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2019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元素》教案设计课题3元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能力目标:培养联系和记忆的能力。
三、目标:(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复习水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元素概念的建立情景创设1、许多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它们能否划为一类2、不同类的原子有什么本质区别在复习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下表物质名称原子种类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氧气(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过氧化氢(H2O2)物质名称原子种类其中氮原子的质子数氮气(N2)二氧化氮(NO2)尿素[CO(NH2)2]硝酸(HNO3)提出问题上述物质中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学生分析比较,从而使学生概括找出以上物质中都含有氧原子且这些氧原子中核电荷数都为8,综合其余几种原子核电荷数的分析,指导学生抽象的得出同一类原子的本质特点是核电荷数的相同,进一步引出元素的概念,通过概念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
进而明确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元素没有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对原子和元素的理解发生混淆,接下来通过对比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自学地壳中元素的分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元素 导学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课 题】 元素【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练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资料链接】(展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0.013,锶0.0596…(单位mg/L )。
这里的硒、 锶 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预 习 案知识点一:元素原子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 6 6 6 12 碳原子 6 7 6 13 碳原子 6 8 6 14表格二【填空】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 ,这样的原子都是 。
2.原子中的 都是6,而 、 不同,是不同的 。
【归纳】元素概念:具有相同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阅读】P 73图4-4资料,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 、 。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为 、 、 、 。
【思考交流】1.根据P 73页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结:反应前后,分子 ,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 。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探 究 案知识点二:元素符号【阅读】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1.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1)书写:“一 二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 ,第二个字母要 (2)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3元素

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一.知识教学点1.元素。
2.元素符号。
3.单质和化合物。
4.氧化物。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的区别的联系。
3.疑点:(1)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同一类原子”?(2)怎样正确区分和运用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4.解决方法:讲练结合,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元素的含义。
2.了解并记住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3.理解单质和化台物的概念。
4.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二)整体感知本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元素概念的形成‘第二部分是元素概念的应用,即从元素框念的含义上理解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井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这段教学应集旧概念的应用,新概念的形成及能力培养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三种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氧化汞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所有这些物质中所有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同理,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核电荷数为7的一类原子称为氮元素。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呢?[板书]:一.元素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忆原子量的比较标准时教材上的小注,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是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
(2)“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3元素

课题名称:元素
年级学内容分析
在中学化学中,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守恒思想至关重要。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 生初步形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存在于物质中,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基本元素观, 同时把对物质和反应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元素及化合物和 质量守恒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H2O
H2
O2
点燃
学生回答: 左边两个反应前后,发生了改
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具体化学反应,有利于更好 的掌握化学实质及元素。
变的是 ,未发生改变的是。
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
S
O2
SO2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 发生改变 ③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差别很大: 地壳中氧、硅、铝、铁含量 较多
四、教学过程
复习物质构成的知识---归纳岀元素的定义---元素的特征----元素符号----元素周期 表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3 元素
[复习提问]1 原子是由什么 学生回忆 构成的?
2 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几 种物质的构成:氧气、水、 二氧化碳。
2、课后习题。
及时练习加强课后巩固 六、教学板书 元素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③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二、元素符号 1、意义 2、书写方法 三、元素周期表 四 、小结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 别是什么?
[问题]要求学生找出物质、 元素、分子、原子四者间的 关系 [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 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 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 100 多 种。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元素的分类、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与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物质、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归纳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元素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微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教案

课题3 元素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元素(重点、难点)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物质、元素与微粒间的关系2.元素符号(重点)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3.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了解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情景导入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指什么?老人小孩都需要补钙,这里的“钙”是指什么?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素提出问题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
“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元素用于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不能讲氢、氧两个元素4.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5.元素的种类及分布(1)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2)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课堂小结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一、设计思想及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能够写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具有一定的阅读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如什么是元素、元素与原子、物质的组成及构成等,都比较抽象,应该与具体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总之,不能很好的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思考和回答问题。
针对此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情景导入、阅读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对比等渗透化学学科教学的方法。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组织学生讨论对于不同微粒进行分类,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得出元素的概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在地壳中、海水中、生物体中的分布,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种类是否发生变化及了解元素的分类,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元素、物质、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起来,架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元素概念的理解是难点,比较抽象,主要是针对概念中“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个学生难以理解,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分析物质宏观组成用“元素”,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用“原子”,学生也弄不清。
组织学生讨论几种微粒,并对微粒进行分类,让学生建立微观到宏观、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学生对于元素符号的写、读、用及元素符号意义的了解是必须掌握的;四、教学目标1、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以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及元素不同的本质区别。
2、能说出元素在地壳中、生物体及海水中的分布,知道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3、知道元素的分类,能根据给予的信息判断该元素属于哪类元素。
4、通过对元素、物质、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连线,构建宏观与微观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元素概念。
5、通过元素概念的构建,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元素1.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
2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3的原子,称为 ;的原子,称为。
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为 ;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
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同,不一定相同;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相同,_____ 不同。
请你给元素下定义:延伸思考: 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二、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_(1)生物体内中含量最多前五种元素的元素是:。
(2)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合作探究】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一)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种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种元素组成的。
过氧化氢是由组成的。
归纳:物质是由组成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种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个碳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归纳:分子是由构成的。
【反思归纳】1、【讨论】在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结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小结】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2、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归纳】描述物质的几种方法:(1).有的纯净物由分子构成,有的纯净物由原子构成。
(2).纯净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学习效果】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些名词“加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这里的碘铁钙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A、CaOB、Al2O3C、SiO2D、Fe3O45 、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于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C.该元素原于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6、下述化学反应中;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 氧气(H2O2)(H2O)(O2)硫+ 氧气二氧化硫(S) (O2) (SO2)[讨论]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结论: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用元素符号填空(1)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2)空气中含量较多的两种元素是,它们都是元素;(3)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4)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2 写出下表中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铝氯碘氧银铜钾磷金氟锰铂氩铁镁硫钡氢氮硅碳氦氖钨钙汞钠锌1 你认为元素符号如何书写?2.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①表示(种类,为宏观意义):②表示原子(微粒,为微观意义)思考:1、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如:两个氢原子:;三个铁原子:。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元素符号既表示宏观概念,又表示微观概念;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汉字偏旁为“钅”旁,汞除外。
如: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等。
非金属元素:汉字偏旁为“气”“氵”“石”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存在的状态。
如氢、溴、碳等。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合作探究】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规律:从中你发现了那些规律性的信息?【学习效果】1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D.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信息中,不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是A.元素的原子结构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元素的原子序数 D.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3、右图是元素中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4、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Cl 2Fe nS5、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X=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6.甲型H1N1流感病毒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达菲”(C16H28O4N2)是目前世界上治疗H1N1流感病毒的良药。
生产“达菲”的主要原料是莽草酸,可从茴香中提取。
回答下列问题:(1)“达菲”由_______________组成,一个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2)莽草酸完全燃烧,产物仅为CO2和H2O,则莽草酸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7.填充下列表格含义符号含义符号K 氯元素两个氮原子5Si8H2O +Zn +HgO = X +Hg ,根据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汞(HgO)由组成;(2)水(H2O)由构成,汞和锌都是由构成的物质;(3)生成物X中一定含有元素,推测的理由是。
14 Si硅28.092H 2 2H 2H +H 2 A B C D 巩固练习1.某饮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这里Na 、K 、Ca 、Mg 是指 (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金属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A .最外层电子数B .中子数C .相对原子质量D .质子数 3.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4.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H 2O ——水 B .2H ―――2个氢元素C . O 2―――2个氧原子D .+1Na ——钠离子 5. 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 .B .C .D .6.下图是钠与氯气(Cl 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B.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D. 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7.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同种原子B.②易与③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C.①②③都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粒子D.①②表示的粒子的性质一定相同8.2002年初,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磁冰箱,其效率比普通冰箱效率高30%以上,生产磁冰箱所用的材料中含稀土元素钆(Gd ),钆元素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核电荷数为64,则其原子中子数为( )A.64 B.57 C. 93 D. 128 9、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意义的表示符号:Cl , 钡元素________ 6个氮原子__________nK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个氩原子_____________ m 个铜原子 . 1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共有 个电子,分为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电子,变成 (用符号表示)。
11.已知“○”、“●”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11 2 8 112.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示意图,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⑴用符号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质子数为8的离子(写一种)。
⑵一个水分子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
一个Mg2+核外共有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⑶我发现如下规律:①在化学反应中,第Ⅰ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电子;第Ⅵ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电子,(除H外)都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数。
②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横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数;同一纵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数。
此外还有:;13.下面给出了氧化汞分子、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
根据上图谈谈你对原子、分子、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