稀释的杀菌剂中一段时间,然后晾干备用。

⒉播种时间:风信子宜在秋季播种,一般选择9月至10月之间的时期进行。

⒊播种方法:将鳞茎按照一定的间距直接插入到土壤中,每株可插入2-3个鳞茎。

⒋播种深度:鳞茎插入土壤的深度应为鳞茎的2-3倍左右,以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四、养护⒈土壤要求:风信子喜欢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以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沙质土壤为宜。

⒉浇水管理:风信子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特别是在开花期间。

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造成根系腐烂。

⒊施肥方法:在生长期间定期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以提供养分支持植株生长和开花。

⒋地面覆盖:在寒冷的冬季,可在植株周围覆盖一层厚度适当的覆盖物,以保护根系免受严寒天气的影响。

五、病虫害防治⒈病害防治:常见的风信子病害包括灰霉病、叶斑病和腐烂病等。

可定期检查植株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适时喷洒杀菌剂等。

⒉害虫防治:风信子可能受到蚜虫、粉虱等害虫的侵袭。

可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六、花后管理⒈花期管理:风信子的花期较短,花谢后应及时去除花轴和枯黄的叶片,以促进养分的向根部输送。

⒉鳞茎处理:在花后,鳞茎可以继续保存或进行翻新。

保存鳞茎时,应将其储存在通风、干燥和阴暗的地方,待到下一季的播种时再使用。

附件:⒈选种记录表⒉播种操作流程图⒊养护计划表⒋病虫害防治措施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稀释的杀菌剂:指将浓度较高的杀菌剂与一定的溶液混合后得到的稀释液。

风信子及其栽培技术

风信子及其栽培技术

风信子及其栽培技术风信子又名洋水仙,为百合科、风信子属植物。

原产南欧及小亚细亚一带,性喜湿润、温暖,喜排水良好的沙质土,花期3月下旬至4月份。

风信子是一种多年生球根花卉,株高20厘米至30厘米,具鳞茎。

叶片着生于基部,一般4片至8片,叶肥厚、狭长,先端钝圆。

花茎由叶丛中抽生,略高于叶片,花茎中空,花顶生,总状花序,小花有短柄、筒状,上部4裂反卷,有紫红、粉红、黄、白、粉白、蓝等色,有浓香。

果实为蒴果,种子少。

风信子多用分球繁殖,10月份植球,土壤深翻施基肥,然后开沟种植,行距20厘米至25厘米,株距10厘米,种植后覆土12厘米至15厘米,萌芽后要精心保护。

一般在萌芽及开花前后,各施追肥一次。

开花后宜立即将花剪下作切花,也可促使球根发育,6月份叶枯黄后,挖起球根,晾晒后贮藏于室内通风处。

1. 温度处理1.1 介绍风信子起源于小亚西亚,现有的荷兰栽培品种是来源于风信子的东方品系的蓝色品种,在16世纪中叶进口到荷兰。

作为百合家族的一员,风信子以种球形式越冬。

本世纪初花卉种植者们开始在温室中生产风信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温度处理。

象郁金香和其它球根植物一样,它的种球需要低温条件下维持一段时间,否则就不会产出高质量的花朵和具有足够长度的茎来。

1.2 用途:介绍风信子可以盆栽和切花二种形式提供给消费者。

1.3 用途:盆花每个盆中种植一或多个风信子种球,温度处理可使种球开花。

盆栽风信子通常在花序上最低的小花开始分开时可以销售。

如果植物在达到这一阶段即被移出温室,即被称为“萌芽风信子”。

虽然不同规格的种球应于种植盆栽风信子,但通常的尺寸为17-18,18-19或19厘米以上。

1.4 用途:切花为了生产切花风信子,种球被种植在促成栽培箱中。

如上所述,通过进行温度处理而促成其开花。

不同规格的种球可用于生产,但是常见的尺寸为15-16,16-17或17-18厘米。

1.5 温度处理风信子的生长过程包括一个叶形成期,一个花形成期和伸长期。

风信子栽培经验浅谈

风信子栽培经验浅谈

风信子栽培经验浅谈作者:流速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7年第10期风信子,一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花卉,它的花形奇特,色彩艳丽,特别是有少见的蓝色和紫色系列,更是招人喜爱,吸引了众多花友的目光。

本人种植风信子有8年的时间了,一开始也是不得要领,总是种不好。

在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从懊恼到喜悦,从实践到思考的种种过程后,确实小有收获,在此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不过虽本人是花痴,也仅是业余爱好而非专业人土,所以文中欠妥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说到风信子栽培,就按种植流程来讲解吧!1选球每年10~11月份,市面上就有种球销售了。

风信子球呈圆或扁圆形,芽口一头稍尖,外形有点像洋葱头。

蓝色和红色系球的表面呈现深红紫色,白色和黄色系皮为灰白色。

球围(周长)在16cm以上,就有比较好的花了。

选球要选表面无伤痕,顶芽微微露出的球。

江南一带,一般每年的11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5℃以下的时候,就可以种植了,种植最晚不能超过12月下旬,否则球发根的春化时间(低温生根的过程)就不够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拿球的时候,不要用手直接拿,应在手上套个塑料袋最好,或者先对球喷些水,让球表面打湿。

这样做的原因是:球表面的鳞皮在长时间干燥储存后,一旦触碰,就很容易碎裂,就像人的头皮屑一样脱落,又因鳞皮质地轻盈,极易在空中飞舞,后果就是粘到皮肤上造成皮肤过敏,不幸过敏的花友要立即洗澡。

而潮湿的球就安全多了,所以拿到球就赶快用水冲润湿一下,绝对是很有必要的。

2种植选好球了,温度适宜就赶快种吧!先说一下种植用土,风信子喜欢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一般用腐叶土加少量园土:如果土壤呈现微碱性,会减少病害发生。

种植时先用粗颗粒的煤渣放在盆的底部,铺上一层,有利于排水;另外煤渣呈碱性。

然后在煤渣上铺上厚厚的种植土作底,厚度以土表面与盆口距离约8cm为宜:把球均匀(间距5~6cm)地放在这层土上,然后再继续加土,但让球的顶部留在土层外。

风信子种球对土壤环境的改善和保育

风信子种球对土壤环境的改善和保育

风信子种球对土壤环境的改善和保育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这种美丽的花卉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在某种程度上对土壤环境起到了改善和保育的作用。

本文将从风信子种球的角度来探讨其如何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和保育。

首先,风信子种球具有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

它们是多肉植物,具有较高的沙土贮水能力。

当风信子种球栽种在土壤中时,它们能够吸收并保持大量的水分,形成类似海绵的结构。

这种结构有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减少土壤的固结和干燥。

同时,风信子种球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机物质,如腐殖酸和氨基酸等,进一步促进土壤的活化和改良。

其次,风信子种球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供给。

风信子种球富含多种矿物质和营养元素,如氮、钾、磷等。

在栽培过程中,风信子会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并将其储存到种球中。

当种球再次被种植或分株后,这些养分就会释放出来,为新的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

这对于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从风信子种球提供的养分中获得所需的能量,快速生长并形成茂密的根系,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土壤的结构。

此外,风信子种球还能够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和有害生物的生长。

种球内含有一种叫做萨斯菲尔菌(Sasferillum)的细菌,这种细菌具有杀菌和抗病能力。

当风信子种球埋在土壤中时,这些细菌就会释放出来,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的生长,减少土壤传播病害的风险。

同时,风信子种球还具有较高的抗虫性,它们能够释放出一些挥发性物质,对土壤中的害虫起到驱避作用。

这样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此外,风信子种球还对土壤氮循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它们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将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氨气或硝酸盐形式,提供给周围的植物。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植物对氮元素的需求,还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对土壤环境的负荷。

此外,风信子种球也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有机氮,将其转化为无机氮,促进土壤氮的循环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信子栽培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风信子的栽培方法,包括其促成栽培,盆栽及水培的方法以及栽培风信子的一些要素,并介绍了风信子的栽培前景及一些研究进展。

关键词:风信子;盆栽;水培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yacinth cultivation methods, including the forcing culture, potted plants and water culture method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ome of the elements hyacinth, hyacinth and introduced the cultivation of prospects and some of progressKey words: Hyacinthus orientalis;Potted plants; water culture1 前言荷兰是风信子的主要生产地,在十八世纪风信子的栽种非常流行,在当时有纪录的品种已经超过二千个以上。

1596年英国已将风信子用于庭园栽培。

18世纪开始在欧洲已广泛栽培,并已进行育种。

至今,荷兰、法国、英国和德国将风信子的生产推向产业化。

其中荷兰生产量最大,并畅销世界各地。

1995年风信子盆花的产值为1220万美元,列荷兰盆花生产的第十九位。

荷兰的菲托诺瓦(Phytonova)公司是风信子育种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基地。

至今,风信子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需求量逐年上升。

中国栽培风信子始于19世纪末,主要在沿海的大城市,栽培不普遍。

20世纪50年代开始,各地植物园和公园才有少量栽培,用于花坛观赏。

直到80年代以后,风信子才在全国各地有较大的发展,广泛用于春季花卉展览和盆栽销售[1]。

2基本信息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又名洋水仙,为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自然花期在3~4月,是著名的秋植球根花卉,有白、黄、红、粉红、兰、紫、雪青等花色品种,并伴有浓郁的香味。

在欧洲从18世纪开始已经广泛栽培风信子,而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步开展风信子的栽培与研究[2]。

风信子属地中海气候型花卉,喜凉爽的气候,较耐寒,不耐高温炎热和干旱。

在亚热带气候的广州,仅冬季适合其生长。

3盆栽风信子3.1风信子盆栽技术3.1.1风信子植株低矮、颜色鲜艳,适于盆栽观赏3.1.2 到货经准备的风信子应在到货后立即种植。

如必须搁置一段时间的话,应把它们置于敞口容器中,且放置在通风、温度在17-20℃的房间中。

通风量的大小可依据如下方法计算:在17℃时,100升种球每小时为2立方米;在20℃时,100升种球每小时为6-10立方米。

温度再高,则会推迟花朵的形成。

低于17℃的温度导致空气中相对湿度过高,继而使得青霉菌侵染种球组织,如形成的根。

这对开花的质量有负面影响。

未经准备的种球应在以下温度贮藏:在23-25℃,通风率为100升种球每小时6-10立方米,直到种植前4周;在17℃,通风率为100升种球每小时2立方米。

3.1.3种植时间种植风信子的时间要依以下几种因素而定:- 它们是否经过准备。

经准备的风信子种入促成栽培箱的最好时间是在九月下旬。

未经过准备的在10月种植为宜。

- 低温处理阶段。

如果种球贮藏在没有空调的生根室或室外贮藏箱中,在温度没有达到13℃或更低的时候(最佳是9℃),不能种植。

较高的温度可使根系差,同时增加了感染镰刀菌的危险,并延缓生长。

因此在种植前将种球在13℃条件下放置几周是可以的。

- 希望的开花期。

从希望的开花期倒推,即可得出正确的种植时期。

- 每个品种在不同阶段所需的冷处理时间。

- 品种。

不是所有的品种都适合于在任何时间栽培。

除了花形成阶段和冷处理阶段外,其它的还有诸如植株过高或过于柔软无力等重要问题不容忽视。

3.1.4 种植方法每盆最好是种植1个或3-5个种球。

盆底必须有口以便排水。

有几种pH值为6-7的土壤或混合物可做为盆栽土使用。

为防止种植风信子种球时引起的发痒,可在种前将其喷湿。

但是将种球沉浸在水中是不允许的,因为那样会导致欧文式杆菌侵染的危险。

种植时可将盆中填充满土,将种球压入土里。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根时的反作用力的结果,风信子会被顶出土壤。

在种植季节末期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为避免在生根室发生类似问题。

可在种球顶部压一层粗沙(最少3厘米)或盖一层泡沫塑料。

种植者为达到这一目的,有时也把架子压在上面。

三到四周后种球生根充分了,必须将盖在上面的架子移开,以避免对芽产生影响,而架子可在下一次栽培中重复使用。

种植密度以盆的尺寸而定,但每平方米最多不要超过200个种球。

在种植后,盆应被完全的浇水但不要过度。

因为过湿的盆栽土会降低生根环境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腐霉菌侵染的危险。

3.2生根室和自然处理3.2.1 生根室将风信子栽入盆后,将其放在生根室内,这里需提供足够的空间供芽生长。

3.2.2 温度促成栽培风信子的理想温度是在必需的低温期保持9℃的恒温。

该温度在种球种植后就应立即提供。

如果只能使用无空调的生根室,开始时的温度也可以是10-13℃。

但在1-2周后,温度必须降到9℃。

否则,这段低温的缺乏将不得不用延长冷处理来加以补偿。

从11月5日以后,温度即允许降低到5℃,这样的降温将会延缓风信子的花期。

另一方面,将经过准备的风信子至于7℃的环境内,也将推迟郁金香的花期。

需要延长冷处理来进行补偿。

未经准备的风信子只在特定条件下才能与郁金香置于同一生根室。

如果在10月15日后种植风信子,必须经历至少3-4周且温度高于5℃(最佳9℃)以后,才能同郁金香分享同一个生根室。

在生根时期,温度不能低于零下。

当风信子在生根室中的时间长于推荐的时间时,需要降温以防止芽生长得过长。

通过冷却期间启动蒸发循环系统,即可确保室内温度平均分配,在开始的冷却期内,有必要使循环不停地工作或使用高速循环器,在生根室内各个局部有规律地做温度测试,特别在种球之间,使用每年都经过校正的温度计。

3.2.3 相对湿度一旦种植并及时得到了充足的水分后,生根室中就不再需要更多的浇水了。

然而,在此建议:为了防止盆中的土壤过干,通风系统应当而且必须得到严格的限制。

开门检查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同时就实现了足够的通风。

此外,尽可能地将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并且通过有规律的局部测试点进行测试。

如果需要的话,可在地面上泼水以提高相对湿度。

3.2.4 自然处理风信子也可以种植在室外进行自然冷处理,但此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病虫害可能隐匿在外界土壤中,土壤温度也很难控制,在低温期可能会发生冻害,同时这种方法在冷处理结束移入温室过程中,劳动力需求较高。

上盆后,将盆埋在室外土壤中并覆上土。

就向郁金香一样,可以把盆放在土壤的顶部,也可以埋在土壤里面。

覆盖风信子的土层厚度有赖于所期望的开花期,要想在一月开花,选择10-15厘米厚的土层;如果希望再晚些,可用8厘米左右的土层。

应该严防土壤中的风信子遭受冻害。

在气温低于冰点时切记在对上覆盖一层泡沫塑料,平时确保这些材料在手边,以便随用随取。

3.2.5 自然处理温度风信子芽伸长的理想温度也是9℃。

风信子专用生根室中同样的温度意味着在此也可以被使用。

与温度能够得到严格控制的生根室对比来看,自然冷处理使用的温度是常见的室外温度。

这可通过覆盖一层稻草得到一定的调整。

秋季土壤温度仍很高时,可以通过喷洒凉水来降低储存堆的温度,或在日间覆盖稻草作为隔离层。

在冬季,稻草层(可能还有泡沫塑料层)确保了良好的隔离效果,从而使温度不至于对种球来说降低过多。

检查种球处的温度来检测温度的波动。

当土壤的温度为13℃或更低后就可以种植风信子了。

如果温度保持在此水平并持续2周以上,就有必要针对其低温的缺乏而进行补偿。

在储土壤的温度降至9℃以前最好不要种植易感染镰刀菌的品种。

如果想让风信子在12月以后开花,就不得不根据其应有的低温期而延缓种植。

然而,当土壤中的温度持续2至4周保持5℃以上时,就必须进行种植了,以便生根正常进行。

要注意土壤中的湿度特别是刚刚种植后。

有必要进行浇水,但应注意,风信子不喜欢太潮湿的土壤。

3.2.6 移入室内当在低于冰点的天气中搬运风信子,幼茎会在运输过程中部分或全部干枯或受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能推迟运输的时间,如果不能推迟的话,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将种球迅速移入温室,最好在下午进行。

- 不要移动盖在种球上的土壤,直到其在温室中解冻之前。

- 运输时在箱子上面盖上塑料薄膜。

- 为了防止损伤,不要在它们在温室中完全解冻前浇水。

- 为防止叶尖干燥,移入温室后,将塑料膜罩在风信子上并维持24小时。

3.2.7 温室生长在经过了应有的低温期(9℃状态下保持数周)以后,生根室中或自然冷处理的风信子即可移入温室。

不要过早地将其移入室内,这会导致诸如“顶端开花”和芽腐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也延长了种植期。

芽腐是大花序上的小花干枯状态的表现,这些坏死部位致使青霉菌侵入,继而导致了小花的腐烂。

温度在9℃以上或5℃以下对风信子来说,并不能说具有了充足的低温,如果按此温度持续时间达2周以上时,低温期将不得不延长了。

遗憾的是还很难计算出低温期需要延长多久,延长期可以从几天至3-4周。

水分应按要求供应充分,移入温室后室内空气湿度应立即增加到80%。

3.3温室阶段3.3.1 温室要求风信子的栽培需要相对较少的光照,它几乎能在任何温室中生长,甚至可以在只有人工光照的仓库中生长。

当风信子作为温室中唯一栽培的植物时,温室的空气湿度可以高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温室中用塑料薄膜对墙或屋脊封起来,而没有问题的原因。

如果温室内还种有郁金香,空气湿度尽量保持在70-80%。

与郁金香表现出的反应有所不同,风信子喜欢底部加热,这样会使花期提前,而且开花整齐。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盆内环境要湿润。

3.3.2 温室温度温室的温度由一年中不同生长期和希望的生长速度来决定。

如果花期控制在元旦前,标准温度为23-25℃;花期在1月份,温度稍低,保持在20-23℃;花期在2-3月,温室温度应保持在18-23℃。

对于易感染“花序弯曲生长病”的品种应该更早被移入温室,但要在完成规定的冷处理之后,温室温度在18-17℃环境下进行生长。

这些措施应于1月底之前应用于那些易出现问题的品种。

尽量维持恒定的温室温度。

温度的波动,哪怕是很短暂的时期,也会增加芽腐的危险。

风信子在温室里要求较高的相对湿度,至少应保持在80%,甚至在低于冰点的气候期里。

保持低于我们所建议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指标会促进叶片生长,而花序则伸不出叶片。

如果采取上述建议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花序仍就很短而且伸不出叶片的话,则可以稍微升高些温度,对其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