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8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
2018年毕业季已经结束,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预计本年度约820多 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近有 15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这不仅关系 到毕业生本身的生活和发展,也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目光,未毕业的学生、即将 报考的学生都希望能从就业数据中找到可以给自己提供参考价值的内容,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 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研究生扩招,会出现和大 学扩招相同的结果---研究所学历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 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 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无法放弃本专业,…… 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热爱和相应的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爱好和天才,继续 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 增不减,而且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机会,拥有高学历的你面对就业会更加难以抉择,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280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338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413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495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559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11万人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60万人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80万人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99万人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 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749万人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56万人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95万人,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820万人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性别差异研究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性别差异研究

对策建议
04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1 2 3
制定公平就业政策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公平就业政策,确保男女毕业 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加强劳动法规执行力度
加大对劳动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对违反相关 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保障女性毕业生的合 法权益。
建立性别平等监督机制
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促进性别 平等,定期对公共部门和企业进行评估和审计。社会来自境对性别差异的影响性别歧视
一些雇主可能对女性存在性别歧视,使得女性在找工作时面临更多 困难。例如,一些雇主可能认为女性在某些领域不如男性有竞争力 。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可能对性别差异产生影响。例如,某些行业或职位可能更 适合男性或女性。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可能影响性别差异。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男性可能被期 望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领导角色,而女性可能被期望更加合作和倾听。
家庭责任
在许多文化中,男性往往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如养家糊 口等。这可能使得男性在寻找工作时更加注重薪酬和稳定 性。
个人能力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技能和知识
男性和女性在某些领域可能具有不同 的技能和知识,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就 业选择。例如,某些专业或技能可能 更适合男性或女性。
自我期望
男性和女性的自我期望可能不同。例 如,一些男性可能更倾向于追求高薪 职业,而一些女性可能更注重工作稳 定性和家庭平衡。
推动政策制定和实施,减少性别差异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影响,促进 平等就业。
加强高校性别平等教育,提高毕业生对性别平等问题的认知和意识, 促进平等就业。
THANKS.
影响因素分析
03
家庭背景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父母职业期望

弱势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弱势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弱势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137-02摘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由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漠视和歧视行为,再加上自身某些原因,弱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种种困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

本文通过调查着重分析了当前弱势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从政府、学校、社会和个人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弱势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的扩招,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五名大学生当掏粪工”,还是“北大学生卖猪肉”,都凸显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尴尬。

这对于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更是雪上加霜。

他们有的因为相貌平平而丧失良机, 有的因为家庭贫困而屡遭碰壁, 有的身为女性而被拒之门外,这使他们的就业增加了很大难度,使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

一、弱势大学生的概念界定弱势大学生是相对于强势大学生而言的,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1)经济贫困说。

这一观点的实质就是将大学生弱势群体等同于大学贫困生;(2)就业困难说。

这种观点将当前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视为弱势群体;(3)劣势地位说。

这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就是在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的大学生群体。

笔者认为,弱势大学生就是由于主观或客观条件的限制,先天或后天原因的影响而在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的学生群体。

它不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而是比较意义上的群体,如贫困生相对于非贫困生,残疾学生相对于健康学生,女生相对于男生等等。

二、弱势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为了更好地了解弱势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本文特别选定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包括大四和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总共发出问卷140份,回收135份,回收率96.4%,整理后,共有有效问卷133份,有效率98.5%。

《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①国外研究综述就业歧视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美国经济学家Gary S. Becker根据1957年的一篇论文发表了《歧视经济学》,提出了歧视的偏好模型,他的歧视理论,是基于“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这表明有些人可能会支付高昂的费用独自一人享受,也不愿与特定群体的成员约会。

个人偏好歧视理论是贝克尔歧视理论的发展。

该理论将歧视视为歧视者的偏好。

这是指与不同种族或性别的成员相关的个人偏好。

她认为歧视来自个人。

用贝克尔的话来说,包括雇主、雇员和客户,不来自个人品味。

“如果一个人有歧视性的偏好,”他愿意用另一组代替一组,并为此付出一些代价。

这些成本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例如放弃部分收入。

贝克尔进一步指出:“当歧视行为发生时,该人要么直接支付特权,要么放弃部分收入行使特权。

这样看来,他只是触及了偏见和歧视的本质。

Riskin提出的“就业分离理论”而Ruth则基于简单的供求概念,具有有限的歧视范围,假设部分雇主有限制就业的理论。

人们对不同的人群有主观的好恶,无论他们的能力如何。

阿尔斯特皇家警察局局长Shaman表示,英国是一个古老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传统观念是雇主可以以任何理由拒绝求职者,普通法中不存在就业歧视。

直到1970 年代,英国才开始关注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人生来权利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相关的维护运动也越来越多。

支持社会组织的平等权利,英国政府一直承受着通过立法来规范雇主观念的压力,英国是国际条约的签署国和欧盟的成员,即法律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和欧盟的法规,必须履行其采纳相关法规的义务。

简而言之,成员国有义务反对工作场所的歧视。

英国政府的社会排斥部门表示:“社会排斥是一个简洁的术语,指的是特定个人或地区遭受失业、缺乏技能、低收入、住房问题、犯罪环境高、健康和家庭损失等情况,它是一个综合问题”(Social Exclusion Unit,2019)。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就业概念的界定、就业现状调查、就业难原因分析和就业对策建议等方面对目前就业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以期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经济纵深化以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稳定的大事。

笔者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这些论文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就业概念的界定、就业现状调查、就业难原因分析和就业对策建议等方面,具体综述如下。

一、概念界定“就业”是本研究需要界定的一个重要概念。

关于“就业”,学者们有多种解释。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

戚新总结就业主要概念为:就业指的是“处于受雇用或自我雇用(自己从事有收入的工作)”的状态。

就业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就业前的身体和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准备阶段、劳动力的实际使用的直接就业阶段、就业者就业能力的恢复和增强及企业雇用能力的再生及发展过程的就业后阶段。

二、现状调查关于就业现状研究主要是专业部门研究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不同层次、学科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

根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9-2010)》统计报告,2009~2010年大学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1.0%、85.4%。

2010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8.2%、83.9%、86.4%和84.8%;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为70.8%、85.7%、76.4%、78.4%、82.6%、74.2%、80.5%、88.9%、79.8%、77.9%、86.1%、86.8%。

根据麦可思公司的《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全国2011 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1.5%)略高0.1个百分点。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各种问题,主要分为社会客观问题,毕业生自身主观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与观念因素。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政府应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就业制度、健全法律规范、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吸纳优秀人才;高校需深化教育改革措施、健全就业指导工作、理顺专业培养和毕业指导关系;毕业生要正视现实、分析成因、转变观念、积极面对。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对策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力,所形成的职场的竞争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共识。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注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客观问题我们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就业歧视这一问题在大学生应聘过程中日益凸显。

(一)学历歧视:学历歧视是对学历,包括毕业院校的不合理要求。

分为单边歧视,反向歧视和定向歧视。

单边歧视指的是部分用人单位不考虑招聘工作的实际需要,常常需要硕士、博士及以上学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和歧视造成的错误。

反向歧视指的是部分用人单位的看法正好相反,反向强调,申请人必须是大学本科及以下,限制硕士和博士生。

更多的定向歧视指的是招聘单位对受教育者学校的不合理要求。

比如毕业院校必须是985、211重点大学等一些条款,这种定向性的招聘更是直接侵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

(二)年龄歧视:这种歧视主要表现在明确限制年龄,变相排斥了某些年龄的大学生就业群体,使得部分优秀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选择就业单位时不得不因此放弃某些职位。

最终导致的结果,不仅一些优秀大学毕业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失去了优秀的人才。

(三)性别歧视:性别歧视一直是困扰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问题之一。

其本质在于,考虑到女大学生参加工作后面临婚姻、生育等情况,用人单位借工作性质和工作需要,在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招聘会上明确表示只招聘男生或者男生优先,从而对女大学毕业生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

大学教科研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

大学教科研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

学生课题申报\大学生课题申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中国目前最重要最热点也是中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大学生就业难早以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长期以来大学扩招和就业政策的影响以及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等等原因造成的就业难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难题。

今年是奥运年更是就业高峰年,那么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这些莘莘学子应当何去何从迎接挑战呢?202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去年增加64万,新一轮的“就业寒流”已经来临。

除去10%考研、考博学生、专升本学生以及出国留学生,再加上202X年待就业的70万至90万人,202X年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在600万人以上。

短时间内,大学生的就业春天将不会来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心理体制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从202X年10月我小组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以来,小组成员多方收集课题资料寻求对就业问题的深入了解,大家普遍收获颇丰,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明确了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方向,也鼓舞了身边的同学积极进取。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大学生活,在收集资料期间我们还对我校将近15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用自己的小数据和国家的大数据作了一个对比分析。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世界各国的宝贵人才资源,对于我国来讲,人才极其稀缺,现在的大学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处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最新3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最新3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最新3篇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篇一一、正视我市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应从思想认识现状上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随着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女大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但是毕业难以就业的女大学生,对其本人、家庭及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潜在危机。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有些部门和企业对女大学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解决不力,重点表现在不愿参与、不愿接纳、不愿关心方面,工作上不主动、不积极,敷衍了事、浮皮潦草。

(二)应从社会就业现状上正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就业歧视直接导致男女就业竞争中的不平等现状的产生。

毋庸讳言,目前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远不及男生。

虽然我国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都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但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环节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部分招聘岗位要求只招聘男生,部分招聘岗位虽然没有性别要求,也会以体力劳动女生适应不了为由婉言拒之,或只能作为男生的备胎招聘,以致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同学科的女硕士就业反而比不上本科、甚至大专男生的现象。

(三)应从实际情况上正确认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实胜于雄辩。

根据XX省XX年省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登记统计情况,近三年共有55408名未就业毕业生做了实名求职登记,其中女大学生35016名,占总人数的63.2%。

根据吉林市的统计情况,XX年市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近三年共有8522名未就业毕业生做了实名求职登记,其中女大学生5611名,占总人数的65.8%。

可见较之男生,女生已成为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二、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一)政策机制不完善政策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性因素。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都以保护我国妇女的劳动就业权利为主,更多的是对男女区别对待或照顾,而对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责任缺乏具体的规定,致使一些法律、政策流于形式,在实际中难以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研究
作者:廖晓语高四双
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5期
摘要:大学生是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之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应届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也日趋严重。

本文对贵州省直属高校中大学生就业受歧视情况做了大量抽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反就业歧视法的早日出台及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贵州省;大学生;就业歧视;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3
为真实了解贵州省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本研究对贵州省七所高校的部分毕业生作了问卷调查,并进入宿舍、教室及校园随机进行访问,共发放问卷700份,实际收回668份,有效问卷668份,完成问卷占95.4%。

实践调查共分为三大部分:一、个人基本信息;二、就业歧视状况;三、被访者对就业歧视的基本态度和看法。

通过这次调查,掌握了目前贵州省大学生受就业歧视的基本状况,该数据可为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机会平等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完善和保护大学生就业平等权利提供客观真实依据。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在668份有效样本中,男生占45.06%,女生占54.94%,表明此次调查的随机性良好。

调查中,本地户籍占48.54%,而非本地户籍占51.46%;中共党员占的比例为19.01%,非共产党员占的比例为81.09%;在民族分布状况上,非汉族被访者占有效样本的29.8%,汉族被访者占有效样本的70.21%。

这次调查的学历比例分布较为良好,专科占14.82%,本科占33.08%,硕士研究生占48.65%,博士研究生占3.44%。

另外,有部分大学生诚恳接受我们的调查,有1.04%人承认自己携带某些传染病病原,未携带传染病病原的占98.95%,残障者占2.11%,费残障者占97.90%,有其他病因状况占2.25%,没其他病因状况的占97.75%。

在身高分布比例上,140—150的占4.19%,身高151—160的占65.27%,身高为161—170的有22.00%,身高171—180的有6.59%,身高181—190的有1.95%,190以上的为0。

采样对象基本涵盖应届毕业生的各种情况。

二、大学生受歧视的具体类型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政治面貌的具体要求中,58.83%被访者认为用人单位没明确要求,而30.84%的被访者认为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是共产党员,10.33%的被访者认为用人单位要求其政治面貌是共青团员。

由上表可知,9.88%的被访者遇到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要求是汉族,用人单位要求是少数民族的占8.83%,要求不是少数民族的占10.18%,用人单位无明确要求的占71.11%。

三、大学生对就业歧视的态度
遭遇到就业歧视后,57.49%的被访者无奈接受,17.22%的被访者据理力争,14.52%的被访者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而13.77%的被访者不知道如何是好。

可知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应对就业歧视的策略。

由上表得知,遭受就业歧视的被访者中,向司法机关投诉的占24.85%,向有关政府部门投诉的占23.8%,而选择向歧视所在单位和上级部门投诉的占10.18%,投诉无门的占
41.16%,由此看出,大学生在就业歧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大部分不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可知,贵州省存在较大的就业歧视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面貌、气质长相、身高、学历,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歧视。

而保障大学生权益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快制定就业歧视法、建立专门的维权救济途径及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2010
[2]王远伟,谢宝国. 用人单位聘用大学毕业生状况的调查报告[J]. 青年研究,2004,(1):24-31.
[3]王新铭. 反对就业歧视[J]. 人才开发, 2004,(6):13
基金项目:贵阳中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贵中医大创合字(2014)16号)成果。

通讯作者:廖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