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叠加原理的验证
叠加原理的验证

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第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及器件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6—1—2—1所示1.按图6—1—2—1电路接线,E1为+6V、+12V切换电源,取E1=+12V,E2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
2.令E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E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图6—1—2—1 实验线路3.令E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E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
4.令E1和E2共同作用时(开关S1和S2分别投向E1和E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
5.将E2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
6.将R5换成一只二极管IN4007(即将开关S3投向二极管D侧)重复1~5 的测量过程,数据记入表格中。
五、实验报告1.叠加原理中E1、E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E1或E2)置零(短接)?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3.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4.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5.通过实验步骤六及分析表格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注意:1.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呈的记录。
2.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实验一 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一 叠加定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叠加定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 倍。
四、实验内容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用DG05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定理”线路。
图 1-1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 和6V ,接入U 1和U 2处,K3合至330Ω。
2. 令U 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 1投向U 1侧,开关K 2投向短路侧)。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 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1-1。
电流插座3. 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1-1。
4. 令U1和U2共同作用(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1-1。
5. 将R5(330Ω)换成二极管1N4007(即将开关K3投向二极管IN4007侧),重复1~4的测量过程,数据记入表1-2。
表1-2五、实验注意事项1. 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或者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降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正确判断测得值的+、-号后,记入数据表格。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1. 在叠加定理实验中,要令U1、U2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U1或U2)短接置零?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定理的迭加性还成立吗?为什么?七、实验报告1. 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2.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定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验证叠加原理,即线性系统对于多个输入信号的响应等于各个输入信号单独作用于系统后得到的响应的叠加。
实验材料:1. 功放电路,用于放大输入信号和系统响应信号;2.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多个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3. 混频器,用于将多个输入信号混合;4. 示波器,用于显示输入信号和系统响应信号;5. 连接线等。
实验步骤:1. 将功放电路、信号发生器、混频器和示波器按照图示连接,确保连接正确可靠;2. 打开信号发生器,设置一个频率为f1的正弦波作为第一个输入信号;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控制旋钮,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输入信号幅度变化;4. 记录下第一个输入信号的幅度;5. 关闭信号发生器,重新打开并设置一个频率为f2的正弦波作为第二个输入信号;6.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控制旋钮,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输入信号幅度变化;7. 记录下第二个输入信号的幅度;8. 关闭信号发生器,重新打开并设置一个频率为f1+f2的正弦波作为第三个输入信号;9.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控制旋钮,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输入信号幅度变化;10. 记录下第三个输入信号的幅度;11. 连接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功放电路的输入端,并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为f1;12. 打开功放电路,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系统响应信号;13. 记录下系统响应信号的幅度;14. 重复步骤12和13,分别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为f2和f1+f2;15. 将第一个输入信号的幅度、第二个输入信号的幅度、第三个输入信号的幅度以及相应频率下的系统响应信号的幅度整理成表格。
实验结果:输入信号的频率(Hz)输入信号的幅度系统响应信号的幅度f1 A1 B1f2 A2 B2f1+f2 A3 B3实验结论:根据叠加原理,系统对多个输入信号的响应等于各个输入信号单独作用于系统后得到的响应的叠加。
通过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幅度的输入信号下,系统响应信号的幅度等于各个输入信号的幅度的叠加。
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电工学实验).doc

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电工学实验).doc
叠加原理是电工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线性的、稳态的电路中,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势及功率等物理量可以按照其单独作用时的结果来计算。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电路中有多个电源作用,那么每个电源都可以看做是单独作用的,而整个电路中电流、电势及功率等物理量的总和就是所有单独作用结果的代数和。
为了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实验:
【实验材料】:
1.电源: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各一台;
2.电阻:10欧姆、20欧姆、30欧姆、40欧姆、50欧姆、60欧姆、70欧姆、80欧姆、90欧姆、100欧姆共10个,分别编号为R1-R10;
3.万用表:VC8145A型数字台式万用表一台。
1.将直流电源连接至一个电阻上,用万用表测量该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势(电压),记录下来。
3.将两次测量所得的电流和电势相加,得到该电路中的总电流和总电势(电压)。
4.将上述实验步骤中使用的电阻换成另一个电阻,并重复步骤1-3,直至所有的电阻都被测量完毕。
1.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正确连接,以免损坏电源和电阻等器件。
2.测量电阻、电流和电势(电压)时要仔细操作,防止出现测量误差。
3.在交流电路中,要注意相位的影响,以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实验一 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一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叠加原理。
2.加深对电路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具体方法是: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的电源必须置为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电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共同作用时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
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如电源作用)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叠加性和齐次性都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都不适用。
在本实验中,用直流稳压电源来近似模拟理想电压源,由其产生的误差可忽略不计,这是因为直流稳压电源的等效内阻很小。
三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电路中叠加定理的原理与计算方法。
2.按表1.5.1的要求用叠加原理计算出图1.3.1电路中支路电流和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注意参考极性。
并把结果填入表1.5.1中。
电流表插座图1.3.1叠加原理的电路图四实验设备电工实验台数字万用表五实验要求1.实验电路如图1.3.1所示,在实验台中找到对应的实验电路并检查各电源、电阻参数值是否与电路图一致。
2.在电路图中接入需要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当E1、E2共同作用时进行测量,记录表中各读数。
3.当E1单独作用时,记录表中各数据。
4.当E2单独作用时,记录表中各数据。
表1.5.1叠加原理的记录表六实验思考题1.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来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总结实验结论。
2.在验证叠加原理实验数据中,各电阻器件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说明。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电路中所有的电流的参考方向应与图1.3.1保持一致,电压的参考方向应与表1.5.1保持一致。
实验一:叠加原理的验证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2>班
学号:20110806224
姓名:裴书玉
2013年1月10日
实验一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及其适用范围,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原理
叠加原理
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某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独立源均需置零。
(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又称比例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内容
叠加原理实验接线图
①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12V,U2=6V。
②令电源U1单独作用,BC短接,用毫安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2-2。
③令U2单独作用,此时FE短接。
重复实验步骤②的测量,数据记入表2-2。
④令U1和U2共同作用,重复上述测量,数据记入表2-2。
⑤取U2=12V,重复步骤③的测量,数据记入表2-2。
(2)非线性电阻电路
按图接线,此时开关K投向二极管IN4007侧。
重复上述步骤①~⑤的测量过程,数据记入表2-3。
五、实验总结及体会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并且在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成立,非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不成立。
功率不满足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引言:叠加原理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描述了在线性系统中,多个输入信号的效果可以通过分别处理每个输入信号来获得。
为了验证叠加原理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本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来验证叠加原理。
实验中使用了一个电源、两个电阻和一个电流表。
首先,我们将电源连接到电路的两个分支上,分别通过两个电阻。
然后,我们使用电流表分别测量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并记录下来。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电源、电阻和电流表。
2. 将电源连接到电路的两个分支上,分别通过两个电阻。
3. 保证电路连接正确,并确保电流表的测量范围适当。
4. 打开电源,记录下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值。
5.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结果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电流值。
根据叠加原理,我们可以将每个分支的电流视为独立的输入信号,并将它们分别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可以视为对应输入信号的输出结果。
我们对这些电流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发现它们与预期结果相符。
具体而言,我们观察到当电流在两个分支中同时存在时,每个分支上的电流之和等于两个分支单独存在时的电流之和。
这进一步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有效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线性系统,多个输入信号的效果可以通过分别处理每个输入信号来获得。
这一原理在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叠加原理的验证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叠加原理的效果,还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推导。
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本实验通过电路实验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有效性。
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测量电流值来验证叠加原理。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进一步证明了叠加原理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1.叠加定理的验证

GND
S1
图3-1 线性电路迭加实验--US1 US2共同作用 R1 R2
+
+V
S2
U1
_
+
+
U2
_
+V
+
12V
U3 _
R3
+
US1 _
US2 _
6V
GND
GND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US1和US2共同作用: 开关S1 和S2 分别投向US1 和US2 侧,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测量各电阻元件两端 的电压,同时计算各电阻上的电流及 R3的功率PR3,数据记入表3-1。
S1
图3-1 线性电路迭加实验-- US1单独作用 R1 R2
+
+V
S2
U1
_
+
U2
_
+V
12V
+ US1 _
+ U3 _
R3
+ US2
_
6V
GND
GND
S1
图3-1 线性电路迭加实验 --US2单独作用 R1 R2
+
+V
S2
U1
_
+
+
U2
_
+V
+
12V
U3 _
R3
+
US1 _
US2 _
6V
GND
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 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 叠加性与齐次性。 2.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 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并作结论。 3.通过实验步骤5及分析表格3-2的数据, 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4.基尔霍夫定1.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 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2.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 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3. 通过实验步骤6及分析表格1-2的数据,你能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 4. 心得体会及其他。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 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 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 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 独作用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 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 (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 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用DG05挂箱的 “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 接入U1和U2处。 2. 令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U1侧, 开关K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 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 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1-1。
图 1-1
3. 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 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数 据记入表1-1。 4. 令U1和U2共同作用(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 U2侧), 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1-1。 5. 将U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 记录,数据记入表1-1。 6. 将R5(330Ω)换成二极管 1N4007(即将开关K3 投向二极管IN4007侧),重复1~5的测量过程,数 据记入表1-2。 7. 任意按下某个故障设置按键,重复实验内容4的测 量和记录,再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出故障的性质。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或者用电压 表测量电压降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正确 判断测得值的+、-号后,记入数据表格。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
1. 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U1、U2分别单独 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 源(U1或U2)短接置零? 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 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