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精品教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备课精选】2012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三学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夯实基础一、选择观赏位置1.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⑴、⑵、⑶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⑷和⑸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峰峦之雄伟、峻秀,⑹可得。
3.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则要⑺,方知其妙。
4.旅游者在观赏风景时,要选择好角度,可正面观赏,也可⑻,可平视、仰视,也可⑼。
5.观赏江、河、湖、海时应在位置较高的楼阁之上以⑽全景之貌。
6.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⑾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7.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⑿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巩固1.关于选择旅游资源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宜从顶部俯视,方得其妙B.瀑布景观,应在适当距离远望,并带有俯瞰之趣C.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低临水面的亭台楼阁上D.山水组合景观,应乘船沿水路观赏答案:D提示: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因此游览景观必须选择欣赏位置。
二、把握观赏时机1.一般地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宜在⑴季节观赏。
2.日出日落,朝晖夕照,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⑵,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⑶。
3.许多景象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因此要求旅游者确切地把握⑷。
巩固2.有关旅游景观欣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景观最宜秋季观赏B.阴天是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时机C.钱塘江大潮最佳时机是在农历八月十八日D.青海湖的候鸟宜在7月份观赏答案:C提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因此浏览时需把握观赏时机:把握季节—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变长,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同时兼有避暑之效,把握天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睛最佳,能观赏到云海,又能观赏到日出日落;把握时间—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优质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优质学案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 了解旅游景观欣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
2. 知道时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南方山景欣赏时节的差异。
【学习重点】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学习难点】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天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主预习】一、选择欣赏位置思索:关于教材中展现的图片,在欣赏时应怎样选择欣赏的位置?结合课文完成以下表格。
对全景的欣赏需求距离,才干见其全貌和全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那么需求。
〔三〕静态思索:山水无机组合的景观,应怎样欣赏,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二、掌握欣赏机遇1.时节的选择思索:结合课文,欣赏〝北京香山红叶〞〝南国风景〞〝黄山云海〞时应如何停止时节的选择?〔1〕普通来讲,我国南方地域的山水景色最宜季欣赏。
〔2〕越往南,山水景色欣赏时节越长,至华南地域,皆宜。
〔3〕南方一些千米以上的平地,如黄山、庐山等,也适宜季欣赏。
2.时间及天气的选择思索:欣赏日出、日落景观时,如何停止时间及天气的选择?一日之内也有风景的变化。
日出日落、朝晖夕阴,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另一方面霞光丰厚了景观的。
例如,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落。
所以,旅游海拔较高的景色名山,选择的机遇最正确。
由于这时不只能欣赏到,还能欣赏到。
3.掌握特定的欣赏机遇许多现象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这样的景观关于旅游者来说是特别珍贵的,因此要求旅游者确切。
例如,青海湖留鸟〔最正确机遇是月份,每年4月,少量留鸟飞到青海湖鸟岛,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末尾飞走〕;钱塘江大潮〔宜选择〕;另有空中楼阁、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会〞(四月十五)、傣族泼水节(三月三)等。
【协作探求】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剖析。
〕【当堂检测】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中心仰望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欣赏无多大意义③峰峦之宏伟峻秀,惟远眺可得④欣赏位置的不同,会形成视野范围的差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欣赏旅游景点应该选择适当的位置,以下语句能表达这一道理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山穷水尽又一村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C.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 D.五岳假定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读甲、乙两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高中地理选修三人教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如宏观欣赏、微观欣赏、比较欣赏等。
4.能够运用所学的欣赏方法,对具体的旅游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旅游景观的魅力。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旅游景观的欣赏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景的创设:通过班级旅游活动的导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旅游景观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旅游景观的欣赏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欣赏方式。
3.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宏观欣赏、微观欣赏、比较欣赏等。
4.运用实例分析,讲解各种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旅游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一次班级旅游活动作为导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引导他们关注旅游景观的欣赏。随后,提问:“你们认为旅游景观有哪些特点?”“你们在欣赏景观时,注意到了哪些方面?”等问题,激发学生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旅游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人文景观包括城市、乡村、建筑、文化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三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多媒体课件【导入】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一、把握观赏时机探究问题: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
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
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
形似喇叭。
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习目标]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并能举例说明;结合实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情景交融等要求;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
01 k自主学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选择观赏位置选择观赏位置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距离、角度、动态。
1.距离2 .3 •动态: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宜口08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二、把握观赏时机三、抓住景观特色1 •全面了解景观特点:景点及其分布、口01旅游路线、景观形成的原理、景观的口02美学价值或即历史文化价值。
2 •抓住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节奏韵律:序幕T发展宀口兰高潮T结束。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1 •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的建设:融为一体。
(1) 类型:寺、庙、亭、阁、卫2塔、毎摩崖石刻等。
(2) 布局:坐因势、聖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岀自然美。
此外还常常通过孵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
2 •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口07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 •风俗民情: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如傣族泼水节与西双版纳的热带气候有关;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该地的高原地形、干旱半干旱气候、辽阔的草原有关。
五、以情观景以情观景首先要口01综合感受;其次要□ 02发挥想象;第三要□ 0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1 •西湖美景名扬天下,观赏西湖的最佳位置是()A.较咼的亭台楼阁之上B.低临水面C.远距离仰视D.适当距离远眺答案B解析西湖较小,观水景不宜太高太远,只有在低临水面的廊、榭、亭等观赏,才能观水中倒影,体会天地之美妙。
2 .壶口瀑布观赏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B解析壶口瀑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多,瀑布水量大最为壮观,故B项正确。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作为旅游主体从地理的角度欣赏旅游景观的一些基本手法。
2.教会学生知道旅游客体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知道旅游主体达到观景咏情,以情观景为最高境界。
2学情分析
1.使学生能够分析欣赏不同的旅游景观时应选择的不同位置、季节,掌握景观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欣赏手法。
2.使学生自身能够联系实际领悟旅游景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能够回味以情观景的境界。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学习难点】
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观的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知识链接】
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位置,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
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东坡居士发出了“身在山中不识山”的感慨,为了不再遗憾,应该如何观山景呢?
【教学过程】
一、选择观赏位置。
人教版地理选修3教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课标要求和解读】1.课标内容: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
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以下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原则: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原则,如整体性、动态性、地域性等。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与步骤:以具体景观为例,逐步讲解欣赏的方法和步骤,如观察、体验、思考、总结等。
3.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要点:分类介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分析其欣赏要点。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强的主要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步骤;中间部分展示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要点,通过图示和关键词进行说明;右侧留出空白,用于记录学生的疑问和课堂生成性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段关于旅游景观欣赏的视频作为新课导入。这段视频将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观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感受到旅游景观的魅力。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观为什么吸引人?”“我们在欣赏这些景观时需要注意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对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要点的掌握,以及在实际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充分运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
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但是广东经济较为发达,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课后反思】
1、对学生估计过高,实际上他们的旅游体验十分有限,他们对旅游的认识偏重于感性的形式美,要注意引导学生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学习。
学生对自己祖国了解不够,对美好河山赋予的热爱不够饱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的教育。
2、对这堂课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尝试让一两个有旅游体验的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曾经欣赏不同旅游景观的方法或感受,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3、对外国旅游景点介绍不够,应该适当增加。
4、这是一堂良好的思想教育课,需要我们教师本身充满饱满的热情,最好是结合自身的旅游体验进行教学,给学生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