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第十二章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介绍了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以下是关于简单机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简单机械的概念:简单机械是由几个零件构成的机械装置,它们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作用点的位置。
2.机械优势的概念:机械优势是指在简单机械中,输入的力与输出的力之间的比值。
机械优势大于1时,可以实现力的增大;机械优势小于1时,可以实现力的减小。
3.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杠杆是加固在支点上的一个刚体,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根据支点位置的不同,杠杆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杠杆。
4.原理:一类杠杆的支点在力的中间,输入力和输出力在杠杆两侧,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5.应用:剪刀、夹子等。
6.原理:二类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一端,输入力和输出力在支点的两侧,用于实现力的增大。
7.应用:蹬车、拨火棍等。
8.原理:三类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一端,输入力和输出力在支点的同一侧,用于实现力的减小。
9.应用:手臂、夹子等。
10.轮轴原理和应用:轮轴是由圆盘和固定在轮轴上的轴组成的。
通过旋转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1.绳索原理和应用:通过拉动绳子,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12.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13.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物体在静止时,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时,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物体间的粗糙度和物体的压力有关。
14.塞5560与斯福韦茨定律的关系:斯福韦茨定律表明,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和物体压力的乘积成正比。
15.斜面的概念和原理: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通过减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来实现力的减小。
16.水平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当物体在水平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垂直压力成正比。
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涂抹润滑剂来减小,或者通过增加物体与表面间的粗糙度来增大。
17.斜面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斜面的摩擦力是由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合成而成。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1.机械:机械是指能够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工具或设备。
简单机械是能够通过简单的自然力实现工作的机械,它们是复杂机械的基础。
2.杠杆:杠杆是由一个刚性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旋转的机械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同位置的外力点来改变一个物体的力臂和力矩,从而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杠杆的力矩等于力臂乘以力的大小,而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力臂越短,所需的力就越大。
3.绳索和滑轮:绳索和滑轮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滑轮组。
滑轮组是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
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当使用滑轮组时,力的方向被改变,但是力的大小与施加力的大小相等。
4.斜面和斜面组: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
当物体沿着斜面上升或下降时,斜面可以减少所需的力。
斜面组由几个斜面连接在一起,可以形成更复杂的机械装置,如坡道、台阶等。
5.齿轮和齿轮组:齿轮是由一个或多个齿轮组成的机械装置。
齿轮之间的齿轮接触会产生力和运动的传递。
齿轮组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速度。
当两个齿轮相互作用时,它们的齿数和直径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力比例和速度比例。
6.轴承:轴承是一种用于减少摩擦和支持旋转运动的装置。
它由一个或多个滚珠或滚柱组成,可以使旋转运动更加顺畅和高效。
7.能量转换:机械装置可以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杠杆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势能或动能;滑轮组可以将人的力转化为机械能;齿轮组可以改变力和速度的比例等等。
8.功和机械效率:功是指机械设备对外界做功的能力。
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输出功与输入功之间的比值。
理想情况下,机械效率为1,表示所有输入的能量都被完全转化为输出能量。
但在实际中,由于能量损耗和摩擦等因素的存在,机械效率往往小于19.简单机械的应用: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开启门窗时使用的门把手和手柄是杠杆的应用;使用滑轮组可以便捷地搬运重物;斜面的应用可以使上坡更容易等等。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关于简单机械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机械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简单的物理工作。
本文将从简单机械的定义、类型、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介绍。
二、简单机械的定义简单机械是指那些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能够将力和运动相互转换的装置。
它们通常没有电动或电子部件,是基于物理原理运作的。
三、简单机械的类型1. 杠杆: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常见的杠杆有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它们的原理都是通过力臂和力臂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2. 轮轴:轮轴是由一个固定的轴和一个绕轴旋转的轮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轮轴的原理是通过轮的旋转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滑轮:滑轮是一个带有凹槽的圆盘,它可以转动并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通常与绳索一起使用,通过绳索的拉扯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4. 斜面: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它可以减小或改变物体移动时所需的力。
斜面的原理是通过减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分量来减小所需的力。
5. 楔子:楔子是一个尖锐的物体,它可以分割物体或将物体固定在一起。
楔子的原理是通过将力分散到较大的面积上来实现工作的。
6. 螺旋:螺旋是一个带有螺纹的物体,它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
螺旋通常与螺母一起使用,通过旋转来实现线性运动。
四、简单机械的原理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基于力的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
通过合理设计和组合各种零部件,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方向的改变、运动的转换等功能。
五、简单机械的应用简单机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1. 日常生活中,剪刀、开瓶器、梯子等都是简单机械的应用。
2. 工业生产中,起重机、传送带、机械手等都是基于简单机械原理设计的。
3. 农业领域,农用车、农用机械等也都是简单机械的应用。
六、总结简单机械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简单的物理工作。
本文从简单机械的定义、类型、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基于力的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合理设计和组合零部件,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方向的改变、运动的转换等功能。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简单机械是指没有动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形式的装置。
在学习力和能量时,学生会接触到简单机械这一概念。
下面是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的知识点。
1. 什么是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有六种:杠杆、轮轴、滑轮、楔形物、螺旋线和固定斜面。
这些物理器件可以将原来需要施加大力气才能完成的工作变得更容易。
2. 杠杆的特点和应用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设备。
杠杆的作用是用力臂拉动物体臂。
杠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杠杆、第二类杠杆和第三类杠杆。
第一类杠杆:杠杆支点在力臂和物体臂之间。
常见的应用有推门、锤子和钳子等。
第二类杠杆:力臂比物体臂长。
常见的应用包括瓶盖开启器和钳子等。
第三类杠杆:物体臂比力臂长。
俯卧撑和钳子是常见的应用。
3. 轮轴的特点和应用轮轴由一个转动的轮和固定在轮上的杆棒组成。
轮轴可以改变方向,例如拖拉机中的方向盘。
与杠杆不同,轮轴的应用中力往往比物体要多。
4. 滑轮的特点和应用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可以使拖拉机拖得更吃力,并能减少人体肌肉的疲劳程度。
滑轮分为两种类型: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
移动滑轮:移动滑轮是一种可以在绳子中移动的滑轮。
它可以增加绳子的长度,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固定滑轮:固定滑轮通常与移动滑轮配合使用。
它旋转在固定的顶部,力通过顶部。
5. 楔形物的特点和应用楔形物通常用于分离两个物体。
斧头和刀都使用了楔形物的原理,使刃部分离开并分离木材或其他物体。
楔形物的应用还可以将平面转换为倾斜面,用于提高效率。
6. 螺旋线的特点和应用螺旋线包括螺旋和斜轴。
螺旋线应用于许多机械设备和电器中,例如钉子、螺丝等。
7. 固定斜面的特点和应用固定斜面是一种斜面,不可移动。
固定斜面通常用于提高效率,使某些任务更加容易完成,例如上去上楼梯或者把物品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平台。
总之,简单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工作,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
掌握简单机械的知识对学习力和能量等课程非常重要,应该加以重视。
版八年级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简单机械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系统,用来完成一定工作的工具或装置。
下面是八年级简单机械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含义、种类和应用):一、杠杆:1.含义:杠杆是由一个固定支点和施力点组成,通过施力使物体绕支点转动的装置。
2.种类:(1)一级杠杆:力臂和力矩臂相等,如剪刀、平衡杠等。
(2)二级杠杆:力臂大于力矩臂,如开瓶器、螺旋起重机等。
(3)三级杠杆:力臂小于力矩臂,如手臂、夹子等。
3.应用:杠杆常用于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和调节力的方向。
比如使用杠杆可以轻松地打开瓶盖、拔出钉子等。
二、轮轴:1.含义:轮轴是由一个固定轴和沿轴线旋转的轮组成的装置。
2.种类:(1)固定轴:轮和轴在一起固定,如自行车的轮子。
(2)车轴:轴可在轮内滑动或拆卸,如手推车、火车的轴。
(3)键轴:轴通过键与轮连接,常用于大功率传输,如发动机。
3.应用:轮轴常用于传递和改变力和运动方向。
比如自行车的轮子用于传递人的力量,并改变方向。
三、滑轮:1.含义:滑轮是由一个固定轴和装在轴上的带槽的圆盘组成的装置。
2.种类:(1)单滑轮:只有一个滑轮,如吊车的滑轮系统。
(2)复式滑轮:由多个滑轮组成,如滑轮组和电梯的滑轮系统。
3.应用:滑轮常用于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
比如用滑轮可以很轻松地抬起重物。
四、斜面:1.含义:斜面是一个由斜平面组成的装置,可以将力的方向转换为力的方向。
2.种类:(1)直线斜面:斜面是一条直线,如滑雪场的斜面。
(2)曲线斜面:斜面呈曲线形状,如滑滑梯。
3.应用:斜面常用于减少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使用斜面可以轻松地将物体推上一段距离。
五、螺旋:1.含义:螺旋是一个由螺纹形状的线与一个圆筒面组成的装置。
2.种类:(1)简单螺旋:线与圆筒面的角度小于90度,如刀削机。
(2)导程螺旋:线与圆筒面的角度等于90度,如螺丝。
3.应用:螺旋常用于提升和转动物体。
比如用螺旋可以提升重物或固定物体。
六、机械运动和机械工作的关系:1.机械运动:指机械部件在一定空间内的移动和旋转。
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

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简单机械和功”部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部分,接下来为你整理了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②好处: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足:不能省力。
③实质:等臂杠杆。
④力臂图:(2)动滑轮①定义:轴和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②好处:省一半力;不足: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④力臂图:(3)滑轮组①定义: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的机械。
②好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③公式:竖直放置:F=1/n(G物+G动轮) 水平放置:F=f/n S=nhV绳=nV物(n /绳子的股数F /水平拉力f /摩擦阻力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物体移动的高度V /速度)④绳子段数的判断:以直接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为标准⑤绕绳法:a、定绳子段数:n≥G/F b、定个数:动、定滑轮个数;c、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绕起、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绕起;d、绕绳子时要顺绕,且每个滑轮只穿一次绳子,不能重复。
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的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好处:可省力、可省距离、可改变力的方向。
(2)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力臂作图方法: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力臂为0)(4)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 = F2L2 应用(最省力,力臂最长)(5)分类省力杠杆:L1﹥L2 F1﹤F2 不足: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 F1>F2 好处:省距离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轮轴①定义:由轮和轴组成、绕同一个轴线转动。
实质:变形杠杆。
②特点:动力作用在轴上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③公式:F1 =F2r/R(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力就是作用在轴上的力的几分之一)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机械效率1、有用功(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完成某个任务,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做的功;(2)一般计算公式:W有用= Gh;2、额外功:(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2)公式:W额外=fs;3、总功:(1)定义: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叫总功;(2)公式:W总=W有用+W额外;FS=Gh+fs4、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2)公式:η=W有用/W总;(3)理解:a、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b减小额外功在总功占的比例可以提高机械效率;c、它是衡量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d、同一机械机械效率可能不同;。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

简单机械是指由几个简单的部件组成的一种机械结构,它们能够利用力的特性来增加或改变力的方向。
简单机械主要包括杠杆、滑轮、斜面、螺旋线、楔子和滑动组件等。
下面我将就这些简单机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杠杆杠杆是一种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常见的有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1.一级杠杆一级杠杆的支点在力的中间,在该力平衡状态下,支点两侧的力乘力臂相等。
2.二级杠杆二级杠杆的支点不在力的中间,在该力平衡状态下,力乘力臂之积相等。
3.三级杠杆三级杠杆的支点在力的一侧,在该力平衡状态下,力乘力臂之积不相等。
二、滑轮滑轮是由一个轮子和一个与之相连的绳子或链条组成的简单机械。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根据滑轮组件的不同,滑轮又分为以下几种:1.定滑轮:支点固定不动,只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支点可以运动,改变力的方向的同时也可改变力的大小。
3.滑动组件:由多个滑轮组成,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三、斜面斜面是由一个斜面和一个平面或地面组成的简单机械。
斜面可以减小所需的力来提升物体,但要增加移动的距离。
在斜面上,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力:1.支持力:物体受到的斜面支持力,垂直于斜面。
2.重力: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
利用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斜面所需的力大小。
四、螺旋线螺旋线是由一个螺旋线和一个螺母组成的简单机械。
螺旋线可以转动并产生向前或向后的线性运动。
螺旋线的两个重要参数是:1.螺距:螺母在螺旋线上移动一个周期所需的长度。
2.杠杆臂:螺线上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通过螺旋线的杠杆原理可以计算所需的力以及移动的距离。
五、楔子楔子是由一个锋利的三角形物体组成的简单机械。
它可以用来分开物体,例如切割木材或石头。
楔子的重要参数是角度和力的大小。
利用楔子的杠杆原理,可以计算所需的力以及切割的厚度。
六、滑动组件滑动组件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
滑动组件通常用于提升重物,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成品)

简单机械知识点一、杠杆1、 定义: 。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 。
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 。
用字母 F 2 表示。
④动力臂: 。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 。
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 杠杆平衡是指: 。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
写成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4、应用: 二、滑轮1、 定滑轮:①定义: 。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G ) 2、 动滑轮:①定义: 。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 。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 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 又能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n 1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n1(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④ 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 总=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有一定长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2、杠杆的七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6)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7)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l1和l2恰好重合,这样就可以由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力臂食物大小了,而图甲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读力臂的数值就没有乙方便。
由此,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我们才能够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实验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螺母。
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杠杆如果在相等时间内能转过相等的角度,即匀速转动时,也叫做杠杆的平衡,这属于“动平衡”。
而杠杆静止不动的平衡则属于“静平衡”。
三、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使用时可省力(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却费了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并且比不使用杠杆,力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大)。
2、费力杠杆:动力臂l 1<阻力臂l 2,则平衡时F 1>F 2,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
使用费力杠杆时虽然费了力(动力大于阻力),但却省距离(可使动力作用点比阻力作用点少移动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l 1=阻力臂l 2,则平衡时F 1=F 2,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
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时不存在的。
一、滑轮
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如右图所示。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如下中图所示)
轴心O 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可知,则,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S=h
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图中F 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图中得到使重物G 上升的力)。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
(如上右图所示)
对于定滑轮来说,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定滑轮都是一个等臂杠杆,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 。
(不计绳重和摩擦)
3、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如上中图所示) 图中O 可看作是一个能运动的支点,其动力臂l 1=2r ,阻力臂l
2=r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即F 1·2r=F 2·r ,得出2121F F =
,当重物竖直匀速向上时,F 2=G ,则G F 2
1
1=。
(3)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
(如上右图所示) 对于动滑轮来说:
(1)动滑轮在移动的过程中,支点也在不停地移动;
(2)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是:动滑轮与重物一起匀速移动;动力F1的方向与并排绳子平行;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二、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物G n
F 1
=
(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滑物G
G n
F +=1
3、动力移动的距离s 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 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 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 倍,即s=nh 。
如下图所示。
(n 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物绳nV V =
n=4
D F 4、滑轮组的组装:(1).根据G n
F =
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 ;(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
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
在确定了动、定滑轮个数后,绳子的连接应遵循“奇拴动、偶拴定”的规则,由内向外缠绕滑轮。
三、轮轴
1、定义:由两个半径不同的轮子 固定在同一转轴的装置叫做轮轴。
半径较大的轮叫轮,半径较小的轮叫轴。
2、实质:轮轴可看作是杠杆的变形。
如右图所示。
3、特点:当把动力施加在轮上,阻力施加在轴上,
则动力臂l 1=R ,阻力臂l 2=r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即F 1R=F 2r ,∵R >r ,∴F 1<F 2,即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却费了距离。
四、斜面
(1)如图所示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 简单机械,但却费距离。
(2)如上图所示:当斜面高度h 一定时,斜面L 越长,越省力(即
当斜面长L 相同时,斜面高h 越小,越省力(即F 越小);
当斜面L 越长,斜面高h 越小时,越省力(即F 越小)。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 W 总-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 W 有用/η 斜面:W 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某滑轮 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 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η W 有用
W 总
= η Gh FL = η Gh FS = Gh Fh = G
F
=
η Gh FS = Gh F2h = G
2F
=
η Gh FS = Gh Fnh = G
nF
=
η W 有用 W 总 = Gh 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