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二部分)

合集下载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TONGJI UNIVERSITY^《站场与枢纽》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名称K站比例尺图?成员学院(系)专业交通运输完成日期2010年12月 19日&、'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乙甲10+20+4+310+20+4+310+20+4+310+20+4+32.确定车站配置图/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列车换算对数:10×+20×1+4×2+3×2=39(对)$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 (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 【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旅列+直通+区段+摘挂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m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380mm)等因素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左端:右端:⑦确定车站全长L 全=l左咽+l效+l右咽=++850=<1950符合要求3. 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1000)见附图(略去中部直线部分)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利用率计算法)?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T=n中t中+ n`中t`中+n解t解+n机t机+Σt固+Σt其他=2184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K=(T-Σt固)/(1440M-Σt固)(1-r空)K1=K2=}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N ⅰ=nⅰ/K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列(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详见附图)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A=+=N接=+=列N发=+=列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B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二篇-重点知识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二篇-重点知识

第二篇: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新建铁路和客运专线的站间距离•修建单双线的原则•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站型布置图、线路设计•中间站的改建一.车站分布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必须满足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

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国家要求的铁路在交付运营第二十年以后具有远景规模性质的年货运输送能力。

2 办理客货运业务的中间站应根据日均客货运量,结合该地区其他运输工具的发展情况并与城市或地区规划相协调合理分布。

有技术作业的中间站应满足技术作业要求。

会让站和越行站应按通过能力要求的货物列车走行时分标准分布。

3 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和铁路运营条件。

4 应考虑区间通过能力的均衡性。

二.站间距离1.一般来讲,新建铁路的站间距离,单线不宜小于8km,双线不宜小于15km。

枢纽内站间距离不得小于5km。

2.客运专线站间距离不宜于小于30 km,大于60 km时,应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

200km/h客货共线铁路站间距离不宜小于15km,也不宜大于40km。

3.远期为双线、近期为单线的新建铁路宜按双线标准分布车站,当近期单线不能满足通过能力需要时,可采用增加会让站等措施过渡;如确有技术经济依据,也可按满足近期单线运量要求分布车站。

过渡工程设计应远近结合,尽量减少废弃工程。

三.修建单双线的原则1.新建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分别大于或等于35Mt的平原、丘陵地区和大于或等于30Mt的山区,宜一次修建双线。

2.远期年客货运量达到上述标准者,其正线数目宜按双线设计,分期实施。

3.远期年客货运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按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折算的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30Mt时,宜预留双线。

四.会让站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下图布置。

五.越行站越行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下图(a)布置。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按下图(b)布置。

客运专线运输模式下的越行站是专为办理本线旅客列车越行跨线旅客列车而设的车站;由于只办理速度较快的列车越行速度较慢的列车,不办理旅客乘降作业,故只需设2条待避用的到发线,宜采用下图。

《铁路车站与枢纽》课件

《铁路车站与枢纽》课件
《铁路车站与枢纽》PPT 课件
本课程介绍铁路车站与枢纽的概念与演变,列举其重要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铁路车站与枢纽”
1 定义
提供货物和旅客转运服务,对铁路运输起到 重要作用的场站
2 分类
按规模与业务分为主要站、火车站、货场和 联运枢纽等
铁路车站的功能
1
联运转换
实现火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运转换
香港西九龙站
香港最大的铁路枢纽,连接中国 内地高速铁路网,集客货运于一 体。
柏林中央车站
德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被誉 为铁路建筑中的“设计杰作”。ຫໍສະໝຸດ 中国铁路车站与枢纽的发展现状
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提高建设
创新时期
现代化阶段
现状
部分城市有比较落后的火车站,铁路发展起步
全国铁路网的发展,多数城市有相对规范的铁路 场站
高速铁路枢纽建设,轨道交通和铁路空间立体交 汇
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等现代化建设推进,铁 路装备和服务质量提高
铁路车站与枢纽的设计与规划原则
1
耦合原则
铁路车站与枢纽需与周边环境相匹配,遵循“人本设计、周边整合”的原则
2
科技原则
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设计,提高铁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3
经济原则
铁路车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需优先考虑其经济效益
2
运输服务
提供旅客进出站、行李托运等服务
3
经营管理
对车站周边进行经营管理
铁路枢纽的作用
货物集散
实现地区货物集中,便于销售与运输
信息枢纽
收集分析各地铁路运输信息,提高铁路运输的 效率
运输中心
连接铁路网中重要的运输路线
转运中心
实现同一地区内铁路运输的转运转化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铁路站场与枢纽》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铁路站场与枢纽》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0分)
对保证工作运输质量的是()。

A.
机务段
B.
车辆段
C.
中间站
D.
车站
2
【单选题】(10分)
铁路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是()。

A.
枢纽
B.
机车
C.
车站
D.
站场
3
【单选题】(10分)
编组站和区段站总称为()。

A.
技术站
B.
会让站
C.
中间站
D.
越行站
4
【单选题】(10分)
仅办理列车会让和越行,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作业的车站在单线铁路上称为()。

A.
技术站
B.
车站
C.
越行站
D.
会让站
5
【单选题】(10分)
()是专门办理货物装卸作业以及货物联运或换装的车站。

A.
货运站
B.
会让站
C.
中间站
D.
客运站
6
【单选题】(10分)
()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是列车的“制造工厂”。

A.
中间站
B.
编组站
C.
货运站
D.
客运站。

铁路站场及枢纽 教学大纲

铁路站场及枢纽  教学大纲

铁路站场及枢纽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0105Z10课程名称:铁路站场及枢纽/Railway Station and Terminal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铁路工程基础、工程测量、铁路通信与信号、机车车辆与列车牵引计算、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等适用专业:交通运输教材、教学参考书:1. 李海鹰,张超.铁路站场及枢纽.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2. 刘其斌,冯桂贞.铁路车站及枢纽(第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5.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站场及枢纽.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任务是给学生比较系统地讲授站场及枢纽设备布置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标准和基本技能。

目的是为了学生毕业以后进行铁路车站和枢纽的规划设计及客、货运输组织等方面的工作创造条件。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站场及枢纽设计的基本原则;2、了解车站及枢纽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与标准;3、悉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掌握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计算方法和提高铁路车站能力的措施;5、掌握调车驼峰的组成、基本设计理论和方法;6、了解枢纽基本图型及各专业车站数量、位置及分工。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有4学时实践教学。

2学时参观实验室模拟沙盘。

2学时用于CASD软件的实训教学。

基本要求:1、加深学生对铁路车站的类型、作用与铁路运输设备的感性认识;2、熟练使用CASD软件。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阐明书**: ***学号: 3616专业: 交通运送班级: 10级交运7班学院: 交通运送与物流学院****: ***12月第一章绪论车站旳性质、设备及重要任务本站为区段站一、其设备为1.客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

2.货运业务设备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品站台、仓库、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3.运转设备①供旅客列车使用旳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客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②供货品列车使用旳运转设备——货品列车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走线及机待线等。

二、其重要任务是:–为邻接旳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为无改编中转货品列车办理规定旳技术作业;–办理一定数量旳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在设备条件具有时, 还进行机车、车辆旳检修业务。

第二章车站基本状况确定第一节站型选择区段站布置图旳选择必须适合一定旳车流数量、性质和特点及地形条件, 结合城镇规划等原因, 通过方案比较, 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旳图形, 以保证一定阶段内车站能力与运送需求相适应。

在选择过程中, 应力争到达每一阶段旳工程造价最省、运行支出至少、投资效果良好旳基本目旳。

1)根据上述区段站布置图旳分析原则, 可得到本站宜采用横列式布置图, 理由有如下几点:2)本站设计无地形条件限制, 不受地形影响;本区段站每日旅客列车队数相对较少, 故上下行客货列车旳到发进路交叉不是很严重;3.采用此布置图, 可使车站布置紧凑, 站坪长度短, 占地少, 设备集中, 投资少, 管理以便, 车站定员少;4、对于部分改编中转列车旳甩挂作业较为以便, 适应地形能力强, 有深入发展旳空间;第二节第三方向引入本站为枢纽区段站, 有A.B.C三个引入方向, 由于衔接方向引入不一样旳调车系统而引起旳, 因此在各衔接方向之间交流旳车流量一定期, 减少折角车流旳措施重要是寻求两系统间互换车流最小旳进站线路布置方案, 本站设计根据折角车流最小旳原则考虑引入方向(只计算旅客和直通货品列车由设计任务书中所给旳列流表, 进行折角车流旳计算:A—B车流量大小为:5+11+5+9=30A—C车流量大小为:3+5+3+7=18B—C车流量大小为:3+5=8根据以上各衔接方向旳车流量大小比较得知: 确定B—C为折角车流, 其引入端为本站右端, 如下图所示:第三节 编制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列流图第三章 车站设备配置第一节 客运设备配置 一、 站房位置旅客站房设在城镇同侧, 以以便旅客进出站。

15春北交《铁路车站与枢纽》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5春北交《铁路车站与枢纽》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北交《铁路车站与枢纽》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 复式梯线车场适合()。

A. 调车场
B. 到达场
C. 出发场
D. 货场
?
正确答案:A
2.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客货交叉产生的原因是()。

A. 两到发场在正线一侧
B. 两到发场在正线两侧
C. 两到发场在调车场一侧
D. 两到发场在调车场两侧
?
正确答案:A
3. 随着中间站装卸作业量的增多,可能需要增加货物线。

加铺货物线尽可能在()。

A. 站房同侧
B. 货场同侧
C. 站房对侧
D. 货场对侧
?
正确答案:B
4. 车站的坡度除要保证个别车辆不会自行溜走外,其平均坡还要保证()。

A. 列车顺利通过
B. 列车能不减速运行
C. 列车不加速
D. 列车停车后能启动
?
正确答案:D
5. 当车站装设轨道电路时,警冲标与钢轨绝缘的距离一般为()m。

A. 1
B. 3
C. 3.5
D. 6.5
?
正确答案:C。

铁路车站与枢纽》2填空题

铁路车站与枢纽》2填空题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课程作业年级:层次:专业名称:课程名称:铁路车站与枢纽作业序号:作业二学号:姓名:《铁路车站与枢纽》第二部分同步习题一、填空1、区段站按图形分为横列式区段站、纵列式区段站和客货纵列式区段站。

2、编组站分为:路网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地方性编组站。

3、区段站在路网上的分布主要决定于牵引区段的长度、路网上技术作业的要求、地区及城镇发展规划等三项因素。

4、在区段站所办理的各类列车中,以无改编中转列车列车所占比重为最大。

5、新建横列式区段站首先应考虑机务段设于站对右的位置。

6、为客货列车到发交叉,性质比较严重,是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主要矛盾。

7、在枢纽区段站中,对车站作业产生最不利影响的车流是折角车流。

8、编组站的主要设备有:调车设备、行车设备、机务设备、车辆设备、货运设备。

9、把编组站图形称为“几级几场”所谓“级”是指在车站中轴线上纵向排列的车场数。

10、把编组站图形称为“几级几场”所谓“场”是指全站主要车场的总数。

11、编组站图形按车场相互排列位置的不同分为横列式、纵列式和混合式三种。

12、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的基本特征是上、下行到发场并列在共用调车场的两侧。

13、双向编组站最大的缺点是当折角车流量较大时,重复作业影响车站能力。

14、在单向编组站布置图中,驼峰调车方向的确定应符合:应与主要改编车流方向一致,应与地面标高相适应,应与控制风向一致等三项原则。

15、编组站设计中,确定单、双向编组站的主要依据是折角直通车流。

16、编组站设计中,确定调车方向的主要依据是主要改编车流。

17、当折角改编车流占总改编车流的比重大于15 时,编组站应采用单向调车系统。

18、编组站正线位置分为外包式正线、一侧式正线、中穿式正线。

19、机待线的布置形式有尽头式和贯通式两种。

20、设置机车走行线的主要原则,是减少机车出入段与接发列车进路的交叉。

21、横列式区段站设置机车走行线时应在无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设置机待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中间站和区段站主要设备布置(20学时)重点内容:1.会让站、越行站布置图型设备分析。

2.中间站布置图型设备设置分析及改(扩)建。

3.区段站主要设备相互位置及设置条件和要求。

4.各种区段站图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第一节会让站和越行站(2学时)一、会让站、越行站的作业和设备会让站、越行站的主要作业为办理列车的通过、会让和越行,在双线铁路上还办理反方向运行列车的转线。

有的站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会让站、越行站的主要设备有到发线、平过道和运转室,并设置通信、信号及旅客乘降等设备。

二、会让站、越行站的布置图型一般情况下,会让站、越行站的布置图型可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种。

(一)会让站布置图1.横列式会让站会让站的到发线一般应设两条,以便车站具有三交会的条件,同时也能适应水槽车、机械化养路的工程车和轨道车等特殊车辆停留需要。

横列式会让站只设一条到发线时,到发线一般应设在站房对侧。

其优点是便于利用正线接发通过列车,车站值班员可不跨越线路,作业安全;经由正线接发的旅客列车可停靠基本站台而不经过侧向道岔,列车运行平稳,旅客比较舒适。

但如旅客列车较多,且有交会通过列车或近期有增设第二条到发线的可能时,则宜将到发线设在站房同侧,以保证旅客列车停靠基本站台,便于旅客进出站;同时摘挂列车停靠基本站台时,可不影响正线接发通过列车,并避免在铺设第二正线时需拆迁站台的问题。

会让站一般不设中间站台。

若旅客乘降较多且远期有发展时,可设中间站台,其位置应设在旅客站房对侧到发线和正线之间。

这样布置站台使用率高,除供正线停靠旅客列车外,还可供另一条到发线停靠旅客列车,站台间有两条线路,工务维修抽换轨枕方便。

横列式会让站设两条到发线时,一般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是两到发线设于正线一侧的布置,其优点是车站值班员接发正线通过列车无需跨线,但这种布置站坪长,土石方工程量大,且单线发展成双线时,拆迁工程也较大;另一种是两到发线分设于正线两侧的布置,其优点可以实现列车三交会,可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都能停靠站台,且到发线有效长相差小,站坪长度短,但车站值班员接发正线通过列车需跨线。

一般多采用这种布置。

2.纵列式会让站纵列式会让站是将两到发线纵向排列,并逆运转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这种布置图有利于组织列车不停车会车,提高区间通过能力;适应重载列车到发的需要;便于车站值班员和司机交接行车凭证。

但这种图型站坪长度长、工程投资大,且增加了中间咽喉,车站定员多,管理也不方便;车站值班员瞭望信号确认进路也不方便,车长和值班员联系工作走行距离长。

因此这种图型利少弊多,故一般只在山区因地势陡窄或需组织不停车会让才采用。

(二)越行站布置图越行站的布置图型也可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种,但因纵列式布置图型利少弊多,一般应采用横列式布置。

横列式越行站仅设一条到发线时,到发线一般应设于两正线中间。

其优点是上、下行停站旅客列车一般接入正线,列车运行平稳,旅客舒适,且不需要扳动道岔,有利行车安全;车站值班员接发下行通过列车时,办理作业方便,且不会被待避列车阻挡;任何一方待避列车接入到发线时,均不和另一方向正线的行车产生交叉干扰,而且接发列车进路灵活,使用效率高,并可推迟第二条到发线的铺设期限。

其缺点是两正线变换线间距时,上行正线在站内需设反向曲线,瞭望不便,影响列车运行速度。

若采用到发线布置在两正线一侧(站房对侧) ,则不需要变更正线的间距,但存在着下行方向待避列车的到、发,必然和上行方向列车的发、到产生交叉干扰,降低区间通过能力,危及行车安全。

此种布置图缺点显著,一般不宜采用。

横列式越行站设两条到发线时,两条到发线一般分设于正线两侧。

若两到发线布置在正线同一侧,则一个方向待避列车的到、发作业和另一方向列车发、到作业产生交叉干扰,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而且还会降低区间通过能力。

因此,新建或改建越行站时,宜采用两到发线设于正线两侧的布置图。

越行站的行车作业是按上、下行分开运行的,为保证上、下行旅客列车分别停靠站台,应设置中间站台。

越行站的中间站台一般应设在站房对侧的正线和到发线之间。

这种布置具有旅客在中间站台上候车较安全,列车待避条件好,正线顺直以及中间站台加宽时改、扩建工程量少等优点。

只有在改建有困难时,为充分利用既有设备,个别车站亦可采用中间站台设在两正线间或到发线外侧的布置形式。

第二节中间站(4学时)一、中间站的作业1.办理列车的通过、会让和越行,在双线铁路上还办理调整反向运行列车的转线作业。

2.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和保管。

3.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和交付。

4.摘挂列车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二、中间站的设备(一)车站线路1.到发线(1)到发线数量单线铁路中间站应设两条到发线,主要是使车站具有三交会的条件,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秩序,对提高车站作业效率和加速车辆周转都是必要的,同时也能适应水槽车、机械化养路的工程车和轨道车等特殊车辆停留需要。

双线铁路中间站也应设两条到发线,使双方向列车有同时待避的机会。

(2)站内正线及到发线技术条件新建中间站为了有良好的作业条件,站坪宜设在平直线上。

由于地形限制必须设在曲线或坡道上时,应执行教材86页表7 - 1规定。

(3)到发线进路到发线可以设计为单进路或双进路。

单线铁路车站应按双进路设计,可增加线路使用的灵活性。

双线铁路车站的到发线原则上应按上、下行分别设计为单进路。

但有时为增加车站在调整列车运行上的灵活性以及方便摘挂列车作业,个别到发线也可按双进路设计。

通常按下列情况考虑:①只有一条到发线的中间站应按双进路设计。

②设有三条到发线的中间站,在有两条到发线的一侧应有一条到发线设计为双进路。

③两正线间有一条到发线的中间站图型,该到发线应按双进路设计。

(4)超限货物列车通行线站内正线须保证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此外,在区段内应选定3-5个满足超限货物列车会让和越行要求的中间站。

上述车站除正线外,单线铁路应另有一条线路,双线铁路上、下行应各另有一条线路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在中间站上选定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到发线,一般应选择邻靠中间站台的线路或车站最外股到发线。

2.牵出线当区间行车量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24对以上,双线铁路采用半自动闭塞在54对以上、采用自动闭塞在66对以上,且车站调车作业量较大而又无工业企业线可利用的中间站,均应设置牵出线;当行车量虽低于上述规定的列车对数但调车作业量很大的中间站(单线年到发货运量在20万t以上或日均装卸车15辆左右,双线年到发货运量在30万t以上或日均装卸车20辆左右) ,且货物品种复杂,还需办理捣钩、对货位等作业时,仍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牵出线。

牵出线的有效长,应满足调车作业的需要,一般不短于该区段运行的货物列车长度的一半。

在困难条件下或本站作业量不大时,不应短于200m(满足每次能牵出10辆车)。

3.货物线在有货场的中间站上,为了办理货物装卸作业应铺设货物线,一般铺设1-2条,其长度除满足平均一次来车的长度外,还应保证货物线两侧有足够的货位。

中间站货物线布置形式有通过式、尽头式两种。

通过式的特点是货物线两端均连通到发线,使上、下行调车作业灵活便捷,可提高摘挂列车调车作业效率和到发线的使用能力,故一般应采用通过式。

尽头式货物线的特点是一头连通到发线,另一头深入货区,可接近货源,方便地方搬运,作业较安全且货物线有效长利用率高。

因此,在地形困难和有大量牲畜、散装粗杂货物装卸车站,可采用尽头式。

4.安全线安全线为进路隔开设备之一。

设置安全线是为了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进入其他列车或机车车辆进入的线路,以免造成冲突事故。

安全线向车挡方向不应采用下坡道,其有效长一般应不短于50 m。

安全线的设置条件及设置位置如下:(1)在区间内铁路平面交叉时。

(2)各级铁路线、工业企业线、岔线在区间或站内和正线、到发线接轨时。

(3)在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换算坡度为超过6‰下坡道的车站,应在正线或到发线的接车方向末端设置安全线。

(4)在办理客运列车和客运列车,客运列车和其他列车同时接车或同时发接列车的车站,接车线末端应设隔开设备。

5.避难线在山岳或丘陵陡峻地区,区间线路纵断面特殊不利时,为了防止在陡长下坡道上失去控制的列车发生冲突或颠覆,应根据线路情况,计算确定在区间或站内设置避难线。

避难线应设在陡长坡道的下方,主要依靠逐渐升高的坡度来抵消失控列车的功能。

(1)设在出站端其优点是:下坡列车不需站外一度停车,对区间通过能力影响较小,也可减少一次制动停车后再起动的运营费支出,且一旦列车溜人避难线后,堵塞区间的可能性较小,同时,站坪的坡度较缓可抵消失控列车的一部分动能,因而避难线较短。

(2)设在进站端其优点是:失控列车不易闯入站内,不影响站内作业,站内作业安全性较好,同时,车站到发线使用也比较灵活。

其缺点是:因道岔的定位向避难线开通,当避难线未装设能自动转换避难线道岔的列车自动测速装置时,下坡列车必须在避难线道岔前一度停车,待到发线开通后,方可起动进站。

这样不但影响区间通过能力,增加列车制动停车再起动的运营支出,同时也造成列车在下坡道上动能的损失和操纵的困难,列车一旦溜入避难线后,易堵塞区间。

此外,由于失控列车在进站端的速度较大,因而要求避难线较长,工程费用较高。

(二)客运业务设备1.旅客站房旅客站房是售票、候车和行包邮件承运、交付及保管的地方。

中间站的旅客站房可根据车站等级、客流量大小确定其规模。

2.旅客站台为了方便旅客上、下车及行包的装卸,应修建旅客站台。

旅客站台按其和站房和车站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分为基本站台、中间站台两种。

靠站房一侧的为基本站台,设在线路中间的为中间站台。

不论在单线铁路或双线铁路的中间站上,均应设置基本站台,以便利旅客乘降和车站值班员接发列车作业。

单线铁路中间站在客货运量较大、地县所在地或有旅客列车进行技术作业时,应设置中间站台,以使旅客列车会让或旅客列车和摘挂列车同时停站时均有站台可停靠。

双线铁路中间站均应设置中间站台,以便上、下行旅客列车及摘挂列车分别停靠站台。

中间站旅客站台的长度应根据旅客列车的长度确定,一般不短于300m,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或客流量较小的车站,站台长度可适当缩短。

中间站旅客站台的宽度应根据客流密度、行包运送方式及站台上设置的建筑物等因素确定。

基本站台宽度在旅客站房范围以内不应小于8m,困难条件下不应不小于6m。

中间站台宽度,单线铁路不应小于4 m,双线铁路不应小于5m。

旅客站台的高度,有高出轨面0.3 m、0.5 m和1.1m三种。

3.站台间的跨越设备站台间的跨越设备一般有平过道、天桥及地道三种。

4.雨棚在多雨多雪及酷热地区和旅客较多的中间站上,必要时可修建雨棚。

(三)货运业务设备1.货物站台中间站的货物站台高度一般和车底板高度相同,高出轨面1.1 m,亦称为普通货物站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