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OCT导航修复黄斑裂孔手术应用要点

合集下载

oct的临床应用

oct的临床应用
OCT信号输出
(图二)
低相干干涉检测
(图三)
OCT工作示意图
OCT图像
视频图像
视 频
计算机
OCT电子设备
OCT仪
(图四)
OCT的轴向分辨力取决于光源的相干特 性,与光学数值孔径或光束聚焦的质量 无关,不受瞳孔径和眼的像差的限制。
OCT的穿透深度几乎不受眼透明屈光介 质的限制,对眼前节眼后节的形态结构 均能显示,尤其适合眼底视网膜内外层 的细微观察。
(图27)
GassⅢ期裂孔
另眼 为板层孔
OD视力0.4, 见黄斑全层 裂孔。FFA中心凹周围有渗漏。 OCT为典型的 3级孔,空周有囊
性改变和黄斑水肿。
OS两年前白内障术后,视力模 糊,现0.1。 FFA黄斑区没有渗 漏。OCT表现为板层孔,囊壁破裂 所致。在孔的下缘,留有外丛层。
(图28)
GassⅣ期黄斑裂孔
伴小的神经上皮光带全层缺损,裂孔 周围神经上皮层内有空腔(囊样水 肿)。
3期 为完整的黄斑裂孔,圆形内陷,边 缘如凿,有游离盖或无盖,黄斑区神经 上皮层光带全层缺损。
其上方可有一带状黄绿色光带(盖), 裂孔周围神经上皮层内有空腔(囊样水 肿),裂孔边缘相应的色素上皮及脉络 膜毛细血管层反光减弱。
精确测量回声光波的延迟时间,不同组织结 构的反射光通过干涉仅测量后,由于组织的 结构和密度不同,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 由计算机处理后以伪彩色显示成像。(图 1—4)
迈克儿森(Michelson) 干涉仪
光源
基准反关镜
参考光束
分光镜
组织
干涉光束
OCT 原理
检测器 OCT信号输出
(图一)
OCT的扫描原理
OCT与R各层的对应关

黄斑裂孔黄斑裂孔分期在OCT中的表现

黄斑裂孔黄斑裂孔分期在OCT中的表现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比较
手术治疗
手术并发症:出血、炎症、视网膜脱离等
术后恢复:定期复查,注意眼部卫生
手术目的:封闭裂孔,减轻或消除玻璃体对黄斑的牵拉
手术方法: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
预后评估
视力恢复情况: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并发症发生情况:黄斑裂孔手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黄斑水肿等,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视网膜前出现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下出现新生血管
视力下降至0.1以下
晚期黄斑裂孔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出现囊样改变
视盘黄斑纤维束受损
视网膜内界膜消失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完全断裂
04
OCT在黄斑裂孔诊断中的应用
OCT的基本原理
OCT技术原理:基于光学相干理论,通过测量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相干散射来获取组织结构信息
定量测量:OCT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和结构变化,为黄斑裂孔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早期诊断:OCT能够发现早期黄斑裂孔,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护视力。
随访观察:通过定期随访观察,OCT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OCT在黄斑裂孔分期中的应用
OCT在黄斑裂孔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视网膜内界膜的破坏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的损害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黄斑裂孔的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黄斑裂孔会导致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患者难以看清近距离的物体。
视野缺损:黄斑裂孔会导致视野中心出现暗点,影响患者的视野范围。
视觉扭曲:黄斑裂孔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变形、扭曲的现象,影响视觉质量。
闪光感:部分黄斑裂孔患者可能会出现眼前闪光的现象,这是由于视网膜受到牵拉所致。

oct黄斑裂孔愈合规律

oct黄斑裂孔愈合规律

OCT(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眼底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观察黄斑裂孔的形态和结构,以及黄斑裂孔的愈合过程。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组织出现裂隙,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黄斑裂孔的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

OCT图像可以显示黄斑裂孔的形态和结构,以及黄斑裂孔周围的视网膜组织的变化。

根据OCT图像的表现,黄斑裂孔的愈合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桥接型愈合:黄斑裂孔边缘的视网膜组织重新连接,形成一个“桥”状结构,将黄斑裂孔覆盖起来。

2. 收缩型愈合:黄斑裂孔边缘的视网膜组织收缩,使黄斑裂孔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愈合。

3. 膨胀型愈合:黄斑裂孔边缘的视网膜组织膨胀,使黄斑裂孔逐渐扩大,直至完全愈合。

4. 混合型愈合:黄斑裂孔的愈合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愈合规律可能会同时出现,例如收缩型愈合和桥接型愈合同时存在。

总之,OCT黄斑裂孔愈合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OCT图像的表现来判断。

对于黄斑裂孔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黄斑劈裂的手术治疗及护理要点PPT课件(共24张PPT)

黄斑劈裂的手术治疗及护理要点PPT课件(共24张PPT)
内外层间可见柱状连接,中心凹
IS/OS层破坏,视力0.2
男性,57岁, 黄斑劈裂 (黄斑孔),中心凹
IS/OS 层破坏 ,可见视网膜前膜, 视力≤0.1
8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OCT描述(miáo shù)分型
黄斑部视网膜劈裂(pī liè) —— 视物变形 外劈裂——外丛状层 中劈裂——内丛状层 内劈裂——内界膜下 中心凹脱离 ———— 相对暗点
四、排便:保持二便通畅,防止便
秘,如果用力排便会引起眼内压
升高
22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出院健康(jiànkāng)指导
五、休息与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平时 应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三个月内不做剧烈运 动,避免外伤及避免乘坐飞机、轮船。
六、环境与心理卫生:居室应定时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 情绪紧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生活(shēnghuó)方 式。有烟酒嗜好者应戒烟限酒。
的。前面有角膜、晶体等结构,好 比照相机(xiàngjī)的镜头,脉络膜 相当于暗箱,而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相机(xiàngjī)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要靠调节镜头的焦距。我们的眼睛 要看清景物,也要依靠眼睛的调节, 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松弛、晶状体 的弹性变化完成。
3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眼部解剖结构
晚期:半层裂孔、全层裂孔及网膜脱离。
20-50%的MF在2-3年内发展为MH或RD 黄斑孔及RD后手术后最终视力多在0.1
12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治疗
一、巩膜扣带术:文献报道较少
二、玻切切割术
2001年Ishikawa F首先报道玻切治疗MF的研究 2004年Ikuno Y等首先报道了ILM-peeling 2005年Kwok AK等首先报道玻切+气体填充 手术指征:1、症状(zhèngzhuàng):单纯黄斑劈裂不建议早期行手术治

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路径

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路径

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路径一、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CD- H35.303),不伴有周边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者,矫正视力在0.5以下或因该疾病所致视觉质量显著下降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术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美国眼科学会编,《眼科学》(8年制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视力下降或伴视物变形。

2.体征:眼底检查可见黄斑裂孔、反光增强呈“金箔样”改变,视网膜皱褶、玻璃纸样改变。

3.辅助检查:OCT扫描检查示:黄斑裂孔。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学》(8年制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符合手术指证者,予以: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术:(ICD-9-CM-3:14.74001)1.经散瞳眼底检查和OCT黄斑扫描证实的特发性黄斑裂孔2.不合并视网膜脱离或周边视网膜裂孔及多发变性区;(四)标准住院日为4-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H35.303) 特发性黄斑裂孔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存在控制稳定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4、非全麻患者。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及抗生素应用所需检查。

(3)心电图,X线胸片(儿童可不行);(4)眼部相关检查:诊断性验光、眼压、视野、OCT扫描、眼底照相。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变化在频域OCT中的观察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变化在频域OCT中的观察

2012年12月第19卷第12期·论著·(临床研究)收稿日期:2012-11-09基金项目:佛山市医学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编号:2010085)作者简介:肖泽锋,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E-mail :xiao-zefeng@126.com黄斑裂孔是严重影响人类视力的一类疾病,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 ,IMH )为无明显病因,排除眼底本身疾病而出现的黄斑裂孔,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患者,是中老年人群视力损害最严重的眼科疾病之一。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通过切除玻璃体后皮质,剥离内界膜和视网膜前膜等松解其牵引力,成功封闭黄斑裂孔,从而改善视力,使IMH 的治疗有了历史性突破[1]。

但是,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的患者预后视力却不尽相同,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 )技术,由于其在扫描速度和分辨率上大大提高,使得我们能对IMH 患者在手术前后黄斑区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其中光感受器内外节(inner and outer segment ,IS /OS )是我们研究的焦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25只眼)IMH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3只眼),女性20例(22只眼),男女比例为1∶6.7;右眼12只眼(48%),左眼13只眼(52%);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3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经裂隙灯前置镜、三面镜检查初诊为IMH ,后经SD-OCT 确诊为IMH 的Ⅲ、Ⅳ期患者。

排除标准:患者术眼屈光间质清晰能看清眼底,排除白内障Ⅳ级以上核患者;排除增龄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及曾经有过眼底病手术史患者;排除术后随访时间小于12月患者。

OCT简介及其临床应用

OCT简介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版ppt
4
1 超亮二极管发出近红外低干涉光束, 分光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反射(参照 光),另一部分为探测光
2 探测光射入被检者眼中,被不同距离 的眼内结构反射出来
3 反射的探测光和参照光合成一束,产 生干涉被光敏探测仪检测到
4 计算机将这些数据经过处理,以二维 黑白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
编辑版ppt
3
一、成像基本原理
类似B超,通过经不同界面反射形成的反射光和 背景散射光的时间延迟来反映组织距离和结构信 息。 光速比声速几乎快100万倍。光的使用提供了一 个比超声波高得多的分辨率通过干涉仪、近红外 光和低相干光可以在眼内获得接近10µm高分辨率 的图像,比B超大约高10倍,与UBM相比,其分辨 率约高5倍。
经视盘的序列放射状扫描; 视乳头周围区域的环状扫描等。
5、检查时的各项参数与测量结果一并被计算 机永久记录下来,以备日后随访。
编辑版ppt
8
局限性
1、当相邻组织的反射性或背反射性相近时, 就难以区分出组织成分的不同。(如当视网 膜前膜与网膜表面完全粘连而前膜的反射性 与网膜无明显差别时,就难以将视网膜前膜 检查出来。)
编辑版ppt
15
AMD
编辑版ppt
16
AMD视力丧失的原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及其并发
症。其诊断与治疗主要是根据眼底荧光造影的结 果。OCT检查由于光波的穿透性强,较少受到出血 灶等的影响,其检查的范围和深度较眼底荧光造 影更进一步。但OCI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眼底荧光 造影当出现厚的出血灶或视网膜色素上皮色素沉 着时,由于散射和吸收的作用,光波在行进中衰 减,影响了对脉络膜的成像。
6
定量检查为测距检查,所得结果采用绝对数值, 以微米为单位。

超高分辨率OCT在眼科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超高分辨率OCT在眼科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ResearchprogressontheeffectofcircRNAintheoccurrenceanddevelop mentofophthalmicdiseasesLIHuajian,LIPengfei,CHENYuxin,WANGYong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NantongUniversity,Nantong226001,JiangsuProvince,ChinaCorrespondingauthor:WANGYong,E mail:wangboai2@163.com【Abstract】 CircRNAisaspecialtypeofnon codingRNA.DifferentfromtraditionallinearRNAscontaining5’capsand3’polyAtails,ithasaclosed loopstructureandisnotaffectedbyRNAexonuclease,soitisstableandnon degradable.Atpresent,theimportantroleandbiologicalfunctionsofcircRNAinthepathogenesisofmanydiseaseshavebeenthoroughlystudied,providingnewideas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variousophthalmicdiseases.Inthispaper,therecentad vancesinresearchonhowcircRNAaffectsthedevelopmentofophthalmicdiseasesarereviewed.【Keywords】 circRNA;microRNA;oculopathy;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cataract引文格式:舒会叶,王怡欣,邵毅.超高分辨率OCT在眼科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22,42(9):743 748.doi:10.13389/j.cnki.rao.2022.0153【文献综述】超高分辨率OCT在眼科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舒会叶 王怡欣 邵 毅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舒会叶(ORCID:00000003 1569 3746),女,1996年8月出生,湖北黄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