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
【主题教育】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_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013年9月 新店镇中心学校支部
• 主题教育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大家觉得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取得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1840年鸦
片战争后
• 中国共产党领导经全国人民,经过过无数浴血奋战,赢得 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又通过长期的艰辛探索,把一个 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 活力新中国
主要内容
•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二、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 三、现阶段怎样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 ?
三、现阶段怎样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 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时期。
规划好、执行好“十二五”计划
(一)“十二五”的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 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的最好 例证。 • 各方面体制改革
• 对外开放 • 综合国力 • 人民生活
改革开放成就
• 民主政治 • 先进文化 • 社会事业 • 国防和军队 • 一国两制 • 全方位外交
二、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一、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二、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中还明确指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方向和着力重点: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思路的新认识、方略的新发展、举措的新突破。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理论上讲,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实践上讲,是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的。
为何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向世界作出的一个庄重的政治宣示和历史选择。
特别是在又一次决定人类历史命运的21世纪,人类文明面临深刻挑战,这个庄重的宣示和历史选择,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就是遵循人类文明发展基本规律,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与时俱进,保持时代精神。
她赋予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以思想灵魂、前进方向、发展动力。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事业的灵魂、行动的指南。
她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回答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党执政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理论结晶。
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任务,也是各族人民的历史愿望。
建国以来,我们经过几十年艰苦曲折探索,终于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实现了由低收入向高收入(人均GDP由252美元上升到5432美元)、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信息社会的跃升,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历史变迁的奇迹。
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仅仅三十多年时间,先后超越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由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上升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影响力迅速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在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
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朱雄君(湖南师范大学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 410006)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将科学发展观从指导经济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提升为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的新认识、新定位,表明我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对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深刻理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催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时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
必须从党的事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党90多年发展历程形成的基本经验。
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党立足于这一客观实际,继续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伟大事业这一时代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光辉将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程。
2.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国的基本国情的特殊性。
中国5000年来的发展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影响与底蕴是无法改变的。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在思想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模式。社会,文化所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制度,思想开放就能进行转变的。中国还是有自己固有的特色。因此如果不遵照着这个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托,那么中国还是无法良好健康的进行发展。
二、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苏联的解体。
苏联的解体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让我们也了解到了,中国特色的重要性。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并不是所有苏联实行的政策都同样有效于中国,也让我们明白了老大哥所走的道路也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让我们有了反思与探索的机会。
(二)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作者:
———————————————————————————————— 日期: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院:农学院
年级:2013级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那些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重大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意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既继承前人,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又勇于创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1.新认识,新境界,新飞跃———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有了关于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一般观点和看法。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发展观才真正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党。
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探索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关于发展的思想。
早在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发展理念,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重大方略,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浅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浅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者:王晓华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解读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概括,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及措施。
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要明确奋斗目标,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概括;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作为大会的主题,再次强调了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
毛泽东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拨乱反正,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严重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出科学概括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
其具体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重申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科学概括。
如何理解发展史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贯穿了邓小平整个理论之中,这一理论对解决当时社会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但面对现今多变且更为严峻的国际社会背景,稳定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连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事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要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史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我们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的。
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不断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胡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颈部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章思考题
第八章 思考题
1、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 影响已极为深远。美国的软硬实力在下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演变成经济、政治 危机,甚至社会危机,新兴国家的崛起正 逐步改变着世界格局。如何看待当今世界 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第八章 思考题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 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 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 “中国崛起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 “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 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核威胁 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 各种评论和预测?
第三章 思考题: 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章 思考题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理论?
第四章 思考题
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第四章 思考题
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 与竞争力?
第四章 思考题
4、 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的认识。
第五章 思考题
第六章 思考题
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第六章 思考题
3、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 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六章 思考题
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 问题挑战?
第七章 思考题
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 “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 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导论 思考题: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我们坚信“两个必然”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它与“两个绝不会”是辨证的统一体。
“两个必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
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任何消极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
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才会被撑破,才会被一种更高级的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新的社会形态也才会出现。
资本主义作为旧事物,为了维护其生存,也必然要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大的框架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经常性的局部调整,从而使之仍能部分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代资本主义内部关系的调整和一定时期的繁荣,正说明了这一点。
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刚诞生的时候,都是十分弱小的,只有当它真正成熟起来之后,才能战胜旧事物,而成为世界的主宰。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力量还十分弱小,自身也存在着亟待完善的诸多缺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正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弱小和不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历程告诉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根本问题。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成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长期探索的结果,它从孕育阶段到形成、推进阶段,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是连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这种探索开始于毛泽东时代,创立于邓小平时代,发展和推进于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时期。
那么究竟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用科学发展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保证。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并借鉴外国发展经验,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并创立的科学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为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夯实了理论基础,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理论判断的实践基点。
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
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因此呈现出并将继续呈现出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特征。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
只有通过科学发展才能应对,才能解决。
第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战略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更加自觉,坚定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就要全面、准确、科学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各个环节中。
要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建党90余年、执政60余年,我们不仅不断创造辉煌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在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不断提升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综上所述,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