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合集下载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水土流失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从土地表面向水体或空气中移动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资源的损失、土地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减少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水土流失的定义,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分区治理、科学治理、可持续治理。

2. 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植被恢复、土地改良、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植被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植被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

2.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方法:植树造林、种草、封禁沙漠化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工作。

第四章:土地改良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改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在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流失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土地的肥沃程度,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制定和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水土流失的定义和影响。

水土流失是指土地表面的土壤在水的冲刷下流失的现象,其主要影响包括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

因此,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对于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需要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用。

在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植被覆盖、地面覆盖、梯田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

这些措施既可以有效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又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同时,对于开发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水土流失防治的要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土地开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此外,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执行需要有相关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确保项目的实施符合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要求。

同时,还应当对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总的来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才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防治措施布设课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防治措施布设课件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完善 的法规制度、技术标准不统一、监管力度不够等。因此,制 定统一的防治标准及措施,对于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 重要意义。
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 和破坏。它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 损害。
生态环境安全。
0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
工程措施布设
01
02
03
护坡工程
主要用于坡面防护,可采 用干砌石、浆砌石、混凝 土等材料进行护坡。
土地整治工程
对施工场地进行土地整治 ,包括土地平整、表土覆 盖等措施。
截排水工程
截断水流,防止坡面水土 流失,可采用截水沟、排 水沟等措施。
生物措施布设
植被恢复
通过实地调查、监测、统计 等方式获取数据,对防治措 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访 谈等方式收集公众对防治措 施的满意度等定性评估数据 。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规模、 实施进度和防治措施的特点 ,设定合理的评估周期,一 般以季度、半年或一年为周 期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治措施 进行优化或调整,提高防治 效果。同时,将评估结果作 为项目验收和后期管理的重 要依据。
在施工场地及周边地区进 行植被恢复,可采用当地 适生植物进行种植。
绿化隔离带
在施工场地与周边地区之 间设置绿化隔离带,可采 用乔木、灌木等植物进行 种植。
生态补偿
对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进 行生态补偿,可采用种树 、种草等措施。
临时措施布设
临时防护设施
在施工期间设置临时防护设施,如临时排水沟、 挡土墙等。
05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水源污染、河道淤积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4. 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实施,公众参与。

5. 水土流失的常用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水土流失治理和措施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资料:收集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土流失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3. 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治理方法。

4. 案例分析: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6. 总结讲解: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和案例,思考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201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201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2018
该标准按照《水土流失预防规划》(GB/T19480-2017)的要求,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1.术语和定义:对与水土流失防治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定,确保各方对标准内容的理解一致。

2.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包括开挖、填方、植被恢复等对土地进行改造的工程措施,以及拦沙坝、洪水蓄滞区等对水资源进行控制利用的工程措施。

3.施工阶段的水土流失防治:包括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如保护地形、覆盖防护、管理控制等。

4.运行阶段的水土流失防治:包括已建成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如巡查评估、定期维护等。

5.监测评价:要求对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监测评价,确保其效果符合要求。

6.技术要求:对各项工程措施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指引。

该标准为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加强对水土流失防治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一、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制定意义。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通过制定标准,可以明确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措施、技术要求等内容,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内容。

1. 防治目标,明确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包括减少水土流失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目标。

2. 防治措施,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梯田工程、水土保持林网工程、草地建设工程等,针对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技术要求,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实施。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2.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投入力度,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果。

3. 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监测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效果评估。

对制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效果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水平。

五、结语。

水土流失是一个长期而严重的环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可以规范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共同努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首先,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在农田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布局、合理施肥和耕作方式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此外,建立农田防护林带、植树造林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次,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水系,减少城市地表裸露面积,提高城市水土保持能力。

同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放管控,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也是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水土流失监测站点和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土壤侵蚀和水资源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除此之外,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

例如建立梯田、植树造林、修建水土保持坝等设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最后,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执行和落实是关键。

需要加强对相
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加大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确保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多方合作,包
括政府、农民、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
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能够建立
起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土流失六大防治标准指标体系

水土流失六大防治标准指标体系

水土流失六大防治标准指标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设计分析到位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设计应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指标体系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指标体系包括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覆盖率、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

扰动土地整治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量与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之比。

拦渣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实际拦挡弃土弃渣量与防治责任范围内弃土弃渣总量的百分比。

植被恢复系数: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植被恢复面积占防治责任区范围内可恢复植被面积百分比。

林草覆盖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林草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的百分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提纲要点
一、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新要求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三、新标准的创新点
四、国家级和省级防治三区的分布
五、省级生态保护区分布
六、案例分析
一、新形势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的生态功能得到保护恢复、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恢复率大幅度提高的目标,近年来,水利部陆续发出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各地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力度。

总结以往水保工作的经验,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更高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内容也作了一些调整,并把每个阶段的执行目标加以明确,从而提高了监督、监理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建设和施工单位为实现防治总目标的可达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还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项目执行
的标准等级作了细化规定,从而也更贴近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实际。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一)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1、建设类项目
建设生产类项目指生产运行期仍然存在水土流失的项目,如矿山、火电、滩涂开发、生态移民等项目。

生产运行期从投产日到终止服务年。

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增加了运行期防治标准,控制比和拦渣率的标准值除表中红字说明变动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要求等于或优于试运行期标准水平。

注意点:
1、表中标准值是针对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水平400~600mm确定的,我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要+2;
2、土壤流失控制比是以中度侵蚀为基准,我省大多属于轻度水力侵蚀区,其控制比要>1
3、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的拦渣率-5
4、矿山塌陷采空区面积、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域面积虽然属于防治责任范围,但不算防治面积。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的确定原则
1、就高不就低原则:可同时属于二个不同等级的项目,就高一级;地方或行业执行标准比国标高原则。

(三)水土流失防治六大目标值
1、水土流失防治六大目标的计算
(1)扰动土地整治率=扰动土地整治面积/扰动地表总面积(%)★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含水保措施面积(工程、植物)、永久建筑物面积和硬化面积
★扰动地表总面积不包括不扰动的水域面积。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
★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是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使土壤流失量达到容许流失量以下的面积(工程、植物)。

★水土流失总面积不含未扰动的微度侵蚀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值/治理后土壤流失模数平均值
★土壤流失控制比越大,治理效果越好。

治理后土壤流失模数平均值指各防治分区面
积加权平均综合值。

(4)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渣(石、土)量/总弃渣(石、土)量(%)
★弃土弃渣量也包括临时弃土弃渣量
(5)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责任范围可恢复植被面积(%)
★可恢复植被指现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条件下的适宜恢复的植被,不含耕地和复耕面积。

(6)林草复盖率=林草类植被措施面积/建设区总面积(%)★建设区总面积不含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淹没面积。

2、目标值的修正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计算表
★线性工程应分段确定,并按各段扰动地表面积加权计算综合目标值。

三、新标准的创新点
(一)林草植被恢复率,不是恢复系数。

(二)超标皆整。

凡在防治责任范围内未扰动的、但超过当地土壤流失容许值的地域均要进行水土流失防治,使其达到标
准规定值。

(三)复盖全过程。

从施工准备期、建设期到生产运行期,实行全过程监测和实时控制,保证项目总达标。

四、国家级和省级防治三区的分布
(一)国家级重点防治三区
根据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
福建省属于国家级重点防治三区仅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一类,具体分布区域是:
泉州市辖区、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德化县
三明市辖区、永安市、大田县
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永定县、上杭县
(二)省级重点防治三区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告(1999年11月):
1、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7个地市24县196乡镇
2、省级重点监督区:八个地市32县100乡镇。

3、省级重点治理区:6个地市14县93乡镇。

五、省级生态保护区分布
省级以上生态保护区一览表
六、案例分析
[龙岩至三明供电线路工程]
龙岩至三明供电线路总长185km,经龙岩市的新罗区、上杭县、连城县,三明市的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沙县,止于三明500kV 变电站。

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夹有少量河谷、冲洪积地貌单元。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51~1688mm;项目区水土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流失背景值为300~450t/km2·a。

工程计划于2008年6月开工,2009年12月建成,总工期18个月。

因为线路经过的新罗区、上杭县、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所以工程按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编制。

根据上述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的背景情况,和自然条件,水土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