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保护措施

合集下载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加快,湿地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在全球范围内,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这不仅影响了湿地本身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气候、水资源、土壤质量等。

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的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湿地保护管理与利用的平衡,探讨如何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推动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对生态系统稳定和全球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是当今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保护管理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非常重要。

湿地可以净化水体、调节气候、防止洪灾等,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地球环境的健康。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湿地资源丰富,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材料等生产要素,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湿地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湿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深入研究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字数:236】1.3 研究目的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下,全球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本文旨在探讨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不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正逐渐减少并受到破坏。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十分重要。

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缺乏全面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在我国,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湿地保护条例》,但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

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护湿地的基础。

第二,湿地的自然环境恶化严重。

在许多地方,湿地受到了过度的排污、填海造地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气候变化也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湿地的生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由于人类的利用方式不当,这些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湿地的经济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和发展。

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但由于对湿地经济价值的认识不足,湿地的经济利用不够发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湿地退化的控制,推动湿地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湿地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6.29•【字号】青政办〔2017〕117号•【施行日期】2017.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青政办〔2017〕11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针对全省自然保护区存在的建设管理水平低、科研监测能力弱、政策措施不完善、机构队伍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和自然保护区专项督查梳理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1.强化落实主体责任。

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主体,要认真执行自然保护区有关法律法规,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保护措施,履行保护职责,承担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

要通过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协同共管机制,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及原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加快提高自然保护区公共服务水平,坚决杜绝非法开发、侵占自然保护区的行为,严格禁止、严肃查处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活动。

(责任单位:各市州、县级人民政府。

)2.完善服务保障措施。

健全完善职责明晰、保障有力的政策措施,共同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能力水平,加大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相关的发展规划、投资预算、土地管理、科研监测等政策性支持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与部门监管相融合的管理机制,制定落实责任明确、协调共管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履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职责。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环境保护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湖景区管理局。

)3.实行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各自然保护区实际,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机构的任期目标和考核指标,分类指导、制定实行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湿地的保护措施

湿地的保护措施

湿地的保护措施湿地是指水体、水生生物和湿地植被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一、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是保护湿地的基础。

我国《湿地保护法》于1992年颁布实施,为湿地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和规划,如《国家湿地保护计划》、《湿地公约》等。

二、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而设立的专门区域。

通过建设湿地保护区,可以限制开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湿地保护区,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三、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或自然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湿地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水质治理、生物修复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鄱阳湖湿地保护区,通过引进水生植物和湖泊生态修复技术,成功地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

四、湿地保护教育湿地保护教育是指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湿地保护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参与湿地保护。

五、湿地监测和评估湿地监测和评估是指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水质监测、生物监测、土地利用监测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湿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

只有采取综合的保护措施,才能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保护措施

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保护措施
3 . 2鸟 类 救 治 站
可鲁 克湖一托 素湖湿 地 自然保 护 区是 重要 的鸟类迁徙通 道 ,栖 息的候 鸟众多 ,春夏季在这里繁殖 的鸟多达 1 1 9种 ,占 所有候 鸟种类 的 7 4 . 8 4 %。规 划在 可鲁克 湖保护管 理站建 立 1 处鸟类救治站 ,建筑面积 l O O m ,配备 相应 的设 备 ,为栖 息的 珍稀鸟类提供救治 。 3 . 3 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过程 中始终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 在湿地资源整 体处 于资源衰竭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的现阶 段 ,湿地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方面 中应着重考 虑其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 。特别在可鲁克湖一托素湖 自然保护 区,由于地处保护 区地处青藏高原腹 地 ,春季 干旱多风 ,夏季 短暂干热 ,秋 季多雨而早霜 ,冬季寒冷漫长 ,是典型 的高寒干 燥大陆性气候 区。不影 响着 当地生态环境 的质量 ,也给柴达木 盆地 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威胁。因此 ,合理开发利 用湿地资源的必要前提是要保护好现有的湿地 资源 。湿地的诸 多效益只有在 良好 的生态循环机制下才能充分 发挥 ,生态趋于 恶化 的湿地只能使 其资源逐渐枯竭 ,资源质量 逐渐下 降 ,从而 无法保障资源的永续利用 。 3 . 4 遵循 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湿地 资源属生态资源 ,其开发利用既要遵循生态学 的基本 规律 ,还要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 。以往那种掠夺 式的资源开发 以及 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 的资源开发方式 ,带来资源严 重耗损和多种负面效应。今后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在持 续 发 展 思 想 的 指 导 下 ,以生 态经 济 学 、系 统 生 态 学 和生 物 T 程 学等 的理论与方法 为指导 , 研究湿地资源开发利用 的最佳模式 , 实施综合管理合理开发 的保护性利用。 4结 语 2 . 4资金 缺 乏 通过 以上 的详细介绍 ,了解 了青海可鲁克湖一 托素湖 自然 资金严重不足是 可鲁克湖 一托素湖湿地保护和管理面临的 保护 区湿地 的现状 ,从 而启 发要减少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在遵 主要问题 。虽然德令 哈市对可鲁克湖 一托素湖 自然保护区安排 循生态学规律 的条件下让青海可鲁克湖一托素湖继续发挥不可 了一定 的资金 ,但也难以满足保护 区保护任务的需要 ,只能进 替 代 的生 态 价 值 。 行一些简单的巡护管理工作 ,不能进行必要 的基础设施 、设备 建设。 作者简介 :郭银 宝 ( 1 9 6 3 一),男, 汉族 ,青海省河南县 人,中 2 . 5 保 护 基 础 设 施 、设 备 不 足 专学历,林业工程师 ,长期从事林 业专业工作。 虽 然可鲁克湖 一 托 素湖 自然保护 区 2 0 0 0年升级为青海省

近40年可鲁克湖-托素湖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40年可鲁克湖-托素湖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40年可鲁克湖-托素湖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刘晓雪;温忠辉;束龙仓;鲁程鹏;刘波;贺怀振【摘要】以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境内的可鲁克湖-托素湖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自1973年-2013年的多年遥感影像,运用目视解译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方法提取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面积值,分析其变化特征,结合德令哈市的降水、气温、蒸发、径流、农业灌溉耗水资料,对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可鲁克湖的面积大致保持不变,托素湖的面积自1973年以来呈现先减小又增大的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可以认为湖泊面积变化受降水的影响较小,可鲁克湖的面积主要受蒸发、气温和上游巴音河径流量的影响,但其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上游农业耗水量是间接影响托素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气温的变化通过影响蒸发量和上游冰雪融水间接影响托素湖的面积.【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4(030)001【总页数】7页(P28-33,63)【关键词】可鲁克湖;托素湖;面积变化;遥感分析;影响因素【作者】刘晓雪;温忠辉;束龙仓;鲁程鹏;刘波;贺怀振【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1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剧,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大量内陆湖泊面积发生急剧变化[1]。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各国纷纷设立自然保护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本文将探讨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相关措施,从而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交错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不仅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还能够调节气候、防洪、净化水质、维持土壤肥力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由于城市化、农业开发、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重要任务。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主要载体。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限制开发活动、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从而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1. 强化管理和监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监测。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巡护力量、建立监测站点等手段,可以加强对湿地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违法行为和环境问题,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生态修复和栖息地恢复充分利用湿地的自然修复能力,通过植被恢复、水质净化、栖息地重建等措施,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和栖息地恢复工作。

可以引入适宜的物种,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

3. 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唤起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热情。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湿地保护活动,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4. 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规律和技术手段,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保护措施
作者:郭银宝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7期
摘要:阐述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地理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湿地;现状;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1 地理位置及现状
在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有2个美丽又恬静的湖泊,它们镶嵌在浩瀚的戈壁、茫茫的草原之间。

其中最大的就是可鲁克湖-托素湖。

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德令哈盆地西部,地理坐标为N37°15´~37°20´,E96°51´~96°58´,东距德令哈市42km。

托素湖是柴达木盆地最低点,可鲁克湖是德令哈盆地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四周有多条山谷洪积扇向心于此,总面积41100hm2。

另外,可鲁克湖和托素湖是紧密相连的一淡一咸的姊妹湖,是德令哈市的生命之湖。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虽然相距很近,而且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然而它们的姿态、风貌和性格却迥然不同。

可鲁克湖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淡水湖,湖水主要来源于巴音河,是许多重要水禽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与之紧邻的托素湖为咸水湖泊,其主要水源来源于可鲁克湖。

保护区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中部,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荒漠、半荒漠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盆地等生境过渡地带为珍稀动物和众多的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据综合科学考察,可鲁克湖-托素湖及其周边地区栖息的水禽和鸟类有130余种,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柴达木盆地,其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可鲁克湖还是青海省境内唯一适宜淡水养殖的中型浅水草湖,其养殖水面占全省养殖水面积的90.5%,在青海省渔业资源急剧衰减的情况下,其经济地位也十分重要。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为干扰比较严重
由于可鲁克湖-托素湖是当地生态条件最好的地区,可鲁克湖还是青海省最大的淡水养殖湖泊,因此,保护区周边居民比较多,保护区的养殖面积也较大。

居民点的密集直接影响了鸟类的栖息,破坏了湿地水生植被,水面养殖则有引起湖水富营养化的倾向。

2.2 土地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气候干燥和过度放牧等原因,连接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连通河两岸和可鲁克湖-托素湖周边地区的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威胁到可鲁克湖-托素湖及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生态安全。

2.3 湿地萎缩、栖息地破坏
长期以来,由于进行上游修建水库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保护区的湿地呈萎缩趋势。

同时由于过度放牧和湿地萎缩,使得保护区作为珍稀鸟类栖息地的破坏也很严重,影响了珍稀鸟类的生存和繁衍,影响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2.4 资金缺乏
资金严重不足是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保护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德令哈市对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安排了一定的资金,但也难以满足保护区保护任务的需要,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巡护管理工作,不能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2.5 保护基础设施、设备不足
虽然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2000年升级为青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区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严重不足,至今仍与德令哈市林业局合署办公,导致保护管理队伍极不稳定,专业人员奇缺,各项工作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3 建议及措施
根据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存在人为干扰严重、植被退化、栖息地退化、资金缺乏、保护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不足等主要问题,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应采取的实施措施就是:
3.1 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
为及时了解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状况以及区内水文、土壤、植被等情况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便有的放矢地落实各项保护措施,需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在可鲁克湖保护管理站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1处,建设气象观测塔1座,配备监测设备,并配备专职科研人员进行长期观测。

3.2 鸟类救治站
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栖息的候鸟众多,春夏季在这里繁殖的鸟多达119种,占所有候鸟种类的74.84%。

规划在可鲁克湖保护管理站建立1处鸟类救治站,建筑面积100m2,配备相应的设备,为栖息的珍稀鸟类提供救治。

3.3 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过程中始终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
在湿地资源整体处于资源衰竭,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现阶段,湿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中应着重考虑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在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由于地处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暂干热,秋季多雨而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是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

不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也给柴达木盆地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威胁。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必要前提是要保护好现有的湿地资源。

湿地的诸多效益只有在良好的生态循环机制下才能充分发挥,生态趋于恶化的湿地只能使其资源逐渐枯竭,资源质量逐渐下降,从而无法保障资源的永续利用。

3.4 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湿地资源属生态资源,其开发利用既要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还要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

以往那种掠夺式的资源开发以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的资源开发方式,带来资源严重耗损和多种负面效应。

今后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在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生态经济学、系统生态学和生物工程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研究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实施综合管理合理开发的保护性利用。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了解了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现状,从而启发要减少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遵循生态学规律的条件下让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作者简介:郭银宝(1963-),男,汉族,青海省河南县人,中专学历,林业工程师,长期从事林业专业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