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规划与设计
南京铁路南站综合规划

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11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项目组成员主编单位: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倪桂明交通部副董事专家咨询组:Mark Harrison 首席城市规划师陈海潮资深顾问Jacky Yueng 首席交通工程师C. MacDonald 行人设施专家项目主管人:赵童主任交通规划师Andrew Lee 主任交通工程师项目组成员:李晓东 主任规划师邱嘉宁 高级城市规划师荀扬 规划师历宏威交通工程师、规划师洪于亮交通工程师杜学松交通工程师廖建宁 高级咨询顾问洪维 高级咨询顾问参编单位: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涛董事长、教授项目组成员:何宁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孙俊副总工、高工诰俊成交通工程师施小静交通工程师施泉交通工程师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负责人:段进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总规划师、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第二负责人:季松注册规划师、讲师、博士项目组成员:李亮规划师胡旭明建筑师戴国雯助理规划师杨杰助理规划师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录前言 (1)1项目概述 (2)1.1 规划范围 (2)1.2 主要工作 (3)1.3 规划依据 (3)1.4 报告简介 (4)1.4.1 报告分册 (4)1.4.2 第一册 综合规划报告主要内容 (4)2基本背景 (6)2.1 铁路南京南站 (6)2.2 铁路南京南站站房规划设计 (6)2.2.1 南京南站主要设计内容 (6)2.2.2 南京南站站房设计方案 (7)2.2.3 南京南站站房经济技术指标 (9)2.3 宏观区域发展背景研究 (9)2.3.1 城市群层面 –– 环渤海与长三角的战略节点 (9)2.3.2 长三角层面–– 长三角层面促进沪宁杭一体化..10 2.3.3 城市圈层面 –– 提高南京都市圈竞争力 (11)2.4 南京南站区位研究及相关规划回顾 (11)2.4.1 南京市区域格局及功能结构 (11)2.4.2 南京南站周边地区现状与规划分析 (13)2.5 基地现状分析 (18)2.5.1 地形及地质条件 (18)2.5.2 土地利用现状 (18)2.5.3 现状建设状况 (19)2.5.4 现状道路分析 (20)2.5.5 绿化及水体条件分析 (22)2.5.6 基础设施现状 (23)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7 基地现状分析总结 (24)2.6 SWOT分析 (24)3关键问题与工作框架 (26)3.1 关键问题 (26)3.2 工作框架 (26)4定位与目标 (28)4.1 发展定位 (28)4.2 规划目标 (28)4.2.1 近期目标: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 (29)4.2.2 中期目标:综合型商业商务中心“南站商圈”.294.2.3 远期目标:南部城市副中心 (30)4.3 规划理念 (31)4.3.1 交通高效理念 (31)4.3.2 TOD 发展模式 (31)4.3.3 多元功能理念 (32)4.3.4 混合用地理念 (32)4.3.5 生态网络理念 (33)5功能策划 (34)5.1 南京南站地区四大功能板块 (34)5.2 功能发展策略 (34)5.3 功能板块发展规模建议 (35)5.3.1 居住板块规模建议 (35)5.3.2 商务功能板块规模建议 (35)5.3.3 商业商贸功能板块规模建议 (36)5.4 产业发展建议 (39)5.4.1 产业的选择原则 (39)5.4.2 产业合适度分析 (39)5.5 项目建议 (41)5.5.1 商务功能板块可考虑项目 (41)5.5.2 商业商贸功能板块可考虑项目 (42)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5.3 居住功能板块可考虑项目 (42)5.5.4 旅游文化功能板块可考虑项目 (43)6土地利用规划 (44)6.1 空间结构 (44)6.2 规划要素 (45)6.3 功能分区 (46)6.4 土地利用 (47)6.4.1 土地利用方案推导程序解析 (47)6.4.2 用地布局原则 (47)6.4.3 土地利用方案 (49)6.4.4 用地平衡表 (49)6.5 开发强度 (49)6.6 用地编号 (50)6.7 用地细则 (51)7枢纽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52)7.1 综合交通规划的总体结论 (52)7.2 南站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 (53)7.3 未来交通需求 (53)7.4 枢纽核心区及周边区域道路系统调整 (54)7.5 枢纽核心区内轨道交通系统的调整 (54)7.6 公共交通调整和规划 (54)7.7 停车规划 (55)7.8 枢纽体综合交通设计 (55)7.9 地区道路系统、枢纽体设施布局及站前高架方案 (56)8城市设计 (58)8.1 目标与愿景 (58)8.2 城市空间意向 (58)8.3 问题与对策 (59)8.4 城市设计总平面 (59)8.5 空间意向 (60)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配套设施规划 (61)9.1 公共配套设施 (61)9.2 市政公用设施 (62)10其他专项规划 (64)10.1 竖向设计 (64)10.2 管线综合规划 (64)10.3 防洪规划 (65)10.3.1 防洪设计原则 (65)10.3.2 秦淮新河防洪设计标准 (65)10.3.3 堤防设施规划 (66)10.4 地下空间规划 (67)10.4.1 地下空间规划原则 (67)10.4.2 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67)10.4.3 人防设施要求 (68)10.4.4 地下空间规划可借鉴功能要素及开发建议 (68)10.4.5 公共空间开发示意 (69)10.4.6 站房下方立体空间利用 (70)11开发策略 (71)12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73)12.1 总结 (73)12.2 下一步工作建议 (73)附件 (74)附件1 会议纪要 (74)1.概念规划评选会 (74)2. 铁路南京南站站房规划设计专家咨询会咨询报告 (75)3、铁路南京南站综合规划交通专题咨询会咨询报告 (84)附件2 六方案分析 (86)方案1 日本中央复件工程咨询株式会社 (86)方案2 英国Atkins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88)方案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90)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4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91)方案5 德国杜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暨南京城里人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 (93)方案6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暨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联合体 (95)六家方案分析总结 (98)附件3规划方案比选 (99)附件4 用地冲突 (104)1、 用地影响的处理原则 (104)2、 南京市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104)3、 岔路口中学 (105)4、 规划宁溧路接口对现状周边用地的影响 (105)5、 规划路网与秦淮新河对岸路网对接的可能性分析.1066、 景观廊道对居民楼及海尔用地的影响 (107)7、 中驰汽车城 (108)8、 南京市税务干部学校.........................108 附件5 案例研究——地下空间.. (109)案例1 名古屋“荣”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109)案例2 上海南站广场地下空间 (110)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图目录图1.1 铁路南京南站地区规划范围 (2)图2.1 南京南站铁路线网构成图 (6)图2.2 南京南站建筑效果图 (7)图2.3 南京南站站房鸟瞰图 (7)图2.4 南京南站站房剖面图 (8)图2.5 站房内部空间布局示意图 (8)图2.6 南京区位分析 (9)图2.7 南京在“长三角”中的区位分析 (10)图2.8 南京在南京都市圈中的分析 (11)图2.9 南京城市结构布局 (13)图2.10 南京南站区位图 (14)图2.11 南京南站周边地区功能布局图 (14)图3.12 东山新市区总体规划图........................15 图3.13 红花机场片区规划. (17)图2.16 南京南站现状建设状况图 (19)图2.17 周边道路交通条件 (20)图2.18 基地道路情况 (21)图2.19 绿化、水体系统 (22)图2.20 基础设施现状 (23)图 3.1 工作框架 (26)图4.1 发展目标 (28)图4.2 轨道交通功能辐射 (32)图4.3 城市文化生态轴线 (33)图5.1 居住板块预测 (35)图6.1 空间结构 (44)图6.2 功能分区 (47)图6.3 土地利用 (49)图6.7 开发强度 (50)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图6.6 用地编号 (50)图6.8 用地细则 (51)图7.1 48 平方公里路网规划 (56)图7.2 6平方公里道路系统规划 (56)图7.3 枢纽体内交通设施布局图 (57)图7.4 站前高架推荐方案 (57)图8.1 城市空间意向图 (58)图8.2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59)图8.3 鸟瞰图1 (60)图8.4 鸟瞰图2 (60)图9.1 居住板块布局 (61)图9.2 公共服务设施 (62)图9.3 市政公用设施 (63)图10.1 竖向设计 (64)图10.2 管线综合....................................65 图10.3 防洪规划. (67)图10.4 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68)图10.5 地下空间开发建议 (69)图10.6 地下一层 (69)图10.7 地下二层 (70)图10.8 站房下方空间示意 (70)图11.1 一期开发 (72)图11.2 二期开发 (72)图11.3 三期开发 (72)图11.3 四期开发 (72)附图1 方案1––土地利用规划图 (87)附图2 方案2––土地利用规划图 (89)附图3 方案3––土地利用规划图 (91)附图4 方案4––土地利用规划图 (93)附图5 方案5––土地利用规划图 (95)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附图6 方案6––土地利用规划图 (97)附图 7 规划方案1 –– 土地利用 (99)附图 8 规划方案1 –– 道路交通 (99)附图 9 规划方案1 –– 景观系统 (100)附图 10 方案1 空间示意 (100)附图 11 规划方案2 –– 土地利用 (101)附图 12 规划方案2 –– 道路交通 (101)附图 13 规划方案2 –– 景观系统 (102)附图 14 方案2 空间示意 (102)附图 15 现状建设状况 (104)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表目录表2.1 交通设施面积结算 (9)表2.2 南京市分区功能布局 (12)表5.1 南站地区人口预测表 (35)表5.2 大阪地区商务功能规模 (36)表5.3 里尔、九龙地区商务功能规模 (36)表5.4法国 Paris Rive Gauche地区商务功能规模 (36)表5.5商贸商业规模预测方法1——消费客流总量预测 (37)表5.6商贸商业规模预测方法1——规模测算 (38)表5.7商贸商业规模预测方法2——消费人口吸发量 (38)表5.8商贸商业规模预测方法2——规模测算 (39)表5.9业合适度分析 (40)表5.10业筛选分析 (40)表5.11商务功能产业细化建议.........................41 表5.12商业商贸功能产业细化建议 (42)表5.13居住功能产业细化建议 (42)表5.14旅游文化功能产业细化建议 (43)表6.1 用地布局原则 (48)表6.2 用地平衡表 (49)表6.3 分区统计 (51)表8.1 问题与对策 (59)附表 1 规划方案对比 (103)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前言根据南京铁路枢纽布局规划,南京将建设形成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津浦铁路等十线汇集的环形铁路枢纽,并新建铁路南京南站,与既有南京站一并形成南京两大主要铁路客运站。
南京南站山水城市 概念性规划设计

服务中枢:南部新城区将成为区域服务经济中枢
• 客流:预计会形成每年约6000万人次的客流。
• 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宁杭铁路、沪汉蓉城际铁路、宁安城际铁路4条国家、区域铁路线。
• 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南延线、3号线、6号线及机场轻轨线。
• 长途客运站:一级客运南站,设计发送能力为每年30万人次,班线发送苏南、皖南和浙北等地。
探索绿色低碳模型 ——设计应充分考虑低碳规划的可能性,因地制宜的利用场地现有条件, 进行科学的总体布局并尽可能设置立体绿化系统。
构筑复合建筑空间——形成“办公和居住的复合、商业和娱乐的复合、室内和室外的复合” 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大拇指广场品牌
产品模式:
城市会客厅:大拇指广场既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也为人们提供社会交往、聚 会的场所,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成为城市的“会客厅”。 创新消费模式:实现“一站购物、一家休闲、一天逛街”的新消费方式。 规划格局:开放式空间组合,内聚式中心广场,相融的室内外空间,独特的建筑景 观环境,体验式消费场所。
证大集团 MAD Architects BOYI
项目概述
项目区位
项目区位
位于南京南部新城核心区,南部新城位于南京老城以南、中华门外,处于秦淮区、江宁区和雨台 区三区交界,作为南京规划建设中的三个市级商业中心之一,与新街口主城、河西新城共同构大 南京现代都市新中心。
南部新城
总共164平方公里,以培育高端服务业、商务、会展和创意产业为主。南部新城核心启动区共32方 公里,规划为:一心(南部新中心)两轴(雨花-机场轴、南站中心轴)三大板块(南站枢纽区雨 花软件园、红花-机场地区三大功能板块)。
• 公交线路:纬八路、纬九路、将军路、宁溧路以及玉兰路,都有可能实施公交专用道。将有20条
南京高铁南站地区慢行交通规划终稿

发展步行系统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
发展步行系统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南京早高峰出行方式-2012年
(2)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地位
非机动车交通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是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部分
非机动车交通是公共交通的辅助和补充
铁路南京南站地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11
3、慢行交通系统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
对南京南站周边地区提出的方 案建议
在宏观政策指导下,有步骤有重点 的展开对南站周边城市步行系统规 划、步行环境设计以及自行车等非 机动车的规划,将作为综合枢纽的 南京南站与城市慢行交通相融合, 构筑南站地区整体慢行网络。
地区慢行网 络
武汉(自行车绿道系统) 法国斯特拉斯堡(机动车交通向 公共交通与步行系统一体化改造 香港尖沙咀步行环境规划 丹麦哥本哈根(中心区核心步行 网络)
上海(机非分流改善)
特点
试图在城市部分主干道上实施机非空间 分流(机动车专用道),划分廊道、通 道、休闲道三级非机动车道。 投资5536万元,在建成道路上高标准建 设自行车道112条,长164.6公里。 通过公共交通改善和管理,完全封闭市 中心机动车交通,沿主要轻轨线路的带 状城市公共空间,打造城市步行天堂。 规划与管理结合的综合治理与改善。 步行街、步行优先的街道,加上小巷组 成为了中心区的核心步行网络,注重改 善骑车者交通安全、提高骑车速度以及 舒适性。 “空中”二层步行系统,实现彻底的人车 分离,保证行人的安全,还起到防寒保 暖的作用,让行人在路上舒适、安全。
丹麦哥本哈根:中心区核心步行网络
步行街、步行优先的街道,加上小巷组成为了中心区的核心 步行网络,80%经过市中心的交通是步行交通 ,同时市区中 心的18 个广场完全取消了停车位,并将其返还给市民作为 休闲活动的场所。
【作品推介】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

【作品推介】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编者按:本项目是江苏省首个特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及周边地区综合规划项目,南站枢纽的复杂程度和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同类枢纽前列,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客运枢纽规划建设中具有先导和示范意义。
另一方面,南京南站地区将发展成为与新街口、河西并立的三大市级中心之一,南京南站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对未来南京大都市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在协调枢纽与周边地区发展、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优化综合运输体系等方面具有开创性,现实指导作用重大。
规划背景南京南站枢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客运枢纽之一,汇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宁杭城际铁路、宁安城际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站场规模达到“三场十五台二十八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铁路客运枢纽中心。
为建设现代化的无缝换乘综合枢纽,完善周边地区功能,打造南京的标志性门户和城市中心,有必要对南站枢纽及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性的统筹规划和设计。
南京市规划局于2007年6月委托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内容包括概念规划方案整合、地区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地区城市设计和站房设计反馈,并明确先行开展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以综合交通引导枢纽规划设计,以综合交通引领地区开发发展。
▼图一:南站用地规划图规划构思《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以目标为导向,以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理论、交通规划理论和枢纽设计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枢纽地区用地与路网规划技术、枢纽规划设计技术、交通仿真等技术,开展了规划研究区域(48平方公里)、规划设计区域(6平方公里)、枢纽体三个层次的规划设计工作,用地规划、交通规划和城市设计三个专业,明确了南站枢纽和枢纽地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制定了枢纽地区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开展了地下空间规划、配套设施规划;提出了南站枢纽和枢纽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制定了枢纽体和枢纽地区的综合交通布局规划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并以用地和交通规划布局方案为基础,进行了地区城市设计。
基于整合策略的城市高铁枢纽地区规划探析-以南京南站地区为例

基于整合策略的城市高铁枢纽地区规划探析:以南京南站地区为例摘要:本文以对高铁枢纽地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提出应用整合策略来开展枢纽地区的规划建设,以解决在多层次空间利用、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具体对策包括tod 模式,多元功能的综合组织、混合集约用地与弹性开发、交通网络一体化发展、门户景观与形态塑造等。
以京沪高铁沿线的南京南站地区为例。
从功能整合、空间整合、交通整合和景观整合等方面探讨了整合策略在高铁枢纽地区的实际应用可能。
关键词:高速铁路枢纽地区整合策略南京南站绪言自20世纪下半叶诞生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高效率、大运量、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优点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得以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成为我国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经济的必然选择。
依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拟建设“四横四纵”高速铁路骨架网,以及覆盖十多个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的城际铁路,总里程将达到1.6万km以上。
伴随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兴起,高速铁路站点枢纽(以下简称“高铁枢纽”)地区受到高铁沿线各城市的极大重视。
而高铁枢纽地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已被证明具有推动城市发展的“触媒”和“催化”作用,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跨越式发展等重任成为各城市对高铁枢纽的一致期待。
但并非所有高铁枢纽的建设都能成为所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正如法国tgv铁路东南沿线虽有le creusot、macon和里昂三个新建站点,但只有里昂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增长。
其中,高铁枢纽所在城市是否具有区域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但能否对高铁枢纽地区进行科学定位和功能开发,并合理协调“区”与“城”的发展,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下将结合当前国内外高铁枢纽地区的特征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提出以整合策略实现高铁枢纽地区与所在城市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并以京沪高铁沿线的南京南站地区规划为例,探讨这一理念在高铁枢纽地区规划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南京南站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南京南站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南京南站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其站场设计对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
站场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列车进出站的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首先,南京南站站场设计需要考虑到列车的停靠和出发,以确保列车能够顺利进出站。
这涉及到站台的设置和长度,以及与站台相连的股道数量和布局。
合理的站台设置可以使列车能够快速停靠和启动,避免因停车时间过长而影响列车运行的效率。
其次,南京南站站场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乘客的出行便利性。
站场内应设置足够的出入口和通道,以保证乘客能够方便地进出站。
此外,站内应设置充足的候车区和换乘设施,以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另外,南京南站站场设计还需考虑到运输的安全性。
应合理设置防护设施和安全通道,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和获得安全保障。
此外,对于货物运输,站场设计还需考虑到货物的装卸和运输流程,以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南京南站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需要从列车进出站的效率、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运输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一个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为南京南站成为一个高效、便利和安全的交通枢纽做出贡献。
浅谈南京南站北广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

浅谈南京南站北广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随着国内高铁交通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出行选择高铁的机会越发频繁,对高铁站点的使用要求也相应提高,不能只局限于候车乘车的功能。
文章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综合性交通枢纽的环境下阐述和分析站前广场的设计特点和应用对策,为后续高铁项目站点的设计提供有益探讨依据。
标签:高铁站;广场;台地景观;空间组合;人性化设计1 概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各城市兴建的车站站房不再是单一的候车、乘车和达到等基本功能,而是集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人流集散和换乘、商业和文化相结合,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的地标性多功能综合体。
2 项目概述南京南站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区,占地近70万平方米,包括主体辅助站房及其配套大型景观广场、快速交通道路、商业、地上和地下综合换乘枢纽、及周边附属用房和商业居住地块。
其中主站房面积28.1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造型,反映人与天地的融洽、和谐。
3 现状分析本项目属于改造类型项目,位于南京南站北广场的外围区域,沿广场中轴对称布置,共分为两块:一块在场地外围,沿玉兰路相接的弧形主干道分布,呈弧形条带状,满植灌木模纹和弧形乔木树阵,面积约19000平方米;与其一条弧形主通道之隔,主要改造地块呈发散性的半圆扇形,中间有数条纵向小型通道分割,也呈发散型,面积约13000平方米。
本项目区域与主体站房通过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矩形集散广场过渡,场地整体地势平坦,绿化种植上除简单的乔木树阵和草坪外没有其他景观元素,整体空旷、枯燥,空间处理上缺乏变化。
在宏观和微观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1 宏观上(1)由交通枢纽向枢纽型人行尺度空间的转化不够明显,过于简洁;(2)城市空间公共性、连续性、参与性不足;(3)缺少高质量“立体网络化”空间环境,与地下商业空间、交通换乘休息候车等静态空间连接脱节,无法实现空间高效、混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与南京南站打造建立的开放空间及“公共空间精细化”的空间场所价值不相符,无法强化体现南站门户的重点特性。
铁路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道路设计概述

铁路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道路设计概述王爱华【摘要】随着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兴建高铁站房,站房区域形成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周边的配套交通也要体现一个"快"字,快速环线成为交通枢纽快速对外集散的解决方案之一.交通枢纽集聚多种交通方式.快速环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定位车道功能,如何协调多种交通方式,如何处理近远期结合是需要探索的问题.通过铁路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道路设计概述,力图为铁路站房周边的集疏运系统道路的建设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快速环线;集疏运系统道路【作者】王爱华【作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2.380 前言铁路南京南站位于南京市主城南部,并处在城市南北主轴线上,规划范围东到宁溧路,西至机场路,北起绕城公路,南抵秦淮新河,总面积约6 km2。
功能定位包括四个方面:华东地区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联动区域的经济服务性中心、南部新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南京城市的标志性形象门户。
最终形成“一个公建发展带(沿中轴线由北到南为公共服务设施区、商业区、文娱区)、一个对外交通设施区、三个居住社区、两个混合建设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快速环线工程是南站地区外围的四条高(快)速路。
包含两条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和绕城公路;两条城市快速路,宁溧路和宏运大道。
建成后的快速环线将承担铁路南京南站到发交通的快速集散,进一步体现高铁的快速高效。
1 工程概况铁路南京南站交通系统包括客运铁路、货运铁路、地铁、长途客车、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
与快速环线工程建设关系密切的是铁路和地铁,东西走向的客运铁路皆为桥梁结构,有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杭高铁、仙西联络线等;东西走向的货运铁路为地下结构,即宁芜货线;东西走向的南京地铁6号线、12号线和南北走向的南京地铁1号线、3号线皆为地下结构(见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规划与设计
作者:陈学民, 杨志红, 杨权, Chen Xuemin, Yang Zhihong, Yang Quan
作者单位:陈学民,杨志红,Chen Xuemin,Yang Zhihong(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院), 杨权,Yang Quan(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1A5工作室)
刊名:
建筑创作
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Creation
年,卷(期):2012(3)
1.朱利安·罗斯火车站——规划设计和管理 2007
2.陈学民;李传成新南京火车站[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7(01)
3.李传成交通枢纽与城市一体化趋势——特大型铁路旅客站设计分析 2004(01)
4.盛晖铁路旅客车站现代化的设计探讨——浅谈两个建筑实例的创作构思[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2(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zcz20120300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