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培训]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培训]

一、教案名称: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第一课时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3.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 爱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环境的美丽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环境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环境污染和保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环境,并分享实际行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程度。

3. 学生对爱护环境的实际行动的参与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

2. 环境案例资料。

3. 小组讨论材料。

七、教学建议:1. 在导入环节,可以使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提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并鼓励他们分享给其他同学。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九、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爱护环境的小短文,可以是建议、行动计划或者心得体会。

十、课后辅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提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六、教案名称: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第二课时教案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影响。

2. 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1、认识小动物的家教学内容-8页《环境教育》三年级教材第1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动物跟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家园。

2. 对于常见的一些动物,能够区分出它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

3.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很多动物与植物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了解它们之间存在着“食物网”。

教学重难点1.了解常见动物的生存的地方。

2.掌握动植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破坏了其一就会影响整个环境。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关于家的歌曲,让学生感知家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我们每天放学了都会回到我们那个温暖的家。

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小动物们有家吗, 生:小动物们也有家。

教师:对~小动物们也是有家的。

它们跟人类一样也是有自己的家,只是它们的家没有我们的家那么大,那么漂亮。

它们的家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等等。

二、讲授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的小动物图(1)你知道这些小动物们分别住在哪里吗,把书翻到第1页,请你帮这些小动物找家,将这些小动物添到第2、3页对应的地方。

(2)共同讲解答案。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要爱惜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2讲解动物之间的联系出示课本第4页的图教师:这些图片美丽吗,你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吗,学生分组完成,并说明鲸鱼和金鱼能不能放在一起。

教师:这些小动物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讲解食物网教师:请大家观察课本第5页的这个图,你发现了说明,生:我发现狼吃小兔,小兔又吃草。

生:我发现小鸟吃蚯蚓,也吃蝗虫,还吃昆虫,而这些被它吃的又吃草。

生:猫头鹰吃小兔,也吃老鼠,而老鼠和小兔都吃草。

教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你们通过你们的观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小动物与动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小动物与植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教师:你说的对。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生物都不是以一种生物为食物的,往往是交织在一起,成为相互交叉的网,这就是“食物网”。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1、大树的功劳课题分析:我的大树一课是学生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对所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向大家展示自己观察成果的一课。

这是我们三年级学生对科学研究的首次描述,对学生的要求不易过高。

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进行描述。

本课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

标题主要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我的大树用各种简便方法描述树的样子组内讨论、组际用观察记录、实物标本、拓印资料说明树的特点汇报自己的观察实验报告我能按别人的描述找到这棵树快乐游戏教学要求:·能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教学准备:学生:关于大树的有关记录;捡几片该树的树叶;教师:用于学生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一、交流上节课观察到的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大树,并作了记录,今天来开个观察成果交流大会吧!·你们觉得我们用怎样的方式交流比较好?·取得共识:先在小组内讨论观察到的内容,再派一个代表向大家交流小组观察到的成果。

(观察大树时就是按这样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尽量不重复同学说过的话。

过程评价:通过动作告诉别人所观察到的树冠;用手比划观察的那棵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观察的大树有多高;观察树皮的颜色,粗糙程度;展示该树的树叶及果实。

……·小结:图画、打比方、收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再去观察一棵大树的话,结果会怎样?二、学生拓印树皮画(教室外)。

·刚才有同学说他观察的大树,树干非常粗糙,你们觉得老师所观察那棵树的树皮粗糙吗?展示教师拓印好的树皮画。

·学生观看教师已拓印好的树干画,主要让学生看树干的纹理。

小学小学环境教育课教案5篇

小学小学环境教育课教案5篇

小学小学环境教育课教案5篇一、导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周围的公园、街道等地方观察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二、研究气温和植物的关系1.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气温和植物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3.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总结气温和植物的关系,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讨论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四、探究保护植物的方法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保护植物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2.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究,总结出保护植物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认识。

五、活动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六、小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气温和植物的关系,以及保护植物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结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升高20厘米左右。

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秋风吹起来,落叶飘舞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研究来了解树木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观察研究时,我们需要选择研究对象,并设计观察记录表。

例如,在某个时间段内观察温度变化和第一片落叶出现的时间。

树木落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

观察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树木落叶的原因和气温的关系。

在观察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下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吸收太阳辐射并阻碍热量向外散发的现象。

类似于玻璃房的效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阻挡热量向空中散发,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如燃烧矿物燃料和森林砍伐等。

三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习惯。

3.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我国的环境现状3. 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4. 生活中的环保行动5. 环保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生活中的环保行动。

2. 教学难点:环保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我国的环境现状、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环保行动案例。

3. 实践活动法:设计环保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环保资料、案例。

2. 准备环保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3. 安排合适的实践活动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环保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的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4. 环保知识讲解:讲解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5.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环保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强调生活中的环保行动,提醒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一个环保案例,下节课分享。

2. 设计一个家庭环保活动,记录实施过程和感受。

九、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设计的环保活动和家庭环保行动,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环保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与Activities章节内容:1.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影响2.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3.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4.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5. 环保创新技术与未来展望教学活动:1. 环境污染类型: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并讨论它们对生活的具体影响。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版]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版]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整理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地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直径约12742公里。

地球的位置: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地球的形状和位置。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地球的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并强调地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保护环境。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以及过度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举例说明。

自然资源的利用:讲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重要性。

过度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让学生了解各种资源的特点和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教师展示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章:环境污染及其危害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来源,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物圈的危害。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环境污染的种类:介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污染的来源:分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药使用等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物圈的危害:讲解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和对人类和生物圈的危害。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展示环境污染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污染的问题。

第四章:环保行动从我做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行动,以及这些行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生活环境2. 环境问题的表现: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地球家园4. 环保行动: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噪音、绿色出行等三、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环境问题展开讨论,提高环保意识。

2. 实例分析法:通过身边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认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动植物等。

2. 生活环境:城市、乡村、学校、家庭等。

三、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概念。

2.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身边的环境问题。

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环境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和区分。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问:“你们身边有哪些环境问题?”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概念。

3. 实例分析:展示不同环境的照片,让学生区分并谈论各自的特点。

4.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环境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2.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3. 环保行动的具体实践: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等。

七、教学重点1.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影响。

(完整版)三年级环保教案(共10课)

(完整版)三年级环保教案(共10课)

第一课大树的功劳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内容分析由六个板块构成。

1、引出大树的功劳。

让学生思考这首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重点讨论大树在保护环境中做出的贡献。

2、创设情景设立探究园地,让学生课本中出现的情况,说出自己的做法。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居住的社区乡村或者校园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

3、介绍植树节。

4、号召学生爱护树木,组织一个护绿小组,征集爱护树木的温馨提示语。

5、呼吁学生将对树木的爱落到实处。

教学建议1、教学准备选取有大树的环境优美的图片、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或者儿歌等。

2、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

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

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

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

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

树还可以降低工业区内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旁栽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课桌、书柜、纸张等,都是用木材制作的,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课时
一、活动过程:
1.趣导入。

2.大家知道老师手中的是什么东西?出示:口香糖
3.口香糖大家都吃过吗?说说味道如何?
二、师生探讨,确立活动主题。

1.大家都尝过口香糖,它的味道自然都了解。

人们为什么喜欢吃口香糖?那么吃口香糖到底好不好呢?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处理刚才那块口香糖的。

出示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6
同学上来清理,说说清理结果及感受。

(教师提供准备的用来清理的材料。

)②口香糖在自然界是否容易被消化?解释为什么一旦粘在地上会很长时间不能消除。

怎样处理口香糖的污染?③教你几招:A、用布包住冰块,放在上面,过一两分钟,口香糖硬了就拔掉,再用布去擦一下免得有多余的口香糖B、用蛋清,风油精或清凉油涂在口香糖残胶上,过一会儿用抹布擦去。

C、用乳胶漆的稀释剂,用布沾一点一擦就掉。

6.倡议保护环境,减少口香糖对环境的污染。

给全校同学发一个倡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拓展与延伸:1.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问题?我们如何从小事情上看。

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己在今后将如何努力改变一些习以为常的不良习惯?
第课时
第课时
第课时
第课时
第课时
第课时
一、情景导入:
我国海域特点:(出示中国地图)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海域辽阔,条件优越,美丽富饶。

二、活动:海洋里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
1.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海域栖息的鱼类,总计达2000种左右。

从细微的菌类、藻类、浮游生物,到能掀起巨浪如山的“海中之王”——各种鲸类,应有尽有。

水产资源更是世界的第二大食品。

(1)我国哪个海有“天然鱼仓”之称?(东海)
(2)我国最大的渔场位于哪个海?是什么渔场?(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
2.、化学资源: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最大量的是海盐。

中国如果把海水中的食盐全部提取出来,即可达近600亿吨,足够中国人民食用十多万年。

其中,位于渤海的长芦盐区和黄海沿岸的两淮盐区最为着名。

(出示图片)
3、矿产资源:
海洋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

在海底表层的矿产中,储藏着工业上非常有用的锰、铁、铜、镍、钴等金属矿产,在海底下储藏着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而且,这些矿产资源在海底的储量比陆地上储量要多得多。

锰结核是一种海底稀有金属矿源。

它广泛分布于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

锰结核是一种生矿物。

它每年约以1000万吨的速率不断地增长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

因此,它是未来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属矿资源。

世界上各大洋锰结核的总储量约为3万亿吨,其中包括锰4000亿吨,铜88亿吨,镍164亿吨,钴48亿吨。


当今的消费水平估算,这些锰可供全世界用33000年,镍用253000年,钴用21500年,铜用980年。

4.能源资源:
中国沿海储藏的潮汐能源十分丰富,初步估计表明,潮汐发电的理论储藏量约1.1亿千万,所发电总量约为2700亿千瓦时。

中国1957年在山东建立了第一座潮汐发电站,平均发电1070万千瓦时,其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也是目前世界上着名的潮汐发电站。

三、拓展:向海洋要宝
1.海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请同学讨论下面两种不同的捕鱼方案,哪种方案可取,为什么?
方案一:每次渔汛都大量增加捕捞船队,大鱼小鱼一起捕捞,最大限度地增加鱼的总产量。

方案二:每次渔汛都严格控制渔获物的大小和数量,既不多捕也不少捕,保证鱼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方案二是可取的。

这就体现了海洋资源开发中的“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的问题。


2.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2)防止海洋污染。

3.小组讨论并设想:海洋资源如此丰富,但目前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将来,人类总有一天会更广泛地、更大规模地开发海洋宝藏,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情景吗?把你的想象用文字或图
第8 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