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八课 多址技术系统容量分析以及数据链路层技术

合集下载

通信系统的多址和多址技术

通信系统的多址和多址技术

通信系统的多址和多址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信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信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多个用户同时访问通信资源的需求。

为了满足多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需求,通信系统采用了多址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系统的多址技术,包括多址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1. 多址的定义多址是指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和频率上共享通信资源,通过合理的协调和分配,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2. 多址的分类2.1 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频分多址将通信频谱分为多个不重叠的子频带,每个用户被分配一个独立的子频带进行数据传输。

常见的应用包括传统的电视和广播系统。

优点是灵活性高,适合传输大量的数据。

缺点是子频带有一定的浪费,不能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2.2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时分多址将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隙,每个用户在不同的时隙中进行数据传输。

每个用户在一个时隙中进行数据传输,然后轮流切换到下一个时隙。

常见的应用包括2G和3G手机通信。

优点是频谱利用率高,缺点是对时钟精度要求较高。

2.3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码分多址是一种用于多用户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不同于分时多址和频率多址。

它通过使每个用户的通信数据流发生“扩展”,并使用独特的序列使其在低功率的宽带频带上以低功率同时传输,以实现多个用户的同时通信。

常见的应用包括4G和5G手机通信。

优点是频谱利用率极高,缺点是对硬件要求较高。

3. 多址技术的应用3.1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WLAN采用了TDMA或CDMA技术,使多个用户能够在同一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实现高速、稳定的无线通信。

例如,Wi-Fi技术使用了TDMA技术对多个用户进行时隙划分,从而提供了高速的无线上网体验。

多址技术讲稿

多址技术讲稿

7 多址技术现代通信新技术,陈显治第8 章7.1 引言传输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效性问题,也就是如何充分利用信道的问题。

信道可以是有形的线路,也可以是无形的空间。

充分利用信道就是要同时传送多个信号。

在两点之间的信道同时传送互不干扰的多个信号是信道的“复用”问题,在多点之间实现相互间不干扰的多边通信称为多元连接或“多址通信”。

它们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就是信号分割理论,赋予各个信号不同的特征,也就是打上不同的“地址”,然后根据各个信号特征之间的差异来区分,按“地址”分发,实现互不干扰的通信。

在多点之间实现双边通信和“点到点”的通信在技术上有所不同。

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通信已由点到点通信发展到多边通信和网络通信,多元连接或多址通信技术也由此迅速发展。

信号分割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在采用各种手段(如调制、编码、变换等)赋予各个信号不回的特征时,要能忠实地还原各个原始信号,即这些手段应当是可逆的;二是要能分得清,要能有效地分割各个信号。

所谓“有效”,就是在分割时,各个信号之间互不干扰,这就要求赋予特征回合的各个信号相互正交。

若两个信号f1(X)和f2(X)满足下面的关系式,称f1(X)和f2(X)在(X l,X2)区间正交:(7-1)若一组信号的自相关为1,互相关为0,则称这一组信号为正交信号组,或称为正交信号集合。

回正交信号组表示如下:(7-2)复用或多址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具有正交性的信号集合,使各信号相互无关,能分得“清”。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完全正交和不相关是比较困难的,一般采用准正交,即互相关很小,允许各信号之间存在一定干扰,设法将干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如所周知,常用的复用方式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 DM)和码分复用(CDM)等。

多址接人的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还有利用不同地域区分用户的空分方式(SD M及SDMA),利用正交极化区分的极化方式等。

多址接入技术及系统容量比较

多址接入技术及系统容量比较

6.1 频分多址
例:IM=mf1+nf2,m,n为任意整数,如: f1=1930MHz,f2=1932MHz,求落在工作频率为 1920~1940MHz的交调频率。
解:可能的频率有: (2n+1)f1-2nf2,(2n+2)f1(2n+1)f2,等等,n=0,1,2,…
n=0
n=1
n=2
n=3
1930
解: (a) Tb=1/270.833kb/s=3.692微秒 (b) Tslot=156.25*Tb=0.577ms (c) Tf=8*Tslot=4.615ms (d) 用户须等待4.615ms才能进行下一次发射。
五、TDMA的效率
例2:如果一个标准的GSM时隙由6个尾比特、2个 同步比特、8.25个保护比特、26个训练比特和2组业 务突发组成,其中每一个业务突发由57个比特组成, 求帧效率。 解: 一个时隙有6+8.25+26+2*58=156.25bit
6.2 时分多址
一、TDMA特点
1. 时分多址把无线频谱按时 隙划分,每个时隙仅允许一 个用户,或接收,或发送;

信道1 信道2 信道3
2. 每个用户占用一个周期
信道N
性重复的时隙,因此可以把
频率
一个信道看做是每一个帧都
会出现的特定时隙;
3. 采用缓存-突发法发射数 据,对于任何用户而言发射
时间
都是不连续的。
CDMA2000
多址接入技术
FDMA/FDD TDMA/FDD TDMA/FDD TDMA/FDD FDMA/TDD CDMA/FDD CDMA/FDD CDMA/TDD
CDMA/FDD CDMA/TDD

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技术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多址技术成为实现高效率和可靠通信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多址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应用,并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多址技术。

一、多址技术概述多址技术是一种将多个用户或信号在同一时间和频率资源上进行复用的技术。

它通过在传输中对用户或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实现了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信道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多址技术的分类主要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

它们分别基于频率、时间、码型或空间的不同原理实现多用户的同时通信。

二、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技术将可用的频率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窄带信道,每个用户被分配一个独立的频带进行通信。

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使用频带的划分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多用户同时使用信道的能力。

频分多址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尤其在传统的模拟通信系统中。

它有利于避免不同用户之间的干扰,并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但是,频分多址需要精细的频率规划和频率资源的管理,限制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三、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技术将可用的时间资源划分为不同的时隙,每个用户在不同的时隙中进行通信。

通过时隙的划分,不同用户可以共享同一频率资源,实现了多用户同时使用信道的能力。

时分多址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它提供了灵活的时隙分配和调度机制,适应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但是,时分多址要求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和频率同步,对系统的时钟和信号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四、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技术基于不同的扩频码将用户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

每个用户的数据使用独立的扩频码进行传输,不同用户之间的数据可以通过相同的频率资源同时传输。

码分多址是无线通信系统中最广泛应用的多址技术之一,例如CDMA2000和WCDMA。

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可以支持大量的用户同时通信。

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

第2章多址技术2.1引言在这一章主要讨论无线通信中窄带信道化和宽带非信道化系统,集中在包括FDMA、TDMA、CDMA的多址技术上,从容量、性能和谱效率的观点上进行研究。

2.2窄带信道化系统传统的模拟和数字的无线系统的结构都是信道化的。

在信道化系统中,频谱被分成很多相关的窄的由载频决定的无线信道。

每一个无线信道包括一对频率。

用于传送从基站到移动台的频率称为前向信道,用于传送从移动台到基站的频率称为反向信道。

用户在通话时,同时被分配了两个频率。

前向和反向信道是不同的频率,以保证在发送和接收之间的干扰为最小。

窄带的信道化系统需要对每个发射机进行精确的输出频率控制。

在此系统中,移动台的发射要对确定的窄带内进行限制以避免对相邻信道的干扰。

带宽限制的紧密程度对调制技术的评估和选择起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它会影响发射和接收单元的设计,特别是滤波器会影响移动台的成本。

2.2.1 模拟信道化系统北美的AMPS系统被分配825MHz到845MHz用于传送移动台到基站的信号,870到890MHz传送基站到移动台的信号。

每个信道频带为30KHz,每个方向的频段可提供666个信道。

每个信道收发的频率差总是45MHz。

在蜂窝电话系统中,最初呼叫的建立是使用专门的控制信道。

话音通信使用不同于控制信道的话音信道。

AMPS系统中有42个控制信道,它们是从信道313到354。

其它为话音信道。

上行频率(MHz)下行频率(MHz)AMPS频段和信道安排2.2.2 窄带数字信道化系统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模拟系统的容量不能满足需求。

几项数字技术用于解决容量问题。

基于把一个固定的频谱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用户,有两个基本的数字化策略:使用不同的频率-FDMA使用不同的时隙-TDMA2.2.2.1 FDMA在FDMA 中,不同用户的信号被分配不同的频率。

与模拟信号相同,在相邻的信号频谱之间有保护带,用于减小相邻信道的串话。

FDMA 的优点是通过减少信息比特率和使用有效的数字码可获得容量的增加。

多址方式与系统容量

多址方式与系统容量
这里基站的发射功率必须保证移动台在小区交界处可以正常 工作。
但当移动台靠近基站时, 如果基站仍然发射同样强的功率,
则除去增大背景干扰外并无好处。 为此,令基站发给每一个用户的功率Pi根据移动台和基站的距离ri 进行调整。 距离越大, 功率越大; 反之, 则越小。 即:
采用功率控制
Pi ri
蜂窝系统提高其频谱利用效率的根本原因是利用电波 的传播损耗实现了频率再用技术。 只要两个小区之间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 它们就可以
使用相同的频道而不产生明显的相互干扰。
一般数字通信系统, 载干比可以表示为
C Rb Eb Eb / I 0 I I 0 Bc Bc / Rb
多址方式与系统容量
n个用户共用一个无线频道, 每一用户信号都受到其他n-1
匀分布);某一移动台的位置变化,基站附近的背景干扰不
会明显变化。 因此, 反向功率控制应该按照传播损耗的规律来确定, 即移动台(i)的发射功率(Pi)与距离(ri)的关系应该是:
Pi ri
4
ri Pi Pm r
4
多址方式与系统容量
Ⅱ Ⅰ y
图 8 - 4 CDMA系统中基站受干扰的情况
多址方式与系统容量
传播损耗与传播距离的 4 次方成比例, 接收机收到的 信号功率与第 i 个共道小区的干扰功率可分别写成:
C Ar 4 I i AD
4 i
式中, A为比例常数。 因此
C I
r
6 i 1
4 4 i
D
式中, 取信号的传播距离等于小区半径 r(移动台处于小区边缘), 是考虑到 载干比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要达到预定的门限值。 此外, 由图 可见共道干扰的传播距离Di在i的取值不同时不会完全相等, 但 其差异并不太大, 因而为了分析方便, 可以令Di=D

移动通信(第四版)第8章 多址技术

移动通信(第四版)第8章 多址技术

第8章 多址技术
第8章 多址技术
FDMA
原理: 原理:为每个用户指定特定频率的 信道, 信道,这些信道按要求分配给请求 服务的用户,在呼叫的整个过程中, 服务的用户,在呼叫的整个过程中, 其他用户不能共享这一频段. 其他用户不能共享这一频段
第8章 多址技术
8.3 时分多址 时分多址(TDMA)
FDMA是最经典的多址技术之一,在第一代移动通信 是最经典的多址技术之一, 是最经典的多址技术之一 中使用了频分多址。 网(如TACS、AMPS等)中使用了频分多址。这种方式 如 、 等 中使用了频分多址 的特点是技术成熟,对信号功率的要求不严格。 的特点是技术成熟,对信号功率的要求不严格。但是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周密的频率规划,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周密的频率规划,基站需要多部不 同载波频率的发射机同时工作,设备多且容易产生信 同载波频率的发射机同时工作, 道间的互调干扰,同时,由于没有进行信道复用, 道间的互调干扰,同时,由于没有进行信道复用,信 道效率很低。 道效率很低。因此现在国际上蜂窝移动通信网已不再 单独使用FDMA,而是和其他多址技术结合使用。 ,而是和其他多址技术结合使用。 单独使用
第8章 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的含义: 多址技术的含义:就是要使众多的客户共用公共通
信信道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信信道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⑴ 多信道的构成 FD: 按频率划分信道 TD: 按时隙划分信道 CD: 按正交码划分信道 SD: 按空间划分信道 ⑵ 多用户共用多信道接入系统的方式 ①. 呼叫及通话信道的设置方式 通话信道的分配(选取) ②. 通话信道的分配(选取)方式
第8章 多址技术
多信道共用方式: 种 多信道共用方式:2种
专用呼叫信道(信令信道) 专用呼叫信道(信令信道)方式 循环定位 标明空闲信道方8章 多址技术

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的容量分析

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的容量分析

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的容量分析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通信系统的容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th Multiple Antennas,简称SDMA-MA)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本文将对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的容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关要素对容量的影响。

首先,需要了解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的基本原理。

空间多址技术(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SDMA)是指在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内,通过利用天线阵列进行动态波束合成和波束指向来将空间分解为多个多址通道。

多天线技术是指在发送和接收设备中使用多个天线,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则是将空间多址技术和多天线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的容量和更好的性能。

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的容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天线数量对系统容量有影响。

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系统可以同时传输和接收更多的用户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然而,天线数量的增加也会增加系统的硬件成本和能耗。

其次,波束成形技术对系统容量的影响也很重要。

波束成形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的相位和振幅,将波束指向特定的用户,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定向性和有效性。

波束成形可以有效降低多径效应和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进而提高系统的容量。

此外,天线间的距离和信道特性也对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的容量产生影响。

天线间的距离越远,多路径传播的影响就越小,传输信号质量更好,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而信道特性则取决于信号传播环境和干扰情况,不同的信道特性对系统容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在空间多址多天线系统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技术是干扰管理。

由于用户之间的空间隔离不完全,会产生干扰信号,降低系统的容量。

因此,对于干扰的管理和处理是提高系统容量的关键。

干扰管理技术包括空间资源分配、功率控制和干扰消除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定时


定时保护时间

码分多址 (CDMA)

基本概念:基于码型结构分隔信道,频率、时间共享。 特点:




每个基站只需一个射频系统; 小区内以CDMA建立信道 连接; 每个码传输一路数字信号; 各用户共享频率和时间; 是一个多址干扰受限系统; 需要相当严格的功率控制, 使系统复杂; 需要定时同步; 具有软容量; 具有软切换能力; 语音激活技术可扩大系统 容量; 抗衰落、抗多径能力强。

扇区化


基站的全向天线被分为G 个扇区。 假设在其它扇区内的用户不对本扇区产生干 扰。 每个扇区的用户数Ns=N/G (干扰减小G 倍)。 基站需处理扇区之间的越区切换。
语音激活 当用户不讲话时就不发射信 号。 语音激活因子α=0.35~0.4 (减少60~65%的干扰)。 每次话音突发需进行再同步。
移动通信---第八课
多址技术与系统容量分析 以及数据链路层技术
目录 多址技术 系统容量分析 DLC 层技术

MAC协议 链路控制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

无线媒介 所有用户共享无线资源; 信道接入成为中心问题,它决 定了网络的基本容量,并且对 系统复杂度和/或成本有极大 的影响。

双工方式

FDMA/TDMA的系统容量:每小区的信道数(m)
CDMA 的系统容量


蜂窝系统采用CDMA的目的:增大系统容量 同信道干扰:本小区的用户多址干扰,邻小区 的用户干扰→多址干扰或多用户干扰 CDMA的系统容量

信道数:频带+时隙+扩频码 有效用户数(m) 考虑语音激活因子---α (~35%) 考虑扇区化因子---G 考虑频率复用效率---F

总 BW 分割成 200Khz 信道; 小区信道复用基于对信号和干扰的测量结果; 所有信号用一个 FH 扩频码调制

同一小区的 FH 扩频码正交; 不同小区的 FH 扩频码半正交。

FH 减轻了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 FH 通过伪随机调频图案平均了干扰。
IS-95 (CDMA) 接入


话音激活因子从 0.375 变为 0.5,容量 降低 30%; 路径损耗指数从 4 变成 3,容量降低 20%; 多径衰落造成容量降低 45%; 越区切换门限从 0 变成 6 dB,容量降 低 40%; 功率控制误差从 0 变成 1 dB,容量降 低 35%。
比较三种多址方式的容量
区域频谱效率


造成用户掉话率更高。
爱尔兰(Erlan)B公式

ErLan B描述系统的阻塞率,源于有线电话的话 务量分析。 假设电话呼叫的发起过程符合泊松分布,服务 时间符合负指数分布,

CDMA具有软容量的概念

CDMA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任何降低干扰的方法将 增加容量,同时降低QoS要求也将增加容量
TDMA 的系统定时

TDMA系统突发定时关系


移动台的移动性导致各移动台到基站的距离不同因此发送信号 的延时也不相同导致基站接收的信号相互交叠干扰; 解决办法用户提前发送 ; 重要问题系统定时保护时间和定时提前量。 全网同步切换; 位/时隙/帧/复帧同步。 Guard Periods; 根据基站覆盖小区的半径 和电波传播时延确定。
D-AMPS
频谱使用同 AMPS系统。 业务信道被分成每帧6个时隙。 每个频道可为多个用户使用。 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8.1kbps,但信道 可集中起来使用,以支持更高速业 务。 信道接入近似 AMPS。
f4 f3 f2 f1 s1 s2 s3 s4 Time slot sN-1 sN
目录 多址技术 系统容量分析 DLC 层技术

MAC 协议 链路控制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
蜂窝系统的容量

系统的容量包括两方面的概念:
用户容量,即系统可以同时接纳的用户 数目。 业务容量,即系统允许同时传输的数据 量(满足一定的QoS要求)。

缺点:

码分(CD)


通常用正交或半正交码来调制每个用户的信 号,接收机则根据用户的专用码分离用户。 优点:


在系统中没有用户数的硬性限制 (软容量——系统是 干扰受限的); 使用干扰减小技术增加容量; 无需同步; 采用多码道或多速率技术可为一个用户分配多个“信 道”。 复杂; 存在“远近效应”问题。
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容量

反向链路:

非相干接收; 每个用户经历的衰落相互独立; 需功率控制。 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 多径同步合并。 其它小区的干扰均衡了各个方向的性能。

前向链路:


结论:反向链路是容量限制因素。

CDMA前向链路容量
CDMA反向链路容量
CDMA 容量降低


FDMA 中的干扰问题

互调干扰


概念:指系统内由于非线性器件(功率放大器)产生的 各种组合频率成分落入本频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对 有用信号的干扰 解决办法:减小产生互调干扰的条件,尽可能提高系 统的线性程度,并选用无互调的频率集(频率规划) 概念:指相邻信道信号中存在的寄生辐射落入本频道 带内,造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 原因:带外抑制不够,非线性器件产生寄生辐射 解决方法:规定收发信机的技术指标,即规定发射机 的寄生辐射和接收机的中频选择性,还可采用加大频 道间的隔离度

收发如何复接在一起 频分双工-FDD:上下行信流在不同的频段同时传送。

没有同步问题; 上下行链路信道衰落相互独立; 需用双工器来分离上下行信号。 双工装置简单; 一个方向上的信号传输可用于另一个方向的信道测量; 上下行链路之间的带宽分配灵活; 需要同步,并要考虑收发无线切换的时间; 需保护时隙来防止上下行时隙混叠; 引起额外的延时和缓冲器的开销; 半正交码不能克服“远近效应”; 正交码的正交性在多径信道中被恶化; 在任何现有系统中没被采用过。
三种多址技术的比较
举例
AMPS GSM (EDGE) IS-54 和 IS-136 JDC IS-95 IMT-2000

FDMA/FDD TDMA/FDD TDMA/FDD TDMA/FDD CDMA/FDD CDMA/FDD
GSM 接入


上下行链路用FDD分隔。
接入方式结合了 FD、TD 和慢 FH


对于单小区系统,在加性白高斯噪声 下,FDMA/TDMA/CDMA具有相同 容量,CDMA容量大的原因是从多小 区的角度。
容量比较

香农容量:

香农容量没有计入复用距离的作用。 有些结果得自具有联合基站处理的 TDMA 系统。 可支持的具有规定性能要求的用户数量。 结果与业务流量、话音激活因子和传播模型密切相 关。 可通过减小干扰技术提高用户容量。
在多址接入信道上决定“Who does next” ; 根据系统需求和应用(例如 QoS 需求)可能发生改变; 很多无线 MAC 协议源于有线系 统; 很多 MAC 协议主要为满足网络 的 ad hoc 需求而变得复杂。

AMPS




基于 FDMA 的蜂窝系统。 共划分成 832 全双工信道 (组成控制信道 和业务信道)。 每个小区有1个全双工控制信道和45-50 个全双工业务信道。 采用基于 CSMA (可能发生碰撞) 的协议 接入控制信道。 由基站分配业务信道。

分类

频分多址 (FDMA)

基本概念:总带宽被分隔成多个正交的频道,每个用户占用一个 频道。 用户地址:频道号。 FDMA的特点:

比较简单,容易实现,适用于模拟和数字; 是以频率复用为基础的蜂窝结构,以频带划分各种小区; 需要周密的频率规划,是一个频道受限和干扰受限系统; 以频道分离用户地址,每一频道传输一个模拟/数字话路; 对功控要求不严,硬件设备取决于频率规划和频道设置; 基站是多部不同载波频率发射机同时工作; 频谱效率低,不宜在大容量的系统中使用。
ASE vs. 小区半径
fc=2 GHz 10 平均区域频谱效率 [Bps/Hz/Km2]
1
D=4R D=6R
10
0
D=8R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小区半径 R [Km]
目录 多址技术 系统容量分析 DLC 层技术

MAC 协议 链路控制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
一般概念
无线网络节点通过无线电波交换 信息(例如数据包); 在 MAC 层,数据包可以是:

单播(Unicast)数据包—— 寻址 特定的节点; 组播(Multicast)数据包 (或在特 殊情况下的广播)——寻址一组节 点。

MAC 层的位置

MAC 层在简单协议栈内的位置:
MAC 的功能

用户容量:



区域频谱效率。
FDMA 和 TDMA 系统的容量

蜂窝系统容量的限制因素——同信道干扰。 FDMA与TDMA系统中:


信道正交,同一时间的小区内只允许一个用户占用一 个信道(频带或时隙),小区内无同信道干扰; 同信道干扰来自相邻同频小区,频率复用因子; 邻信道干扰:FDMA(带外辐射),TDMA(信号时 延)。

每个用户单独分配一个 DS 扩频码 扩频码在每个小区中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