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作文
《弟子规》读后感3篇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3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以下是《弟子规》的几篇读后感。
篇一、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
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
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 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
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篇二、弟子规读后感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6篇)《弟子规》篇1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
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弟弟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帮弟弟,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弟子规》心得体会篇2“弟子规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
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5篇

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5篇诵读《弟子规》能感受古人的孝顺,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弟子规读后感的作文1炎炎夏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本原名《训蒙文》,它以三字可以一句,两句一韵编纂工作而成的,分为以下七个重要部分学生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一些为人农民子弟学校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需要讲求一个家庭环境教育与生活进行教育。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你必须有纪律,有礼貌,有礼貌,有礼貌,遵纪守法,守信。
第一个是“入孝”.“进”是在家,“孝”是好父母,是好父母在家。
铭记父母为我们养育子女付出的时间,照顾他们的父母。
只是所谓的“百善孝为先”。
我们的父母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
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听从他们的指示。
因此,我们应该,首先,“父母,不要慢; 父母,不要懒惰。
父母教导,必须倾听。
父母必须遵守家长打电话来,及时回答,长时间不要吞下你的话。
如果你的父母有话要说,立刻开始,不要拖延,不要拖延。
父母教我们如何举止得体,我们应该尊重地倾听。
当你做错事的时候,当你的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尽力去纠正它。
不要反驳你的父母,让他们生气和难过。
其次是“出来的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也就是说,生命服从长上,封氏兄弟。
“..各位兄弟,哥弟穆骷嗯路,孝”就是告诉我们:当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爱,兄妹写作是明智的国王兄弟姐妹,兄弟姐妹能够和睦相处,一男人快乐,喜悦亲生父母,孝在其中。
《谨》是指我们学习行为要谨慎,不可进行放纵。
我们应“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
”早晨可以起床后,务必自己洗脸,刷牙,漱口使面貌更加整洁,精神具有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
大小便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工作习惯,才能有效确保幼儿身体心理健康。
要注重对于服装以及仪容要求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没有扣子要扣好,鞋袜穿整洁,鞋带应系紧,一切都是穿着以稳重风格端庄为宜。
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5篇)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5篇)读《弟子规》有感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一阵琅琅的读书声传来,原来是小学的学弟学妹们在背通《弟子规》呢!真巧,我们的经典诵读也在温习《弟子规》。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改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它教会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要谨慎,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百善孝当先”只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
的确,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责任,如果不懂得孝敬,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成为有品质的人。
《弟子规》的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孝。
我在家里就经常和父母发脾气。
有一次,我在家里玩电脑。
妈妈来叫我吃饭,大概是因为正入迷的缘故,我就特别想继续玩下去,我顺口就接到:“马上,马上,一会就来!”过了三四分钟,妈妈又叫我去吃饭,我因贪玩就又说:“马上就好了,再等一分钟。
”就这样我一直推了十几二十分钟,都没去吃饭。
老妈终于发火了,冲过来就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拉了过去。
当初我还很反感妈妈。
可后来一想,妈妈也是为了我好嘛,何况是自己不对嘛。
《弟子规》中不是教导我们要“父母呼,应勿缓”嘛!自从读了《弟子规》后,便打算按照弟子规的规范来要求我自己。
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儿子。
我一直很困惑一个问题,《弟子规》上说:“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它的意思是要先做到孝顺父母,和其他人友爱相处,等做到这几点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就要学习。
可是现在呢?两种规范倒了过来,子女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等学习完之后,如果有时间,再来尽孝道。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我们现在做的和《弟子规》上的规范有了很大的出入。
这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在品德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
但《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我们的这些不足,大家一起去看吧!好好品味其中的内容,能让你越品味越有味道。
读《弟子规》有感2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古籍倍出,就算是泛泛之辈也能列举一二。
弟子规感悟心得作文(精选8篇)

弟子规感悟心得作文(精选8篇)弟子规感悟心得作文(精选8篇)弟子规感悟心得作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弟子规感悟心得作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供你选择借鉴。
弟子规感悟心得作文篇1《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十二个字: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四句,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当你在路上遇到长辈时,要马上向长辈打招呼、敬礼。
当你要向长辈问问题,但长辈正在跟别人讲话或思考等时候,我们就要在旁边等待。
这四句话也让我改变了许多。
以前,我要问老师一个问题,当时,老师正在和其他老师讲话,我总会叫道:“老师老师!”直到老师听到为止。
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比如:当我要去找王老师问问题的时候,老师正在和家长讲话,我就在旁边慢慢的等待着老师。
《弟子规》好似是一块魔镜,找出了我自生的缺点。
弟子规感悟心得作文篇2一、对《弟子规》的认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
《弟子规》一书内容简明通俗,不谈空洞理论和教条,而是教导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现象。
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
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
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
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
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

弟子规的读后感500字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的读后感500字1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
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
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
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
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弟子规的读后感500字2读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读书也要有一个选择,要读好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弟子规》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至1722)清朝康熙间秀才。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叫: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的时候,不能迟缓。
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能够懒惰。
读《弟子规》的感悟(精选25篇)

读《弟子规》的感悟(精选25篇)读《弟子规》的感悟(精选25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经历的人和事不同而产生新的感悟,这时,就可以把它们都记录在文章里。
那么,到底应该要怎样去写感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弟子规》的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弟子规》的感悟篇1读《弟子规》,感悟人生记得小时候,老师天天要我们背《弟子规》。
一进我们的教室,就能听到孩子们在咿咿呀呀地背《弟子规》。
当初,我不知道它其中有什么意思,只是一味地背呀背。
因为如果背不下来的话,是要挨板子的,因此也不管是什么意思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翻开《弟子规》,已经能看懂个别句子,并且能接受到他传给人的信息,还知道了要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道理了,有了《弟子规》给我的启迪,使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家人都说我是好孩子,《弟子规》使我受益不浅.。
又过了几年,我再次打开《弟子规》的时候,深思其中的问题,发现《弟子规》不光是儿童的启蒙读物,更是人在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人生十字路口的指南针。
它是做事之基,做人之本。
它在孩子小时候,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长大后教会他如何辨别是非对错,使他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他教会人们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它要传达给人们的信息,在人生路上更是如此。
要想在社会中立足,首先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就像《弟子规》中的谨信,亲仁,不能不安好心。
如果做不到这几点,就难被社会所接受。
然而,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首先要做到《弟子规》中的这几点,由此可见《弟子规》对人的影响极大。
读《弟子规》的感悟篇2如果有人问我,《弟子规》是什么?我会告诉他《弟子规》正如这春天里的一条路,沿途都是沁人心脾随手可采撷的花朵,而每次读《弟子规》,都将是一次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生命之旅。
曾几何时,我们都伫立路口,遥望千年的岁月,而心灵仿佛无所适从。
而今,踏上这条心灵的归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字——“首孝悌”。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2篇)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2篇)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2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1起先,我们非常不耐烦,每日所诵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文言文一下子语文书的,绝对容不得再加一个弟子规了。
周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不情愿,信誓旦旦地和我们解释道:“弟子规读了好的,你们可以从中悟得一些道理。
现在可能接受不了,但我相信,没过多久,你们绝对会迷上弟子规的。
”周老师的话让我们对弟子规有了些兴趣,便认真的读了起来。
嘿!的确,周老师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真的对弟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天上课前同学们都会认真的诵读。
弟子规也确确实实地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让同学们举止都变得文文雅雅的。
比如,弟子规中有一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我感到非常惭愧。
因为平常喜欢玩电脑,即便是爸爸妈妈在喊也懒得动身。
学了这一句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这种坏习惯,爸爸妈妈每次一喊我,我就马上过去,一点都不拖延时间,爸爸妈妈连连夸我是好孩子呐!我脸红了。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这都是因为受了弟子规的影响啊!我还买了一本弟子规的书,上面不仅有释义还有典故,使我很受启发。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一句的典故。
就是在东汉有个孩子才九岁,他叫黄香,因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的身体又不是很好,所以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太冷,他都先钻到被窝里把棉被先弄暖和了,才叫他的父亲上床睡觉;夏天天气太热,他就先拿着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看了这个典故,我非常感动,也懂了黄香念念在观察父母的需要,相信黄香是不是只有做冬温夏凊?当他有时时去关怀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去付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
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
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
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
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
其实,在背
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
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
路了,被拐了。
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
会想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
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
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
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
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
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
难为。
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
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
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
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
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
我们爱长辈就
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
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
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
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
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
然而进别人
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
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
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
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
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
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历史文化,薪火相传,形成了优良传统美德,彰显于世界文明史。
从朱熹的《童蒙须知》,到王应麟的《三字经》,再到李毓秀的《弟子规》,几代大师巨儒,秉承儒家教育传统,注重优良品德从日常行为抓起,先立德,后立身,因此,中华
启蒙教育理论为世人所共同推崇,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弟子规》乃儒家圣贤之古训,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撰的。
“规”即规范,指的是儒家的传统思想。
全书以《论语?学而篇》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为中心,用三字经形式阐述而成。
它从日常伦理、出
门居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做人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阐述圣哲的智慧和人生态度,诠释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价值观,主
张凡事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有诸己,求诸人,其国学高论、
名师大德和哲人圣言,为国内外儒、释、道各家共同倡导,被视为
人际交往的礼仪规范和求学做人之根本。
首先,《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亲,友爱兄弟姐妹。
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曰“举忠臣与孝子
之门”,这是因为守孝道者必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必能服务于大众,为
天下人谋利益。
所以,有人提议把孝道列为考察干部的必备条件,
这并非没有道理。
从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国,孝行是创造和谐社会、安乐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慎言谨行,讲求信用。
“若无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是有文明准则的,穿着整洁,举止文雅,戒烟节
酒等,都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作为员工也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应予
充分重视。
做人也是要讲信用的,“诚者有信,仁者无敌”,唯有
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信任。
我公司曾因产品包装的小小失误,宁愿
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召回该批的全部产品,为的就是赢得客户的
信任,树立起过硬的品牌。
正因为如此,公司多次被评为“A级诚
信单位”。
再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亲爱民众,亲近仁者。
一个人如果对亲人、同事、朋友、客人亲仁,必定会赢得广泛的尊敬,从而树
立起崇高的威信。
我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赢得了东西方社会的普遍
赞誉,我们也经常说:“员工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公司也愿意用
金条去换回。
”公司对员工的一片爱心,也赢得了员工对公司的无
限忠诚,而这正是公司冲破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最后,《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一个爱学习的员工必定是充满朝气的,一个学习型的企业也必定是充满活
力的。
唯有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企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
《弟子规》可读可悟,可言可行,至平至常,至神至圣,是治学、修身、齐家之范本,亦为正心、做人、立业之经典,各个阶层人物、各种年龄人、各行业职员细读这篇文章,定会感受到中华美德的深
厚底蕴,沉浸于情感教育的字里行间,从而深受其感染和熏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华国土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但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当今社会出现了社会伦理
失纲、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等现象,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经典来突
出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传承精神文明和传统美德,创建和谐社会
与和谐世界。
现代企业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形象竞争,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包括其礼仪
修养。
人们往往从某一位员工和某一件小事上,衡量出一个企业的
可信度、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而《弟子规》阐述的正是古代圣人
的道理,也是现代文明人所应具备的素养,我们若能身体力行,从
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自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必能孕育出
正人君子的品行,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楷模,如此,社会将变成和
谐的社会,世界也将变成和谐的世界。
为此,希望大家能一读《弟子规》,并践言践行,修身养性,成为一名初具美德修养的社会文明人。
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
《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
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
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
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
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
这
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
读书是要有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
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原来是这意思。
看来,《弟子规》中的文
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
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
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
没有仔细看原文,草
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
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
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
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
“找到了,找到了。
”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
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一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