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站调研报告
高速铁路车站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以南京南站为例

高速铁路车站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以南京南站为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速铁路车站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以南京南站为例姓名:王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设计艺术学;视觉转达设计指导教师:屠曙光摘要摘要基于最近几年国内掀起的高铁热和南京南站运营后在视觉识别系统出现一系列问题,对南京南站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和实际利用情况等进行了充分的调查。
本文就国内外各主要城市的交通枢纽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基础性功能、文化个性建设等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目前南京南站视觉识别系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着重对高铁车站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于高铁车站视觉识别系统的情路、文化设计思路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论证,对于南京南站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谋略和方式提供了可参考意见。
基于上述,本论文提出了“高铁车站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应该在凸显导视功能的基础上,要提高人性化服务,充分发挥其人文关切的作用,而且还要承担文化传播、展示城市形象的责任”。
因此,南京南站的视觉识别系统不仅要完善让乘客便捷、顺利地抵达目的地的导视功能,而且必需考虑到乘客在高铁车站这一特殊环境下容易出现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人性化服务设计,而且需要兼顾南京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南京的古都文化、名人轶事和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创意设计出完善的具有人文关切和文化特色鲜明的南京南站视觉识别系统。
本论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通过田野调查并结合国内外交通枢纽视觉识别设计优秀案例分析后,确立了实现兼功能性、地域文化性、艺术性和人性化的南京南站视觉识别设计目标。
将南京南站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定位于,能性的基础上延续南京南站建筑设计“文化占都”的思路,用“传统文化现代设计手法演绎”的设计理念,将南京古都文化、南京名人轶事和南京传统工艺美术元素运用于南京南站的视觉设计中,达到传播南京地域文化的同时传承与发展南京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南京南站,视觉识别系统,导视功能,情感化设计,地域文化性, 曲湎, 衢旬印,. 如, 如锄. ,曲印研印“, 曲如锄印曲,锄印.,印. Ⅳ, ”仆Ⅳ印如,曲曲,,百如, .”,,币也向,姗曲,,,,百如,“,柚..印驴,如,百,.印锄如,印””,”印”印, ,印,觚伽谢. 印.: , , 如,印,舀第章绪论第章绪论.选题的学术背景及意义火车从蒸汽机开始,后来又出现了内燃机、电气机,再到今天的高速铁路机车和磁悬浮列车,它活着界交通运输中一直维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铁站调研报告怎么写

高铁站调研报告怎么写调研报告:高铁站一、引言高铁站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对高铁站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站点规模、运营情况、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关问题及改善建议。
二、调研方法1. 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走访多个高铁站点;2. 观察站点周边环境、建筑物及设备设施;3. 采访高铁站工作人员,了解运营情况及服务质量;4. 调查乘客对高铁站的满意度和改进需求。
三、调研结果1. 高铁站规模根据调研结果,大多数高铁站站点占地面积较大,拥有多个站台和候车室,能容纳大量乘客同时乘坐高铁。
站点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些站点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2. 运营情况高铁站的运营状况良好,运行稳定,准时性高。
乘客对高铁的速度和舒适度普遍表示满意。
调研中了解到,高铁发车频率较高,提供了充足的车次选择,满足了不同需求的乘客出行。
3. 服务设施大部分高铁站设有自助售票机、自动检票闸机等现代化设备,方便乘客进行购票和进出站,提高了运营效率。
此外,高铁站内设有足够数量的座椅、洗手间和退票窗口,为乘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四、问题及改善建议1. 高铁站内垃圾分类不规范在调研中发现,高铁站内部分区域的垃圾回收和分类工作不够规范,导致垃圾清理工作效率低下。
建议高铁站加强对乘客的宣传教育,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并增加垃圾分类处置设施。
2. 高铁站人流拥挤问题某些高铁站在高峰时段人流量大,导致站点出入口拥挤,给乘客出行造成不便。
建议高铁站加大对站点配套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力度,扩大出入口的宽度,增加通道的数量,提高站点的集散能力。
3. 高铁站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友好在调研过程中,也有少数乘客反映高铁站内部分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够友好,未能及时解答乘客的问题。
建议高铁站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确保乘客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帮助。
五、结论高铁站作为我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整合策略的城市高铁枢纽地区规划探析-以南京南站地区为例

基于整合策略的城市高铁枢纽地区规划探析:以南京南站地区为例摘要:本文以对高铁枢纽地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提出应用整合策略来开展枢纽地区的规划建设,以解决在多层次空间利用、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具体对策包括tod 模式,多元功能的综合组织、混合集约用地与弹性开发、交通网络一体化发展、门户景观与形态塑造等。
以京沪高铁沿线的南京南站地区为例。
从功能整合、空间整合、交通整合和景观整合等方面探讨了整合策略在高铁枢纽地区的实际应用可能。
关键词:高速铁路枢纽地区整合策略南京南站绪言自20世纪下半叶诞生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高效率、大运量、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优点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得以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成为我国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经济的必然选择。
依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拟建设“四横四纵”高速铁路骨架网,以及覆盖十多个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的城际铁路,总里程将达到1.6万km以上。
伴随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兴起,高速铁路站点枢纽(以下简称“高铁枢纽”)地区受到高铁沿线各城市的极大重视。
而高铁枢纽地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已被证明具有推动城市发展的“触媒”和“催化”作用,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跨越式发展等重任成为各城市对高铁枢纽的一致期待。
但并非所有高铁枢纽的建设都能成为所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正如法国tgv铁路东南沿线虽有le creusot、macon和里昂三个新建站点,但只有里昂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增长。
其中,高铁枢纽所在城市是否具有区域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但能否对高铁枢纽地区进行科学定位和功能开发,并合理协调“区”与“城”的发展,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下将结合当前国内外高铁枢纽地区的特征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提出以整合策略实现高铁枢纽地区与所在城市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并以京沪高铁沿线的南京南站地区规划为例,探讨这一理念在高铁枢纽地区规划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高铁站服务调研报告

高铁站服务调研报告高铁站服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目前高铁站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收集到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可以为高铁站的服务提供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调研内容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乘客候车区域的现状和舒适程度(2)售票服务的效率和便利程度(3)候车室的清洁程度和通风情况(4)洗手间和卫生间的卫生条件(5)站内导航系统和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在高铁站出口处设置了问卷调查点,向乘客发放问卷,并收集了351份问卷。
(2)访谈:我们采访了20位高铁乘客,询问他们对高铁站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3)观察与记录:我们仔细观察了高铁站的各项服务内容,并记录了不同时间段的服务状况。
三、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得出了以下的结果:1.乘客候车区域的现状和舒适程度(1)79%的乘客对候车区域的舒适程度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2)有22%的乘客表示乘车期间感到拥挤和不舒服。
2.售票服务的效率和便利程度(1)61%的乘客认为售票服务的效率较高。
(2)但有35%的乘客对售票服务的便利程度表示不满意。
3.候车室的清洁程度和通风情况(1)只有47%的乘客对候车室的清洁程度表示满意。
(2)40%的乘客认为候车室的通风情况较差。
4.洗手间和卫生间的卫生条件(1)有75%的乘客对洗手间和卫生间的卫生条件表示满意。
(2)但仍有20%的乘客认为卫生条件不理想。
5.站内导航系统和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77%的乘客认为站内导航系统准确性较高。
(2)但有28%的乘客对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表示不满意。
四、对高铁站服务的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改善乘客候车区域的拥挤情况,增加座椅和休息设施,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2.优化售票服务,加强排队管理,提高售票的便利程度。
3.加强候车室的清洁工作,提高通风设施的建设,提高候车室的整体环境质量。
南京南站区域水系规划研究_

第13卷 第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3 No.1 2013年 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anuary 2013收稿日期:2012-09-12作者简介:王中雷,南京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南站区域水系规划研究王中雷,安 瑾,郭 钰(南京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2)摘 要:随着南京南站地区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制定一个集防洪、水环境、水生态为一体的水系规划。
文中从分析南京南站区域内水系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性地完成南站的水系规划研究,在满足区域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系功能,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京南站,水系规划,水生态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3)01-0181-03一、问题的提出南京市铁路南站位于南京市主城区的南部,地处江宁区与雨花台区交汇处,北起绕城高速公路,东至宁溧大道(双龙街),西至机场高速,南抵秦淮新河,规划总面积约为603.14hm 2,是城市南扩的重要节点,是未来南京“金三角”中心体系建构的重要一环。
南京南站是铁道部规划的京沪高铁5大始发站之一,将形成3场15台28条客运线的特大型铁路枢纽,是以铁路客运线为核心的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城市地面公交、出租车、社会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
南站地区位于秦淮河流域内,原为丘陵地貌,与北侧雨花台景区、西南侧牛首祖堂山体绵延相连。
站区西高东低,中间略高,南北两侧较低。
地块最高点为中北部黄泥山,其顶高程为20m,最低点位于中南部红光河边,高程为8m,最大高差约12m。
站区内黄泥山岗地形成了秦淮河、秦淮新河的分水岭,位于黄泥山以北片区汇水进入响水河,汇入秦淮河,黄泥山以南片区主要汇入红光河等,汇入站区南侧的秦淮新河。
随着南站地区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制定一个集防洪、水环境、水生态为一体的水系规划,在满足区域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系功能,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南京南站调研报告

南京南站调研报告第一篇:南京南站调研报告南京南站调研报告南京南站,包括南京火车南站、南京高铁南站,南京汽车南站。
地点选在雨花台区单家楼片区,位置定在机场高速公路以东,宁溧公路以西,绕城公路以南,宏运大道以北。
南京南站主要运营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杭高铁、宁安高铁、宁通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成为南京重要的交通门户以及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南京南站南北长417米,候车大厅东西宽156米,整体东西宽度450米,总高59.96米(二层平台在12.4米高空,三层平台在22.4米高空)。
总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南京站的大小。
南京火车南站车站是悬在空中的高架火车站,站台层距离地面12.5米高的位置;南京火车南站的站台在二楼,候车大厅则在三楼;南京火车南站的南北广场上各有一个高架与三楼候车大厅相连,这是南京火车南站送站平台,乘客在此下车后即可直接进入候车室;而在“正负零”的地面上,分别设有公交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的停车场。
南京火车南站是一座连接8条高级铁路的国家铁道枢纽站,南京火车南站还有地铁1号线,地铁1号线南延线,地铁S1号线。
南京南站将连接机场高速和绕城高速公路。
南京南站建有15个候车厅,3个站场,15个站台。
南京火车南站站房3楼为候车大厅,候车大厅内还设有商业区;南站站房二楼南北两端为铁路站房,中间是高架站台,站房内设有售票厅、自助购票厅;高铁南京火车南站候车大厅内设置有大型机场才广泛使用的自动步道。
南京南站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高铁站,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通过的高铁多。
作为一个连接五条高等级铁路京沪高铁、沪汉蓉城际铁路、宁安城际、宁杭城际和沪宁城际的枢纽站,南京南站的第二层站台层上,28条巨龙般的无砟轨道横穿而过。
站在上一层看下去,交织的弓网、整齐的铁轨、蜿蜒的高架桥……一起伸向天边,又在眼前变得根根分明清晰。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经停南京南站的车次达到136次,仅次于北京,南京138次位居第二,高于上海虹桥站128次,使得南京成为辐射能力超过上海的华东铁路新枢纽。
南京南站调研报告

南京南站调研报告南京南站,包括南京火车南站、南京高铁南站,南京汽车南站。
地点选在雨花台区单家楼片区,位置定在机场高速公路以东,宁溧公路以西,绕城公路以南,宏运大道以北。
南京南站主要运营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杭高铁、宁安高铁、宁通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成为南京重要的交通门户以及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南京南站南北长417米,候车大厅东西宽156米,整体东西宽度450米,总高59.96米(二层平台在12.4米高空,三层平台在22.4米高空)。
总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南京站的大小。
南京火车南站车站是悬在空中的高架火车站,站台层距离地面12.5米高的位置;南京火车南站的站台在二楼,候车大厅则在三楼;南京火车南站的南北广场上各有一个高架与三楼候车大厅相连,这是南京火车南站送站平台,乘客在此下车后即可直接进入候车室;而在“正负零”的地面上,分别设有公交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的停车场。
南京火车南站是一座连接8条高级铁路的国家铁道枢纽站,南京火车南站还有地铁1号线,地铁1号线南延线,地铁S1号线。
南京南站将连接机场高速和绕城高速公路。
南京南站建有15个候12车厅,3个站场,15个站台。
南京火车南站站房3楼为候车大厅,候车大厅内还设有商业区;南站站房二楼南北两端为铁路站房,中间是高架站台,站房内设有售票厅、自助购票厅;高铁南京火车南站候车大厅内设置有大型机场才广泛使用的自动步道。
南京南站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高铁站,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通过的高铁多。
作为一个连接五条高等级铁路京沪高铁、沪汉蓉城际铁路、宁安城际、宁杭城际和沪宁城际的枢纽站,南京南站的第二层站台层上,28条巨龙般的无砟轨道横穿而过。
站在上一层看下去,交织的弓网、整齐的铁轨、蜿蜒的高架桥……一起伸向天边,又在眼前变得根根分明清晰。
南京南站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南京南站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南京南站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其站场设计对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
站场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列车进出站的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首先,南京南站站场设计需要考虑到列车的停靠和出发,以确保列车能够顺利进出站。
这涉及到站台的设置和长度,以及与站台相连的股道数量和布局。
合理的站台设置可以使列车能够快速停靠和启动,避免因停车时间过长而影响列车运行的效率。
其次,南京南站站场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乘客的出行便利性。
站场内应设置足够的出入口和通道,以保证乘客能够方便地进出站。
此外,站内应设置充足的候车区和换乘设施,以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另外,南京南站站场设计还需考虑到运输的安全性。
应合理设置防护设施和安全通道,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和获得安全保障。
此外,对于货物运输,站场设计还需考虑到货物的装卸和运输流程,以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南京南站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需要从列车进出站的效率、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运输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一个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为南京南站成为一个高效、便利和安全的交通枢纽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南站调研报告
南京南站,包括南京火车南站、南京高铁南站,南京汽车南站。
地点选在雨花台区单家楼片区,位置定在机场高速公路以东,宁溧公路以西,绕城公路以南,宏运大道以北。
南京南站主要运营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杭高铁、宁安高铁、宁通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成为南京重要的交通门户以及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南京南站南北长417米,候车大厅东西宽156米,整体东西宽度450米,总高59.96米(二层平台在12.4米高空,三层平台在22.4米高空)。
总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南京站的大小。
南京火车南站车站是悬在空中的高架火车站,站台层距离地面12.5米高的位置;南京火车南站的站台在二楼,候车大厅则在三楼;南京火车南站的南北广场上各有一个高架与三楼候车大厅相连,这是南京火车南站送站平台,乘客在此下车后即可直接进入候车室;而在“正负零”的地面上,分别设有公交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的停车场。
南京火车南站是一座连接8
条高级铁路的国家铁道枢纽站,
南京火车南站还有地铁1号线,
地铁1号线南延线,地铁S1号线。
南京南站将连接机场高速和绕城
高速公路。
南京南站建有15个候
车厅,3个站场,15个站台。
南
京火车南站站房3楼为候车大厅,
候车大厅内还设有商业区;南站
站房二楼南北两端为铁路站房,中间是高架站台,站房内设有售票厅、自
助购票厅;
高铁南京火车南站候车大厅内设置有大型机场才广泛使用的自动步道。
南京南站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高铁站,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通过的高铁多。
作为一个连接五条高等级铁路京沪高铁、沪汉蓉城际铁路、宁安城际、宁
杭城际和沪宁城际的枢纽站,南京南站的第二层站台层上,28条巨龙般的
无砟轨道横穿而过。
站在上一层看下去,交织的弓网、整齐的铁轨、蜿蜒
的高架桥……一起伸向天边,又在眼前变得根根分明清晰。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经停南京南站的车次达到136次,仅次于北京,南京138次位居第二,高于上海虹桥站128次,使得南京成为辐射能力超
过上海的华东铁路新枢纽。
南京火车南站的北高架主
要满足高速公路长途旅客的入
站需求,采用单行线设计,与
南京绕城公路及枢纽内停车场
连接;南高架主要满足城际列车
旅客的入站需求,借鉴现有南
京站的形式,双向通行并设置
大半径调头车道,确保畅通。
南北高架均首先确保公交车辆
的入站停靠,采用缓坡并设置
公交下客站台。
站场情况
南京南站地面层为换乘广场。
广场中心区域有地铁1号线、3号线和6号线的进出站口;南北两侧为公交车上客区,东西两侧各设出租车、
社会车的上客区;广场南侧还有一个机场快客停靠带,可直接去禄口机场。
考虑到南北广场客流量的分布情况,公路客运南站设在南广场,占地5万
平方米,市民在这里可实现铁路、公交、地铁、长途客车和机场大巴的“零距离”换乘。
换乘情况
铁路和公路南京南站“合二为一”,建成后会吸引大量的车流、
人流。
为缓解交通压力,车站设计了长途客车单向行驶车道和公交车专用
疏散通道———南京南站南北广场均设有公交站场,北广场公交站面积1.7万平方米,可安排18至20条公交线路;南广场设公交车、团体车辆
停车场,其中公交车站场面积8000平方米,可安排9至10条公交线路,
车站东西两侧都设有公交车行驶的专用疏解通道。
广场东西两侧的出租车停车泊位达730个,社会车停车泊位达2348个。
在南京铁路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大致600米范围内,铁路、地铁、
公路客运、公交、轻轨5大交通体系全在里面了,而通过200多部电梯,
这5大交通体系完全连接在一起,真正意义实现“零换乘”。
道路设置
南京火车南站通过拓宽四条现有道路与外界相联,在车站核心范
围内形成两纵两横快速路网。
具体路网有绕城公路、机场高速、宁溧路、
宏运大道、玉兰路、站东路、站西路等等道路。
双龙大道为全线高架道路,宏运大道局部下穿南京火车南站南广场。
南京火车南站在玉兰路、宏运大道、站东路、站西路、宁溧路上设置有公交干线。
轨道交通
南京南站地下负二层,共将
联结地铁一号线的南延线以及3
号线、6号线,与现在的南京站
一样,上下出口直接换乘。
南京
南站地面一层为换乘广场,广场
中心区域就是地铁的进出站口;
南北两侧为公交车上客区,东西
两侧各设出租车、社会车辆的上
客区;广场南侧还有一个机场快
客停靠带,可直接去禄口机场;
公路客运南站设在铁路南京南站
的南广场。
南站商业
南站地下负一负二层主要是用来联结地铁的三条线,在负一层,除了地铁占地,剩余的面积约在6万平方米。
按照规划,这6万平方米除部分用于停车外,绝大部分会全部用于商业开发,即地下商铺。
钢结构量
南京南站主站房由支撑钢柱、站台层劲性钢结构、候车层平面箱形桁架结构和屋盖钢网架组成,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钢结构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
总共4万件钢件结构,全部由南京中建公司制作;南京南站主站房用钢重量约为8万吨,加上无柱雨篷、附属工程用钢,用钢总量约为11万吨。
汽车南站
汽车南站规划设计为一级站,汽车南站地处新南京南站北广场的西角,与火车站出口无缝对接。
先期建设的范围主要包括站房主体和车辆到发场。
其中站房主体由地面两层和地下一层构成,建筑面积共计1.84万平方米。
到发场由32个发车位、16个下客位和32个备发位组成,占地面积共计1.21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