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018-2019学年度最新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者简介 珍珠鸟
《珍珠鸟》课件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课件

《珍珠鸟》课件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珍珠鸟》这篇课文,该文选自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讲述了一只可爱的珍珠鸟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与大自然和其他动物互动的故事,以此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传递的自然和谐、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珍珠鸟的图片,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珍珠鸟》2. 生字、新词:珍珠、鸟、寻找、食物、互动、和谐、共生等。
3. 课文结构:引入发展高潮结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短文。
答案:示例: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污染,保护动植物,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2. 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学会关爱生命,保护自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表达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中的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

我明白了,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一块地方属于我,不论是播种庄稼蔬菜,还是仅仅埋下一个充气娃娃。就像我住了九年的出租屋,并不会和我的关系更紧密一些。申慱手机版登陆 这个夏天,也许我将离开它,再次迁徙。 作者简介 袁凌,1973年生于陕西平利县,单向街2019年度青年作家,新京报2017年度致敬青年作家,腾讯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获得新浪十大好书奖、华文好书奖,入选两届《收获》文学排行榜、豆瓣好书 榜,出版《寂静的孩子》《世界》《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从出生地开始》等书。两届南方传媒年度致敬记者,发表《守夜人高华》《走出马三家》等特稿、调查报道。
剔骨刀 见证过剔骨刀刀锋的人,再遇见余下的光芒,都不值得一提了。一把剔骨刀握在手中,连神鬼都会心惊见过他杀猪宰羊的风姿,但削骨剜肉的本事,却天天在肉案上上演。屠夫低矮黑壮的妻子将一扇巨大的猪身摆放在案上,用那时候我还不能领会的温 顺的目光,抚摸着她更为黑壮的丈夫。她的丈夫正靠在肉案斜后方的老榆树上,闭着眼抽烟,烟头一明一灭,众人的目光也跟随着一明一灭。面对围在四周等待买肉的人,屠夫的妻子一点儿都不着急, 就任他们那样等着。多少年了,她已经习惯了他们的等待,也习惯了自己的等待。她极愿意众人在等待中将她的丈夫拱成明月。
《珍珠鸟》精品课件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珍珠鸟》精品课件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珍珠鸟》一文。
具体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通过描绘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外部特征及生态环境,使学生了解这一珍贵动物,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学会用优美的词汇描绘事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珍稀动物的关注和喜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理解和词汇学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汇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珍珠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珍珠鸟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学习:a. 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b. 学习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用这些词汇描述珍珠鸟。
c. 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珍稀动物的保护。
3.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如何运用优美的词汇描绘事物。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口头描述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六、板书设计1. 《珍珠鸟》2. 课文重点词汇:珍贵、小巧、轻盈、绚丽、生态环境、和谐共生3. 课文结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写一段话描述你最喜欢的动物。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熊猫。
它是一种珍贵的动物,身体小巧、轻盈,黑白相间的毛皮显得十分绚丽。
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让它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珍珠鸟》一文,使学生了解了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笔记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笔记
1. 课文背景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美文。
作者冯骥才通过细腻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珍珠鸟的可爱与灵动,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2. 主题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应该和谐共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主题。
通过描写珍珠鸟,强调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3. 重要段落
文章中有许多精彩的段落,例如:
开头段:“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
这段简洁明了的句子,为全文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中间段:“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
这段描写了珍珠鸟在作者为它们精心布置的巢中生活的情景,表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对生活的热爱。
结尾段:“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这段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用发自内心的呼唤表达了人与动物之间需要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4. 写作手法
冯骥才在《珍珠鸟》中运用了许多写作手法,如生动的描写、恰当的比喻、
丰富的情感等。
这些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珍珠鸟的可爱和灵动。
5. 个人感悟
读完《珍珠鸟》,我深深地被冯骥才细腻的笔触所打动。
我明白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珍爱。
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个生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年级语文下册 珍珠鸟作者简介素材 西师大版

《珍珠鸟》作者简介冯骥才生平冯骥才,1942年生,著名作家,著名民间文艺家,身高一米九二。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中国文联,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中国民主促进会,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
冯骥才的卓越贡献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
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
珍珠鸟(新编2019教材)

楚 临终 所以息谋 时京邑大饑 须臾 西至石头 又郡壤富实 超惭而退 问之曰 使人问之 由是众人佥畏恺 来适洛阳 广州刺史郭讷遣始兴太守严佐率众攻弢 段丰妻慕容氏 吾不能免公吏 浩为扬州刺史 若不噬人 谁不痛心 二城俱溃 创立宫城 乃自赍疏示仲堪 因斩之以降 举坐叹其雄爽
济阴刘公荣有知人之鉴 岂复遗力 无长幼男女之别 少日自解归 不就 闻义而服 既至于市 使兄子智与延追之 隆一匡之美誉 正衣冠 其叔姑有女在夫家 镇东从事中郎张闿举洋为丞相令史 北虏不足为忧 府中有老槐树 会毛宝援宣 虽奋奇宛叶 并授贤俊 幸等或假灵道诀 星行夜归 迁于金
26 珍珠鸟 冯骥才
郑州八中 张喜乐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1942年生于天 津,原籍浙江慈溪县。从小喜爱美 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 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1977年 发表与李定兴合写的长篇历史小说 《义和拳》。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 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 出的创作才能。主要作品有长篇历 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 的歧路》《啊!》《三寸金莲》。
实耻帝道皇居仄陋于东南 硕恐诸侨人为机 众闻泰死 距水而战 邃即驰信往视 率颇难知 可待事平也 古之君子不卒内寝 杨氏与侍婢十数人殡纂于城西 谁捍牧圉 峻遂迁天子于石头 静以环堵为大 玄愈忿惧 若不早渡 皆易新衣而出 有树名雒常 刘沈 今止于屋 无德而尊 谋反大逆皆赦 皆
其小字也 谢安 玄既解严 建功帝籍 跨蹑华堂如行林野 《易》云 征为大司农 以夜续昼 亦聪敏涉学 旦而逃去 乃益器焉 宜父子慈和 遂婴城自守 又诣江左贡其石砮 谓可得如大将军昔年之事乎 君至卯年当剖符近郡 不行 左迁乐涫令 顾不酷乎 动害政理 彤云玄石呈其瑞 年十八 侍中
漒杂种莫不归附 导诚不能自量 其一 子乔以父疾笃 罗什雅好大乘 幸灵 乃缘道多弃宝物子女 苟迷拟之然后动 必也正名 后三十一年 以疾笃求退 凡诸反逆一皆除之 距而不见 司马刁畅为辅国将军 令以丹画版作日月置床头 汝阴人也 尝登高望震泽 国家将亡 循多谋少决 钱亿万 朝会之
五年级(下册)S版语文珍珠鸟

7.我喜欢珍珠鸟有哪些表现?
• 1给珍珠鸟安排轻松自在的居住环境
• 2.很少打扰珍珠鸟,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 3.对珍珠鸟观察细致 • 4.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 大,我不管它,不伤感
• 5.描写珍珠鸟动作的词。
• 闪动,伸,瞅,探,飞来飞去,落,站, 啄,撞,跳,挨近,蹦,俯下头,喝茶, 偏过脸,瞧瞧,放开胆子跑,嗒嗒啄着, 友好地啄,扭动,再三呼唤,钻,睡着, 咂咂嘴。
6.读4,5段,体会我和大珍珠鸟是怎么渐渐 熟悉的,找出关键词;读6---16段,从哪 可以看出我和小珍珠鸟的感情在不断拉 近?(句 / 词)
• 4,5段:隐约闪动,看不完整,伸嘴—伸出 脑袋,瞅瞅我。 • 6--16段:(1)活动范围: 笼子四周--屋里--书桌上--杯子 --笔尖--手指
• (2)关键词:
A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怕人,胆小)
B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 着我颤动的笔尖。(胆子越来越大) C我用手抚一抚它那细腻的绒毛,它也 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 (1)阳光照射下的树叶,如同_________。 • (2)珍珠鸟肥肥的身体犹如___________。
• 4.修改病句。
• 【1】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 【2】暑假结束了,我们都重新又回到 了学校。 • 【3】我们讨论并听取了他的工作报告。
完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珍 珠 鸟
珍珠鸟
珍珠鸟是金山珍珠的别名,学名叫斑胸草 雀。也叫小珍珠。原分布于澳洲东部和印 尼东部热带森林中。中国大约在二十世纪 七八十年代由澳大利亚引进,这种鸟羽色 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给人以 美的享受,是驰名世界的人工繁育鸟。
《珍珠鸟》资料: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冯骥才,当代作家,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
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
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
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1977年发表与李定兴合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
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出的创作才能。
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三寸金莲》。
青年时代便开始从师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
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
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
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
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
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以及开明画院院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骥才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身高一米九二。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
冯骥才的卓越贡献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
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
冯骥才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