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环境人口学

合集下载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源于前人的思想。

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从而成为现代理论的开端。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经济学上也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也是当今人类被关注的焦点,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马尔萨斯永远是超前的。

学说内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以议论人具有食欲和性欲这两个“本性”开始的。

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两个前提、三个定理”来概括。

两个前提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从这两个“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出发,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经济比例:食物或生活资料的增长与人口的增殖之间的关系。

马尔萨斯说,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资料增长的要快,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但是,马尔萨斯并不认为这两个级数就是人口规律的反映,他提出,保持两个级数平衡的唯一出路就是抑制人口的增长。

他把所谓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人口自然法则,归纳成以下三个定理:第一点是人口的制约原理,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正常的比例,即“人口的增长,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第二点是人口的增殖原理,即“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常随着增加”;第三点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核心,称之为人口的均衡原理,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这个原理与前两个原理是紧密相连的,它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最终将实现均衡,但是这种均衡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种种“抑制”的产物。

马尔萨斯认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因为空间和滋养物的缺乏会受到抑制,人类的生长繁衍则会因为食物的缺乏而受到抑制。

但是人类的抑制分为预防抑制和积极抑制两种。

预防抑制主要是道德的抑制,即考虑到无力负担家庭而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马尔萨斯反对堕胎和避孕)。

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要是积极抑制,即战争、瘟疫、繁重劳动、贫困、饥荒等等,灾难会缩短生命,恢复被破坏的平衡。

他认为,人间的一切灾难都是人口与生活资料均衡过程中的产物,人类的发展也必然与灾难始终相伴。

_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_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 大卫·李嘉图 :机器的使用虽然增加了国家财富,但是对劳动的 需求必会减少,人口就会过剩
? 西斯蒙:认为由于工业中所有工序几乎都用机器代替了人,会导 致部分工人失业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 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 (一)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
1、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
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
2、两个级数的理论
? 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其增殖力是无限的;而生活资料只能以 算术级数增长
?
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 一种是“积极性抑制”,一种是“预防性抑制”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 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 当人口增长到接近食物供给的极限时,所有的预防性和积极性抑
第二章 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一、国外人口思想史
?
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 第二节 中国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
一、中国人口思想史
?
二、 近代人口思想
?
三、现代人口思想
? 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形成 和发展
?
一、早期人口社会学思想
?
二、人口社会学的形成
?
三、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发展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 一、国外人口思想史
? (一)古希腊人口思想
?
柏拉图 ——适度人口
?
亚里士多德 ——控制人口数量
? (二)早期宗教的人口思想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现实意义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现实意义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现实意义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和人口学理论,它由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8世纪末提出。

该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之间的平衡问题,并认为当人口增长超过食物供应时,就会导致饥荒、战争和其他灾难的发生。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当今世界的人口增长和资源分配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马尔萨斯人口论提醒我们关注人口增长和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食物、水和其他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以避免出现资源短缺和争夺资源的情况。

这需要全球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人类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

其次,马尔萨斯人口论提醒我们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加剧。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例如限制开采、恢复生态系统、推广绿色能源等。

只有通过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的长期稳定提升。

第三,马尔萨斯人口论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公平和稳定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会加剧。

当贫困人口面临生存困难时,就容易出现社会动荡和不稳定情况。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例如提供社会保障、扶贫促进教育公平、规范资源分配等。

只有通过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最后,马尔萨斯人口论提醒我们关注计划生育和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随着人口的增长,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人口数量,以避免过度拥挤和资源短缺情况的出现。

这需要各国政府制定合适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政策,鼓励家庭规划和管理生育行为,促进人口数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关注人口增长与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平和稳定问题以及计划生育和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人口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人口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人口学马克思主义人口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人口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它以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揭示人口问题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展开论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人口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等方面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数量、质量、结构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人口问题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观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和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建设的对象。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口的质量更为重要,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同时,人口的数量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实施科学的人口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1. 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

另一方面,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紧张、劳动力供过于求,从而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因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保持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必要措施。

2.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划分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人口结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劳动力供给的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

因此,要通过教育、就业、人口规划等措施,优化人口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人口理论

人口理论

人口理论中共东安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周干林一、人口理论的初始形态1、中国古代的人口思想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及其先进的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再生产和生活资料再生产的共同发展。

中国历朝历代都在打造泱泱人口大国的形象。

2、基督教的人口思想《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其中经常把“生养众多”当作上帝赐予的恩典,这完全符合古代犹太人的需要。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衍生来的,在西方统治了一千多年,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禁欲主义是中世纪基督教会极力主张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基础是原罪说。

节制性欲,保持独身是备受教会推崇的理想手段。

基督教一方面提倡独身圣洁(单纯的性欲满足是可悲的),另一方面又把生育能力当作上帝的恩赐(蒙准许有后裔),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

二、马尔萨斯人口理论1、重商主义的人口思想:极力宣扬人口众多的好处。

导致人口得以极大发展,人口的急增使得欧洲国家感到了压力。

在1500年至1750年之间,由于贸易对欧洲国家的经济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重商主义或重商主义时代。

主要内容就是借助于政府的干涉,促进国家繁荣和增强国家力量,壮大国家实力。

反映在人口思想上,极力反西方社会小心谨慎地对待人口规模的传统,极力宣扬人口众多的好处。

措施,奖励人口的增加,鼓励甚至奖励早婚、多育,歧视独身和不育者。

工业革命解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生产得到极大的发展,人口也得以极大发展的时候,人口的急增使得欧洲国家感到了压力。

“适度人口”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1798年,英国教会牧师马尔萨斯出版了他的《人口原理》(1)人口数量严重受限于生存手段(2)当生存手段增加后,人口也相应增加(3)人口压力刺激生产增长(4) 生产增长反过来也刺激人口增长(5) 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人口数量与供养能力之间必将出现巨大裂痕(6) 性、劳动和子女等影响人口和生产力的诸多因素由个人的收支决定所影响(7) 当人口增长超过供养能力时,正面的抑制因素会发挥作用(8) 这些抑制因素的本质将对生物社会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影响3、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影响(1)马尔萨斯被视为现代人口学的奠基人,马尔萨斯主义代表了人口研究新时代的开始。

人口学复习笔记

人口学复习笔记

出生性别比:100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一年)分年龄(组)的性别比:该年龄组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

5.性别比的特征及性别比失衡1.性别比的特征出生性别比基本稳定青壮年性别比基本平衡老年性别比降到100以下,说明老年女性偏多2.性别比失衡是指出生性别比失衡,不在人为干预下,一般在103-107之间。

偏离这个数值,就是失衡。

5.中国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和对策1.现状1982年以后,性别比开始失衡。

2.原因1.性别选择技术滥用2.男孩偏好,传统观念3.社会经济落后,“男性优势”明显4.政策法律不完善3.对策1.新型生育文化,提高妇女地位2.加快发展,拓展女性发展空间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新的养老模式4.加强对卫生医疗机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第六讲人口年龄结构1.人口年龄结构及其表示方法1.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百分比表示。

2.表示方法- 列表表示(x岁就是组距)1岁年龄组5岁年龄组特殊年龄组(0-14(少年儿童)、15-64(劳动人口)、65及以上(老年人口)) - 人口年龄金字塔1.年轻型2.成年型3.老年型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1.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 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或65岁)- 少年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0-14岁)-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年龄排序后的中位数。

(越大,高年龄人口比重越大)-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

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反映劳动力人均负担的非劳动人口的数量。

- 老年人抚养比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 少年儿童抚养比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 划分的标准数值- 不同结构特征1.年轻型(与老年型相反)青少年比例大,老年人小。

处于生育年龄人口多,人口增长势头旺盛。

故又称增长型人口。

2.老年型青少年比例小,老年人大。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影响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口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着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为基础的人口学理论体系,它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与生产力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口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对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理论观点认为,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生产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增长;而人口的老龄化和结构失衡则可能导致生产力的下降。

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倡导在促进人口持续发展的同时,要重视改善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影响体现在人口政策的制定上。

人口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人口发展、优化人口结构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人口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注重促进人口发展和提高人口素质,同时避免人口规模过大或过小对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主张通过科学的人口管理,实施合适的人口政策来保证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此外,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追求的是人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倡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人口的平等权利、机会和福利的保障。

通过合理的人口调控,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进而巩固和稳定社会。

总之,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其强调人口与生产力的关系,指导人口政策的制定,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视人口权益保障,都为促进人口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情况的变化,我们应当持续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挑战。

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

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

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前言:人口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我们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的位臵,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优生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人口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一、人口学概论(一)人口和人口学1、什么是人口?人口是人口科学的研究客体,是人口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

科学的人口概念,要反映人口范畴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有以下几层含义:①人口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存在的;②人口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的;③人口时间不断运动和发展的。

2、什么是人口学?人口学就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①人口学首先包括人口理论。

人口理论在人口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口学的理论基础,是人口学各分支学科的指导思想。

人口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发展本身、人口和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密切不可分的。

人口理论的任务就在于阐明人口发展本身的规律性、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

②人口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由来已久,它阐明搜集、整理、分析、反映大量人口现象和人口发展过程的数量资料的方法论,并研究人口发展本身,人口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人口学的形成与发展任何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人口学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向前发展,人口学自身也不断向前发展。

在人口学中,最早产生的是人口理论。

1、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思想家管子、孔子、墨子、商鞅、韩非都针对当时人口同经济、政治、军事的关系,提出过不同的人口主张。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著名的《理想国》、《法律论》、《政治学》等理论著作中,从城邦国家防务和安全出发提出人口适度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并为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人口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把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联系起来考察,认为社会生产有两种,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

两种生产的对立统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两种生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因此必须相互适应。

社会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人口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口增长不能说明社会面貌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但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促进和延缓的作用。

人口现象本质上属于社会现象,人口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以人的生理条件和其他自然条件为基础的社会过程,人口规律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规律。

生产方式对人口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类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

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

作为生产者,人能创造社会财富;作为消费者,人需要消费社会财富。

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种两重作用,是正确认识人口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出发点。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会随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由盲目生育到计划生育。

社会主义阶段为计划生育提供了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