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一、社会养老服务面临“三大转变”

(一)服务方式上从家庭养老、福利服务向福利经营和市场经营相结

合的转变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是多子女共同生活居住,子女照料是最

主要方式,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家庭规

模趋向小型化,“四二一”代系结构渐趋普遍化。根据相关部门统计

和预测,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约1.5亿,约占全国家庭总数

37%,今后还将继续增加。老年人家庭呈现空巢化和独居化趋势,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支撑,我国传

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很多家庭难以为继[4]。2010年全国65

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4150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25%,到20

15年,将超过5100万人[3]。近10年来,80岁以上高龄

老年人增加了近一倍,目前超过2000万,据测算,到2020年、2050年将分别超过3000万和9000万,占老年人口的12.37%和21.7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均寿命延长,

重度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6]。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

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实际空巢率为74.96%,农村实际

空巢率为59.56%,和2006年相比,分别上升0.97个百

分点和4.07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

妇的一代纯老家庭户分别占老年人家庭户的67.37%和55.81%。[7]为减轻子女压力,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倾向于用社会化

方式,享受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

活水平,开始从封闭的供养救济型向开放的自费寄养型转变。尤其对

医疗护理与康复服务、日常维护、日间托养、心理咨询等项目有强烈

需求,如浙江省即将迎来独生子女父母需要社会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

的最迫切时期。

(二)服务运作上从政府管办为主向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转

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供给逐渐减少。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近4个劳动力养1个老年人[8]。大多数地

区市、县两级中心城区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普遍存有供不应求的情况,排队等候老人众多。很多老人等待多年,可谓望眼欲穿。而中青年一

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力不

从心。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

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

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着眼城乡

统筹,从构建体系的高度,明确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目标、工作重

点和政策措施。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

补贴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和其他支持政策等。老年居民的收入保障和

健康保障正在从制度覆盖走向人员覆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

建立起坚实的现实基础。促使由公办机构为主向公办与民办机构同步

发展转变。根据实际对农村敬老院、城镇福利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

心等进行功能提升,促使保障“三无”、“五保”老人为主向社会有

需求的老人转变。

二、社会养老服务短缺的现状与问题

养老服务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各级政府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国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并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涉及

谁来养、用什么养、在何处养、养得怎么样、养老的基础是什么等诸

多问题进行了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从实施效果上来看,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社会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有着明

显的失衡,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显著。如一些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购买不

了服务,失能老人生活质量较差等问题。如何使养老服务对象分工更

加合理,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需要辩证思考和理性定位。主

要表现在:

(一)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1.社会养老服务主体严重匮乏。因为投

入大、风险高和利润薄,社会力量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推进难。没有人愿意去从事养老服务产业,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买不

到服务。这点在全国大多数城市基本相似,不仅是居家养老服务产业,整个家庭服务业都发展滞后。现有政策难以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门槛过高,管理过于严格。社会力量兴办

养老机构存有先天条件不足,如选中的土地得不到落实,又没有政府

的补助资金,全靠自己筹集资金,难度较大。社会养老服务业虽不是

纯公益事业,但带有一定水准的福利性,行业利润空间小,很多养老

机构都是负债经营。2.社区居家养老公共设施欠缺,供给不足,服

务滞后。作者调研数据显示,在老城区老小区中,60%没有建立居

家养老服务站点,而老小区的居民大多以老年人为主。另外农村居家

养老服务覆盖水准低,抽样调查显示浙江沿海发达地区只有40%[9]。各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大多仅仅围绕空巢、高龄、

孤寡、病残、贫弱等特殊困难的居家老人提供简单的基本养老服务,

诸如家政服务、安全守望、餐饮代购、卫生打扫等。对于需要介护的

老人来说,居家的老年居民无法就近方便享受到专业的照料、康复、

护理服务。3.机构养老服务床位不足,配置不均。据民政部《20

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各类

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万个,养老床位493.7万张,比上年增

长18.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24.4张,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64.1万张,年末收留

抚养老年人307.4万人,比上年增长5.5%[10]。我国目

前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2.15张,与发达国家5到7张的国际水平

还有较大差距。以沿海相对发达的浙江地区为例,据《浙江省社会福

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11)1666号)显示,截至2010年底,养老机构床位数18.9万张,床位数占

老年人口数的2.4%[11]。据浙江省民政厅研究报告推算,假

设3%~4%的人愿意并且也有可能入住养老机构,按照老年人口的

预测数,可推算到2015年养老机构床位需求量约为30~40万张;而到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峰值年份2043年,养老机构床

位需求量将达到56~75万张。由此可见,浙江省现有床位数仍有

较大的差距。养老机构床位布局存有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即低档

养老机构供给过剩与中高档养老机构供给不足现象并存。一方面是农

村敬老院床位部分闲置,平均入住率67%左右;另一方面中心城区

床位“一床难求”。目前浙江省养老机构大多以面向自理老人养老服

务为主来设计建设与服务管理,护理型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仅占养老机

构总床位数的17.78%,护理型床位占比不及1/5,高端养老

机构或社区建设尚待开发引导。

(二)养老服务相关制度缺乏1.管理制度缺乏规范。养老服务业起

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管理上缺乏规范,尤其是缺乏统一的行

业标准,也是造成服务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有民办养老机构

缺乏专门的行业组织、独立的行业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2.民办养

老机构的准入、运营、退出三个环节上还缺乏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

表现在缺乏具体的行业规范和服务等级、收费标准、入院合同范本、

老人意外保险等相关配套措施。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处于“四无”状态,即无法人资格、无法开设银行独立账户、工作人员无明确身份及待遇、管理经费无保障。很多养老机构是由闲置的校舍、医院、厂房等老建

筑物改建而来的,存有设施简陋,配套设施缺失、医疗条件匮乏,用

房建设不达标,不方便老人居住,存有安全隐患,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在运营补助上,养老机构自我正常循环发展机制没有形成。随着

运行成本的上升,收费管理制度未参照物价指数水平进行调整。对于

民办养老服务业补贴的门槛过高,比如浙江现行政策只对50张床位

以上的(场地租赁期在5年以上的)民办非营利养老服务机构予以床

位补贴,对营利性机构没有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还没有引入社会化机制。

(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1.养老服务从业人员

普遍存有着用工缺、招工难、留人难、提升难等问题。在作者调查的

在养老机构中,平均每1位工作人员要服务12名左右的老年人。在

沿海地区调查发现,基层养老院负责人的年薪大多在3万元左右,超

过5万元的很少,普遍工作人员的月薪大多在1千元左右,这与很多

小工厂流水线的普通工人都有差距,更别说一些企事业单位专技岗位。专业护理人员难以招聘,即使已有的专业护理人员,人员流失的情况

比较严重。养老机构负责人年龄偏大,特别是乡镇敬老院,普遍以快

退休的原当地乡村干部为主,难以适应养老专业管理的要求。工作人

员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4050”人员。在从事护理工

作的人员中,极少数是护理专业毕业或经过护理培训,绝大多数没有

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2.管理养老服务的机构人员不到位。

从各个省来看,还没有建立自省到市县、乡镇(街道)的养老服务组

织指导体制;从事养老服务组织指导的人员较少;还没有建立科学的

评估和补贴制度等。当前养老服务理念已由救助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

发展,养老服务职责已由保障“三无”和“五保”老人基本养老生活

变为满足所有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供需主体规模和数量较

以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建立的相对应管理机构,大多属于挂靠在一

家养老机构的有牌子、无人员、无编制、无经费的空壳机构。

(四)优惠政策执行落实乏力1.基层政府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不高。一些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对人口老龄化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认识不深,对养老服务是公益性还是非公益性的问题定位不准,缺乏责任考核,指挥棒不灵。部分地方采取漠视或回避公众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强烈呼声的态度,按部就班仅仅关注“五保”、“三无”老人的敬老

保障,不太关心社会其他普通老年群体,认为这是家庭子女的事情,

任其自行发展。或者以养老服务社会化为借口推卸政府主导责任。2.政策不够完善。养老服务业属于低碳化、规模化、劳动密集型的

绿色经济,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但缺乏政策把养

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给予优惠扶持,培育壮大,对养老产业的骨干企

业培育发展也不够。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定位

把握不准,存有“缺位”、“越位”现象。因为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政策的职责不清和权限不明,即“谁优惠、

谁出钱”机制不到位,导致政策之间衔接不到位,部分优惠政策实际

上很难落地。3.民办机构优惠政策有待于进一步落实。政府部门出

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因为优惠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诸多领域的政策配套、跟进和完善,目前这方面的政策跟进还

不尽如人意。同时,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划拨费用远高于创办民

营幼儿园,且金融机构贷款利息等同于商业贷款,导致资金筹集成本

过高。四是政策执行不力。近些年相关养老服务政策文件,虽然在税收、土地、信贷、水、电、气等方面有原则性规定,但调查发现,养

老机构除水电费执行民用价格外,床位补助、税费减免以及电话、有

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的免收和减半收取通信费、试听费等政策基本没有落实。

三、新形势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宗旨,以政府引导与多元参与相结合、突出重点与适度普惠相结合、深化改

革与持续发展相结合为原则,增强政府、社会、家庭各方资源和力量

整合,从服务主体、制度、设施、管理、人力资源和政策等六个方面

着手,推进“定位清晰、结构合理、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产业服务与公益性服务互为补充的格局,

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投资主体多

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的适度普惠型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

(一)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社会养老主体服务体系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老年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消费理念发生转变,老年人的生活

需要由生存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物质型向文化型转变。现代老年人已

不再满足于日常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生活、精神享受、心理沟通、

情感交流等日益成为老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养老服务内容将由单一化、简单化向多样化、多类别方向发展,这需要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对老年

人的传统观念,正视他们合理的需求,更新传统的养老方式,创新养

老内涵,发展多方位、多层次的、满足不同需要的现代文明的社会养

老服务。1.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适度市场化发展。实践证明,

居家养老因为其经济性、自由性及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生活环境等特点,是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同时因为居家养老服务成本低,符合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和“未富先老”的国情。居家养老服务在整个社会养老

服务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政府应继续大力倡导和推进居

家养老服务工作。目前面对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人,居家养老

服务也表现出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政府补贴

和服务外包方式,将此服务项目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或者现有的养

老机构(如“家院互融”模式),组织专业的护理人员定期定时上门

为老年人进行护理服务。需要继续通过“星光老年之家”,面向社区

老人,提供各类服务。通过全科医生网络,为老人配备家庭责任医生,实行定期健康探视;逐步推广应用紧急救助服务,为空巢老人安装求

救求助呼叫器;为低收入老人提供定额免费的装修及家电家具。此外,持续创新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和方式,以适应老年人需求。发展适度市

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引入市场机制,打破社区行政界限,通过税收

减免和相关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在一定区域内提供更加高效的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达到一定规模的生活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企

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这些企业拓展服务内容和项目(如上门做

服务、聊天解闷、陪散步和其他应急服务等)。整合各方面资源,建

设小型化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照护站等社区养老机构,为这些困难、高龄、独居(空巢)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开展居家护

理服务。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注意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市着力

点应该放在一是补缺,二是提升,三是带动和促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

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与城镇相比,农村居家养老社会服务供给明显

滞后,但农村老年人社会服务的需求在快速上升。事实上,随着城市

进程的加快,农村的老龄化水准已经高于城镇,且农村家庭的老年照

护能力下降速度快于城镇。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资

源重点向农村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贫困人群倾斜,逐步实现

基本养老服务的城乡均等化。2.发展机构养老服务,优化机构养老

资源配置目前养老机构大多只停留在吃、住、医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上,尚难提供高层次的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全面康复等服务。而民

办养老机构受城市地价高、资金短缺、社区用房紧张等因素制约了发

展空间。针对这种情况,需进一步增加养老机构的总量。鼓励企业和

社会事业单位对城镇现有空置房产设施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通过改

造和新建等方式,大力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提升每百个老年人拥有

养老服务床位数。调整养老机构的结构。依照功能定位和医疗介入水

准的不同,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功能分类。支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

展社会化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和老年病护理服务。符合条件的,应将医

疗卫生服务和老年病护理服务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体系。形成包括上门照料服务、一般照顾服务、中级护理服务、出诊看护服务、医疗护理服务、临终关怀服务在内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层次。

同时,要增强对各类养老机构的监督和规范,对养老机构的申请及主

要负责人等实行资质认证。推行质量评估体系,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要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执行科学评价机制,才能提升养老服务

的社会管理水平。

(二)注重实际需求,健全社会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养老服务慈善化和

社会化属于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范畴,具有很强的福利性、公益性,可由政府出面,为老龄群体提供各种制度保障。对什么人应该养老,

安排怎样的人入住养老院,没有进行科学定位和评估,使一些能自理

的老人长期占据护理床位,一些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购买不了服务、失

能老人生活质量较差等。养老服务是一种特殊的老年公共服务产品,

未来养老服务内容将随各式各样的需求得到细分,单身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居家的病残老人等规模持续增大的各种特殊老年人群体,将提出更多的养老服务需求。因此,要推广养老服务标准化、制

度化发展。一是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

质量、服务资质、服务规范、服务安全、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等标

准及半自理、失能老人风险评估标准,构建养老机构公共责任险标准,完善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制度,科学利用评估方法,监督检查服务机构、服务人员,降低机构养老的社会风险。二是做好养老服务产业内部规

范工作。上海浦东新区、杭州市民政局专门设立老年福利处,将居家

养老和机构养老一块管理,使得两者之间形成有梯度、一体化的服务。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上海市制订了《养老机构年度验审办法》、《养老机构处罚暂行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基本标准》、

《养老机构意外责任保险的通知》、《居家养老服务收费问题的通知》等各类规范文件和操作文件。使得养老机构管理组织体系比较顺畅,

政策文件配套齐全,操作有章可循。三是增强行业管理。在养老机构

规范运作方面,除依靠政府力量推动外,还要依靠行业协会的力量。

要积极组建、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业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来增强

协会会员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与监督,提升公信力,增强行业发展张力,提升行业质量水平。

(三)科学布局规划,构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体系随着老年人口比重

的持续增加,必然会对社会、家庭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因而我们要按

一般人口发展演变规律,明确养老服务的社会地位,把养老服务事业

发展作为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重要内容来抓,养老服务设施建

设要像学校、医院建设一样,融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形成专门的养

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规划,在总量和结构上满足不同层次的刚性养老

服务需求。将养老机构服务网点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结合城乡社区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确保居家

养老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大多数农村社区。一是面对中心城区中

高档养老机构供给不足现象,建议当前政府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引

导养老机构服务资源向社区老人辐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如医疗机构、家政服务结构等)向家庭和机构住养老人辐射,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面对乡镇低档养老机构供给过剩现象。按照盘活存量、发展增量

的原则,对相邻乡镇(街道)进行合理规划,挖潜、整合、提升现有

的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

心转型。对空置率较高的养老机构,所在地县(市)区应增强统筹协调,打破户籍限制,明确跨乡镇托养经费补助操作细则。各镇(街道)在综合改造设计时,必须设置医疗保健室、康复活动室、阅览室、娱

乐室。规模较大的敬老院须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规模较小的

可与周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促进养医结合,提升乡镇养

老机构服务的功能和档次,吸引更多的城乡老人入住,实现从救济型

向福利型、从供养型向护理型转变。三是对已具一定规模且能基本满

足本辖区老年人养老需要的养老机构,功能设施不完善的实行综合改

造提升;对床位少、设施差、功能不齐全的要实行改扩建,采用缺什

么功能建什么功能,以完备其功能。对存有消防、卫生等安全隐患的

必须立即整改到位;对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无法整改的要拆除重建

或迁建。

(四)改善运行机制,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产业体系我国养老服务业起

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管理上缺乏规范,尤其是缺乏统一的行

业标准,也是造成服务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民办养老机构的准入、运营、退出三个环节上还缺乏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缺乏具体的

行业规范和服务等级、收费标准、入院合同范本、老人意外保险等相

关配套措施。因此,养老服务工作做得怎么样,靠什么去衡量?就要

靠科学的监督评估体系。目前民营资本雄厚,养老服务产业将为我国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发展优势提供重要的投资渠道,对培育国民经济新

的增长点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服务型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

就要求政府对养老结构做出相对应的调整,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把老

龄产业列入扶持行业目录,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把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等产业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着力推动服

务观念、方式、技术创新,促进养老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打造“社会化与产业化、福利性和市

场性兼容并蓄”的老龄产业发展模式。对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鼓

励和指导各类国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改制、改组,在运营主体的遴选上

实行竞标制度,入选运营主体允许在适度范围内获取赢利。积极培育

发展、规范管理各类养老服务的社会团体、服务组织等非营利机构及

服务性企业,彻底消除国办养老机构过去那种人浮于事、高耗低效的

弊端,把养老机构交给社会力量兴办,由市场和企业管理。

(五)增强队伍建设,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人资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从业

人员免费培训制度。养老照护如果没有专业化服务,其质量很难保障。当前照护服务人力资源主要有家庭成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下岗

失业人员及其他闲散人员、少数大专院校毕业生等构成,这些资源在

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中要继续整合利用,增强培训力度。对从事养老

服务的工作人员,包括对为老年人服务的家政人员、志愿者、社工等

进行集中免费培训,培训经费可从各县(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费中

列支。建立健全政府与协会、专业培训机构相结合,岗位培训、等级

培训相衔接的培训机制,覆盖所有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全

员培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人才使用制度。改革乡镇敬老院院长产生

方式,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将一批年纪相对较轻、文化水准

较高、工作责任心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选聘到敬老院

院长的岗位上来,切实提升乡镇敬老院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岗位考核与人员退出制度,合理配备工作人员,严格人员管理。

建立完善激励保障制度,制定养老服务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和奖励政策,切实改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建立完善养老护

理员职称评聘体系,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与职务晋升、待遇相挂钩。

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大中专院校和护士专科学校毕业

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六)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政府在社会福利领

域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论点,有国际经验和本土实践的支持。事实上,

政府进行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目的不是逃避责任,而是要通过建立

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养老服务质量。在鼓励社会

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方面,存有政策措施不具体、优惠力度不够、落

实效果欠佳、吸引力不大等弊端。为满足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社会

福利、生活照料等方面持续增长的需求,需要像教育、卫生、体育那样,根据形势的变化制订和调整相关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社会养老服

务体系建设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就业空间的经济工作。在对社会养老服务运行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通过完善财政政策(专项拨款、床位补贴、减免税费等),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中形成一定的比例;税收政策

(优惠与减免等);信贷政策(贷款的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的优惠);价格政策(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收费机制根据物价指数进

行调整(两年一次)等。扶持政策涉及范围广、牵涉部门多,应将社

会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各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落实社会养老

服务体系建设扶持政策。要将根据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继续督促协调

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制定实施办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加快推

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社区服务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胡锦涛主席曾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马克思也曾说过,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我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劳动。今年暑假,我积极响应校团委实践部提出的发扬志愿精神,进行社区志愿服务。 这次“服务社区,志愿行动”的主要是公共卫生的整理,具体表现为清扫社区垃圾,每周1—2次。 首先清扫垃圾这种事情只能在清晨人比较少的时候做,因为早上的时候比较不热,也比较不会妨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所以我只能放弃难得的假期美梦,早早的吃完早餐,然后出门帮忙清理垃圾第一天开始工作,兴许是有些小兴奋,反而早早就醒来了,洗漱完毕,吃完早餐我就出去了。因为小区里的清洁任务都是分配好的,而我只是帮忙的,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安排任务,而是让我帮忙把主干道的垃圾清理一下。当我到达集合点时,很多清洁工阿姨都已经出去工作了,于是我就自己拿了扫把和畚斗以及一个垃圾袋就开始我的社区服务之旅啦! 因为是清晨,所以人比较少,我就沿着主干道开始搜寻垃圾,用扫把把垃圾扫进畚斗里,然后再放进垃圾袋里。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垃圾是躲在草丛里的,所以我只能在路边捡一根小树枝,先用小树枝把它勾出来,再清理掉。别看这工作看起来挺容易,其实也挺累的,可能刚开始清扫些垃圾还挺轻松地,量一多了就不是那么简单啦,因为自己只是一个“临时义工”,所以并不像其他清洁工阿姨都有一小辆车帮忙装扫把畚斗那些工具,垃圾也要靠自己提过去,对于像我这种几乎没怎么帮忙做家务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不过当我自己手上也提了满满一大袋垃圾的时候,极大地满足感让我感觉心里甜滋滋的,流下的汗水也就不值得一提了。正当我吃力地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提回临时垃圾场时,邻居阿姨刚好也推着她的那辆小车准备回临时垃圾场,于是清理的垃圾也就搭了趟顺风车,减轻了我的重量! 回到临时垃圾场的时候,已经有好多清洁工阿姨等候在那里聊天了,我们还要等装载垃圾的车过来把垃圾载走才算完工。不一会儿,装载垃圾的车就来了,我们大家一起把清理来的垃圾一起送上车后就算完成任务了。这边的清洁任务完成后大家就各自回家忙自己的事去了。看着那装载着自己所清理的垃圾走了的车,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的社区服务我学到了挺多东西。首先是深刻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很多事情自己没有付出努力就不会体会到取得成果的强烈的自豪感。其次,工作过程中还要动动脑筋,就像那些躲在草丛中的垃圾,如果没有用小树枝先把它们勾出来,光光想靠扫把扫出来时不那么容易的。最后,还有那些辛勤工作的清洁工阿姨们,是她们一大清早出来工作,我们才能有如此美丽的社区,她们在忙碌一大清早之后,还要回家忙自己的事,她们是如此朴素而美好,从她们身上,我也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想想自己是如此幸福,能在一个这么舒适的环境里无忧无虑的读书,完全不用担心生活的艰辛,一切艰难

社会组织养老服务论文

社会组织养老服务论文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 “居家养老”概念最先由西方国家提出。在国外,居家养老服务一般 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在合适环境中养老”的理论,英国更是较早开始推行社区照顾的国家。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老年人社区照顾 服务已走向成熟3。国内相关居家养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学者们还没有对居家养老的涵义作出明确的、一致的解释,但绝 绝大多数学者赞同居家养老是一种社会服务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现代 养老方式这个观点,即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却享受社区 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4。2008年全国 老龄办发布的“关于全面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将居家养 老定义为: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 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 孟艳春(2010)认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 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也被称之为“没有 围墙的养老院”5;杜少英(2013)等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就是老人以家 庭为核心,社区为辐射点,政府和社会提供制度政策和资金的保障, 为老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6。综上所述,所谓“居家养老”能够理解为,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 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 养老模式,养老功能的全方位性、养老资源的多元性、养老体系的多 层次性、养老体系的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是该模式的四个主要特征7。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是把社区养老延伸到家 庭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更进一步说,居家养老就是综合使用社会 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是融合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市场、 政府共同参与的一种多元养老服务。 二、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价值功能

空巢老人论文

空巢老人论文 四川省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唐树秀王晶王冉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很多家庭结构出现了变化,使得空巢老人家庭也越来越多。针对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普遍现象,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调查现代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对“空巢老人”的看法与意见,并且以纪录片《角落》贯穿整个研究,用镜头记录下了老人的真实生活,这能让人们更加近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关键字:空巢老人问卷养老对策 一、导言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推进和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以不可逆转的速度增长。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空巢”老人总数为3100万人,农村“空巢”老人总数为2100万人,与第五次普查的1600万人增加了近1.3倍。随着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加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一直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致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与难题。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经济拮据、起居无依、情感孤独、缺医少药等问题,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调查现代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对“空巢老人”的看法与意见,并且这次研究还以纪录片《角落》的具体影像贯穿着整个研究,用镜头记录下了老人的真实生活,这能让人们更加近距离

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二)研究意义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主要学者黄润龙、慕光宗、刘同昌、李德明、赵芳等对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目前国内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结构、精神慰藉等,可以说这些角度基本涵盖了以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但是在最近空巢老人问题引起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背景下,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实证调查,客观真实地反映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调查报告类成果并不多。基于此种情况,本团队以问卷、访谈、实地拍摄多种方法相结合,及时客观的反映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能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正文 (一)空巢老人概述 “空巢” (empty 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 原意指雏鸟飞走,老鸟独守空巢。人口学上指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时,家庭中子女均已长大成[1]人另立门户或离家独立生活,只剩老年夫妻生活的一种家庭现象。“空巢老人”指在进入老年阶段的老人群体中,子女与其分开居住,且离其距离较远,在生活 1 上不能给予照顾,精神上也不能时常得到关爱的老年人。根据其分布,将其主要分为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本文主要调查的是四川农村空巢老人的一些问题。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

社区建设论文介绍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毕业作业 题目: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分校: 年级:2013秋行管专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社区与社区建设的含义 (4) (一)社区的含义 (4) (二)社区建设的含义 (4) 二、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 (5) 三、延庆社区建设的问题 (6) (一)指导政策 (6) (二)资金 (6) (三)社区工作者 (7) (四)物业管理 (7) 四、关于延庆社区建设问题的对策 (7) (一)明确指导政策 (7) (二)增加建设资金 (7) (三)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 (7) (四)加大物业管理 (8) 五、共同构造和谐延庆 (8) 参考文献 (9)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在祖国母亲关怀下的每个社区的社区建设水平也在不断的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物

质精神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如何为城市居民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已成为城市工作和社区建设的优先目标。 [关键词]社区建设; 社区工作者;社区环境 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初探 社区是一个小社会,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生活单位。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就是以社区模型群居生活的。从原始社会的部落群体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村居群体都是古老的社区模型,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创建和谐社区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要大力推进建设,来完善社区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与社区建设的涵义 (一)社区的涵义

社会实践论文社区服务(精)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胡锦涛主席曾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马克思也曾说过,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我们作为 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 应当积极参加劳动。今年暑假, 我积极响应校团委实践部提出的发扬志愿精神,进行社区志愿服务。 这次“服务社区,志愿行动”的主要是公共卫生的整理,具体表现为清扫社区垃圾,每周 1— 2次。 首先清扫垃圾这种事情只能在清晨人比较少的时候做, 因为早上的时候比较不热, 也比较不会妨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所以我只能放弃难得的假期美梦, 早早的吃完早餐, 然后出门帮忙清理垃圾第一天开始工作, 兴许是有些小兴奋, 反而早早就醒来了, 洗漱完毕, 吃完早餐我就出去了。因为小区里的清洁任务都是分配好的, 而我只是帮忙的, 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安排任务, 而是让我帮忙把主干道的垃圾清理一下。当我到达集合点时, 很多清洁工阿姨都已经出去工作了, 于是我就自己拿了扫把和畚斗以及一个垃圾袋就开始我的社区服务之旅啦 ! 因为是清晨,所以人比较少,我就沿着主干道开始搜寻垃圾,用扫把把垃圾扫进畚斗里, 然后再放进垃圾袋里。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垃圾是躲在草丛里的, 所以我只能在路边捡一根小树枝, 先用小树枝把它勾出来, 再清理掉。别看这工作看起来挺容易, 其实也挺累的, 可能刚开始清扫些垃圾还挺轻松地, 量一多了就不是那么简单啦,因为自己只是一个“临时义工” , 所以并不像其他清洁工阿姨都有一小辆车帮忙装扫把畚斗那些工具, 垃圾也要靠自己提过去, 对于像我这种几乎没怎么帮忙做家务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不过当我自己手上也提了满满一大袋垃圾的时候, 极大地满足感让我感觉心里甜滋滋的, 流下的汗水也就不值得一提 了。正当我吃力地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提回临时垃圾场时, 邻居阿姨刚好也推着她的那辆小车准备回临时垃圾场, 于是清理的垃圾也就搭了趟顺风车, 减轻了我的重量!

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社会问题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 1、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陈某 年龄:63岁 性别:男 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 案主来源:案主求助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精选、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一、社会养老服务面临“三大转变” (一)服务方式上从家庭养老、福利服务向福利经营和市场经营相结合的转变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是多子女共同生活居住,子女照料是最主要方式,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四二一”代系结构渐趋普遍化。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和预测,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约1.5亿,约占全国家庭总数37%,今后还将继续增加。老年人家庭呈现空巢化和独居化趋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支撑,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很多家庭难以为继[4]。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4150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25%,到2015年,将超过5100万人[3]。近10年来,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增加了近一倍,目前超过2000万,据测算,到2020年、2050年将分别超过3000万和9000万,占老年人口的12.37%和21.7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均寿命延长,重度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6]。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实际空巢率为74.96%,农村实际空巢率为59.56%,和2006年相比,分别上升0.97个百分点和4.07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妇的一代纯老家庭户分别占老年人家庭户的67.37%和55.81%。[7]为减轻子女压力,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倾向于用社会化方式,享受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开始从封闭的供养救济型向开放的自费寄养型转变。尤其对医疗护理与康复服务、日常维护、日间托养、心理咨询等项目有强烈需求,如浙江省即将迎来独生子女父母需要社会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的最迫切时期。 (二)服务运作上从政府管办为主向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转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供给逐渐减少。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近4个劳动力养1个老年人[8]。大多

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社区服务平台论文

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社区服务平台 作者: 学校: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答辩日期: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 - - 考试资料

目录 论文摘要 (3) 关键词 (3) 一、安阳市社区服务现状 (4) (一)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4) (二)社区服务主要内容 (5) (三)搞好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 (6) 二、安阳市发展社区服务主要做法 (6)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倡三个转变 (6) (二)以执政为民为宗旨,创新三项机制 (7) (三)发挥驻社区单位作用,开展“共驻共建社区一帮一”帮扶活动 (7) (四)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开展“三级四方共建”活动 (8) (五)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开展“六大服务中心”进社区活动 (9) 三、安阳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0)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发展对策 (13) (一)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推动社区服务业工作 (14) - - 考试资料

(二)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14) (三)由政府主导拓展到社区联动 (16) (四)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17) (五)加大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和人才开发力度 (17) (六)加快社区服务制度建设 (17) (七)优化目标,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18) (八)统筹兼顾,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政策 (18) (九)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 (18) (十)开展社区服务示范活动 (19) 参考文献 (20) 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社区服务平台 [摘要]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基础。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在我国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发展社区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怎样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的具体措施。 - - 考试资料

浅谈我国社区服务治理模式的探讨(一)

浅谈我国社区服务治理模式的探讨(一) 论文关键词:社区治理组织结构制度创新社区服务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及发展,我国的社区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新的体制下,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社区服务治理体系,完善系列制度,进而保证社区服务的质量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服务治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理顺社区服务各主体间的责、权、利,从而达到相互协调、共同治理的目的。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回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确保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效地提取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尽快恢复和社会全面进步,党和政府对旧有的基层社会组织进行彻底颠覆,废除了国民党时期的保甲制度,在城市社会基层组建了形式多样的社区组织模式。1954年1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制定并公布了《城市居委会组织条例》,以法律形式对居委会的性质、任务、组织结构、工作方法、经费等作了具体规定。至1956年,全国各城市都建立了居民委员会,从此这一城市社会基层组织形式正式形成。然而,随着单位制度的强化,城市社区组织的作用与单位组织体系相比便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社区组织(居民委员会)逐渐演变成“拾单位之遗,补单位之缺”的组织。 1986年,民政部提出了开展“社区服务”的要求,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区”这一概念。到20世纪90年代,政府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社区发展的基本理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思路,随之确定了在若干城市进行试点。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3号文件).这也是指导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指出:“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随后,全国范围内的社区建设广泛开展起来,在政府的推动和社区居民的参与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由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政府主导的行政型治理模式、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合作型治理模式和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自治型治理模式。也有学者将这一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街居制——国家行政全能主义治理模式和社区制——合作主义治理模式。 两种观点都反映了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社区治理的主体由政府组织扩展到社区内的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通过授权和权力的下放,逐步将其承担的社会职能让渡给社区内的社会组织,社区自治性逐步增强。社区组织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利和责任,政府不再需要包办社区建设中的各项事务。因此,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社区管理体系,完善系列制度,进而保证社区服务的质量和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中美比较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单位制”、“街居制”的惯性,城市社区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美国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社会化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管理中,美国地方政府、社区委员会、非营利组织、社区居民定位合理,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有序,成效明显。尽管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政府体制和运行机制及历史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别,但其社会化社区管理模式对我国仍有借鉴意义。 (一)管理部门角色和职能的越位 我国社区工作从总体上看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社不分”,政府承揽了许多本不该由其承担的职能;二是仍然习惯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将非政府社会组织作为依附于政府的下属单位,直接干预这些组织的工作。 在美国,社区服务主要由社区非营利组织提供。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即除

社区卫生论文社区卫生服务论文

社区卫生论文社区卫生服务论文: 社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老人口腔卫生习惯调查【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的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情况,为社区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社区内180例戴用可摘局部义齿1年以上的老年人为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其口腔卫生习惯情况。结果180例答卷者中,60~70岁年龄组仅有23.3%的男性老年人符合义齿使用及口腔保健情况,即每日清洁义齿3次,并且夜间睡觉前停戴;而女性老年人约有32.0%。在>70岁年龄组中,符合义齿使用及口腔保健要求的,男女性老年人分别有12.0%和5.0%。结论社区老年人的口腔卫生相对较差,对戴可摘局部义齿的老年人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工作. 【关键词】社区;局部义齿;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 【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oral hygiene habits of elderly people wearing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in community for providing a basis for health education of oral hygiene of elderly people in community.Methods 180 cases of elderly people wearing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for more than one year in any community were taken as the subjects.The oral hygiene habits were survey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Results In 180 cases of questionnaires,in the group aged 60~70,there were only 23.3%males meeting

关于老年人社区服务的问题和建议探析

关于老年人社区服务的问题和建议探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进入21 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老年人口总人数迅速攀升。据预测,到2025 年,我国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将达20% ,2050 年将达到25.5%①。那时, 中国会碰到前所未有的银色挑战。中国现在已处于老龄时代,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人。而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寿命的增长共同导致的4- 2 -1甚至8- 4- 2 -1的家庭结构已极大地削减了家庭的养老力②,老年人服务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社区的肩上。本文总结了老年人服务体系的现状,主要对目前的老年人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老年人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在本文中界定为在政府的倡导下、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主要面向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成员及其家庭,一般为无偿或低偿提供。“老年人社区服务”就是指专门面向老年人群体,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社区服务。 二、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的现状 笔者目前在南京市玄武区的百子亭社区做一些有关老人服务方面的实习。作为其中的一名实习社工,在社区中我们所看到的社区目前所形成的老年人服务体系以及其中的问题我们深有体会。 1、服务体系形式化严重 百子亭社区针对老年人群体建立了许多老年人设施,并在社区某个地方空出一个地方作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而且挂上一块像“老年人社区娱乐中心”的牌子,可是由于设施过于简单,服务内容过于单一,致使许多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流于形式。因此,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针对性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2、老年设施、产品与服务短缺 “银发浪潮”的到来给当前社会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银发群体” ①殷磊老年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②张善余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J],人口学刊,2004(5)

居家养老论文

题目: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优点应运而生,并代表了中国养老方式未来发展的方向,它与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共同构建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分析我国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责任分担的价值理念,多层次发展、配套性支持的设计原则,以及整合资源、拓宽筹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养老保障 从世界范围来看,提供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被许多欧美发达国家所借鉴,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良方。养老方式正逐渐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转变。一些国家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非常高,其中英国为9515%,美国为9613%,日本为9816%,菲律宾为83%,越南为94%,印尼为84%,马来西亚为88%[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同时也为适应/社会福利社会化0改革,社区居家养老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定义 所谓居家养老,就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它是由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在经历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后,于近年提出的又一种养老模式。在我国,家庭历来是老年人养老的一个主要载体。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面临一系列新问题。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降临我国。据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并以每年平均312%的速度递增。尤为突出的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经达到1300万,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接近14%,并以年均514%的速度递增。据人口学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 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4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25%; 80岁及以上人口达1114亿,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3416%。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带来老年人健康余年的减少,护理周期的延长,生活不能自理或只能半自理老人数量的增加。其次,居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传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

关爱空巢老人作文(精选4篇)

关爱空巢老人作文(精选4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关爱空巢老人作文一:关爱空巢老人(647字)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了。许多人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伴老人,老人们也只能自己生活。这样的老人就是“空巢老人”。我的邻居也是两个“空巢老人”,他们的儿女都很少回来,总是为工作四处奔波,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来。也许,我应该帮帮他们。我曾不止一次的有这样的念头。终于有一天,我下定决心要去看望他们。就这样,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走进了邻居家,家里有些简朴,一张两老吃饭的陈旧餐桌和一个小小的电视机。老奶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老爷爷坐在木椅上听着收音机。看到这些,我心里感到酸酸的。爷爷奶奶很欢迎我

的到来,老奶奶忙着给我倒水,爷爷关掉收音机拉我到他身边做下,不停的问我的学习和生活。我顿时觉得他们多么需要与人交流,需要我们去关爱啊!不一会儿,屋子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临近中午,窗外的阳光格外明媚,我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走进公园,呼吸新鲜空气,看着公园里的新气象,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但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我看到了他们的孤单,我想他们一定是想念自己的儿女了。离开邻居家,我一直希望再为爷爷奶奶做些事。经过一番踌躇,我拨通了爷爷奶奶大儿子的电话。在电话里我告诉叔叔,要常回家看望父母,工作再忙哪怕一个电话也能让老人感受到爱。叔叔被我感动了,直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并保证以后尽量常回家看看,哪怕是一个电话。现在,陪老爷爷老奶奶聊天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让自己快乐,也让老人不再孤单。让我们一起加入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动中来吧,关爱自己的老人,关爱身边的老

(完整版)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学校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教育层次: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论文提纲 一、社区公共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解析 (二)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分析 1、社区信息宣传方式单一 2、社区科教文卫发展良好,医疗卫生还有待提高 3、社区养老助残活动开展仍欠成熟 4、社区在促进就业方面宣传不够,政策制度不全 5、政府定位不合理,各部门缺乏协调规划 6、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7、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短缺,政府投入不足 8、居民参与意识不够,服务意识淡薄 二、社区公共服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够优化的社区组织 (二)社区职能和社区工作存在缺陷 (三)社区居民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不协调 三、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一)理顺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社区自主管理权限的确定和保障 (三)丰富社区资金筹集方式

(四)改善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状况 (五)健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法律法规 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制定行业准入规则。 (六)拓宽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 (七)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作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其建设成果、发展状况以及和谐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提出以及发展现状的介绍,总结当前社区会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此外还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公共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促进了社区

A社区老年人服务社区工作方案设计

A社区老年人服务社区工作方案设计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中国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诚然,中国已开始对老龄化加以关注,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然而,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仅处于初级阶段,各个社区、地方对其落实不到位,存在许多的不足生,不仅未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此外,身体功能退化、身边无子女或子女无法全身心的照顾老人的现象也愈来愈突出,这就导致了空巢现象普遍存在并不断恶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必然现象。A社区的老人对该社区而言是一个规模相当的群体,对养老、心灵关怀、居住、保险、医疗有着较大的需求,对该社区产生一定的压力。社区需要解决老年人的基本问题以确保老年人安享晚年。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所享受的服务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发现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挖掘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要求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内容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逐渐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改善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增强其服务的质量,从而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服务,使其幸福、健康、愉悦地度晚年,以达到减少社会、社区与家庭负担 三、调查对象:A社区1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四、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针对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及环境、经济情况、身体自理及健康程度、文化程度、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参与社区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 (二)、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所享受的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进行调查,主要从被调查者享受过哪些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的意见和建议、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评价与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缺点及其原因,从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五、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在A社区发放份居家养老需求服务状况的问卷; 2、访谈调查:对第一期进行的问卷进行筛选后,将问题严重、存在疑惑的对象 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 六、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国家对老年人权益与老年社区建设未进行重视与立法并未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且未对此发展做出长期规划与对社区此方面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这些都由于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自我定位不正确导致。 (二)、社区居家观念落后,服务意识相对薄弱,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城市养老职能已经由家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更没有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国情的需要。此外,全民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认识不够。除此之外,社区缺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大力宣传,未全面的倡导社区养老志愿者服务的积极参与。

社区养老 论文 10篇

社区养老论文10篇 【篇一】 [提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性质、发展方向、制约因素等进行梳理,并分析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老龄化;研究综述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从2000年开始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虽然进入的时间比较晚,但是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却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这使得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养老服务业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以及机构养老的严重缺乏,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模式,它能够有效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成为重要的且符合农村老人需求的养老模式。 2014年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共有31.1万个,覆盖率达到45.5%;其中仅社区服务中心就有23,088个,比上年增加了4,074个。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仅有10.9万个。随着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视,近几年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社区养老已发展成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都承认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如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不仅可以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还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王莹、王雪、曹煜玲)。但是,学者们的研究大

都集中在强调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上,如果仅仅将社区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依托”来定位,就固化了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排除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在社区中的地位,使得很多老人在社区中无法享受到机构式的专业化养老服务。因此,魏娅(2012)指出社区养老服务急需创新,需要突破对社区的原有定位,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格局,使老年人在社区中不仅能够享受到家庭式的养老服务,而且能够拥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资源。 三、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性质研究 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性质,学术界存在争议较多无外乎社区养老应该是纯福利性的还是应当以福利性和盈利性相结合两个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弱势群体和一些困难家庭的养老需求,因此在整个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以福利性作为它的根本出发点,这个过程不应该包括商业性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区养老服务的对象要从为特殊困难群体服务的局部养老向为所有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方向转变,应当保障广大居民的基本需要,社区养老服务不是慈善救济,要想让社区养老健康持久的发展,那么它的服务就不能仅仅是无偿的,而应该是有偿至少是低偿的。王辅贤认为,社区养老服务不是慈善事业,应当建立一个有偿、低偿、盈利与非盈利等集合多种形式的服务体系,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李学斌则认为这是一个本质属性的问题,社区养老的本质是福利性的,但是供给方式是可以产业化的,即由政府作为第三方从提供者那里购买服务,以此来扩充社会福利供给的规模、提升服务的质量。目前,我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很多都是基于这样的定位。2015年2月份,民政部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

空巢老人论文

空巢老人 摘要: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关注空巢家庭,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成为新世纪社区医疗护理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空巢老人;空巢综合征;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文关怀;社会支持 一、定义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 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二、特征: 家庭“空巢”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三、我国空巢基本现状 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 会命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 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 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 7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 51 %。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 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 58% ,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 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 79%。“空巢老人”现象形式相当严峻。 F面是一组问卷调查结果,根据此结果总结老年空巢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 第一篇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区的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服务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存有以下问题: (一)社区服务设施配备不足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调查表明,城市地区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6%,农村地区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5.2%。养老服务设施数量不足,无力满足社会需求。目前,我国社区普遍存有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实用性较差,在硬件方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活动需求,这在一定水准上制约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社区服务容单一无趣社区服务提供的服务容一般有健身室或健身小径,一般的生活起居以及文化娱乐等基础性服务。而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科技的持续进步,老年人对生活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容单一的服务不能激起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服务的向往。 (三)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较低目前,在社区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多是下岗、失业人员,或是不具备文化素养的半文盲人员,他们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不清,缺乏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缺乏服务的经验,因而,难以开展专业化的服务,更不能满足老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四)社区服务资金运转受限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向记者反映,作为民办福利机构,虽然国家政策表示要给予支持,但目前基层政府和部门管得多,服务得少。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因素是资金来源有限,政府缺乏统领性作用。社区养老服务本身具有福利特性,各方面政府应该给予适当补贴,不过到目前为止,经费来源不固定,补贴明显低于标准。

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社区设施,保障社区居家养老老有所养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该建立相对应的活动设施,比如特色食堂、理发造型室、洗衣熨衣间、琴棋书画室、健康养生吧、聊吧、阅览室,健身房等。这些设施的建立可以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情感宣泄、愉悦身心之处,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实行城乡两种养老模式,各有归属从老有所为出发,在社区开展城镇养老模式和乡村养老模式,让老人们自己选择生活方式。在城镇养老模式中,开设老年大学课堂,学习插画、绘画、写字、服装鉴赏、茶艺等课程。同时开设网络课程,教老年人如何通过网络发电子,和儿女视频聊天等。还可以根据老年人退休前的情况,在社区开展仿真的模拟课堂,使老人们丢掉退休的失落感、找回以前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乡村的养老模式中,利用社区的空地,让老人种些花草、蔬菜,养一些小动物,让老年人保持和以前一样的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让他们有安全感、归属感。 (三)开展特色服务,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有的放矢1.开展社区老人便利服务。主要是实行专线服务、上门服务,只要社区老人有需求,只需要拨打快捷,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社区服务人员就会赶到“接单”。这是一种既便捷又高效的服务。2.开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及生理特点,开设体检中心、保健中心,康复中心等医疗保障机构定期为老年人检查身体,并随时为生病的老人进行身体治疗,并实行一个服务人员“跟踪”几个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对子服务”。3.开展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服务。为了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在社区多开展群众性活动,如球类比赛、棋类比赛、读书俱乐部、聊天俱乐部等。这些娱乐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老有所乐。 (四)结合社区就业,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在招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时,应该招收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人员,这样,面对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服务才能做得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可以将招聘与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