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影评
老炮儿网络剧影评:异样的地域,同样的热血_

老炮儿网络剧影评:异样的地域,同样的热血导语:有人曾给予《老炮儿》这样的评价:老炮儿是激情的,也是豪迈的,是悲壮的,也是哀凉的。
电影《老炮儿》官方同名网络剧,寻找全国各地“老炮儿”,不一样的名字,一样的热血。
关于老炮儿的影评口碑如何,能否早就与电影并齐的地位呢?这部网络剧汇聚了众多实力派演员,描述了广东、青岛、河北、河南、重庆、四川、上海等全国20座不同城市的老炮们故事的网剧一经播出便反响热烈。
简短却精练的故事结合鲜明的地域特色让观众直呼追剧追得根本停不下来。
天津话趣味多天津老耍“手辣”中国大了哪都有老炮儿,只是叫法不同。
天津老炮儿人称老耍儿,在网剧《老炮儿》天津篇里,老耍儿(王超饰)儿子去餐馆吃饭被老板黑钱,餐馆老板让老耍儿拿钱到餐馆来赎儿子。
老耍儿如约前来却被老板威逼恐吓,然而老耍儿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临危不惧的他几句话便震慑住了老板一行,更是手拿螃蟹腿当刺刀,与黑心老板扭打。
片子最后老耍儿强调了做人要有规矩不能昧良心,正气凌然的言辞将片子推向高潮可谓全集的点睛之笔!南京话显儒雅南京老杆子“手毒”南京篇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老杆子儿子因在游戏中和一女孩“谈恋爱”被人扣押,老杆子找到扣押自己儿子的人谈判。
对方不仅说要拿5万赎人还对老杆子出言不逊,老杆子处变不惊不仅三下五除二就将带头人制服,一招推拿手将流氓右手险折断。
短短10分钟的片子便将老杆子淡定从容,事故老练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不仅对“尊老”这个长久以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再次进行了弘扬,也强调了做人应该时刻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极富感染力的台词也让影片得到了升华。
青岛篇风骨不丢见人心老炮儿的儿子小炮儿带着姑娘到店里吃饭最终没钱付账,被店老板扣押了起来,老炮儿闻讯前来解救儿子却被老板在酒局上提难题故意刁难,老板喝一小杯,老炮儿喝一大杯。
然而老爹面不改色最后硬生生将众人喝倒,青岛老货用出色的酒量将儿子解救了出来。
这充分展示出了山东人与生俱来的豪迈与气量。
电影影评观后感:《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观后感几年前开始,我国司法已不再鼓励亲属与亲属互相揭发,这意味着,被歌颂了上千年的“大义灭亲”被颠覆了。
一个社会如果连人伦与亲情都可以不要的话,这个社会基本的“善”在哪里?还是回到孔子那里吧!“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老炮儿》就弘扬了这种价值观。
《老炮儿》故事简单,落寞的老流氓老混混六爷遇到了新时代的小流氓小飞,还绑了他儿子,老流氓不得不带着几个旧弟兄重出江湖。
最终求仁得仁,初心不改,纵死无憾。
应了海明威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却不能被打败。
”冯小刚饰演的六爷威风八面气场极强,低头只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放下面子也是获得尊重的选择。
他秉承:我不欺负人,但是你也别欺负我,你动我一下,老子跟你拼了。
他表面玩世不恭,内里却有规矩。
执拗容易变成执着,执着到一定程度就是信仰。
当冯小刚在冰湖上扛着军刀冲上去,就是因为信仰。
哪怕为了信仰,把命送了。
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胜的不一定是肉身,但一定是精神。
人活一口气,精神永不弃。
六爷说,我们虽是小老百姓,但是有些事该办还得办。
这是老炮儿向世界发起的挑战,六爷讲规矩,但规矩没道理可讲。
儿子犯的错,老子扛不了也要扛。
大哥再难也要维持场面,不能让兄弟受委屈。
小贩无照经营,车该收,坏了你的灯也该赔,但你不该打他一巴掌,这一巴掌必须还回来。
拿出行动才是真兄弟,一码归一码。
见不得兄弟受苦,该出手时就出手,那是义气;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侠气;虽窘困却不乞求,这叫君子;为了儿子,把命拼掉,这叫热血。
于崩坏之世道守尺寸之心,尽管疑似螳臂当车。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也不能就让这世界变得这么混蛋。
干坏事不一定是坏人,做好事也不一定是好人。
好人和坏人,不在好事和坏事,就在一个规矩。
小偷偷了钱,得把身份证还回去,也就是好人。
影片给人们一次反思、审视自己的机会,时而心酸揪心,时而拍手称快,时而不忍直视,时而温暖感动。
许晴饰演的话匣子半是风情半豪情,是有情有义奇女子。
许晴散乱着头发,斜着眼睛说话,让人不悦。
老炮儿影评观后感

老炮儿影评观后感《老炮儿》影评观后感故事从一件小事开始,说下个人老炮儿观后感。
卖煎饼的小贩无照营业,被城管抓了,要没收摊煎饼的车子。
争执中,小贩撞坏了城管面包车上一个灯,城管抽了小贩一个耳光。
冲突即将升级,冯小刚演的“六哥”突然出现,靠各方都给“面子”,他主持了一个公道。
他的解决方法是:小贩赔车灯,城管收走煎饼摊子,小贩抽城管一个嘴巴。
整部电影的核心是“规矩”,六哥总是抱怨年轻人没“规矩”。
他所说的规矩,大到“父父子子”,小到怎么打招呼,天上天下无所不包。
这些规矩渗透在日常生活里,剧中人都认同这套法则,因此这些法则才能不成文地永远存在。
胡同里的人深信这是普世法则,“放哪都是这个理”,这些(理应)超越时间空间存在的法则,让六哥的人生充满意义。
没有法则,六哥以前是个小混混,现在是个老混混。
有了法则,六哥年轻时候是侠客,老了以后是义士。
规矩就是阐述,是把行为升华成意义。
因此规矩对于黑社会和类黑社会成员,总是至关重要。
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有时候事情公正而不公义。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小贩赔了钱、丢了生财工具,只得了个面子。
如果六哥这样做,他就不够仁义,还是不能赢得尊敬。
于是,是六哥自己掏钱赔给城管,又自己动手做了个煎饼车子给小贩。
如果六哥的钱不够,他就号召大伙凑份子。
“维护正义”的成本被老城区老居民的人情网承担了。
在武侠小说外的世界中,这个人情网就是“江湖”。
江湖的主流成员不是侠客,是三教九流。
这些人愿意参与这个人情网,就是所谓“义气”。
这个江湖安全网的韧性,可强可弱。
有时候上万元的事就快把这张网戳破了。
可有时候,比如反清复明这种杀头的事,都能被这张网兜住。
下面就是正式剧情了。
六哥是个老顽主,现在经营着胡同里一个小卖部,养着个小宠物八哥。
年近六十,往事已如云烟。
有一天,他几乎断绝关系的儿子晓波,惹事被一个阔少混混抓走,这个人叫小飞。
个中因由简直不值一提,你抢我女人,我刮你车之类,破烂小事。
小飞是南方高官之子,和一群改装车的人混在一起。
老炮影评

《老炮儿》放学你别跑。
《红猪》的主人公是天空飞侠,可是他是一头猪,至于他为什么变成了猪,电影里并没有讲。
于是记者就问宫崎骏他是遇到了什么事变成了猪呢?宫崎骏的回答,我一直记到现在。
“一个男人到了40岁,他就会变成一头猪。
”--宫崎骏一、小学生性格一旦成熟,就会变得圆滑,男孩就会变成男人,40岁的男人圆滑得像是果冻那样,百弹不破就是猪。
可是六爷不圆滑,所以六爷不是猪,是小学生。
电影里的六爷半百的岁数还不知天命,更别提耳顺,一天到晚逛哒,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日本的黑社会也这样,不过日本黑社会收费,六爷不收,非但不收,还天天往外塞钱。
城管罚“灯罩儿”他掏300,给上学女孩解难掏200,给“闷三儿”平酒驾修车5000,儿子挂刮法拉利他掏10万。
就这么一个主,是一个彻头彻尾讲道义、讲规矩的北京老牌流氓,我们叫老茬子,你也可以叫老混混,可他确确实实是现代主义的“侠”--一个谢绝长大的小学生。
他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和小学生一样,放学你别跑(约架)!二、侠侠的方式就是打,但是打不是玩命。
打是为了解决问题,玩命就是家破人亡,那就是更大的问题。
所以六爷宁愿受委屈不愿“闷三儿”叫一群“生瓜蛋子”小孩来打架,下手不知轻重啊。
六爷年轻为了闷三腿上缝了12针,脖子挨了一刀(年轻就这么狠,小城管是不敢跟老流氓对着干的)。
又因为不知名的原因(电影里没说)打架,进监狱了,期间媳妇让车撞死了。
这么苦大仇深的经历,按道理说,六爷该成熟了,可他还是我行我素,什么是成熟?圆滑,市侩,算计捞钱那就是成熟了,那就是猪的方式了,不可爱,但是一定理智。
侠就是孩子气,侠是可爱的,也绝对是吃亏的。
三、猪所以按照六爷这平日行侠仗义散钱的速度,他生活拮据是很应该的。
六爷有难,朋友逃散。
你不成熟,不想做猪,可也得看看身边的人,他们都做了猪了。
修自行车的、卖煎饼果子、养老退休的、被妻子拧耳朵的、做了买卖发达了的。
谁记您过去内好啊?大家都得自私点过日子不是?您是爷,是侠,我们是猪,跟您这一穷二白天天惹事的顽主耗不起啊。
《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观后感《<老炮儿>观后感》《老炮儿》这部电影,我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电影里的六爷,一个曾经在胡同里呼风唤雨的“老炮儿”,如今却在时代的变迁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就是这么个人物,却让我感触颇深。
六爷这人,重义气,讲规矩。
他的那一套规矩,在如今这快节奏、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显得那么的“过时”,可他却始终坚守着。
他那股子轴劲儿,一开始我还真有点不理解,觉得他这是在跟自己较劲,跟时代过不去。
但看着看着,我明白了,那不是轴,那是他的信仰,是他做人的底线。
记得有个场景,六爷的儿子晓波惹了事,被小飞那帮人扣下了。
六爷单枪匹马去跟小飞谈。
小飞那一群人,开着豪车,穿着时尚,一脸的不可一世。
而六爷呢,穿着他那身旧棉袄,蹬着自行车就去了。
这对比,强烈得让人心里一揪。
六爷站在小飞他们面前,没有丝毫的胆怯,眼神坚定,声音沉稳,就那么不卑不亢地跟他们谈条件。
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头,而是一个充满了勇气和尊严的战士。
还有六爷为了凑钱赎儿子,四处找朋友帮忙的那段。
他去找曾经的兄弟闷三儿,闷三儿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要跟人拼命。
六爷拦下他,说咱得按规矩来。
又去找洋火儿,洋火儿如今发了大财,可跟六爷说话却透着一股子生疏和敷衍。
六爷啥也没说,转身就走。
这一路上,六爷的心里得多不是滋味啊。
曾经的兄弟,如今都变了样,那份情谊也不再纯粹。
但六爷没有抱怨,他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电影里的胡同,也是充满了生活气息。
那狭窄的街道,斑驳的墙壁,还有门口晒太阳的大爷大妈,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
这就是咱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啊。
六爷在这胡同里,是大家眼中的主心骨。
哪家有点啥事儿,都愿意找他说道说道。
他也不含糊,能帮忙的绝不含糊。
这种邻里之间的温情,在如今的高楼大厦里,真的是越来越少见了。
六爷和话匣子之间的感情,也让我感动。
话匣子嘴上总是不饶人,可心里却是实实在在地关心着六爷。
她看着六爷的眼神,有无奈,有心疼,也有爱。
《老炮儿》影评(四)

《老炮儿》影评《老炮儿》影评在写这篇影评之前,我看了很多网上的影评,可以说铺天盖地的都是在说要有规矩、要懂规矩,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
在说我的感受之前,说两句我觉得本片的最大败笔,那就是给中纪委的举报。
在我看来,越是自己的“小事”和自己的“大事”,才能越表现出老炮儿的面儿与局气仗义,和国家的大事一挂钩,反而到觉得老炮儿也变的“懂事”了,所以我说这个是本片最大的败笔,这个让老炮儿的性格弱了,到显得有些跌份!行了,说说我看完此片的感受,刚才我说了我不太同意那些影评人所谓的规矩。
因为在我看来,六爷其实就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在我看来,年轻时的六爷也一定是一个不守规则的人。
因为一个守规则的人,怎么可能老和人茬架?一个守规矩的人一定不会成为现在的六爷。
其次,年轻时的六爷和别人茬架,我猜测也一定是在挑战他那个时代固有的规则,只不过他没有倒下,他成了传说,所以他成了规则。
第三,影片中六爷说现在的孩子太没规矩,许打别人但不许自己挨打,你们乐了,但不管别人难受了。
其实,六爷不也是在让别人难受吗?因为他,波儿、霞姨等他身边的人,难受生活的就是快乐的吗?我看未必。
所以,六爷,其实也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因为只有曾经叛逆过,才可能成为现在的老炮儿。
至于网上大家都在说的规矩,我也想说两句。
我觉得,确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规矩,老炮儿为什么会存在,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想起挑战规则的人,这一代老炮儿走了,自然还会有下一代老炮儿出来,只不过下一代老炮儿他们所遵守的规则,和你们上一代的不同。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像50后60后,瞧不上70后80后,70后80后看不惯90后00后一样,因为规矩确实变了。
其实,与其说看重老炮儿内心的规矩,到不如说我更看重的是老炮儿内心的“勇敢”。
他勇敢的去挑战他那个年代的规矩、勇敢的在这个时代固守他自己的规则、他勇敢的不向任何他看不惯的人或事低头并用那句“你丫就是欠抽”表达他内心的不满。
《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观后感《<老炮儿>观后感》《老炮儿》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中的六爷,那股子硬气和讲究,仿佛就是从咱身边的胡同里走出来的。
他守着自己的规矩,在那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让人肃然起敬。
六爷的日子,看似平淡,却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他在那小小的胡同里,有着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
他会为了兄弟情义两肋插刀,也会为了维护胡同里的“正义”挺身而出。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胡同里也有那么一位“老炮儿”似的人物。
那时候,胡同里的孩子们总是调皮捣蛋,不是今天打破了谁家的玻璃,就是明天偷摘了别人家的果子。
但只要这位“老炮儿”一声吼,我们都得乖乖听话。
他不会打骂我们,而是跟我们讲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他就像六爷一样,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容许任何人轻易触碰。
电影里,六爷和他的兄弟们之间的情谊,真的让人感动。
他们或许都已经不再年轻,不再有当年的意气风发,但那份兄弟情却始终没变。
想起有一次,我爸的一个老朋友从外地回来,他们多年没见,一见面那叫一个亲热。
我爸脸上的笑容,就像六爷见到他那些老哥们儿一样,充满了喜悦和感慨。
他们一起回忆过去的日子,那些一起闯过的祸,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
虽然岁月已经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情谊却依然深深地刻在心里。
还有六爷为了救儿子,四处奔波筹钱的情节,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的无奈和坚强。
他放下了自己的面子,去求那些曾经的兄弟,去面对那些新的势力。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邻居大叔,他家孩子生病住院,急需一大笔钱。
大叔平时是个特别要面子的人,可那时候,他挨家挨户地借钱,一点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他说,为了孩子,啥都能豁出去。
这或许就是父爱的力量吧。
六爷在冰湖上的那场戏,真的让我热泪盈眶。
他拖着病弱的身体,拿着那把军刀,坚定地朝着对面走去。
他的身影在冰面上显得那么孤独,却又那么高大。
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什么叫做“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看完这部电影,我一直在想,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有像六爷这样的人?他们守着自己的规矩,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被这个世界的浮躁和功利所左右。
《老炮儿》观后感影评

《老炮儿》观后感影评《老炮儿》观后感影评2019年1月5日,中国铁路新一轮调图完成,一款名叫“动力集中式动车组”的火车首次亮相,它有一个简略的名字——动集。
随着动集的诞生和铁总的深化改革,在未来,动集将会代替既有的普速列车。
在上线首日,诸如T65/66次特快列车在4号安全运送最后一批旅客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从长江岸到紫禁城的路上,一条运行40余年的绿色长龙,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不止T65/66次这样的特快列车,还有行驶在北京的老绿皮车6451/6452次也相邻时间停运,各地车迷如约而至,用自己的方式向它依依惜别。
“绿皮车”是普通民众对机车牵引的、已经刷绿的普速列车(K/T/Z/数字开头)的统称,在动车高铁线路飞速增长的今天,所谓的绿皮车与动车高铁已经形成了阶级上的等级差别。
不受待见已经习以为常,“脏乱差”成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基于这个已经不成文又普及的观念,计划改革的铁总适时推出动集,哪怕就是普通民众眼中的“绿皮车”25T车型(Z字头普速)改造而来,哪怕时速与“绿皮车”一样都是160,哪怕只是升级了内饰换成了动车模样,可在媒体的渲染下,在上浮的票价中,在大家眼里,这已经是动车了。
一样的车,一样的漆,不一样的偏见。
直达列车都如此,更何况真正的绿皮车。
速度慢、污染大、环境差,被时代淘汰已成必然。
绿皮车与老炮儿,都有着强烈的时代符号,都曾在属于自己的年代里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都跟不上了现代化的速度。
实际上管虎导演一定程度上美化了老炮儿形象。
冯小刚饰演的老炮儿背景就是“文革”时期成长在军家大院的孩子,长大后成了胡同串子。
在晓波眼里,老炮儿就是一群只会打架斗殴的地痞流氓。
这也是现代人的看法。
这种看法要分两面解读。
可以说客观评价,因为放到现代社会老炮儿的所作所为就是混混流氓。
但也可以说是有色眼镜,因为“时代”才是问题的根本,时代下的人都是无辜的附属品,造成这个现象不是六爷一个人的错,也不是那一群人的错,在那个年代的有种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老炮影评故事发生在北京的冬天。
肮脏的雾,污浊的霾,干冷的风,和独属于北方的风沙滚滚,让这座皇城一如蒙上了江湖混沌。
白雪皑皑掩埋不了胡同里的热闹喧嚣。
伴随着大清早路边馅饼摊儿的叫卖声声,板儿农骑着板儿车上班的铃铛嚷嚷,大老爷们你一句我一句问候全家的喋喋不休,城管和小贩的砸车砸摊的“礼尚往来”,一个关于“老炮儿”六爷的故事就此开场。
六爷的“规矩”也借机打了声招呼,问候您嘞。
城管和灯罩儿的争执,是在中国几乎所有城市里,不知疲倦上演着的日常。
看热闹的人永远不少,结局所有人都了然于胸,路过当看了场戏,偶尔添把火叫喊两声寻开心的事又不用花钱,何乐而不为。
胡同里住着的那位老北京,管闲事的方式偏偏就有些“非主流”。
让犯法的灯罩儿主动上缴“违法家当”,还帮人赔了砸坏警车的钱,又擦着边儿给打了灯罩儿的城管一耳刮子,这事儿在他的价值观里才算两清。
凡事得论理,知法犯法不对,损人钱财不对,暴力执法不对,蓄意伤人不对。
一码归一码,谁都不能吃亏。
花了钱还得罪人的事咱不怕,怕的就是丢了道义。
六爷的“规矩”,随后犹如密集的鼓点,在重要情节里不断敲打出现。
声声震耳,云霄响彻。
从对乞讨女孩的善意施舍、跳楼围观群众的不忿谴责,再到和小飞的数次交锋,六爷心里面的那杆计仁算义的秤,一直都四平八稳地摆在那里。
平了,他才稳,才算活得踏实。
“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
”这是他的江湖道义,也是“闷三儿”和“灯罩儿”等一干老炮儿的处世原则。
北京雪地里的雪使人目盲,白皑皑的一片让人看不到远方,可是低头看还是会发现他们孤独的脚印,他们正举着火把试图将荒凉的城市照亮。
就像赤诚的火焰,倔脾气的光。
而这个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人们蜷缩在大衣里,街边的楼剑指着蓝天。
胡同外的建筑都翻了新,宣武区这称呼早已消失不见。
很多事儿他们赶不上更新,很多规则他们也来不及下载。
儿子可以教训老子,新的一代开始革命。
老年人在路上摔个跤都叫“碰瓷”,年轻人看到跳楼都开始玩命自拍。
有钱人不再喂狮养虎,鸵鸟出现在马路上飞奔疾驰……心里面顶天立地的规矩在小辈眼中成了严肃又可笑的“吹牛逼”,讲义气的这套兄弟情谊早已不及红色牛肉干。
皇城根下长大的一群人,突然间就成了赤贫的石头,与这个新世界格格不入,带上了点“冥顽不化”的意思。
也曾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还望皇图霸业谈笑中。
未曾想,江湖多变幻,世事无常已难容。
骑着锰钢自行车的一代江湖混混,要被开着恩佐法拉利的酷炫高富帅给写进历史了。
可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他们又怎肯虚度了春秋。
服不了,服不得,不能服。
吆喝着一帮弟兄和生瓜蛋子们来一场冰湖上的世纪大对决,该办的事咱还得办,规矩咱不能改。
违法违纪的文件该举报还是得举报,管他什么王权富贵,管他什么戒律清规,老江湖上就没这个理儿。
赴这辈子的最后一场约,规矩守住了才能安心地去。
穿着呢子绿色军大衣,背着一把长套军刀,踩着自行车追着鸵鸟,咱就在冬日里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出发。
还是老地方,还是老路上,就像无数个昨天里的昨天一样。
在浩瀚的冰湖上,六爷的骨骼就像碎裂在无垠的旋风里一样,血液消融了长期的冰雪,在树枝上结成了一个锋利的冰凌。
他的灵魂行走於刀刃之上,每一步都是与自我的斗争和抗衡,于生理和心理之上。
最后没有冰刃相见,白茫茫的冰地上更没有绽开红色的血。
咆哮震天的一跪,是肃清的冷天里,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跌撞跌倒的最后身躯,是漫长的冬日下,庄重醒目的黑色孤影。
就此定格,老炮儿的激情燃烧。
其实旷野四处已然跟着明亮。
在成长的路途中,现在或未来,远远走来的迷茫旅人看到这样的火光,总会有人踉踉跄跄地呼号着奔向明亮。
也许是小飞,也许是更多的年轻人。
他们还是老了。
时代在走,年轮在添,宿命的事谁说了都不算。
这在电影开始不久就有了预示。
许晴饰演的“话匣儿”与“老炮儿”六爷的秒完激情戏,就是身体机能上的举白旗。
年轻时也曾“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望想“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可到如今,岁月催人老,缴了枪炮,软了香蕉。
又何止是身体,老了心也软得不行。
忍不住对晓波再多些关怀,藏不住镶嵌在迟暮眼纹上的爱意燃烧。
没有东西能与和孩子的亲近相比。
“孩儿梦中笑,庭中飞一蝶。
”老炮儿这位老父亲,大概最企盼的,不过是体会类似于这一刻的生动欢愉。
曾经听人说,男人只会老,不会成熟,如今我觉得这不对。
成熟的过程是“一种对爱恨的超越,对表象的反复的设问和否定,对命运的quest及compromise;随着躯体的退化,渐次的感知觉醒,以及穿越广阔的时光后,对自己的最终忠诚。
”少年情怀通老来,年轻时候的一股子热,六爷烧了一辈子。
这不是幼稚,是以赤子的姿态,对自己忠诚了一辈子。
2作为一个在广州长大的95后,在观影的前半小时,说实话,或许带着一些不理解,我心里头起初有点儿堵。
一开始老炮儿们的行为方式,让我仿佛看到了我所畏惧的部分父辈的影子。
他们在时代的更替中长大,从最艰难的旧社会走向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社会。
于无形中,他们在意识里构建了一个刀枪不入、带着旧时印记的体系,他们试着以自己的游戏规则、价值观念和逻辑关系作为标准,将万事万物的好坏与优劣纳入这套体系中去计算和衡量。
小一辈的思想看法,在他们看来,是叛逆的,举无轻重的,不能被接受的,要扼杀在摇篮里的。
“他们的固执往往如出一辙,是藏在懒洋洋笑意和溜光水滑人生后头的混沌一片难以命名的灰。
灰的灰,灰的雾,灰的铁。
跟他们对话,你的声音不是被雾所吞噬,就是被铁反弹回来。
”《老炮儿》里刚开始对于年轻一代的否定,还真戳中了我这个九零后女孩的“玻璃心”。
年轻一代好像很糟糕。
除了最后都知迷途返、向根儿正苗红的好青年靠拢外,几乎没有别的可取之处了。
这是电影里让我觉得最可惜的一部分——小飞、晓波,都略显扁平和单薄。
事实上,两代人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否则也不会有结局最后的交手言和。
在对于“道义”这一套规则上,小飞也正经历着逐渐理解和最终传承的过程。
他是达官权贵的接班人,也是新一代规则体系下的受益者。
可他的心里却藏了一个江湖,住着一个李寻欢。
柔情侠骨,豪情尚义。
捧着《小李飞刀》坐在沙发上那么安静地看,眼珠子直盯着不转,若不是字里行间临摹着梦,绘着信仰和乌托邦,怎会丢了小老大的气场,执迷得就像个有了书瘾忘了时间的读书郎。
或许也想要做个云山雾绕里来去如风的侠客,血赤肝胆,生杀由断,孤剑天涯不惧险,衣袂决然过江湖。
“飞儿,你还小,听你爸的没错。
”“我听,我听得都成废人了。
”自嘲式的一句“废人”,让我这个局外人对他不经意间带上了几分心疼。
小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混和不良少年,从他斯文的言语间便可窥探一二。
和从小摸爬滚打、开赌身家性命的老炮儿们不同,他本质上只是个可以随意挥霍资本的花花男孩,会犹豫迷茫,会柔软脆弱。
父辈是掌握钱权的新统治者,小飞“官二代”身份便蒙上一层我们作为小老百姓所生的小老百姓无法理解的无奈。
小飞惧惮,因为社会规则由他们重新主宰和定义,因为无法割舍的亲情血脉砌成了没有出口的墙。
小飞迷茫,因为比任何人都直面罪恶而丑陋的真相,因为哪怕知道是错的也未能寻一个解脱。
没有成长到自食其力羽翼丰满,更没有蓄积与父辈抗衡交手的底气。
孤独如他,开始耍酷高冷中二病,任性变扭还装逼,沉迷在自己与跑车的世界,百样挥霍人生,找寻生命温度。
那个世界有速度有输赢有“侠气”,虽然全都是虚构下纸醉金迷的骗局。
飙车穿过三环冬夜大道的巨风,活跃的细胞和冲动的爱,都让小飞感受到存活的生气。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虚渺无用的孩子江湖,依旧解决不了他对世界以及生命意义的迷惘和困惑。
他不是没有规矩,只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也没有人能有兴趣倾听。
直到遇上了六爷,书里飘着的任侠尚义才落了实。
像旷野的鸟找到了天空,一切都有了理想寄托。
变回黑发的小飞,和六爷的关系逐渐开启了亦敌亦友的支线剧情。
他们开始像两个平等的成年人在对话,不掂量钱权富贵,只讲江湖道义。
“六爷,没碰上您之前,我以为这样的人都是书里写的,碰上您,我信了。
”小飞那对虚幻武侠人物抱有的仰慕,逐渐应落于“六爷”这个实体。
这才是关系暖化的根因。
明明父亲的人可以把六爷抓起来一顿胖揍,可偏偏小飞就要这么一拦。
按六爷的方式“茬架”解决问题,用个人选择向规矩致敬。
最后一决前的一句“对不起”,一个迟疑伸手后的有力掌击,一个扑克脸上逆着光的浅笑,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任性的少年,向老江湖递上了带着温度的“投名状”。
原本以为要在迷雾中找不到出口,要停在原地看一切成空。
可还好,这个冬天,你抖落风雪出现,准备和我来一场撕裂黑暗的对决。
几天后,那片冰蓝色的天地,格外空旷而苍凉。
一次壮烈的燃烧等来了扑灭它的风雪。
六爷倒在了维护过去秩序的路上,用生命写下了那道“仁义”考题的最后解答。
阅卷人是小飞为代表的一代年轻人,也是小飞背后站着的所有当权派。
或许没有人能比小飞来得更为动容,一双噙满泪水的眼睛就是最好凭仗。
自此,我想知道这天北京的风大不大。
我想知道有没有人曾在这天里见过一个瘦高个子的年轻人,明亮的眼睛,掷地有声的步履。
我想知道,风霜是不是披在他的肩上,大雪是不是压不弯他的脊梁,在极端的白茫茫一片里,他会不会目盲,是不是看得清脚下的路。
他会变好的吧?一如曾经闪现的纯粹少年,倔头倔脑,柔情万丈,带着犹如千军万马的少年心性,披风斩棘,挑眉争朝夕。
小飞和六爷的矛盾,也是我起初和《老炮儿》的矛盾。
我的“抵触情绪”,便是两代人明面上的不服气。
所以我是这么喜欢黑头发的小飞,想把最好的祝福赠予他,赠予和他一样年轻的我们。
电影最后所有都归于平静与明亮,也愿我们用更善良的方式活在这个逐渐有点儿操蛋的世界,用更真诚的妥帖姿态和我们的父辈来一场观念上的友好握手。
没有什么不可言和,你且看小飞和六爷。
历史走到今天,在许多父辈眼里,先人的闲情博爱较当下的浊世喧哗已远,我们活得匆忙纷乱,急躁不堪。
传统、礼仪、文化断了,公序良俗不复如前。
但过去现在以后怎样才算更好,一直并没有准确的标准或公式可以用来衡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世界,每个时代又有每个时代的行为方式。
可能最终会化为无能为力的释怀,或被忽略的惊喜之外。
面对这所有人共同的懵懂未知,两代人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时代更新换代的速度,无可避免地给老一辈带来了主观观念滞后的可能性,可他们也曾大刀破斧地做这个时代的缔造者。
这种激情的不服老,年轻人要理解为“珍贵的不合时宜”才好。
中老年人珍贵的智慧是应该有倾听者的,岁月沉淀下的道理,历久弥香,就像被辰光泡过的纵木,若看着实用,就学起来,拿回去做点什么,若经不起折腾,那留着当个摆件当个装饰也好。
偶尔用来文艺地怀个旧,也算多了份情怀。
正如冯小刚导演在记者采访时,借用狄更斯的话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