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氮肥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

高中氮肥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

高中氮肥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氮肥的生产原理和方法。

理解氮肥的使用方法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学会氮肥的储存和保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氮肥的化学性质。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氮肥的生产原理和方法。

氮肥的使用方法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难点:氮肥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的使用现状,引导学生关注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课堂讲解(1)氮肥的生产原理介绍氮肥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氮肥生产的基本原理,如合成氨法、硝酸法等。

分析不同生产方法的优缺点。

(2)氮肥的使用方法介绍氮肥的使用方法,如撒施、冲施、穴施等。

分析不同使用方法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氮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讲解氮肥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如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

分析过量使用氮肥的副作用,如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

3.实验观察设计实验,观察氮肥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氮肥的化学性质。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2)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氮肥的生产现状及政策。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疑问。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氮肥生产和使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重难点补充:1.氮肥的生产原理对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餐桌上的粮食是如何长得又高又壮吗?其实,秘密就藏在土壤里,而氮肥就是其中的魔法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肥的生产过程和使用方法。

2.掌握合理使用氮肥的技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二、教学内容1.氮肥的生产过程1.1合成氮肥的原料和工艺1.2氮肥的不同类型和成分1.3氮肥生产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2.氮肥的使用方法2.1氮肥的种类和施用量2.2氮肥的施用时间和方法2.3氮肥的施用技巧和注意事项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3.2氮肥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问题3.3减少氮肥使用的方法和建议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田施肥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农田施肥的重要性和问题。

2.知识介绍(30分钟)2.2氮肥的使用方法:介绍不同类型的氮肥,以及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的选择。

2.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讲解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氮肥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问题。

3.案例分析(30分钟)根据不同农作物种植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氮肥和施肥方式。

4.小组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氮肥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5.教师点评(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

6.练习与评价(20分钟)6.1小组演练: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编写一个实际氮肥使用的方案。

6.2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氮肥如何合理使用的短文,包括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方法,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

2.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2.检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

3.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理解程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习目标】1、掌握氨气的制备、铵盐和氨的主要性质和使用;2、了解铵盐和氨的检验方法;3、了解氮肥的性能、使用注意事项及化肥的意义。

【重点难点】氨气的制备、铵盐及氨的性质【课前预习】 一、氨的制取1、氨的工业制法 原理:2、氨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加热浓氨水;加热 Ca(OH)2+2NH 4Cl 混合物收集方法: 干燥方法:用碱石灰(CaO 和NaOH)干燥氨气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 ,说明氨已收集满了;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棒置于试管口,若有 产生,说明氨已收集满了。

尾气处理:用蘸取 或 的棉花吸收。

二、氨气的性质1、NH 3的物理性质: 色 气味的 体,比空气 ,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中大约可以溶解 体积氨气,氨易 。

2、氨的化学性质 (1) 氨气跟水反应注意:①氨气溶于水,所得氨水呈 性。

②氨水中的分子有 ;离子有 。

③主要成分是 ,故氨水应写为NH 3·H 2O ,而不能写成NH 3或NH 4OH ;但氨水中溶质为NH 3,而非NH 3·H 2O 。

④ 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 。

⑤NH 3·H 2O NH 3↑+H 2O 故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浓氨水制 。

(2) 氨气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 3+HCl = ; NH 3+HNO 3= ; 2NH 3+H 2SO 4= 三、铵盐的性质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 , 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1) 铵盐受热分解:铵盐受热时,一般放出氨气,但氯化铵分解生成的氨气与氯化氢气体遇冷又会结合生成氯化铵。

NH 4Cl(2) 铵盐跟碱的反应 (NH 4)2SO 4+2NaOH3、NH 4+的检验如固体(或溶液)+溶液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班级: 姓名:四、常见氮肥种类: ;使用注意: ;保存: 【反馈练习】1、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 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 氨水中的NH 3·H 2O 电离出少量的OH -C. 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 氨本身的碱性弱 2、检验氨气可选用 ( )A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C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D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3、已知NH 3和HCl 都是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的烧瓶各收集满NH 3和HCl 气体,喷泉实验后二个烧瓶充满,期中溶液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4、实验室干燥氨可选用的干燥剂是 ( )A.无水氯化钙B.P 2O 5固体C.浓硫酸D.NaOH 固体5、将20mLNO 2和NH 3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方程式是:6NO 2+8NH 37N 2+12H 2O 。

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的重要性。

2.掌握氮肥的生产过程和使用方法。

3.了解氮肥的利与弊,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氮肥的生产过程2.氮肥的使用方法3.氮肥的利与弊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简要介绍氮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步骤二:学习氮肥的生产过程(20分钟)1.简要介绍氮肥的生产原理。

a.介绍氨的制取方法:金属铁与氨气反应制取氨。

b.介绍尿素的合成:将二氧化碳与氨在高压下反应合成尿素。

2.展示氮肥的生产实验过程。

a.实验1:利用金属铁与氨气反应制取氨。

b.实验2:展示尿素的合成过程。

步骤三:学习氮肥的使用方法(30分钟)1.介绍氮肥的分类。

a.无机氮肥:包括硝酸铵、尿素等。

b.有机氮肥:包括鸟粪、豆饼等。

2.详细介绍无机氮肥的使用方法。

a.硝酸铵的使用:介绍硝酸铵的施用原则、数量和时间等。

b.尿素的使用:介绍尿素的施用原则、数量和时间等。

3.进行氮肥的土壤调查实验。

a.分析不同土壤中的氮肥含量。

b.讨论土壤中氮肥含量的分布规律。

c.总结不同土壤中氮肥含量的影响因素。

步骤四:探讨氮肥的利与弊(30分钟)1.讨论氮肥的利与弊。

a.利: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植物生长。

b.弊:污染土壤和水源,导致环境污染。

2.进行环保实验。

a.使用氮肥施肥后观察土壤和水体的变化。

b.讨论氮肥的污染问题。

步骤五:总结(5分钟)1.总结氮肥的生产过程和使用方法。

2.回答开头引导问题: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什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实验观察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

3.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

五、教学资源1.教科书《化学》(苏教版必修1)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用具和实验原料。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的表现。

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1.拓展讨论氮肥的替代品及其优缺点。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4.2.2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4.2.2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案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理解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了解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探究一、氮的固定二、氨气1.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1)氨气的化学性质①与H2O反应:NH3+H2O NH3·H2O。

②与盐酸反应:NH3+HCl===NH4Cl。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

③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催化剂△4NO+6H2O。

(2)氨水的性质①弱碱性。

电离方程式:NH3·H2O NH+4+OH-。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

②不稳定性。

受热分解:。

3.实验室制法(1)原理:。

(2)收集:法。

(3)检验:用试纸检验。

4.氨的用途(1)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2)氨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

三、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晶体,于水。

2.化学性质(1)受热易分解: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与碱反应:NaOH与NH4NO3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喷泉实验原理分析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喷泉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盛气装置要预先进行气密性检查,只有气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2)圆底烧瓶在充入氨气前应是干燥的,否则会浪费氨气。

(3)圆底烧瓶内要充满氨气,氨气过少往往不能形成喷泉。

(4)玻璃导管插入滴加酚酞溶液的水中的部分不能太短,以防导管过早地与酚酞溶液脱离而导致喷泉停喷。

五、喷泉实验的计算方法1.实验完成后,溶液充满烧瓶,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由体积换算确定)。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氮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掌握氮肥的生产原理和过程;3.理解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氮肥的生产原理和过程;2.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氮肥的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理解;2.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教学准备:1.氮肥的制作视频资料;2.氮肥的实物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养分。

2.提问:氮肥在植物的生长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二、讲解氮肥的生产原理和过程(20分钟)1.播放氮肥的制作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氮肥的生产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氮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等。

3.解释氮肥生产原理:氮肥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大量氮元素的物质,如尿素、铵盐等。

氮肥的生产过程主要包含氮元素的提取和氮元素的转化两个步骤。

三、讨论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浇灌的时机、浓度的选择、使用量的掌握等。

2.分组讨论,提出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展示给全班。

四、演示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20分钟)1.准备一些植物种子和合适的土壤,示范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氮肥。

2.指导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使用氮肥的效果,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氮肥的正确方法很重要?氮肥的使用有哪些潜在的问题?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浏览相关资料,了解氮肥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对氮肥的认识。

2.鼓励学生在家里或学校的花园中进行小规模的氮肥制作和使用实验,加深对氮肥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2.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展示结果,评估他们对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的理解情况。

3.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植物的生长是否良好,评估氮肥使用效果。

高中化学-氮肥的生产及应用导学案

高中化学-氮肥的生产及应用导学案

高中化学-氮肥的生产及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氨的重要性质、制备和用途.2、了解铵盐及其性质和用途.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时的注意事项.【重点难点】重点:氨的性质、制备和用途.难点:氨的性质 .【导学流程】一、氨:1、物理性质:Array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氨的水溶液呈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原因(2)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现象与硫酸反应,现象与硝酸反应,现象(3)与氧气反应,氨气表现性.3、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反应装置:净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尾气处理:4、合成氨工业:(1)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和压缩:N2取自空气,H2来源于水和燃料.(2)氨的合成:二、铵盐:组成中含有的盐类.(1)物理性质:均为色晶体,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不稳定性:NH4HCO3受热分解NH4Cl受热分解与碱反应:稀溶液中不加热的离子方程式浓溶液中或加热的离子方程式(3)铵盐的用途:做、制炸药等.三、氮肥:硫酸铵:俗称化学式;氯化铵:俗称化学式;硝酸铵:俗称化学式;尿素:化学式,含氮量碳酸氢铵:俗称化学式.【课堂练习】1、氨是一种重要的制冷剂,这是因为:A.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 B.氨极易溶于水C.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氮的化合价为-32、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A.很易液化 B.比空气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起反应3、氨水中存在的粒子有:①NH3②NH3·H2O ③H2O ④OH-⑤NH+4⑥H+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4、下列关于铵盐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铵盐均易溶于水 B.铵盐参与的反应不可能有电子的转移C.铵盐中的氮元素不一定都为-3价 D.可以用铵盐与碱反应制氨气5、在常温下,下列两种物质混合时能出现白烟的是:A.浓硫酸和NH3 B.H2S和SO2C.浓HNO3与浓氨水 D.NH3和H2O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7种气体:①H2②Cl2③O2④HCl⑤NH3⑥NO⑦NO2(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气体应由________口进入.(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气体应由________口进入.。

高中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

高中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

高中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第一章:氮肥的基本概念1.1 了解氮肥的定义氮肥是一种含有较高氮元素的化学肥料,主要用于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源。

1.2 掌握氮肥的分类氮肥可以分为有机氮肥和无机氮肥两大类。

有机氮肥包括动物粪便、堆肥等,无机氮肥包括氨水、尿素、硝酸盐等。

1.3 了解氮肥的作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作物产量。

第二章:氮肥的生产方法2.1 了解氮肥的生产原理氮肥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工业合成氨的方法,即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氨。

2.2 掌握氮肥生产的主要设备氮肥生产的主要设备包括合成塔、压缩机、冷却塔等。

2.3 了解氮肥生产的过程氮肥生产的过程包括原料气的制备、合成氨的、氨的加工处理等步骤。

第三章:氮肥的使用方法3.1 掌握氮肥的施用方法氮肥的施用方法包括底肥、追肥、叶面喷肥等。

3.2 了解氮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氮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

3.3 掌握氮肥的施用技巧氮肥的施用应遵循适量、适时、合理搭配的原则,避免过量施用导致的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

第四章:氮肥的肥效和环境影响4.1 了解氮肥的肥效氮肥的肥效主要表现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

4.2 掌握氮肥的环境影响过量施用氮肥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3 了解氮肥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合理使用氮肥,遵循环保原则,采取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氮肥的应用实例5.1 掌握氮肥在不同作物中的应用了解氮肥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等不同作物中的应用特点和效果。

5.2 了解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3 掌握氮肥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氮肥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的运用,如滴灌施肥、叶面喷肥等。

第六章:氮肥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6.1 了解氮肥在不同作物中的需求差异掌握不同作物对氮肥的需求量和使用方法,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迅速变冷(常用作致冷剂)。

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

[实验探究1]喷泉实验。

[观察与思考]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变成红色喷泉。

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讨论]上述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大量氨气溶于水使烧杯中气压急剧降低,水被吸入烧瓶形成喷泉。

[实验探究2] 氨水的不稳定性
现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结论:氨水易挥发,氨气的水溶液具有碱性。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小结](1)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 H2O NH4++OH-
[讨论]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并与液氨进行比较。

(ppt 10)
液氨氨水
物质种类
粒子种类
[实验探究3] NH3与HCl的反应
现象:烧杯中出现白烟。

解释: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NH3与HCl结合,有固体NH4Cl生
成。

(2)氨气与酸的反应(ppt 11~12)
NH3+HCl= NH4Cl(白烟)
[思考]将实验3中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硫酸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NH3 + HNO3 = NH4NO3(白烟)
2NH3 + H2SO4 =(NH4)2 SO4
有机态氮肥。

如:CO(NH2)2。

[问题思考]
1.检验氨气是否充满试管的方法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教材第102页:练习与实践第1(2)、2(3)题
教学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