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苗岭的早晨》薛其其格

合集下载

苗岭的早晨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苗岭的早晨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苗岭的早晨》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苗岭的早晨》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描绘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曾被中国艺术团在世界演出,享誉海外。

1975年由作曲家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

【乐曲赏析】➢笛子曲笛子曲引子悠长抒情,红日初升,绵延山地里清脆绵长的鸟鸣声表现晨曦渐开,鸟鸣嘤嘤。

深树中鸟儿睁开惺忪睡眼慵懒而活泼的歌唱。

日高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呈现出苗岭自然风光的无限秀丽,大家出工了,苗岭渐渐沸腾起来。

转入主题部分后,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快速的节奏表现百鸟争鸣,欢呼雀跃,自由自在。

二胡扬刚之声流露出苗族人民勤劳忙,轻巧轻灵的吐奏,配合着口笛独特的音色,体现出山岭中层峦叠翠中鸟儿清脆鸣声,苗族人民热情、积极的劳动场景,山岭中层峦叠翠中鸟鸣明丽清脆,结合苗族飞歌的旋律,一时分不清鸟鸣和苗族人民的歌唱,此时鸟、自然、人和谐相融,苗岭人民幸福的生活令人热切向往。

急速的高潮戛然而止,曲子转慢抒情,苗岭和谐之景、深远之境、幸福之情洋溢而出,再现主题,悠长的歌声绵绵不尽,三日绕梁,回味无穷,令人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流连忘返。

➢小提琴曲乐曲分三个部分,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接着,乐曲转为快速。

小提琴吸收二胡滑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的鸣啭啁啾,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回荡相随,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尽情欢唱。

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由几个取材于引子的音调加以发展、互成对比又互有联系的方整的乐段组成。

首先是在钢琴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欢快热烈的第一旋律,随后第二个旋律在中音区奏出,情绪活泼,富有弹性;在钢琴刮奏之后,第三个旋律在小提琴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

欣赏《苗岭的早晨》教案

欣赏《苗岭的早晨》教案

欣赏《苗岭的早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3、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根据音乐情绪分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图片(小提琴),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听辩音色。

2、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师:它们的音色很相似。

3、教师简要介绍:1975年,小提琴演奏家陈钢根据他的创作编成了小提琴独奏曲。

他发挥了小提琴音色的特点,使得这首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大放异彩。

二、简要介绍苗族风土人情教师介绍苗族的居住环境(文本)及、服饰(文本)、乐器(图片)并出示相关图片。

三、初步欣赏1、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小提琴演奏的表现苗族人民生活的乐曲《苗岭的早晨》。

2、师:你们听到音乐中出现过几种情绪?生:有两种,欢快的和抒情的。

3、师:根据音乐的情绪我们可以给音乐分段,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到欢快的情绪时,你用一种颜色或图形表示,听到抒情的情绪时,你用另一种颜色和图形表示。

(学生自带画笔老师发纸。

)完整播放《苗岭的早晨》。

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

学生听后展示结果,并为音乐区分三段。

(用色彩区分乐段,这种方式很受学生喜欢,适用于低年级,符合他们年龄特点。

)四、分段欣赏1、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一乐段。

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表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师:音乐的开始,旋律优美、节奏自由是音乐的引子,其中,最具有苗族音调特征的是降3,请同学们看谱例听老师哼唱一下旋律。

学生随琴哼唱曲调,感受苗族音调。

师:这样的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中。

师:接着音乐有什么变化?生:好像还有小鸟叫。

师:音乐表现了什么?生:竹楼、山寨,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在尽情地欢唱。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二乐段。

赏《苗岭的早晨》

赏《苗岭的早晨》

赏《苗岭的早晨》
曲子以悠长抒情渐起,令人产生绵绵的暇想:东方渐渐乏起了鱼肚白,云雾缭绕,一派朦胧,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的绵延山脉的苗岭只有大体的轮廓,如粉墨山水画,不很分明,一团一团的,渐渐的,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呈现在眼前,那一座座青砖黛瓦立于崇山峻岭中,一两声的鸟鸣使得此时的苗岭更加的静幽,给人以超然静穆的怀想。

渐渐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披在苗岭身上的轻纱也渐渐的正在被轻轻的慢慢的收起,深林中的鸟儿睁开惺忪睡眼而活泼的歌唱,只听鸟鸣悦儿来,不知叫鸟在何方,鸣啭啁啾,蛙声一片,流水潺潺,回荡山谷,好一派自然之声,斩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苗岭的早晨就要来到了。

接下来,曲子以欢快的节奏,描绘出光茫万丈,艳阳初升,万物笼罩在霞光里的苗岭。

此时大地苏醒了,苗岭清醒了,万物欢腾起来了,百鸟悦鸣朝凤,犬吠深巷,鸡鸣桑树,马嘶猪吼,人们早就睁开了睡醒的眼,忙碌起来了,劳作起来了。

晨兴理荒秽,担水荷锄忙,又见吹烟袅袅升起,真有陶先生笔下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整个的苗岭欢腾忙碌沸腾起来了。

音乐用快速的节奏来表现,欢呼雀跃,自由自在,描绘了苗族人民热情勤劳、欢乐热腾的劳动场景。

天空中云蒸霞蔚,山岭中层峦叠翠,空气中鸟鸣明丽清脆,人群中欢快劳作,孩童奔走嬉戏,牛哞羊咩,自然、动物、人和谐圆融相处,其乐生机无穷,让人听出了一派勃勃的田园归真图。

此时的乐曲嘎然而止,转慢抒情,苗岭和谐之景,深远之境、幸福温馨之情清扬而出,悠长的曲子绵绵不尽,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苗岭的早晨》,好曲子。

《苗岭的早晨》教案

《苗岭的早晨》教案

《苗岭的早晨》教案•相关推荐《苗岭的早晨》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苗岭的早晨》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1教学内容: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

情感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这首口笛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想象力。

欣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一、区分乐段。

二、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笛、画笔、白纸和打击乐器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教学1、导入:播放《爱我中华》。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流传着几千年的文化,其中民族音乐是我国的瑰宝之一。

民族音乐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我们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的民族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关苗族音乐。

2、揭开课题《苗岭的早晨》。

3、初听乐曲《苗岭的早晨》感受乐曲带来的意境。

提问:乐曲中有什么乐器演奏?(口笛)4、出示口笛乐器,简单介绍口笛的构造、音色和表现力。

(这首乐曲是笛子演奏家于孙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以苗族“飞歌“的音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能吹奏出悠扬起伏、自由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

)5、(出示民间笛子)请一名学生用口笛试吹。

试吹后提问:它能模仿出什么声音?6、复听乐曲,乐曲可分为几个乐段?(三个乐段)聆听乐曲感受速度的变化。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势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进行。

7、分段欣赏(仔细听听第一乐段的速度、力度、节奏、气氛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和画面。

)第一乐段:从缓慢自由的速度中感受乐曲舒展轻柔的情绪,从中想象到苗岭早晨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气氛。

《苗岭的早晨》欣赏教学设计

《苗岭的早晨》欣赏教学设计

《苗岭的早晨》欣赏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苗岭的早晨》欣赏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教学内容听《苗岭的早晨》二、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变的。

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乐曲分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

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

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

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

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三、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2、初步认识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

3、体验乐曲的情绪特点并能随着音乐动一动。

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5、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五、教学难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六、教学具准备1、地图、录象资料、多媒体、音响。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原型及其流变分析(一)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原型及其流变分析(一)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原型及其流变分析(一)摘要:《苗岭的早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根据同名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其素材取自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具有苗族飞歌优美、质朴、高亢、委婉的特点;作曲家赋予原曲立体的思维与形象,作品的风格依旧是富于民族意蕴的,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标准,充满着苗族飞歌所特有的艺术神韵,使苗歌韵律更具有广泛的传播价值。

笔者试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其原型及其流变做一简单的梳理,试图对苗族音乐文化及其传播方式做出阐释。

关键词:《苗岭的早晨》苗族飞歌原型流变《苗岭的早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其素材取自贵州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具有苗族飞歌优美、质朴、高亢、委婉的特点;这种运用西方交响乐队中最具旋律美感的小提琴独奏来诠释苗族人民乐观开朗、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随着小提琴家指尖在琴上缓缓的滑动,一幅苗族与命运不断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立刻呈现在人们眼前。

笔者试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其原型及其流变做一简单的梳理,试图对苗族音乐文化及其传播方式做出笔者个人的阐释。

一、文化背景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苗族总人口接近九百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祖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在历史上曾多次迁徙,最后定居在苗岭山脉与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中。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风格独特,苗族飞歌及木鼓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歌和舞,具有普遍意义的芦笙舞,表演技巧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绚丽多彩,在国内国际上均享有盛名。

《苗岭的早晨》鉴赏

《苗岭的早晨》鉴赏

《苗岭的早晨》鉴赏增城市派潭中学王秋实教材分析: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苗族歌舞和劳动节奏,表现出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全曲是由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对比的乐段组成的三部曲式。

教的主要方法:多媒体演示、讲述、讲解、示范学的主要方法:聆听、模仿、探究、创作、综合教学重点:体验作品的意境与情感教学难点:体验作品的意境与情感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喜欢苗族的歌舞文化,乐于主动了解苗族的民俗风情,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唱、听等活动进行学习,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了解相关文化。

3、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感受体验《苗岭的早晨》的风格特征,能够哼唱主题旋律,能够知道演奏乐曲的乐器及音色, 并听辨小提琴和口笛的演奏音色。

(2)唱准变化音(b3),理解自由速度、快速两种速度在作品中的表现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请你们谈谈对苗族文化的了解都有哪些?生1: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生2:苗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就我们所知道的,学界有乐黛云等大师,歌唱界有宋祖英、阿幼朵等。

生3: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做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

初三音乐苗岭的早晨学习任务单

初三音乐苗岭的早晨学习任务单
(3)全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习任务二】
分段赏析乐曲《苗岭的早晨》,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完成表格。
乐 段
速度
情绪
场景
A乐段
B乐段
A'乐段
【学习任务三】
拓展聆听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
独唱《苗岭的早晨》(吴碧霞)
2.加强对飞歌音乐特点及旋律的记忆,感受飞歌旋律在作品中的作用。
3.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知道民族音乐可以通过二度创作来传承。
课前学习任务
复习演唱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回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歌的基本音乐特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聆听乐曲《苗岭的早晨》,思考:
(1)是什么音乐把你带进了苗岭?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音 乐
年级
初 三
学期
秋 季
课题
苗岭的早晨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九年级(上册)五线谱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年7 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在听、唱、析、写等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及其作品的表现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
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2、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 中的欢快。
苗族介绍
苗族主要聚 集在贵州、湖 南、云南、湖 北、海南、广 西等地。而贵 州的苗岭,因 是苗族集中聚 居区所以得名。
简介乐器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 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课堂小结:
苗族人民勤劳善良,聪明勇敢,有 很多名人就是苗族人,比如我们知道 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阿幼朵等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 《 好日子 》结束今天的课程吧!
曲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场面?速度与节奏是怎样的? 这一段的旋律演奏时音区有什么变化?展现了怎样 的旋律特点?
(重复、对比)旋律转向低音区,节奏变得铿锵 有力,好像在表现苗族人民劳动的情景。
第三段: 听一听第三段音乐与哪一段相似?
第三段音乐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 音乐最后又把我们带回那苗家山寨的 秀丽景色。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呢?每
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到其中的一个民
族去探访。
2、听音乐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苗家小阿妹》
欣 赏
苗岭的早晨
小提琴独奏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 热爱之情。
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音色华美,音域宽广,它的表 现力极为丰富,所以经常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
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用短竹管发明制作而成的。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 族,他们会在闲暇时聚在 一起,跳舞唱歌,高兴时 还会边劳动边唱歌。其民 歌可分为飞歌、游方歌、 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 五种。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 曲叫《苗岭的早晨》。它 是根据苗族民歌《歌唱美 丽的家乡》(飞歌)改编 而成。
第一段: 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的
节奏是怎样的? (鸟鸣 山林)
这一段开头的旋律富有苗族飞歌的特色。 苗族飞歌是一种山歌体裁,它的音调高亢嘹亮, 豪迈奔放,有强烈的感染力,是青年男女在隔 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对方而放 声抒怀的一种情歌。
第二段: 听一听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关系是怎样的?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