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式连接器自动压接工艺技术研究
pcb连接器压接工艺

pcb连接器压接工艺
PCB连接器压接工艺是指将连接器插脚插入PCB板孔内,在插脚与孔壁之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插脚与PCB板孔壁之间形成一定的电气连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备好连接器、PCB板及压接设备,检查连接器和PCB板的尺寸是否相符,确保连接器的插脚完好无损。
2. 处理PCB板:在PCB板上打出与连接器插脚相对应的孔,孔的直径要比插脚略大一些以确保插脚可以顺利插入。
3. 插入插脚:将连接器插脚一一插入PCB板孔中,插入时要保持插脚直立,避免插脚弯曲或扭曲。
4. 调整插脚:插入插脚后,需进行插脚调整,确保插脚与PCB 板孔壁之间形成紧密电气连接。
当插脚和孔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可钳紧插脚两侧的金属片以加强插脚与孔壁之间的接触。
5. 压接插脚:将PCB板插入压接机座,对连接器插脚进行压接。
压接时需注意控制力度,避免插脚变形或折断。
6. 检验质量:压接完成后,需对连接器插脚和PCB板进行外观检查和电性测试,确保连接质量良好,符合要求。
以上就是PCB连接器压接工艺的详细步骤,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杜绝以下几种情况: a.连接器插脚损坏 b.插脚弯曲或扭曲 c.插脚和孔之间垫片过多或过少 d.压接力度过大或过小。
VPX连接器压接工艺技术探讨

VPX连接器压接工艺技术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分析VPX连接器和印制板压接孔的特点,设计一种连接器压接工装设计方法和制作要求,摸索压接工艺方法和压接质量控制要求,总结出一种VPX连接器手工压接方法,对基于小批量生产的VPX连接器与印制板的压接制作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主题词:VPX连接器压接工艺1 引言VPX连接器因其高速的信号传输能力和可靠的连接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航天航空等军用电子产品中,连接器与印制板采用压接方式,避免了焊接短路、虚焊等焊接质量缺陷,节约了清洗等生产流程,装配时间短,且具有更高的装配可靠性。
该连接器对压接过程具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压接过程印制板金属化孔和连接器插针的形变应能保证连接器与印制板接触良好,压接力过大会损伤印制板金属化孔和插针,压接力过小,压接不可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且连接器压接质量不易检查,存在质量隐患,因此,需要对VPX连接器与印制板的压接方法进行研究,摸索一种可靠的压接工艺方法,保证产品质量可靠。
2 VPX连接器VPX高速连接器分为插头和插座,如图1所示。
其针脚均为鱼眼形,呈阵列式布局,插头引脚间距为1.35mm*1.8mm,插座引脚间距为1.8mm*1.8mm,其引脚为镀锡铅。
插头插座图1 VPX连接器3 印制板焊盘的设计要求用于VPX连接器压接的印制板焊盘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a)印制板焊盘应采用与连接器相同的电镀通孔设计要求,镀层为铜底镀层上覆盖锡层或锡铅层,PCB板材选用FR4;b)印制板厚度至少为1.6mm,印制板的拱形在0.03mm以内;c)用于插头压接的印制板金属化孔镀后孔径为0.56mm,焊盘直径为1.02mm;d)用于插座的印制板金属化孔镀后孔径为0.46mm,焊盘直径为0.92mm。
4 工装的设计与制作根据两种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及印制板布局的特点,制作了一套专用压接工装,如图2所示。
选择手工压接机。
压接工装分为两个部分,底座和上模,工装底座如图2左图所示,压接工装上模如图2右所示。
压接工艺规范

****有限公司工作指令文件修改记录表保存期限:新版发行后1个月第 1 页, 共 10 页 第 A 版第 0 次修改一、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连接器压接的基本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压接型连接器的压接。
二、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三、 术语和定义压接:压接是由弹性可变形插针或刚性插针与PCB 金属化孔配合而形成的一种连接。
在插针与金属化孔之间形成紧密的接触点,靠机械连接实现电气互连。
为了形成紧密的配合,针脚的横截面尺寸必须大于PCB 金属化孔孔径,在压接过程中,针脚横截面或金属化孔要产生变形。
刚性插针:在压接过程中不产生变形,而孔会变形。
因对孔径的公差要求严格,已经淘汰。
柔性插针:在压接过程中会受挤压而变形,而孔不变形。
压接垫板:fixture ,压接时用于支撑PCB ,防止连接器插针和PCB 损伤的工艺装置。
压接模具:tooling ,压接时适应不同连接器的需要而设计的,置于连接器的上面将连接器压接到PCB 的金制 作:洪 登 月 审 核: 生效日期 :2006.05.20 批 准: 批准日期:未 经 同 意 不 得 复 印***** 有 限 公 司 工 作 指 令 文 件 题 目:压接工艺规范***** 有限公司工作指令文件第 4 页,共10 页5.2 垫板和PCB厚度的处理能力IMPRESS 500E 垫板的厚度+PCB的厚度≤35mmTOX 垫板的厚度+PCB的厚度≤40mmHT604 垫板的厚度+PCB的厚度≤40mmHKP16 垫板的厚度+PCB的厚度≤50mm5.3 相关工艺参数压接模式:定行程(fixed stroke)、定压力(fixed force)、压力增量(delta force)压接行程:35~160mm压接力:根据不同的连接器进行设定压接速度:和压接模式对应,设备无此显示和调节功能六、品质水平压接后连接器和PCB的间隙在0~0.2mm,连接器无移位、扭曲、弯针、塑壳损坏、不出针等不良现象,PCB 无任何损坏,具体参见《PCBA验收标准》中第三部分“压接件”七、初始参数7.1 压接行程采用任何设备压接连接器,必须首先根据连接器、PCB、压接垫板、压接模具的尺寸调节好或设定好设备的行程,以保证压接时连接器不会过压。
压接连接工艺技术

压 接 连 接 工 艺 技 术
Cr m p nnec i i Co ton Tec hnol y og
年晓玲 (l 电子科技集 团公 司第 4 研究 所, r同 J l 安徽 蚌埠
230 3 0 6)
Ni nXio- i g T e4 Ree r II s tt f EI , h i e g ̄ 3 0 6 a a l (h 1 n sa<1 n t ueo C 。 An u B n } 2 3 0 ) i 。 。 C u
比 较项 目 锡 焊 接
对 具 、 备 和材 料 需要焊料 、 设 焊剂、 要求 电烙铁及清洗剂 需 要压接 工具 或 设 备 需 要技 术训练 , 需要 技 术训 练 , 对 易 相 相对难 掌握 掌 握
针 用 传 统 的 锡 焊 技 术 已尤 法 完 成 ,必 须 通 过 压 接 连 接 技 术 才 能 保 证 产 Ⅲ 质 量 。 还 操 作 人 员 和 检 验 人 员 没 有 经 过 接 L J 向的系统培训 , 对 接 连 接 件 缺 少合 格 判 定 质 量 经 验 和 依 据 。
2 操 作要 求
因此 为保汪产品质量 , 提高其可靠忡 和牛产 效率 , 接 连接 : 对
r 的 研究 迫 存 眉睫 。 艺
3
l日 肖 _ 耗 J
多
接 T具 多 , 较
21 工锡焊原理 和压接原 理 .手
锡 焊 技 术 足 采用 以 锡 为 主 的锡 合 金 材 料 作 焊 料 ,在 一 定 温 度下焊锡熔 化 , 属焊 件_锡 原子之 间相互 吸引 、 散 、 金 f j 扩 结 合 , 成 浸 润 的结 合 层 。从 外 表 来 看 , 接 件 及 导 线 芯 线 表 面 形 焊 都 很 光 滑 , 际 j它 们 的表 面 都 有 很 多 微 小 的 凸 f 间 隙 , 流 实 L r I 熔 态 的锡 焊 料 借 助 于 毛 细 僻 吸 力沿 焊 件 表 面 扩 散 ,形 成 焊 料 与
压接连接工艺

压接连接工艺1、范围本工艺规定了产品压接连接对压接件、工具的要求,工艺技术要求,性能要求和质量要求。
本工艺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上压接连接式电连接接触件(以下简称压接件:模压式、开式、闭式压接件和坑式压接件)与导线的压接连接。
2、引用标准GB/T18290.2—2000无焊连接第2部分:无焊压接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QJ2633—94模压式压接连接通用技术条件。
QJ3085—99坑压式压接连接通用技术要求。
QJ/Z146—85导线端头处理工艺细则。
QJ165A—95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3.1压接:通过压力使压线筒沿导线四周产生机械压缩或变形,从而使导线和压线筒之间形成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的方法。
3.2压接连接:用压接法使压线筒和导线间形成的永久性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3.3压接连接件:用压接法使导线和压接件形成的电连接接点组合件。
3.4压接件:用压接法连接于导线端头,以便导线能和其它器件或导线实现可靠电连接的导电金属件,通常由压接导线的压线筒及可和其它器件或导线连接的外接端组成。
3.5压线筒:为压接连接专门设计的可适配一种或几种截面导线的金属导电筒。
3.6开式压线筒:压接前呈敞口式的压线筒,即U型、V型压线筒。
3.7闭式压线筒:压接前呈封闭式的压线筒,即圆筒型压线筒。
3.8预绝缘压线筒:带永久绝缘层的压线筒。
压接时,压接力通过绝缘层作用于压线筒。
3.9压接工具:用来进行压接的机械装置。
3.10压模:压接工具中直接完成压接的部分,工具基体驱动压模,将压线筒压成能保证压接性能的尺寸和形状。
通常包括上、下模和定位装置。
3.11模压式压接:压接工具通过压模,将压线筒压成规定尺寸和形状的压接。
3.12压接全周期:从压接工具的压模、手柄处在完全张开位置时,对工具手柄施加作用力开始,到压模压合面闭合到规定的间隙,手柄、压模重新返回到完全张开位置时结束,这样一个完整的压接过程。
3.13压接区域;压接筒的一部分,在此处施加压力使包围导线的筒产生变形或改变形状达到压接连接。
浅谈飞机电缆电气连接器压接工艺技术

浅谈飞机电缆电气连接器压接工艺技术摘要∶飞机电缆是航空器的重要中枢神经系统。
其主要功用是为了保证航空器安全顺利的航行。
它通过飞机实现了电力传递与信息数据交换。
它具备安全性高、集成程序高、便携性强的优点,飞机电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
航空线缆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条件,以防止短接、通断以及其他错误。
本文提供了一个最新的航空线缆电气连接器的评估技术与方案,可以减少航空线缆压接时的失败率。
关键词:飞机电缆;电气连接器;压接工艺由于我国航空工业的大规模发展,飞机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部门和航空企业的头等大事。
飞机电缆质量规范是飞机电缆质量的关键部分,因为飞机电缆是飞机系统中的重要中枢神经系统,和航空通讯信号系统有关连。
它在航空飞行中的安全管理和数据监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实用具有较高的系统集成度。
飞机电缆在飞机装备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具体包括高频电缆、低频电缆、单相电缆和三相电缆。
整个飞机外壁遍布线缆,有粗有细。
因此电缆生产过程的品质,直接影响着航空的安全性。
而作为电缆制造的关键部分,飞机电缆的压接技术也受到了厂家的高度重视。
一旦压接或连接设备发生了故障,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因飞机通信信号出现错误而导致问题。
所以压接工艺是线束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
1.飞机中电缆压接工艺的概况1.1术语及定义(1)飞机电缆:由多条细铜线捻成的电线芯组成。
选择导线芯的横截面积需要机械强度和导电性。
两个以上的导线一起扭转;一个或多个导线具有屏蔽套管和绝缘套件。
(2)插头座:各组的嵌合插头座由用于连接电线、线束及电缆的插头及插座构成。
(3)接触偶:元件的导电部分与对应的导体组件匹配以提供电路径。
接触子具有两个端部、导体压线筒和嵌合端。
接触偶有针型和管型。
(4)配线端子:用于装置或设备的导体的末端。
终端有两个部分:圆柱形部分连接着导体,舌头部分连接着装置或器材的接触点。
通常由耳片、绝缘套、圆柱形板、不锈钢制的支撑体构成,耳片部分设有螺栓孔。
连接器压接工艺规程

连接器压接工艺规程一、目的本规程注明了连接器压接过程中所必需的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以确保连接器的良好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连接器的压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连接器:- 插板式连接器- 立式插入连接器- 圆形连接器- 方形连接器三、操作规程3.1 压接前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压接钳、连接器、电缆等。
- 仔细检查连接器和电缆表面是否有氧化或其它污染物,如有,应予以清除。
- 根据连接器规格,选择对应的压接模具。
3.2 压接操作1. 将电缆剥皮,露出内部金属导体。
2. 将电缆插入连接器中,并确保电缆处于正确的位置,导体不能过长或过短。
3. 将连接器和电缆一起插入压接模具中,按下压接器杆,将连接器卡紧电缆。
4. 用手轻轻拉动电缆,以确保连接牢固、电缆处于正确的位置。
5. 反复检查和测试连接器的质量和电气性能。
3.3 压接后处理- 检查连接器的外观和质量,确保连接器、电缆表面清洁、无污染和氧化现象。
- 检查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应用万用表测量连接器的电阻值和外壳的绝缘电阻。
四、安全注意事项- 压接钳、连接器和电缆等工具和材料应符合安全标准,确保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
- 压接前要确保所有工具和材料已经选择和准备妥当,连接器和电缆表面清洁无污染。
- 压接钳必须按照正确的压接规程和操作方法使用,否则会导致连接器和电缆的质量不良。
- 压接后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连接器和电缆表面清洁、无污染和氧化现象。
以上是连接器压接工艺规程的内容,仅供参考。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连接器规格、压接模具、压接钳等要求进行,确保连接器的质量和电气性能符合产品标准和客户要求。
连接器压接工艺技术

图2 压 接 件 与 导 线 连 接 将 插 头 固定 在 圆形 或 矩 形 插 头 夹 具 上 , 用 接 件 送 入 工具
. 6压接件送入 等对 于可靠性要求较 高的行业 : ( 3 ) 压接的连接 器 、 电缆 通常体 2
积较小, 对于设备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大有益处。
2 压 接工艺 流程
量和可靠性的问题, 因此 , 为了 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有必要对其进行工艺应用研究。 本文阐述了 压接工艺的特点及工艺流程,
并对 实际应 用中影 响压 接 可靠性 的因素进行 了总结
关键 词: 连 接 器; 压接
连接 器按连接方 式分 为焊接型和压接型及绕接 型。 过去 的 压接 针 ( 孔) 塞 到 钳 口定位 器 孔 底 : ( 2 ) 手握压接钳手柄, 加 力使 连接 器人多均 采用焊接 方式 , 随着电子产 品的更 新换代、连接 之收拢 , 压接手枘到极限位置 自动松 开; ( 3 ) 取出压接件。
在电子产 品装联中,目前常用的有模 压式压接和坑 压式压
进行送 入。 送 入工具顶在压接件 的台阶面上 , 导线 顺着送入工
具引出, 按住导线插 入插头 ( 座) 的 绝 缘 体 内, 捅 到位, 取 出
接两种。 下面以普通插针/ - E压接 操作内容讲解连接器压接工艺
流程 。
送入 工具 , 用手轻拉导线检 查。
器 的小型化和高 可靠性要求, 连接器 的压接方式 应用越来越普 2 . 5 检测
遍, 逐渐成为主要的连接 方式。
检 测 工序 对 压 接 件 外 观 、 压接 裂纹、 压 痕 位 置 和 线 裸 露
1 压 接工艺
长度进行 检查 , 压接 件检验按 以下步骤 进行: 压接筒 不允许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接式连接器自动压接工艺技术研究
压接式连接器具有插接性好、可靠性高、压接效率高以及易操作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类测量仪器仪表产品中。
文章对压接式连接器自动压接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标签:压接式连接器;自动压接;印制板;工艺技术
1 概述
压接式连接器是电子设备内印制板上传输信号的关键部件,具有插接性好、可靠性高、装配效率高以及易操作性等优点。
目前压接工艺技术有手动压接、半自动压接、自动压接。
手动压接是借助简易工装手动将连接器压接在印制板上,压接质量与压接效率较低。
半自动压接是借助通用压力机将连接器压接在印制板上,压接力与压接位移不能实时反馈控制,常出现连接器过压、欠压缺陷,压接质量不能保证。
自动压接是在压接设备中置入控制模块,通过实时控制压接力与压接位移,实现连接器压接到位,压接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
综上所述,加强对自动压接工艺技术研究,最大限度的保证压接质量和提高压接效率对压接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自动压接技术原理
自动压接是在专用压接设备上利用软件驱动,将压接式连接器上弹性可变形插针按照压接程序压入印制板金属化孔内,完成过盈机械配合,实现电气互连的自动化技术。
在压接过程中,软件可以实时控制调节压接力和压接位移,保证插针压接平稳到位,避免连接器因过压或欠压造成的外壳损坏或接触不良的缺陷。
3 自动压接工艺技术
自动压接程序的编辑主要是对设备压块压接位移、速度、压接力的控制。
主要包括四部分:压接上模特征编辑、连接器特征编辑、压接程序编辑、压接数据编辑。
压接上模参数编辑:主要针对压接上模的结构参数进行编辑(见图1),包括压接起始位置、模具高度、长度以及宽度等。
连接器特征编辑:主要针对压接式连接器的相关参数进行编辑(见图2),包括连接器结构参数(如连接器基体厚度,插针有效高度,插针数量),压接力及位移特性。
压接特征编辑:压接特征是主要对压接设备中压块的压接位移、压接速度、压接反馈进行规划编辑,进而实现压接工作的可靠完成。
压接数据编辑:压接数据包括压接工装厚度、电路板厚度、连接器种类及数量等。
设备以平台为基准,通过对压接工装厚度、电路板厚度的参数编辑进而计算设备压块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移。
通过对连接器种类及数量的参数编辑可以直观的对印制板上多种连接器进行分类编号,以图4为例,电路板上共有两种19个连接器,在压接数据编辑时序号1-14为第一种连接器,序号15-19为第二种连接器。
在压接程序运行后,压接程序按照压接顺序分类逐个对各连接器进行压接。
4 自动化压接工艺技术优点
压接质量高:压接过程中,压接力及压接速度可控,实现了预压接,杜绝了连接器过压或欠压现象,压接质量及压接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证。
压接效率较高:压接过程自动化,一次装夹就可以完成电路板上所有连接器的压接,降低了操作难度,节省装夹时间,压接效率提高了30%。
便于研发:采用软件控制,能够实时记录压接顺序并生成压接曲线及数据,方便检查记录压接时,任意位移处压接力及压接速度大小。
5 自动化压接工艺技术难点
5.1 压接工装设计
自动压接设备一般提供一个外形尺寸为500×400mm压接平面,为保证连接器在不同电路板上平稳、精确、高效压接,需要制作压接工装。
压接工装包括压接上下模具及压接基座。
压接上下模(见图5)是压接工装设计的难点。
首先,连接器由插针及塑料件铸成,为保证连接器不被压坏,压接上模必须与塑料支撑板紧密贴合。
第二,印制板在压接前已经焊接了其他元器件,压接上下模设计时必须合理让位。
第三,连接器插针长度大于印制板厚度,压接完成时插针会穿透印制板,没有合适的压接下模让位会出现跪针。
第四,不同型号连接器外形、插针种类及数量差异较大,需要分别设计压接上下模具。
压接基座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电路板,布置压接下模,保证电路板上对应压接孔与压接下模上下对应。
由于电路板的种类繁多,外形尺寸多样,压接基座的通用化是压接工装设计的一个难点。
5.2 压接特征编辑
由于电路板,压接工装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外形尺寸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压接特征的编辑时,需要反复调整压块下压位移参数,才能得到最佳的压接效果。
6 结束语
连接器自动压接工艺技术实现了连接器压接的自动化,压接质量好,压接效率高,是压接工艺技术的一个重要改进,为高可靠性环境中信号的控制与传输提供了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GJB5020-2001.压接连接技术要求[S].
[2]史先武.现代电子工艺技术指南[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
[3]魏建.压接工艺及装配技巧[J].电子工艺技术,2008,29(2):89-90.
[4]李承虎.压接型接插件装接印制板工艺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5:
35-36.
作者简介:王国杰(198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整机工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