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科院生态学统考试卷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生态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
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多个层次,主要是:遗传多样、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物种内和物种间的基因多样性。
任何一个特定个体的物种都保持着大量的遗传类型,是个基因库。
遗传多样性主要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方面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即物种水平的多样性。
对一个地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可以通过分类学、生物地理学方法进行。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和生态过程多样性,生境多样性主要是指无机环境,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群落多样性是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它们的过程是指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包括物种流、能量流、物质循环、水分循环、生物间的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需在上述四个方面加以保护。
保护的重点应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珍稀濒危物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既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保证,又是景观多样性的基础。
生态系统稳定是物种进化和种内遗传变异的保证。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40多亿年的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不但给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和部分工业原料,而且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自然平衡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野生生物的多样性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据报,目前由于生境地的破坏导致每年大约有 1.75万种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1.大面积的森林砍伐(森林中的物种众多,特别是热带森林,森林砍伐后再进行烧山种植,原来森林中的物种几乎全部被毁灭。
)2.草地的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地的过度放牧和开垦的直接影响是使大量原生植物遭到破坏,而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的荒漠化、盐碱化会导致野生物种灭绝)。
2009-2014年中科院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846 及习题题库带答案 考研必看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是由物化物质组成并表现出高度复杂性,可以自我调控,具有代谢能力并随时间可延续自己。
2.(),()和()是生命的本能;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物质被合成,又有一些物质不断被分解,这就是(),包括( )和( );其本质是( )的转化。
3.除( )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二,选择题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是()A 环境适应性B 运动性C 新陈代谢D 生长2. 下列属于生物应激性的现象有()A 草履虫从盐水中游向清水B 根生长的向地性C 利用黑光灯来诱杀害虫D 上述各项3. 下列()是病毒不具备的生命特征。
A 细胞结构B 生长和繁殖C 对环境的适应性D 新陈代谢三.连线A 当狐狸接近时,野兔立即逃回洞里I 生物有机体B DNA将遗传信息由父辈传向子辈II 生物新陈代谢C 生物体由细胞组成 III 生物应激D 地球上有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IV 生物进化E 细胞利用外界物质能量来进行自身的生长V生物繁殖四.简答题1.请从低层到高层写出生命的结构层次。
2.病毒是不是生命?为什么?3.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那几个时期?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五,论述题生命体同非生命体相比,具有那些独有的特征?第一章 绪论答案一.1. 生物体2. 新陈代谢,生长,运动,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和能量3 病毒,细胞二,C D A三.1.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简单个体,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有生命的其他基本特征。
3. 生命体的独有特征主要特征在:A 除病毒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具有严整的结构B 新陈代谢是生命体最基本道的特征,生命体可以通过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C 生命体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D 生命体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既保证了生命的稳定延续,又为生命进化提供了动力E 生命体具有应激性,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F 生命体具有环境适应性,生命体的结构适应一定的功能,同时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适应该生命在一定环境中的生存延续。
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生物试卷汇总(含全部15套试卷、全解析、word版)

2014高考生物试题汇编(含解析)目录1、全国大纲卷(考试地区:广西)2---72、新课标全国卷(I)(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7--133、新课标全国卷(II)(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辽宁)14--204、北京市21--275、浙江省27--326、四川省33--407、天津市40--478、福建省47--549、重庆市55--6010、安徽省61--6711、上海市(生命科学)67--8712、广东省87--9613、山东省96--10614、江苏省(生物)106--12315、海南(生物)123--135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大纲卷)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 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大纲卷)2.A 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 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 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 TP来源于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2014年生物统考题及答案

13-14年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第Ⅰ卷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榕树B.猫头鹰C.细菌和真菌D.食草昆虫2.有同学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了一条食物链,下面表示正确的是A.蝉→螳螂→黄雀B.树→蝉→螳螂→黄雀C.阳光→树→蝉→螳螂→黄雀D.空气、水→树→蝉→螳螂→黄雀3.用右边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Array视野中细胞数最少的是A.1号B.2号C.3号D.4号4.老师发给你一份生物样品,让你判断该样品是取自动物还是植物,在显微镜下应主要观察细胞是否有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壁5.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A.线粒体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核6.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A.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B.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C.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7.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后才能吸收,下面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A.淀粉最终分解为麦芽糖B.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C.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D.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8.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明显不同,呼出的气体中A.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9.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下面不属于血浆主要作用的是A.运载血细胞B.运输氧C.运输体内产生的废物D.运输营养物质10.在人体毛细血管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下面关于交换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血液被运走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C.组织细胞产生的氧与营养物质,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血液被运走D.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与氧,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肺泡11.人体心脏内的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正常情况下血液不可能的流动方向是A.上下腔静脉→右心房B.左心房→左心室C.右心室→右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12.医院临床上常采用成分输血,某同学一旦受伤流血,就很难止血,他应该输入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13.正常情况下,不能被人体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葡萄糖D.尿素14.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下面不属于排泄的是A. 体表出汗B. 排小便C. 排大便D. 呼气15.下面能正确表示人体听觉形成过程的是A.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B.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耳蜗(感觉细胞)→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C.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感觉细胞)→大脑的一定区域D.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16.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由导管输送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B.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C.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D.患近视眼的人,远处物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了视网膜的后方17.下列反射活动的实例中,属于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A.小狗运算出1加1等于2 B.鹦鹉说出“你好”、“谢谢你”C.同学讲故事,讲得大家热泪盈眶D.听到上课铃声,同学立即走向教室18.下列动物中,分别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是A.绦虫、水母B.海蜇、血吸虫C.珊瑚虫、海葵D.华枝睾吸虫、涡虫19.蚯蚓可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它的运动要靠A.肌肉B.刚毛C.肌肉与刚毛配合D.环带20.人们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下列属于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A.柔软的身体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B.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C.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D.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21.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B.细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真菌靠分裂进行生殖C.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都是多细胞生物D.细菌和真菌的个体都十分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22.食物的腐败主要由细菌和真菌引起。
(完整word版)中科院微生物生态学复习题

微生物生态学1、重要人物及贡献:A。
切尔。
卡逊(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在国外,有人认为“生态学时代”的出现开始于该书的出版.B. 恩斯特·海克尔:德国人,第一次提出生态学概念。
C. 列文虎克:改进了显微镜以及,首次观测到了微生物个体,建立了微生物学。
D。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及倡导疾病细菌学说(胚种学说)和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为第一个创造狂犬病和炭疽的疫苗的科学家,他和费迪南德·科恩以及罗伯特·科赫一起开创了细菌学,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
E。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发现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提出“科赫原则”.F。
Robert Hungate:发明了厌氧培养基,并从牛胃中成功培养出厌氧微生物。
G。
马丁努斯·拜耶林克:病毒学的开创者,发现了氮气转化为植物所能够吸收的铵离子的过程──固氮作用,认识到细菌能够以硫酸盐代替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H. 维诺格拉斯基(Sergei Winogradsky):确定了它利用无机物H2 S作为能源、以CO2作为碳源。
他首次提出了自养生物的概念及其与自然循环的关系。
成功分离出固氮菌。
描述了微生物的H2、So 和 Fe2+的氧化发展了富集培养技术.I. Carl Woese:16S指出16S的特殊性,建立生命三域假说。
J。
佐贝尔(Zobell C E):明确海洋微生物这一特殊群体的普遍意义;基本确立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方法(Zobell 2216E);认识并加深钻研海洋微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的关系;开创和发展海洋微生物在物质转化、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研究;关注海洋微生物的经济重要性。
2、未培养微生物:是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培养方法还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
包括生理/生态功能未知,没有相应培养技术,可能代表一大类微生物。
2014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及植物生态学入学考试题,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

2014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及植物⽣态学⼊学考试题,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考博详解与指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题:⾮常简单,都是基础知识,见陆时万《植物学》上册问答题:1⽣物发育系统学的研究⽬标是什么?2叙述被⼦植物从种⼦到种⼦的过程及主要时期3叙述植物与其他物种或环境间的协同进化4⾍媒花和风媒花在适应上的意义5分⽣组织可分为哪⼏个部分,并说明其结构和功能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态学名词解释:主要见姜汉侨《植物⽣态学》问题题:1⽣态位理论和中性漂变理论的异同2叙述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3⽣物多样性及其意义4全球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5群落结构及意义第⼀部分、传统⾯试问题(Sample Traditional Interview Questions)1、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self?(关于你⾃⼰,你能告诉我些什么?)这⼀问题如果⾯试没有安排⾃我介绍的时间的话。
这是⼀个必问的问题。
考官并不希望你⼤谈你的个⼈历史,他是在寻找有关你性格、资历、志向和⽣活动⼒的线索,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读研或者MBA。
下⾯是⼀个积极正⾯回答的好例⼦:“在⾼中我参加各种竞争性体育活动,并⼀直努⼒提⾼各项运动的成绩。
⼤学期间,我曾在⼀家服装店打⼯,我发现我能轻⽽易举地将东西推销出去。
销售固然重要,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确信顾客能够满意。
不久便有顾客返回那家服装店点名让我为他们服务。
我很有竞争意识,⼒求完美对我很重要。
”In high school I was involved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 always tried to improve in each sport I participated in.As a college student,I worked in a clothing store part-time and found that I could sell things easily.The sale was important,but for me,it wa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customer was satisfied.It was not long before customers came back to the store and specifically asked for me to help them.I’m very competitive and it means a lot to me to be the best.2、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在毕业以后5年内你想做些什么?)你要清楚你实际上能胜任什么。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最新2014年中科院_生态学841真题(回忆版)

2014年中科院生态学841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
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
权衡
胁迫
土壤种子库
种群环境容纳量
进化稳定对策
β多样性
冗余假说
生态系统
周转率
二、名词辨析
生理分布区与生态分布区
群落分类与群落排序
繁殖价值与繁殖代价
能量金字塔与生物富集作用
三、简答
1、简述土壤的生态作用以及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的作用,举例说
明土壤对植物地带性分布的影响
2、种群六大调节学说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说明生物入侵机制
3、协同进化的定义,协同进化在种间作用的主要方式以及根据“寄主-寄生
虫-环境”关系说明气候变化为什么容易引起病虫害发生
4、群落特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为什么北方群落
与热带群落相比物种组成比较相似
5、简述生态系统以及全球水循环,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
以及生态后果
四、综合
小材料是关于华南虎和另外一种稀有植物的的,可以忽略,问题跟材料基本没关系
1、有哪些方法可以调查该虎(植物)的丰度
2、什么是关键种以及关键种的意义
3、岛屿生物地理学中MacArthur-Wilson动态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4、根据平衡理论设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衷心告诉各位以后的学弟学妹们,看书不能只看自己以为的重点,考试范围还是挺广的。
说多了都是泪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0 道题,每题3 分,共30 分)
1.表型可塑性
2.种群的空间分布图式
3.最小可存活种群
4.同资源种团
5.顶级群落
6.群丛
7.矿化
8.生态阈限
9.景观等级性原理
10.生态适宜性分析
二、比较下述概念在涵义上的区别(4 道题,每题5 分,共20 分)生活型和生态型
内禀增长率和周线增长率
种群调节和种群波动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三、问答题(以下65题中,每题15 分,共计75 分)
1.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分别论述植物对光照强度动物对光周期的适
宜类型?
2.简述生物入侵过程?以一种入侵生物为例,以入侵性和可入侵性阐明生物的进攻能力和被入侵群落的抵抗能力
3.简述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差异?决定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等级不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用那些生态学方法可以展开一个地区物种多样性调查?
4.何谓植被分区,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简述中国的主要植被区域和植被带?
5.简述生态系统从年幼期到成年期的结构鱼功能变化的主要特征?比较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如人工造林智能光草)所形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差异。
四、综合分析题(25 分)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第四次评分估报告预测,未来的100年中,大气CO2浓度将会继续上升,预计到2100年大气CO2浓度将达到540-970PPM;到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相对1990年将上升1.1——6.4°C,试应用你所学的生态学识简明扼要回答一下问题。
1.简述估计陆地生态系统碳的储存量的3种主要方法(4)
2.图示并简述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6)
3.基于碳循环过程,简述大气CO2升高的生态学原因(3)
4.简述大气CO2升高与气候变暖的关系(2)
5.简述大气CO2升高对植物生理生态,种群,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
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8)
6.针对人类对大气CO2升高的影响,提出减少或控制CO2升高的主
要对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