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合集下载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052010年‎辽宁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辽宁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辽宁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段的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省总人口‎[3]为4374‎632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3844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619‎11人,增长3.21%。

年平均增长‎率为0.3 2%。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4]14994‎046户,家庭户人口‎为4175‎587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5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147‎745人,占50.63%;女性人口为‎21598‎578人,占49.3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04下降为‎102.54。

四、年龄构成全省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996‎977人,占11.42%;15-59岁人口‎31998‎59 4人,占73.15%;60岁及以‎上人口为6‎75075‎2人,占15.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09‎441人,占10.3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3个百分‎点。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05 2010年辽宁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辽宁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辽宁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段的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省总人口[3]为4374632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3844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61911人,增长3.21%。

年平均增长率为0.32%。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4]14994046户,家庭户人口为4175587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5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147745人,占50.63%;女性人口为21598578人,占49.3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04下降为102.54。

四、年龄构成全省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996977人,占11.42%;15-59岁人口319985 94人,占73.15%;60岁及以上人口为6750752人,占15.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09441人,占10.3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23408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46930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82944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36468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大连调查报告共5篇

大连调查报告共5篇

大连调查报告共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大连调查报告共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大连调查报告共5篇(关于大连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供大家赏析。

大连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大连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大连流动人口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连的流动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的情况,有关部门进行了一次大连流动人口调查。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的数量、职业、居住条件等情况,以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通过走访社区、学校、工厂等场所,对流动人口进行了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调查结束时,大连市流动人口数量达到了20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占了60%,女性人口占了40%。

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大连市中心城区和周边县区,占了总流动人口的80%以上。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流动人口的年龄在18-3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流动人口占了总流动人口的60%。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连市的流动人口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占了总流动人口的70%以上。

他们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另外,调查还发现,大部分流动人口的配偶和子女都留在了原籍,他们一个人来到大连打工,面临着家庭团聚的困难。

调查还对大连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流动人口居住在出租屋、低价公寓等条件相对较差的房屋中。

他们面临着房租高、住房条件差等问题,生活比较辛苦。

此外,调查还发现,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比较突出,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身份,子女的入学问题成为一个难题。

综上所述,大连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主要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他们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

然而,流动人口面临着配偶和子女留在原籍的问题、住房条件差等困扰,生活比较辛苦。

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优化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流动人口的融入和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大连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建设方案大连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原名大连职工医学院, 1957年建校, 直属于大连市卫生局。

2月, 由独立设立的成人高校转制为独立设立的全日制一般高等学校(专科层次), 同步改名。

新学院的成功转型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新一轮《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之时。

我校作为一所全新的以“健康”冠名、并由卫生行业主管的职业技术类院校, 肩负着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行、增进国内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在大连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健康都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助产专业开设于, 作为新专业, 为使助产专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干对接大连的都市建设与人群健康对母婴保健的需要, 助产专业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和建设, 保证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提高专业服务行业发展能力, 特制定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一)社会需求“世界需要助产士—目前比任何时候更迫切”, 这是国际助产联盟国际助产士节的主题。

助产专业是一种老式专业, 1928年杨崇瑞开办了国内第一种产婆培训班。

新中国成立后, 国内建立了一批中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校, 而高职大专层次助产专业的开设仅6-7年时间。

20世纪90年代, 卫生部取消了助产士的职称系列, 导致绝大多数院校停办了助产专业, 同步, 十近年来, 中专学历的助产专业人员未有机会接受进一步技能培训, 导致了巨大的人才缺口和继续教育需求。

助产人员是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档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重要负责正常产妇接产, 协助产科医师解决难产并负责筹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的宣教及技术指引。

近年来开展的导乐陪产和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产中, 助产的人性化服务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围产期的保健、护理和诊断等医疗服务日益注重, 发展“助产”专业势在必行, 同步也符合国内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维基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维基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志一般信息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百分比变化▲5.84%人口最多广东(1,0430,3132人)人口最少西藏(300,216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中国政府在2010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距上次普查相隔10年时间,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只调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相比,此次普查首次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

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进行登记调查,于2010年11月10日结束。

根据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3.705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户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等八方面。

概述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决定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文件,此次普查的内容为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费用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部分地区的资料准备工作在2010年中5月到6月份左右已经展开,工作人员构成确定则在9月完成。

由于所需人手数量庞大,单靠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完成。

所以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员构成以政府工作人员及临时聘用人员组成,其中政府工作人员多为参与指挥工作。

由于人口普查需占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又不属于长期工作。

所以在临时工作人员构成上,不少是一些离退休的在家老人。

有政府官员称,居民不得拒绝普查员入户登记。

对于“顽固”拒绝开门的人家,普查员可能请民警帮忙入户。

06-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6-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辽宁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辽宁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段的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省总人口[3]为4374632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3844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61911人,增长3.21%。

年平均增长率为0.32%。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4]14994046户,家庭户人口为4175587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5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147745人,占50.63%;女性人口为21598578人,占49.3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04下降为102.54。

四、年龄构成全省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996977人,占11.42%;15-59岁人口31998594人,占73.15%;60岁及以上人口为6750752人,占15.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09441人,占10.3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23408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46930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82944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36468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据大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 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669万人。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5.7万人,占总人口的15.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百分点,与2000 年相比,提高了3.18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1.6 万人,占总人口的10.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4个百分点;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万人,占总人口的7.2%;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7万人,占总人口的2%,占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3%;100岁及以上老人288 人,居省内各城市之首,其中男性82 人,女性206 人。

按照联合国公布的年龄标准,当一个社会的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7%以上或60 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时,这个社会就称老龄化社会。

大连早已超过这一标准,分别高出老龄化标准 3.7、5.8 个百分点,在2000-2010 年的十年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31.3 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3.57%,均快于全省和全国的增速,也高于全市总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2.29 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高于副省级城市平均值2.53 个百分点,大连城市的人口发展已经进入真正的老龄化时代,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比重提高、独居老人增多等特点。

一、大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1、从总量看,60 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步增高。

2000年,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4.4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比1990年提高了2.75个百分点;2010年比2000年提高3.18个百分点,老龄人口呈递增趋势,平均每年新增老龄人口超过3 万人。

2、从性别看,女性老龄人口多于男性。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9%,女性占51%;7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7.6%,女性占52.4%;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5.4%,女性占54.6%;10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
性占28.5%,女性占71.5%。

随着年龄的递增,女性老龄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男性人口比重越来越低。

3、从地区分布看,北三市老龄化尤为突出。

老龄人口从多到少排序前 6位 依次为普兰店市16.1万人、瓦房店市15.9万人、甘井子区15.1万人、庄河市13.9 万人、沙河口区11.5万人、金州新区10.9万人。

除高新区(占7.79%)外,其 他各区市县均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多到少排序前 6位依次 为花园口经济区19.2%、普兰店市19.02%、瓦房店市18.82%、中山区18.56%、 保税区17.945、庄河市17.74%。

各地区老年人数及占其总人口比重图示
单位:人,%
高新医 甘井子區 旅顺口区 秒河口区 西岗区 庄河市 瓦房店市 *



4、从生活状况看,独居老人明显增多。

全市家庭户中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的家庭户为69.8万户,占全市总家庭户的30%,比200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

独居老人达30.6万户,占老年人口家庭户43.9%,比2000年提高了10.6个百分点。

其中单身独居老人为11.3万户,占老年人家庭户的16.2%,比2000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只有一对老夫妇的户为19.3万户,占老年人口家庭户的
27.7%,比2000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5、从身体状况看,老年人健康水平较高。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也较高。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和基本健康的人占82.7%,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占97.1%。

&从婚姻状况看,老年人口中有配偶者比重略升。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配偶者比重为75.37%(详见下表),比2000年提高1.73个百分点,丧偶者比例从2000年的25.14%降为22.9%,下降了2.24个百分点。

有配偶老人比重的上升,利于增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老年人口的婚姻构成
7、从生活来源看,有独立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居多。

72.5%的60岁及以上老
年人口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包括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财产性收入),比2000年大幅提高了18.3个百分点。

其中,依靠离退休金和养老金生活的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1.9%,与10年前基本持平;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
26.4%,比10年前下降18.85个百分点。

8、从人口抚养系数看,总人口抚养系数有所下降。

人口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处于被
供养年龄(一般指15 岁以下和64 岁以上)的人口与处于劳动年龄(15 —64 岁)人口的比,也被称为年龄抚养系数。

如果只计算15 岁以下人口与15 —64人口的比,则该比值为少儿抚养系数;如果只计算64 岁以上人口与15—64 人口的比,则该比值为老年抚养系数。

2010 年大连市的抚养系数为25.95%,表明每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近26名被供养年龄人口。

与2000年相比,下降6.92 个百分点,即现在比2000 年少负担了7 名被供养年龄人口。

从普查数据还可看出,大连市少儿抚养比为
12.47%,比2000年的21.29%降低8.82 个百分点,即每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少负担9 名少儿人口。

老年抚养比为13.49%,比2000年的11.59%上升1.9 个百分点,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多负担2 名老年人口。

大连市的总人口抚养系数下降主要是受少儿人口大幅度减少影响所致。

二、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1、财政负担加重。

老年人增多,会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负担,我市领取退休金养老金及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一半以上,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比重将继续提高,财政负担会不断加重。

2、空巢老人问题。

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老年人的婚姻问题也值得关注,未婚、离婚、丧偶老年人增多,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相互体贴照顾、和谐的婚姻生活对老年人健康至关重要。

3、年轻人负担增加。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独生子女人口成家后需要赡养和照顾的长辈将达到4—8 人,随着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年轻人的负担加重。

4、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少年人口的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带来就业人数的变化,将引起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我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考
1、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加快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照料服务,加强对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生活照料和各项服务,大力培养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加快老年人护理康复服务等六大发展重点,解决好“空巢老人”精神寂寞、生活照料等现实困难。

2、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作用。

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具有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在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引导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抓紧实施以房养老制度。

《辽宁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
我省将开展“以房养老”和农村以土地养老等新的保障制度试点工作。

所谓“以房养老”,也常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

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给银行等特定机构,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我市老年人拥有自己独立房产权的比重很高,可以尽早尝试“以房养老”,解决部分困难老人守着房子养老难的问题。

4、在引进人才方面注重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将导致我市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减少,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

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需要引进大量外来人才,而重点吸引、引进年轻人来连创业则会给大连注入更大活力,对人口老龄化也将起到延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