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人文关怀
古代文学的人文关怀

古代文学的人文关怀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关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贯穿于诗词、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中,表达了对人类生活、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关注与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以探讨古代文学的人文关怀。
1. 文学作品对人类生活的关注古代文学作品经常着眼于人类的生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诗意的表达,呈现了对人们日常经历的关怀。
例如,《红楼梦》中描绘了贾府家族的兴衰,展示了人们的欲望和梦想,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而杜甫的诗歌则关注了人们的贫困、流亡和战乱等现实问题,表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同情。
2. 文学对情感世界的关怀古代文学作品深入人心,并对人类情感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表达。
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感人。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孤寂时的孤独和思念之情;王维的山水诗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寂寞与遗憾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3. 文学对道德伦理的关怀古代文学作品对道德伦理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对人类行为准则的思索和反思。
例如,孔子的《论语》中强调了仁、义、礼等道德观念,通过列举各种行为规范,对人们教育和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曹雪芹的《红楼梦》通过对官场腐败、人情世故等问题的描绘,引发了对社会道德的深思和批判。
4. 文学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主题。
通过对历史、人类命运的反思,文学作品能够引发人们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对战乱时期人们命运的无奈和迷茫;苏轼的诗作也反映了对个人命运多舛的思考。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人文关怀,这种关怀贯穿于文学作品的方方面面。
文学作品对人类生活、情感、道德伦理和命运的关注,使之成为触动人心的艺术之美。
古代文学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遗产,更是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一种思考与启示。
论苏轼诗歌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文关怀

论苏轼诗歌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文关怀
苏轼的诗歌中,有许多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其中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高
尚的文化情操,无论是表达精神生活还是展示思想活动,都能体现出苏轼独特的思想关怀。
一、民本思想
诗歌中充满了对民族民主的关注,他强调民本和民主,主张民主人权,论及民
本可获得自由和平等,按照民本原理进行政治改革。
比如苏轼的《登金陵驿亭》里面写到:“自从有孟轲而致诸侯,非至贤达谁能任天下”说明非有仁义谁也无法掌权,强调要按照民本原则来治理国家,让群众在政治中享有权利。
二、人文关怀
苏轼的作品将爱国主义与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提出“人人护国”的理念,关注社会变革,呼吁关爱弱者,比如他的《水调歌头·柳梢青》中写到:“逢候梁郎复重歎,今人范我日少年”他用一种浓情蜜意的态度满怀对弱者的关怀之心。
苏轼还写道:“客心委曲三千里,多少楼台落花飞”他倡导关爱弱者,照顾他人,敦促人们多多关怀他人。
综上所述,苏轼所写的诗、词里蕴含着人文关怀和民本思想,他的作品不仅表
达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且也暴露出对社会变革的应有之态。
他的作品对于现今的文化民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启发着我们发现更多的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
唐代诗词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艺术魅力

唐代诗词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艺术魅力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盛世气象的历史时期之一,唐诗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诗意与韵律美。
在这些唐诗中,不仅仅是抒发情感、描写自然,更是表达了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人类生命的深刻反思,其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一、人文主义思想唐诗文以人为本,表达出人文主义思想。
唐代诗人秉持自由平等的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个性。
在李商隐的《无题》中,“无限风光在险峰,曾为乱世枭雄”,表达了对人性的肯定,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
唐代诗人反对一切的奴役和压迫,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的精髓。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草木深”,表达了对战争和暴力的悲愤之情,体现了诗人人文主义的精神。
二、艺术魅力唐代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多样的表现手法和精湛的技艺,使诗人的意境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唐诗所具有的格律,如五言、七言诗称之为“唐诗”,都具有很高的声韵感和美感。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十六字为一组的抒情格律,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表达。
在这首诗中直接的描写“行路难”的场景和细节,形成了直抵人心的诗意。
唐诗的意象也是那么丰富多彩,以“风景写景”为主,使诗人们在高度抽象的诗意中,能够通俗易懂地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深刻的情感。
三、一代诗魔王—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奇人物,李白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生动;他的思想开阔,对不同文化形式敏感,形成了独特的诗学风格。
李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将进酒》,三百万人赞颂这首诗歌,甚至成为李白的“代表”。
《将进酒》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然后升华到“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展示了李白诗歌的吸引力,从强烈的艺术感受到深沉的人道主义的关怀,从歌颂自由狂放到思考人性的玄奥。
这让李白的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代表,也蕴含了时代的精神和人性的内涵。
了解现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

了解现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现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现代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更是一种关注和呈现人类精神与价值的载体。
其中,人文关怀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呈现了对人类的关注、尊重以及思考。
本文将探讨现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的体现,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小说中的人文关怀在现代小说中,人文关怀经常以各种角度和形式呈现。
小说家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描绘他们的生活、命运和内心世界,以此引起读者对人类情感、人类困境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人文关怀可以体现在小说中对弱势群体的描写和关注上。
通过讲述弱势群体的故事,表达对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不公正待遇的关切,进而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反思。
通过小说,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唤起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关注。
此外,现代小说中的人文关怀还可以体现在对人际关系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上。
小说家通过刻画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物的内心矛盾和追求,以及人类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困惑和挣扎,引发读者对于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思考。
这样的作品不仅丰富了读者的心灵世界,同时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关怀他人,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处境。
二、诗歌中的人文关怀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和抒情的艺术形式,也常常通过表达作者对人类的关怀来体现人文关怀。
现代诗歌中,人文关怀可以体现在对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上。
许多诗人通过表达对自然界的留恋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呼吁人们关注环保、珍爱自然资源,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热爱,更在激发读者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形成人们共同保护环境的力量。
另外,现代诗歌中的人文关怀还可以体现在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思考上。
许多诗人通过反思历史经验和探寻文化根源,呈现出对于人类文明的关怀和对于传统价值的追寻。
这些作品不仅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更加使人们珍爱传统文化,并在现实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代诗词赏析杜甫的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

古代诗词赏析杜甫的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关注社会疾苦、体现社会关怀的一面,又具备了浓厚的人文精神。
本文将对杜甫的古代诗词进行赏析,探讨他所表达的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的内涵。
杜甫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在《登高》这首诗中,他描写了士人的飘泊之苦,表达了对国家沉沦的忧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遍地英雄下。
自负强文最自负,贻垢殃身最可嗟。
”他在这首诗中以自我谦卑的姿态表露了对当今局势的忧虑,展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之情。
此外,杜甫还通过《哀江头》、《绝句二首·其二》等作品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援助之心,体现出他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杜甫的诗词中融入了浓厚的人文精神,他关注人民的疾苦,宣扬人道主义思想,批判贵族的冷漠与残忍。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描述了自己生活贫困的境况,但却以豁达的心态对待:“陈迹空相对,穷通饱暖忘。
”他通过这首诗彰显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此外,杜甫还通过《月夜忆舍弟》、《孤雁儿·万江同舟泛泛然》等作品,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展现了他的人文关怀之情。
杜甫的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体现了他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为人民谋福祉的追求。
他通过诗词表达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关注民生疾苦,呼吁社会改革。
他在《梦李白二首·其一》中写道:“君实释贫贱,僮僕尽驱除。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他借李白的形象想象和表达了自己对公正、平等社会的向往。
他的作品让读者意识到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引起对社会公正和人权的思考。
总之,杜甫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独特的人文精神而著称。
他用诗歌抒发自己内心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忧虑,让读者感悟到作者对社会正义、人性关怀的呼唤。
他的作品在表达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的同时,也传递了积极正面的思想力量,激励着人们追求良善与公正。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些经典作品中,人文关怀的主题是贯穿其中的。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体现了对人的关心,更是对人性的探寻和发掘。
一、诗歌中的人文关怀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中描绘人的情感,表达人的感情,寄托了人类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中就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情怀:“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赤壁怀古》是唐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从诗中不难发现,杜甫对于人的生与死的变幻无常,对于战争和家园的关切,表达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之情。
二、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小说中,人类的真实面貌得以展现,人性的复杂性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深刻的人性探讨更是令世人称道。
其中,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人的深沉思考和关注:“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经典句子。
这句话中透露出的人文关怀,是对于人生短暂的思考和对于生命的珍视。
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梦想、爱情等方面的思考和关注,进而表达了人性和人类尊严的主题。
三、散文中的人文关怀中国古代的散文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文通常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写作方式,它能够生动真实地反映生活,表达人性情感,也同样展现了人文关怀的主题。
唐代韩愈的《师说》就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散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在这篇散文中表达了对于师生关系的思考和关注。
散文中通过对于师的定义,以及对于师生关系的探讨,展示了对于知识传承、人性关怀等方面的重视,进而探寻了人文关怀的深层次主题。
杜甫及其诗歌对当代人文精神构建的意义

杜甫及其诗歌对当代人文精神构建的意义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思想、情感以及创作活动都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作品中涵盖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刻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以下是杜甫及其诗歌对当代人文精神构建的意义:
1. 关注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广泛涉及了社会现实的问题,如民生、政治腐败、战争等等。
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启示我们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思考如何解决它们。
2. 强调人类尊严:杜甫的诗歌作品中体现了他对人类尊严的强调。
他认为人类应该自尊自重,不应该屈服于外部压力,也应该关注亲朋好友的福祉。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倡导人文关怀: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人文关怀。
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应该得到尊重和爱护。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呼吁统治者要关心人民的生活,实现百姓安居乐业。
4. 关注自然与环境:杜甫的诗歌作品中也涵盖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担忧,启示我们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杜甫及其诗歌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作品中涵盖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表达了对人类尊严、社会现实、人文
关怀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我们应该从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吸取营养,积极构建当代人文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关怀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关怀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闻名于世。
其中,自然意象与人文关怀是贯穿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
本文将从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关怀,并分析其意义和现实启示。
一、自然意象的背景与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文学对自然意象的表现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而具有鲜明的特色。
自然意象的表现形式在古代诗歌中最为突出。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嫩草鸣蜩露,玲珑发秋丝。
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清晰地描绘了秋天山居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此外,在散文和小说中,古代文学作品也常常运用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曹雪芹以自然景色的描写,巧妙地渲染了人物心情的变换。
如小说开篇,作者写道:“一座真容大观园,只因入画岂成尘。
岂知不是金闺帐,何必题诗作赋文。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园林景色的热爱,并间接体验到人物情感的变化。
二、人文关怀的体现与价值意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并非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多地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与关怀。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又蕴含着对时局动荡、社会动乱的深深忧虑。
另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描绘往往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例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临江仙·金缕衣》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照竹帘时忽晚,一篇新诗醉客身。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人类生命短暂和岁月易逝的思考和反思。
自然意象与人文关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体现具有深刻的价值意义。
首先,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古代文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谷融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人学。
诗主要内容
诗歌、人文关怀
诗歌作品人文精神的体现 建构诗意人生
破题
释题
拓展
一、诗歌 人文关怀 1、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
相信未来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青,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2、对独立健全人格的塑造
独立人格——
有独立的判断,坚定的意志。
健全人格——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 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 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背景材料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
叶圣陶“这首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 个新的纪元”。 戴望舒因此得到了 "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解读
中西结合的意象美兼有 比兴和象征的朦胧美
独特的音乐性和旋律美
2、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 对人的关照。 核心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精神 世界、人生境遇的关注,对人的尊 严、人的价值以及符合人性的生活 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 追求。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 充满了希望。
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 但真正的主体是我。
先写我歌唱什么——
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 生长的力量。 (富有生命力的事物) 何其芳用纯洁、善良的心去感悟生命 的萌生、成长和磨难。
再写我用深情的歌喉激动的歌唱—— 歌唱年轻的生命,赞美新的生活。 (热爱新生活的感情) 用眼去触摸生命的实体, 用心去解读生命的意蕴。
西方,人们要寻找抚慰、净化心 灵,安顿灵魂的东西,需要找到 宗教;但在林语堂看来诗歌简直 可以看作是中国人的宗教。
邹静之 谈诗
邹静之,《诗刊》副编审。 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意、西等 国文字。 影视作品有《康熙微服私访记》、 《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邹静之 谈诗
写诗必须为艺术 的时间而写,艺术的 时间是一个孤悬在空 中的时间,物理的时 间对他没有作用,比 如古诗里 “ 每逢佳 节倍思亲 ” 这就是 为艺术的时间而写的。
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就是 尊重生命的价值, 就是尊重生命的情感, 关注生命的未来。
食指(1948— )
食指本名郭路生,白洋淀诗人群 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曾在特殊的年代温暖了 许多年轻的心灵。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有辨别善恶美丑的判断,有战 胜挫折的意志,有与人相处的能力。
诗歌是分行排列的抒情文体
有诗形,无诗神
江上一笼统 , 井上一窟窿 。 黄狗身上白 。 白狗身上肿 。
(唐)张打油
什么是诗歌
何其芳: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 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 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 接 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 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转引自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 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
诗歌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艾略特: “诗是安慰有教 养的人所作的 游戏。”
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
诗人 叶芝 说: “我们在和别 人争论时产生的是 雄辩,在和自己争 论时产生的是诗。”
叶芝
人类不能没有
林语堂: “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 —— 生活习 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 法幸存至今。”( 《中国人》 )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
生命是人的物质基础。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 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 应该珍爱地球上的其他的生命。
何其芳
(1912—1977)
原名何永芳, 成名作《预言》 《我为少男少女们 歌唱》是诗人奔放 快乐积极向上诗风 的代表作。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诗歌的人文关怀
诗歌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诗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诗歌体现了民族的优秀文化 诗歌反映了人类的大千世界
二、诗歌作品人文精神的体现 1、对宝贵生命的尊重 2、对健全人格的塑造 3、对精神家园的建构
1、对宝贵生命的尊重
诗歌是生命存在的形式。 一首好诗的诞生就是一个生 命的诞生。 诗歌是生命的活水,有 自己独特的流向和流动方式。
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诗歌专题
诗歌的人文关怀
主讲 周萍
导言:文学 语言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语言艺术。
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语言是信息的符号。
高尔基说: 文学是人学。
高尔基《谈技艺》
高尔基
第2篇1937年7月
钱谷融说:
“一切艺术 ,包 括文学在内,它的基 本的推动力,就是改 善人生,把人类生活 提升到至善至美的境 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 和崇高的理想。”
胡适的新诗: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胡适: 但开风气不为先
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 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 意象——情思——意境
戴望舒
(1905—1950)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雨巷》是广为传 诵的名作,他被称 为“雨巷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