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优质PPT课件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 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谜
共产党?
苏维埃?
关于红军
造反者(45) 贺龙二三事(54) 红军旅伴(61)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彭德怀印象(269)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红小鬼”(339) 关于朱德(355)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 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五篇 长征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再读目录
小结
猜读法 速读法 批注法
读目录,知思路,明内容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作业
阅读全文,继续解谜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谜
共产党?
苏维埃?
阅读规划
阶段
任务
要求
第一阶段(9底。
1.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第二阶段(9 月23日-10月 9日)
《长征》专题 阅读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
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 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 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 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 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 终愉快乐观!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习题在线
3.斯诺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 溃退。”斯诺为什么这样说?
(1)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军心士气和政 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 (2)共产党人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这是一场精神抖擞的 胜利进军。 (3)红军正确地预见到了西北地区将对中、日、苏的命运起到决定性 作用,而后来的历史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预见的正确性。
走近作品 主要人物
2.周恩来
个人经历:他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 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响,他从 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他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到 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学习,回国的时候已经是著名的 革命组织者。 外貌描写: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 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 睛富于热情。(外貌清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性格特点:温和文雅、平易近人、头脑冷静、善于计划
阅读指导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 用事实说话。《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 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 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 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阅读指导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长征的历史价值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 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艺术特色
1.难能可贵是实录精神。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 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特别是很多采访,都采用了 “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 2.高超的表现技巧。运用典型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如写周恩来迎接作者的细节描写,绘声绘色,让书中的人 物鲜活了起来。 3.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拓展探究
专题二: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 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央红军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伤亡重大,未能粉 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主力被迫退出苏区, 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路线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途经江西、 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 陕西等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拓展探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 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 气,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中国 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 丹、贺龙、彭德怀等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 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 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 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 人物形象。
启示与感受
这本书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 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 环境描写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 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 的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精读细研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 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 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 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 “事实”。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品析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报告文学除了真实性以外,形象性和抒情 性也很重要。本书中除了真实的话语转述,还 有大量作者个人的感受和评价,在史实中也经 常穿插一些淡淡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这种 语言风格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阅读中,我们可以勾画这些句子,并学会分享 阅读感受,借此提高阅读的兴趣。
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 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 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 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 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 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 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 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毛泽东、 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 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 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 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
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 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同年10月底,斯诺带着采访资料、胶卷和 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 头写作,这部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旅行 就是体味不同的人生。斯诺冲破层层阻碍, 来到陕北采访,实际上就是一场人生的旅 行,他不仅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而且体味 到了不同的人生。我们组负责情节梳理, 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展示:
整部作品,我们组认为作者基本上是 按照他的行踪和见闻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 全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关于红 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 领导人的采访;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 张和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采访经历和 感受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新人教版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 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 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 的眼睛富于热情。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导读
这段话,初读时并不起眼。但设想一下,此时斯诺这 个“外国人”孤身一人,惴惴不安地进入当时谣传为“赤 匪”的老巢,一路上无论是雇佣的骡夫对他的牛皮鞋子多 次表示羡慕,还是红区那些醒目的黑字写的标语都让他感 到异常不安、恐惧。更何况此时的斯诺撞见游击队正在操 练,为游击队是否会把他当做“白党”处决而心绪难安。 这时这个温和文雅的清秀青年的出现,可不是神兵天降? 最让斯诺激动的,更莫过于这个青年用英语跟他打了招呼! 在一个外界传说都是“无知土匪”、“强盗”的红区,竟 然听到了相隔已久的英语!这打破了斯诺过去因他人传言 对红军产生的印象,不得不重新重新观察这个温文尔雅的 红军指挥员。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是清朝大官,父母知书达礼,自 己有突出的文学天赋又上过大学,受过开明教育,竟然因组织学生 运动,锒铛入狱一年。
此后他先后留学法国、德国、英国,竟在国外学习期间组织建 立了后来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回国后直接与国 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汇合。
名著导读
他二十六岁时,尽管蒋介石并不喜欢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却 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名著导读
紧接着,周恩来亲自动手替斯诺起草了一个为期92天的旅程,上面细致地写 着旅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信和我一样做过旅行攻略的人看到这里都会由衷佩服周 恩来。7天的旅行计划都让人苦不堪言,更何况周恩来一挥手便是92天的详尽计划, 其思维的缜密、工作的高效率令人叹服。再来看一看,斯诺是谁?一个无政党观 念的美国记者。周恩来是谁?一位东部战线的司令。周恩来替他安排在百家坪过 夜,又为他写旅程计划,又安排他骑马去临时首都,又帮他打电报告知毛泽东和 其他苏区干部。周恩来周到细致的接待可以说完全体现了大国之邦的礼仪,你要 是斯诺还能在他身上见到一丝外界所传的“土匪”之气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导读
这段话,初读时并不起眼。但设想一下,此时斯诺这 个“外国人”孤身一人,惴惴不安地进入当时谣传为“赤 匪”的老巢,一路上无论是雇佣的骡夫对他的牛皮鞋子多 次表示羡慕,还是红区那些醒目的黑字写的标语都让他感 到异常不安、恐惧。更何况此时的斯诺撞见游击队正在操 练,为游击队是否会把他当做“白党”处决而心绪难安。 这时这个温和文雅的清秀青年的出现,可不是神兵天降? 最让斯诺激动的,更莫过于这个青年用英语跟他打了招呼! 在一个外界传说都是“无知土匪”、“强盗”的红区,竟 然听到了相隔已久的英语!这打破了斯诺过去因他人传言 对红军产生的印象,不得不重新重新观察这个温文尔雅的 红军指挥员。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是清朝大官,父母知书达礼,自 己有突出的文学天赋又上过大学,受过开明教育,竟然因组织学生 运动,锒铛入狱一年。
此后他先后留学法国、德国、英国,竟在国外学习期间组织建 立了后来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回国后直接与国 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汇合。
名著导读
他二十六岁时,尽管蒋介石并不喜欢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却 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名著导读
紧接着,周恩来亲自动手替斯诺起草了一个为期92天的旅程,上面细致地写 着旅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信和我一样做过旅行攻略的人看到这里都会由衷佩服周 恩来。7天的旅行计划都让人苦不堪言,更何况周恩来一挥手便是92天的详尽计划, 其思维的缜密、工作的高效率令人叹服。再来看一看,斯诺是谁?一个无政党观 念的美国记者。周恩来是谁?一位东部战线的司令。周恩来替他安排在百家坪过 夜,又为他写旅程计划,又安排他骑马去临时首都,又帮他打电报告知毛泽东和 其他苏区干部。周恩来周到细致的接待可以说完全体现了大国之邦的礼仪,你要 是斯诺还能在他身上见到一丝外界所传的“土匪”之气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红军长征的敬意和对中国革命的期待。
-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分析纪实作品时,指导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分辨事实与观点,例如作者在描述红军长征时,哪些是客观记录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主观情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客观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历程。纪实文学作品是传承历史、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纪实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真实事件展现长征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力量。
-识记并运用作品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斯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例如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客观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真实资料。
-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历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奥秘。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分析纪实作品时,指导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分辨事实与观点,例如作者在描述红军长征时,哪些是客观记录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主观情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客观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历程。纪实文学作品是传承历史、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纪实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真实事件展现长征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力量。
-识记并运用作品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斯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例如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客观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真实资料。
-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历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奥秘。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创新课件】

拓展探究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示例:朱德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 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 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 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 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不料,朱德 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 个字……”
拓展探究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2.出身与家庭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佃户家
庭,祖籍广东韶关,客家人。其家在“湖广填四川” 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 贫苦。 3.童年的经历
由于家境贫困,朱德自幼便开始劳动,四五岁 时就帮母亲干活儿,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会 种地,平时除了上私塾,还要挑水、放牛、种地。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 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 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 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 “事实”。
第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 体印象。
第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 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 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 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 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拓展探究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专题二:关于长征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PPT课件

如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我们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红星照耀中国目录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戓争不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斱面的内容
7
《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请罗列 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 的采访; 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 军的军事策略; 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8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 后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 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做些什么?重点突 出了什么内容?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 者埃德加·斯诺(美国),题目中“红星”象 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 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 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 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 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
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
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
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
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
人物形象。
4
《红星照耀中国》 畅销的原因
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 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真实是它畅销 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7
《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请罗列 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 的采访; 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 军的军事策略; 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8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 后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 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做些什么?重点突 出了什么内容?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 者埃德加·斯诺(美国),题目中“红星”象 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 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 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 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 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
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
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
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
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
人物形象。
4
《红星照耀中国》 畅销的原因
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 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真实是它畅销 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
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 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页第2自然段
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分享交流
我喜欢的人物: 外貌与言谈: 主要经历: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作者评论: 我的感受:
“红小鬼”
从第
页第
段
第
行的
句子中,
我看到一个
的他。
思考讨论:
我与他们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 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 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 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 立、林彪这些人——所口述的——他们的斗争生 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 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 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手抄报
阅读规划
阶段
第三阶段
任务
要求
举行读书 汇报会
1.手抄报展示; 2.选择一个主题发言:①我最 喜欢(敬佩)的红军;②我心 中的长征;③我所了解的苏维 埃;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 仰;⑤探究纪实作品的艺术魅 力;…… 3.写一篇读后感。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 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
来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五篇 长征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选读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速读,勾划描写人物外貌形 象与言谈举止的词句,梳理人物的主要 经历,标注 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
感受。
人物:周恩来
示例
外貌与言谈: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长
又黑,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 缓,但相当准确。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谜
之
旅
曾用名:《西行漫记》 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第一重
看封面 看作者 看目录
第二重
边读边思 边读边注 读出思想 读出感受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 成立(次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 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 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 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阅读全文,继续解谜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谜
共产党?
苏维埃?
阅读规划
阶段
任务
要求
第一阶段
阅读全书 边读边画,寻找谜底。
第二阶段
专题探究
一:领袖人物和 红军将领的革命 之路 二:关于长征 三:信仰与精神 …… 完成“名著阅读”
例:关于长征
1.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 次写下牺牲人数、重要事件, 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 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 因、意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再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 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谜
共产党?
苏维埃?
关于红军
造反者(45)
彭德怀印象(269)
贺龙二三事(54)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军旅伴(61)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苏维埃掌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关于朱德(355)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五角星、八角 帽,这是毛泽东广 为流传的一张照片, 你知道这是谁拍摄 的吗?你知道照片 背后有着多少故事 吗?
有这样一个人
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 深入“土匪聚集的地方” 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30卷胶卷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
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 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 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 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 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 精华。
——《一九三八年年中译本作者序》
小结
猜读法 速读法 批注法 读目录,知思路,明内容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读序言,知始末,明意图
有这样一段友谊
他,一位新中国宏基伟业的缔造者;他,一位美利坚胸怀 正义的记者。两人在炮火隆隆的战争岁月中一见如故,进而结成 长达 35载的真挚友谊。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斯诺在一起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斯诺坟墓
有这样一本书
中国 万千青年 走上革命之路 加拿大 白求恩 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红 色 中 国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