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变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变换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基本的图形。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难点: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操作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3.互动教学法: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些操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3.准备一些视频材料,如旋转的电梯、转动的风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图形的变化吗?图形的变化有哪些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视频材料,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明确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的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能够识别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但是,他们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区别,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图形变化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2.讲解:通过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实践: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亲身体验图形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结果,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区别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二、单元教学建议: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
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
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
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
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单元课教学案例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单元课教学案例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了几种基本图形基础上通过活动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为三下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打基础。
表1:《图形的变化》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通过活动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大量的活动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表2:《图形的变化》单元学习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学科性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会欣赏和感受图形的美。
(二)创新性目标1.能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想一想等活动,创造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制作不同的旋转玩具等,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2通过玩一玩,折一折,做一做等各种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育性目标1.通过剪一剪、玩一玩、折一折等各种有趣的游戏和学习活动中,感受和欣赏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三课规划(一)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图形的变化》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二)单元三课教学规划表4:《图形的变化》单元三课教学规划玩一玩,做一做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四、单元三课实施(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①初步感知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形成本单元的结构性知识。
②在四学活动中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教育性目标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创新性目标在单元知识体系的建构中,积累数学活动探究的经验。
【学习重点】初步感知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形成本单元的结构性知识。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单元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1:小学数学单元课教学流程图(1)引入,把握新旧过渡①快速复习已学图形:孩子们:猜猜老师手上有什么?生:噢,1张卡纸!师:这张卡纸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师: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等)师:你们是不是感到很奇怪,老师今天为什么带一张纸来呢?请看大屏幕生:,哇,好美的窗花!师:这些窗花都是由一张纸变化出来的,神奇吧!生:是真的吗?师:想知道答案就跟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看看有什么奇妙的世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
1.折一折、做一做
(3)画时注意从折痕处开始画起,折痕所在的线不画也 不剪开,这样才能保证得到的图案是一个完整的图案。
(4)沿所画的线剪下,注意不要把折痕处剪开。 (5)把纸张展开,就会得到一个完整的图案,且折痕两 侧形状完全相同。
知识梳理 2.玩一玩、做一做
华容道是一个经典的益智游戏。曹操被困华容道, 周围是敌方大将及士兵,要想让曹操从华容道走出来, 就要想办法把周围的大将及士兵移开,所有人物移动 时只能上、下、左、右移动。
分析
依题意操作下去,剪去的是 。
巩固练习 小强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沿着虚线对折得到图B,再对 折一次得到图C,然后用剪刀沿着图C的虚线剪去一个 角,再打开的形状是( )。
③
巩固练习
小明按下面所示( ② )图剪,可以得到 。
分析
回忆轴对称图形的 特点——折线两边 部分完全重合,可 知②符合条件。
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单元复习
知识梳理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变化 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知识梳理
1.折一折、做一做
(1)先把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对折,折的时候要注意对 边一定要对齐,然后把折线压实。
(2)在折好的纸上描图剪下,就会发现得到两个完全相 同的图案,所以我们画之前要先在心中勾勒出图案的样 子,明确要画图案的一半是什么样的,再在纸上描画出 要剪图案的一半就可以了。
知识梳理 2.玩一玩、做一做
移动时先把曹操尽量往出口处移一些,当遇到敌方将士 时,就把对方将士移开,若遇到的对方将士周围有其他 人物移不了时,就先把周围的其他人物移开……
描述时用“先把××向( )移动( )格,再把×× 向( )移动( )格……,最后移动曹操就可以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PPT课件

课件PPT
2 玩一玩,做一做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通过制作陀螺、风车等玩具,体会 旋转的特征。
2.在活动中,积累图形活动的经验。
3.认识平移现象。
情景导入 跳棋
课件PPT
中国象棋
中国围棋
华容道
探究新知
华容道
课件PPT
探究新知
三国故事---华容道
课件PPT
探究新知
华容道
游戏规则:
4 个人物只 能横向或纵 向移动。
2.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 形变换过程叫旋转。
课件PPT
将翅膀的一端插入塑料吸 用硬纸板剪出蜻蜓的翅膀。 管中,用订书钉固定。
将翅膀展开,压平, 蜻蜓就做好了。
向一个方向旋转塑料管, 蜻蜓便可以飞起来了。
学以致用 4.想一想。
课件PPT
出口
华容道
Hale Waihona Puke 陀螺竹蜻蜓课件PPT
学以致用 5.说一下缆车的运动状态。
课堂小结
大家有什么 收获?
课件PPT
1.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按照某一个方向 移动一定的距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叫平移。
课件PPT
出口
探究新知
出口
课件PPT
游戏要求:
1. 两人一组, 轮流玩一次。 2. 边玩边和同 伴说一说每一 步是怎么走的。
探究新知
课件PPT
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按照某 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不改变 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叫平移
课件PPT
探究新知
用下面三种硬纸板和火柴棍制作陀螺 。
探究新知
学以致用
5.连一连。
课件PPT
课件PPT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教案

-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设计图案、建筑布局等,让学生明白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难点
-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准确地找到对称轴。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图形的变化》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这些图形变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判断轴对称图形时,对于非典型对称图形的识别存在一定难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增加这类图形的例子,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图形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平移和旋转的区分是学生的另一个难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进行讲解,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我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入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变换的区别。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仍显得有些迷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变换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教案

《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支撑。
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教材上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说一说。
让学生初感知对称图形。
结合教材我添加了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辨一辨,等教学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对美丽的对称图形很感兴趣,我把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做成课件供学生欣赏,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和动手操作能力。
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尺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图形,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师:有些我们没有学过的图形你都知道,你真是个留心观察的孩子,老师给你点赞!你的收获可真多。
师:我们学过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本单元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你们期待吗?板书:四、图形的变化二、认识对称图形(动手制作初步尝试)师:淘气、笑笑、米小圈、和马小跳在手工课上剪了一些漂亮的图案。
我们一块儿去看看。
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呢?生1:以衣领子中间为界,中线左右两边形状和大小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测试卷
一、算一算(后6小题,每题2分,其余每题1分,共24分)
4×3= 3×9= 7×7= 8×5=
63÷7= 72÷9= 64÷8= 36÷6=
45-29+35= 67-28+16= 30-5+75=
二、列式计算。
(1)3个5相加,和是多少?(2)3乘5的积是多少?
(3)两个加数都是4,和是多少?(4)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多少?
三、判断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中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
2、所有的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
3、电梯的上下移动属平移现象。
()
4、风车的转动是旋转,箱子在地面上被推动也是旋转。
()
5、推拉窗户属平移现象。
()
6、钟面上时针转动是旋转现象。
()
三、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1 2 3
二、下面的现象中,图()是平移现象,图()是旋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