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的筛选 (1)

合集下载

文库鉴定方法(酵母文库筛选)-总结

文库鉴定方法(酵母文库筛选)-总结

文库鉴定方法1、质粒的转化a. 取200μl感受态宿主菌(DH-5α),放置冰上融化;b. 加入1μl质粒,轻轻混匀后置于冰上30min;c. 42℃水浴热休克90sec,迅速放入冰上2min;d. 加入300μl SOC培养基(不含抗生素),置于37℃摇床,转速200rpm,复苏45min;e. 菌液分别稀释100倍,10000倍涂布于15cm培养皿上(Ap r-IPTG/x-gal LB固体培养基),37℃过夜。

2、克隆鉴定:a、挑克隆,37°C,200rpm培养过夜,挑克隆摇菌抽质粒作为PCR模板。

在PCR管中依次加入以下试剂,混匀Reaction Component per rxnddH2O19.5 μl10×PCR Buffer 2.5 μl50×dNTP Mix 0.5 μlT7SP 0.5μl3’AD 0.5μlrTag 0.5μlPCR模板1μlTotal Volume(μl)25 μlb、轻拍混匀各组分,稍稍离心后放到PCR仪。

c、按下面程序开始PCR:94℃3min36 cycles:●94℃ 30sec●55℃ 30sec●72℃1min72℃5mind、从各管中分别取5ul电泳,检测次级文库鉴定引物序列:T7 Sequencing Primer5'–TAATACGACTCACTATAGGGC–3'3' AD Sequencing Primer5'–AGATGGTGCACGATGCACAG–3'引物序列:pGADT7 –F (T7) taatacgactcactatagggcgaGCGCCGCCATGpGADT7-R(ADR)GTGAACTTGCGGGGTTTTTCAGTATCTACGATT。

酵母菌表面展示操作步骤之酵母细胞转化与筛选

酵母菌表面展示操作步骤之酵母细胞转化与筛选

酵母菌表面展示操作步骤之酵母细胞转化与筛选酵母菌表面展示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技术方法,通过将目标蛋白质展示在酵母菌表面,可以方便地筛选和分析目标蛋白的性质和功能。

本篇回复将介绍酵母细胞转化和筛选的操作步骤。

1. 酵母细胞培养首先,准备酵母菌的培养基,可选择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至适温(通常为30°C)后,将酵母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的酵母细胞。

培养室环境应保持洁净,避免杂菌的污染。

2. 酵母细胞转化酵母细胞转化是将外源DNA导入酵母细胞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电穿孔法和冷冻转化法等。

化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将目标DNA与载体质粒进行连接。

然后,将该DNA与酵母细胞混合,加入聚乙二醇和锂盐缓冲液,并进行热胁迫。

此时酵母细胞的细胞壁会变薄,使DNA能够进入细胞。

最后,将转化混合物分别进行热立体电转,温度变化会让酵母细胞摆脱聚乙二醇,转化DNA进入细胞内。

电穿孔法在酵母细胞转化中也被广泛使用。

该方法通过施加高压电脉冲来使细胞膜通透,从而使DNA能够进入细胞内。

冷冻转化法则通过将酵母细胞与DNA混合后迅速冷冻来实现DNA导入。

冷冻对酵母细胞膜的完整性要求较高,因此通常需要较高的转化效率。

3. 筛选转化酵母细胞筛选转化酵母细胞是为了找出具有目标蛋白质表面展示的细胞株。

常见的筛选方法包括基于细胞生长特性的选择筛选和基于蛋白质表达的筛选。

基于细胞生长特性的选择筛选方法利用某些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或抗药性来筛选细胞。

例如,将转化酵母细胞接种在含有某种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只有表达了目标蛋白的细胞才能生长。

基于蛋白质表达的筛选方法则通过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检测来筛选细胞。

常用的方法包括免疫检测、荧光标记和酶活检测等。

例如,可以利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或者利用荧光蛋白标记来可视化表达目标蛋白的细胞。

4. 确认目标蛋白质表面展示在筛选出合适的酵母细胞株后,需要进行确认,确保目标蛋白质确实表达在酵母菌的表面。

酵母筛库操作流程

酵母筛库操作流程

酵母筛库操作流程酵母是微生物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微生物,它们用于生产各种工业酶、面包、啤酒、酒精等等。

为了寻找优良的酵母菌株,酵母筛库就应运而生。

那么酵母筛库的操作流程具体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1. 筛选酵母菌株酵母筛选源于自然环境,因此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酵母菌株。

在进行筛选之前,我们需要先收集不同来源的酵母样品。

这些样品包括来自水、土壤和植物等的酵母菌。

通过对这些酵母菌样品进行筛选和筛选,可以得到许多具有特殊性质(如产生特定酶的酵母菌株)的酵母菌。

2. 酵母分离为了分离出单个的酵母菌株,我们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例如,将样品沉淀后,将沉淀重新悬浮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连续的尝试将单个细胞分离出来以获得它的一个单克隆。

3. 建立酵母筛库建立酵母筛库前,我们需要确定在筛选中使用的诱导剂。

在我们的实验室中,这些诱导剂通常为基因对(例如,Δ顺式样氨酸酶和顺式样氨酸酶等)。

当酵母菌株在这些诱导剂存在下生长时,它们会表现出特殊的生物活性。

这些生物活性包括诸如产生特殊酶类、对特定药品的敏感性、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等属性。

建立酵母筛库需要我们使用插入了不同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来转化每个酵母菌菌株。

这些报告基因可以提供我们对诱导剂反应的定量分析能力,并且筛选酵母筛选库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 进行筛选筛选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确定合适株的过程。

在筛选中,我们将确定针对我们研究重要的报告基因是否会受到特定诱导剂取向的表达,如果存在,则将其挑选出来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酵母筛选库中,有多种酵母菌菌株,我们需要确定优先选择哪些酵母菌菌株,因为每种酵母菌都有其专有的性质和特性,需要根据我们的应用目的选择。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酿酒工业、生物工程等领域。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对于提高酵母菌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并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1. 依据目标功能进行筛选首先,根据酵母菌在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功能要求,确定筛选目标。

常见的筛选目标包括产酶能力、抗逆性、代谢产物产量等。

2. 筛选条件的优化确定筛选目标后,需要对筛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筛选效率和准确性。

优化筛选条件的方法包括:•pH值的调节•温度的调节•增加对抗生素的抗性3. 基于遗传工程的筛选方法如果目标无法通过传统筛选方法获得,可以借助遗传工程的方法进行筛选。

这包括基因操作、基因组重组、基因表达等。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流程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首先,需要根据筛选目标的要求,采集合适的样品。

样品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和污染物•对样品进行稀释2. 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根据筛选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包括:•加入适当的营养成分•调节pH值和温度•预防细菌污染3. 分离和筛选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和筛选。

分离和筛选的方法包括:•简单扩增法:通过胶体扩散、直接接种等方法进行菌落的扩增,然后通过各种筛选方法进行检测和选择。

•高通量筛选法: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酵母菌的扩增和筛选,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

4. 筛选结果的评估与分析获得候选酵母菌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筛选目标。

评估和分析方法包括:•酶活力测定•代谢产物测量•生长速率测定•遗传稳定性检测等。

结论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对于提高酵母菌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筛选时,根据筛选目标优化筛选条件,利用遗传工程方法进行筛选。

分离筛选流程包括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分离和筛选以及筛选结果的评估与分析。

通过合理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可以获得具有优良特性的酵母菌,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葡萄酒酵母菌菌种筛选与鉴定

葡萄酒酵母菌菌种筛选与鉴定

葡萄酒酵母菌菌种筛选与鉴定一、前言葡萄酒的制作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其中酵母菌作为发酵的主体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酵母菌种的筛选和鉴定是葡萄酒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选用合适的酵母菌种能够使葡萄酒更好地发酵,提高酒体质量和口感,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二、葡萄酒发酵中的酵母菌种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将葡萄中的糖分转化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形成酒精发酵过程。

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酒厂一般采用的是多种酵母混合的方法进行发酵,这样能够使酵母菌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提高葡萄酒的风味和特色。

目前用于葡萄酒发酵的酵母菌可以分为自然发酵酵母和人工培养的酵母两种类型。

自然发酵酵母是指无任何添加剂,通过自然选择和筛选获得的酵母种类。

而人工培养的酵母则是通过人工筛选和培养获得的酵母种类。

三、葡萄酒酵母菌种的选用与鉴定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酒厂一般采取多种类的酵母混合的方法进行发酵,利用各种酵母的不同特点来提高酒体的质量和口感。

为了选用适合自己生产的葡萄酒的酵母种这里对酵母菌的选用和鉴定的方法进行介绍。

(一)菌种筛选菌种筛选是指通过筛选,从众多菌种中筛选出一些可以用于葡萄酒发酵的酵母菌。

菌种筛选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自然筛选法:将葡萄酒的发酵物发酵一段时间后,根据酵母种的数量和特征进行筛选。

2、体外选择法:将酵母菌培养于不同营养条件下,通过检测酵母株是否对环境适应能力反映出来。

3、化学诱导法:通过添加特定化学物质的方法,诱导酵母菌株发生变异和突变,寻找具有特殊性状的菌株。

(二)菌种鉴定菌种鉴定是指通过对菌种的形态特征、生理代谢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鉴定该菌株是否为葡萄酒发酵中常见的酵母菌。

目前常用的酵母菌鉴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形态学鉴定法:通过菌落形态、形态特征等对菌株进行鉴定。

2、生理学鉴定法:通过菌株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特性、代谢产物的检测等对菌株进行鉴定。

3、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通过对酵母菌的DNA序列、核酸序列进行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

酵母筛库原理

酵母筛库原理

酵母筛库原理酵母筛库是一种常用的高通量筛选技术,用于发现与特定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基因或化合物。

它通过将大量的遗传变异或化合物库与感兴趣的生物学过程相关的表型进行筛选,从而找到与该过程相关的基因或化合物。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酵母筛库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酵母筛库的原理基于酵母这一简单而又常见的模式生物。

酵母细胞具有许多与人类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分裂和细胞死亡等。

因此,酵母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功能和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

在酵母筛库中,研究人员首先构建一个包含大量遗传变异或化合物的库,然后将这些库与感兴趣的生物学过程相关的表型进行筛选。

在遗传筛选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酵母的遗传工具,如突变体库或基因敲除库,来筛选与特定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基因。

通过对这些库进行大规模的筛选,研究人员可以鉴定出参与特定生物学过程的关键基因,从而揭示该过程的调控机制。

与此同时,化合物筛选也是酵母筛库的重要应用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化合物库对酵母进行筛选,从而发现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的化合物,为药物开发提供候选化合物。

除了遗传和化合物筛选,酵母筛库还可以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感兴趣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从而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此外,酵母筛库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代谢、毒性筛选和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

总之,酵母筛库作为一种高效的筛选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量遗传变异或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人员可以揭示特定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机制,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并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酵母筛库将在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集样品:从自然环境中或已知的发酵样品中采集可能含有酵母
菌的样品,如水、土壤、植物材料、发酵食品等。

2. 预处理样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抑制细菌生长等。

这可以通过过滤、离心、稀释等方法实现。

3. 分离酵母:将预处理后的样品通过不同的分离方法(如稀释涂布法、滴管稀释法、涂布法等)分离到培养基上,使单个酵母菌落生长。

4. 筛选途径:根据所需目标酵母菌的特征,选择特定的筛选途径加
以筛选。

- 抗性筛选:在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可以筛选出对此类物质具有抗性或耐受能力的酵母菌。

- 产物筛选: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的检测试剂或基质,通过对应的反应或变色现象,筛选出产生特定产物的酵母菌。

- 形态特征筛选: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如菌落形状、颜色、纹理等,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酵母菌。

- 发酵能力筛选:通过检测酵母菌的发酵能力,如对糖类底物的发酵能力,选择具有高发酵活性的酵母菌。

5. 分离纯培养:将筛选出来的单个酵母菌菌落分离到新的培养基上
进行纯培养,以获得纯种的酵母菌。

6. 鉴定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
等对所分离出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确定其菌种。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一般的酵母菌筛选思路,具体的筛选
方法和流程可能会因实验目的和需要而有所差异。

酵母文库筛选原理

酵母文库筛选原理

酵母文库筛选原理
酵母文库筛选原理主要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和酵母单杂交技术。

在酵母双杂交中,使用两个部分的蛋白质构建一个可激活转录的转录因子。

这两个部分是:靶蛋白的DNA结合域与活化域;以及一个酵母融合库中的蛋白质(假设是潜在的互作伴侣)的靶蛋白结合域(例如目标蛋白的激活域)。

如果目标蛋白与酵母融合库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则两个融合蛋白质结合并形成一个激活复合物,从而激活转录因子。

激活的转录因子会促使报告基因的表达,例如lacZ(编码β-半乳糖苷酶)或Ade2(参与腺嘌呤合成)等。

在酵母单杂交中,利用启动子中DNA序列能够特异性结合转录因子蛋白(TF)的这一特性。

以DNA序列为诱饵,从酵母文库中筛选猎物蛋白(TF),只有当TF与DNA序列特异性结合,启动下游报告基因。

另外,
还有Motif文库的工作原理,是诱饵与猎物角色互换,以转录因子蛋白(TF)为诱饵,只有当TF与Motif文库中特定DNA序列相结合时,启动下游报
告基因,从而得到与TF结合的Motif序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果表酵母的分离:葡萄的采集:葡萄成熟时,在葡萄果皮、果梗上都有大量的酵母菌存在,因此在采收葡萄时,将果梗与葡萄一起采收。

由于酵母菌在稍微破裂的葡萄果实中大量存在,采收时可以选取有裂纹的葡萄,但是,将完整无损的葡萄与有裂纹的分开装袋。

运回实验室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2. 菌种分离步骤:将腐败变质的葡萄及杂质从果实中挑选出来。

随机选取并称量约10g成熟葡萄,放入盛有90ml 无菌水的三角瓶,分别按30ug/ml添加链霉素,然后振荡培养30min后静置,制成菌悬液,吸取50µl 放入YEPD固体培养基,三个重复,以无菌刮铲刮匀,25℃培养24~48h。

观察菌落的大小及生长状况。

然后将静置后的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10-3、10-4、10-5、10-6、10-7),再用移液枪分别从每一稀释度各取0.1ml稀释液,注入平板上,利用涂布棒将样品均匀的涂在培养基表面(注意不能使培养基表面破裂),将培养皿盖好,再把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温度(一般为25℃或28℃)的恒温箱中培养,每个稀释度做三个重复。

为了在筛选过程中排除细菌的干扰,在培养基中加30ug/ml 的链霉素或者100mg/L 的氯霉素。

观察并记录菌落颜色与形态,然后在显微观察记录细胞大小、形态,进行分析和初步的归类。

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分离:将腐败变质的葡萄及杂质从果实中挑选出来。

称量约100g 新鲜成熟度好的各品种葡萄,手工破碎,放入无菌的500ml 三角瓶,接着分别按30ug/ml添加链霉素,置于28℃培养,每隔24h 取发酵液1ml,加入9 ml无菌水中,然后进行梯度稀释至10-3、10-4、10-5、10-6、10-7,取样时期分别为:I,葡萄浆果破碎压榨后(添加SO2);II,发酵旺盛期,葡萄汁含糖量下降20%时;III,发酵后期,葡萄汁含糖量下降70%时;IV,发酵结束前,残糖10%以下时。

取0.1ml 稀释后各菌液放入固体培养基,涂布均匀(注意不能使培养基表面破裂),将培养皿盖好,再把培养皿倒置,28℃条件下使其自然发酵24~48h,每个稀释度做三个重复。

为了在筛选过程中排除细菌的干扰,在培养基中加30ug/ml 的链霉素或者100mg/L的氯霉素。

观察培养基,直到菌种形成清晰易辩的菌落为止。

观察每一个菌落,编号并作详细描述。

如:菌落颜色、表面结构、边缘、颜色等,进行分析和初步的归类。

酿酒酵母筛选及其鉴定一筛选1 酿酒酵母的无性繁殖方式筛选对液体培养基培养48h的酵母菌株,在16×40倍显微镜镜检,筛选出以多端出芽繁殖的菌株。

2 WL琼脂培养基筛选酿酒酵母WL琼脂培养基(%质量分数):酵母浸粉0.5,胰蛋白胨0.5,葡萄糖5,琼脂2,磷酸二氢钾0.055,氯化钾0.0425,氯化钙0.0125,氯化铁0.00025,硫酸镁0.0125,硫酸锰0.00025,溴甲酚绿0.0022,pH 6.5,121℃灭菌20 min;将分离出来的酵母菌株,接种液体培养基活化24h后接种到WL琼脂培养基,27℃培养5d后观察,筛选出菌落颜色为奶油色(浅黄色)至绿色,表面为球形突起,光滑,不透明,奶油状的菌株。

3 赖氨酸培养基筛选赖氨酸培养基成分(L-1):D-葡萄糖10g,L-组氨酸1mg,DL-蛋氨酸2mg,DL-色氨酸2mg,对-氨基苯甲酸200μg,生物素20μg,叶酸2μg,肌醇10mg,烟酸400μg,泛酸2mg,盐酸吡哆醇400μg,核黄素200μg,盐酸硫胺素400μg,硼酸500μg,结晶氯化铜40μg,碘化钾100μg,结晶氯化铁200μg,结晶硫酸锰400μg,结晶钼酸钠200μg,结晶硫酸锌400μg,磷酸二氢钾850mg,磷酸氢二钾150mg,结晶硫酸镁500mg,氯化钠100mg,结晶氯化钙100mg,赖氨酸盐酸盐2.5g,琼脂20g,pH 自然,121℃灭菌20 min;接种液体培养基活化24h后,按照1%接种量接种酵母到5mL无菌水中进行饥饿处理,5d后,接种到赖氨酸培养基,27℃培养5d 后观察是否有酵母生长,培养48h后没有菌落出现的继续培养,直到15d 后仍无菌落生长说明可能是酿酒酵母。

二酿酒酵母的鉴定1. 形态与培养特征将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3~7d,观察是否发酵、培养液是否混浊,是否形成环或岛,沉淀量多少及松紧状况,并制水浸片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酵母的无性繁殖方式与细胞的形状。

将酵母在琼脂培养基上划线,于28℃培养3d~4d,观察其菌落形态。

2. 酵母假菌丝的观察将菌株在25℃活化后,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每个平板2-3 条)在菌线上盖上无菌盖玻片,在28℃下培养5d~10d。

3.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产子囊孢子培养基:酵母膏3g、麦芽汁3g、蛋白胨5g、葡萄糖10 g、琼脂20g、水1000 mL。

上述培养基于121 ℃灭菌20min, 做斜面;菌株在25℃琼脂培养基活化1-2d 后,接种到生孢培养基斜面上划线,25 ℃培养3d,镜检是否有子囊孢子。

凡未见孢子的在17℃左右保持4~6周, 每周再检查是否出现子囊孢子。

4. 同化碳源试验鉴定所需同化物质共18种, 为半乳糖、棉籽糖、赤藓糖醇、蔗糖可溶性淀粉、核糖醇、麦芽糖、D-木糖、D-甘露糖醇、纤维二糖、L-阿拉伯糖、琥珀酸、海藻糖、D-核糖、柠檬酸、乳糖、L-鼠李糖和肌醇。

将上述糖分别加入到含有杜氏发酵管的氮源基础培养基(YNB) 中,使糖浓度达到50 mmol/L,经过滤( 0.20μm)除菌。

以含YNB 而不含碳源的试管作为不生长的空白对照。

酵母菌经活化后分别接入到上述培养基中,25℃条件下培养分别在1、2 和第3周观察,以试管中出现混浊计为阳性,否则计为阴性。

重复3次,结果观察标准:将已培养数天的试管于混合振荡器上摇动,使内容物充分混匀。

在一张白色卡片上画一条约3/4mm 宽的线,将卡片紧靠试管,直对自然光观察,如果能看到不连续线段的清晰边缘,则记为+;如果溶液非常澄清,记为-,表示未有酵母生长。

5. 发酵糖类试验鉴定所需发酵碳源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棉子糖、菊糖乳糖和核糖。

将上述糖分别加入到含有杜氏发酵管的生理生化培养基中, 使糖的浓度达到50 mmol/L , 经过滤( 0.20μm) 除菌。

酵母菌经活化后分别接入到上述培养基中,25℃条件下培养,每隔2d观察发酵情况,连续观察2周,4周后再观察一次,每次观察时注意杜氏小管中气体的量,以及出现的速度,判断发酵情况。

以杜试管中有气泡记为阳性,无气泡为阴性,三次重复。

6. 同化氮源供试氮源有硫酸铵、天门冬素、硝酸钾、亚硝酸钠、L-赖氨酸。

该试验主要考察酵母菌在分别以硫酸铵、天门冬素、硝酸钾、亚硝酸钠、L-赖氨酸为惟一氮源时的生长情况。

碳源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钾,加入量为0.078%(w/w),115℃灭菌20min。

接种隔夜活化的酵母,于25℃培养1周。

试验设置3个重复,以不加入氮源的培养基作为对照7. 生成类淀粉化合物试验生成类淀粉化合物培养基:硫酸铵0.2%、磷酸二氢钾0.2%、七水合硫酸镁0.1%、酵母膏0.1%、葡萄糖2%、琼脂2%。

上述培养基溶于蒸馏水中, 并用盐酸调整溶液pH值达4.8, 然后于115℃灭菌20 min;接种隔夜活化的酵母,28℃培养1~2d后,在平板长菌处周围滴加Lugol's 碘液,凡能产生类淀粉化合物的酵母会在菌落周围呈现蓝紫色或绿色为正反应,即能生成类淀粉。

有时出现棕色是肝糖反应,会混淆结果,因此应将培养物保存几小时或过夜,如是棕色则会消失,而蓝色仍然会保留。

8. 0.1%、0.01%放线菌酮抗性测试溶解1g放线菌酮于2.5mL丙酮中,向丙酮溶液中加入6.7g氮源基础培养基,再加入含10g葡萄糖的蒸馏水,充分混匀后过滤( 0.20μm) 除菌。

取上述溶液加入到有蒸馏水(已高压灭菌)的试管中,制成含0.1%、0.01%放线菌酮的培养基。

向培养基中接种已活化好的酵母,25℃培养3周。

结果观察标准同碳源同化测试。

第四部分:耐受性分析1. 酒精耐受性测定将灭菌后的YEPD培养基降温至40℃左右,按10%、12%、14%、16%、18%(v/v)的浓度加入乙醇,接种新鲜单菌落在YEPD平板进行生长实验,一周后以生长状况表征其酒精耐受性。

2. 渗透胁迫耐受性测定加入0.7mol/L、1.0mol/L、1.2 mol/L、1.4 mol/L、1.6 mol/L、1.8 mol/L、2.0 mol/L、2.2 mol/L、2.4 mol/L KCL 到YPD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新鲜单菌落进行生长实验,以生长状况表征其渗透胁迫耐受性。

培养2d 后以生长状况表征其耐受性。

3. 高温耐受性测定在37℃和42℃下,YEPD斜面培养进行生长实验,以生长状况表征其高温耐受性。

培养两周后以生长状况表征耐受性。

4. 营养饥饿耐受性测定将各菌株在无菌水中25℃分别静置饥饿5d、6d、7d、8d、9d、10d,在YPD 液体培养基进行生长实验,培养2d后以生长状况表征其营养饥饿耐受性。

5. 高糖耐受性测试在含有10%、20%、30%、40%、50%、60%的葡萄糖的YEPD 斜面培养基进行生长实验,以生长状况表征其对不同浓度糖的耐受性。

培养两周后观察生长差异。

6. 低pH值的耐受性测试在pH值分别为1.5、2.0、2.5、3.0、3.5、4.0、4.5 的YPD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长试验,以生长状况表征其对低pH值得耐受性测试。

培养2d后观察生长差异。

7. 发酵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在碱性的条件下,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而非还原糖则被氧化为糖酸或者其它的产物。

该棕红色物质在540nm波长处具有最大吸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吸收的值与还原糖的量呈一定线性关系,通过比色法可测定样品的含糖量。

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取7只25mL的容量瓶,按照下表加入各种试剂:残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单位:mL)管号0 1 2 3 4 5 6 Glc标液0 0.2 0.4 0.6 0.8 1.0 1.2 H2O 2.0 1.8 1.6 1.4 1.2 1.0 0.8 DNS试剂1.5 1.5 1.5 1.5 1.5 1.5 1.5 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标准液在54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计算出各管中标准葡萄糖含量,以吸光度值对各管标准葡萄糖含量作曲线得到标准葡萄糖曲线。

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绘制标准曲线。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数据(单位:mL)管号0 1 2 3 4 5 6 Glc含量0 0.2 0.4 0.6 0.8 1.0 1.2 OD540 PS:平板菌落计数: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涂布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