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欣赏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感受。

第二章: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流经地区。

2.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

2.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

学生听讲并提问。

2.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地理特征的练习题。

第三章:密西西比河的历史与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河流的重要性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听讲并提问。

3.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练习题。

第四章: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包括河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

4.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

学生听讲并提问。

4.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生态环境的练习题。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和活动。

5.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

5.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

学生听讲并提问。

5.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旅游资源的练习题。

第六章:密西西比河的艺术与文学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在艺术与文学中的地位,包括相关的诗歌、小说和歌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6.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在艺术与文学中的作品和作者。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密西西比河风光教科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密西西比河风光教科版
为实现以上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阅读理解训练、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和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2.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3.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河上生活场景,增进课堂氛围。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和合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并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考进展,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和合作。
2.设计小组任务,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充分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优势。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范文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范文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范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学习有重点,按一定顺序,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0分钟20分钟15分钟一、自主学习1、文题阐释:《密西西比河风光》选自《世界名人漫游札记》,有改动。

本文是作者游览密西西比河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它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非洲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并称为世界四大河。

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

2、了解作者夏多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著有小说《阿达拉》《勒内》和散文集《墓畔回忆录》《美洲游记》等。

他的文学活动,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旖旎()长髯()山巅()槭树()媲美()玫瑰()踯躅()聒噪()鸟喙()吞啮()潺潺()啁啾()低哞()斑鸠()酩酊()熠熠()二、学习过程:1、整体感知:2、怎样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根据自己切身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奇伟和壮观。

无论是无垠的草原,还是热闹的丛莽,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怎样理解“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芜的两岸”?作者描绘的是一头年迈的野牛,年老而不颓唐,似乎还在为未来做着某种积极的思考和准备。

作者借这头年迈的野牛来表现自己的情怀。

4、语言风格:语言活泼优美,生动有趣。

在一篇小短文中如果将两岸的风光描绘得全面无遗,是很不容易的,而作者却用活泼优美,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这一难题化解了,使两岸风光的不同之美,动植物所创造的生机活力之美都体现出来了。

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描述丛莽中各种动物的活动,酩酊醉态的熊的蹒跚、鹿群的沐浴、黑松鼠的嬉戏、鸽子的踯躅等,都给人以生动活泼的美感,而又充满生趣。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沿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学习本课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旅游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绘本为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图片,了解美国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沿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同时学习本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1.学生观看PPT,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学生阅读绘本《绿色圣路易斯》,体验旅游的乐趣,了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3.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或心愿,学会以欣赏的态度面对世界。

三、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PPT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主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去过其他城市或国家旅行过?你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城市文化?为什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与类似背景的同学互动。

学习1.阅读绘本《绿色圣路易斯》,了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风景。

2.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文章中哪些语言表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让你更好地体会到故事情节?将你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分享给大家。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大家总结和评价本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拓展1.学生分组或个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想去的地方,要求介绍目的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用刚才学到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概括介绍。

2.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感受世界的美好,学会从欣赏的角度看待一切。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旨在通过欣赏绘本和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美国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沿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材: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点和风光。

2. 学会运用描写性词语,描述河流的特点和美景。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运用描写性词语,描述河流的特点和美景。

教学难点:1. 学生在描述河流的特点和美景时如何运用描写性词语。

2.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发现课文中的隐含信息。

教具准备:1. 课文《密西西比河风光》2. 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关于密西西比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密西西比河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密西西比河有什么特点吗?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描写河流的美景?3.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Step 2 阅读(2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密西西比河风光》,并标注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学生阅读完成后,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标注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整理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隐含信息。

Step 3 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点和风光。

2. 提醒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注意适当运用描写性词语,让描述更加生动。

Step 4 创作(2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河流进行观察和描写。

2. 学生利用所学的描写性词语,撰写一篇描写所观察河流特点和美景的文章。

3. 学生修改并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对方建议和意见。

Step 5 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对河流的描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们学到了哪些描写性词语?2.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Step 6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河流进行观察和描写。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1【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密西西比河的简介。

2.熟悉课文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受运用修辞所展示的语言魅力。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重点】按顺序介绍景物的写作思路。

【难点】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查找作者夏多勃里昂的资料和密西西比河的资料,搜集有关河的诗词。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字词积累语音字形词义夏多勃里昂的资料和密西西比河的资料与写河的诗句阅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学习要点】学习有关夏多勃里昂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把握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按顺序介绍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生活动组织形式一、诗词引读背诵与河有关的诗词。

二、走进新课昨天我们被奔腾呼啸、汹涌澎湃的黄河所震撼,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着华夏儿女,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这节课我们就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原野风光!一、诗词引读学生背诵课前搜集到的诗词。

其他同学边听边积累。

二、导入新课教师激情导入,并出示密西西比河图片。

三、预习检测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

旖旎()逶迤()踌躇()满志棕榈()媲美()酩酊()熠熠()踟蹰()聒()噪俯瞰()魅力()啁啾()2.解释下列词语:旖旎逶迤踌躇满志媲美3.填空:《密西西比河风光》作者,国作家,浪漫主义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著有小说《》和散文集《》等,本文选自《》。

4.根据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简介一下密西西比河。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 了解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及天然资源,培养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 阅读文学作品,感知自然风光和生命的奇妙,培养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 学习如何描述景色和人物,掌握描写手法,提高写作技能。

教材分析本课所选文学作品是《密西西比河风光》。

这篇文章以富有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平凡渔民和他儿子一同途经密西西比河的美妙旅程。

文章通过丰富的细节和鲜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美景与生命的神奇,引发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1.知识梳理:介绍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及天然资源。

2.阅读文学作品《密西西比河风光》。

3.学习描写景色和人物的基本技巧。

4.进行作文练习。

教学安排1.课前(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及天然资源。

•引导学生思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课中(30分钟)•向学生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风光》的背景和情节,并分析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和描写手法。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提问,并逐渐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3.课后(20分钟)•教授如何描写景色和人物,并进行实际练习。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自然风光与生命,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4.课堂作业(10分钟)•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以自己所处的环境为素材,写一篇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物的文章。

•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和感性描写,并对同桌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地理环境和天然资源,感受自然风光和生命的美妙,还可以掌握描写景色和人物的基本技巧,并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通过平时表现和课堂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

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案教学设计

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案教学设计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 能按照课后练习的批读要求,边读边思,边作旁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密西西比河的美丽风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密西西比河风光的资料。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阅读相关课外书。

一、介绍作者,初读课文
1. 介绍作者,谈谈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他的这篇作品在读者心中的地位。

2. 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和通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 默读全文,了解大意。

2. 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读。

按批读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这段文字让你看到了密西西比河怎样的风光?用一个词语归纳景色的特点。

(2)勾画最能让你受到触动的句子,说说通过这些句子你
想象到了怎样的景象。

(3)把优美的词句勾画出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

(4)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 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再读全文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美丽的风景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地形地貌,河流湖泊,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创造了魅力永存的杰作。

而这种用文字记录留存下来的最
具魅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密西西比河两岸艳丽的原野风光。

1、介绍作者:夏多勃里昂是法国19世纪颇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法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不仅在作品
中带有浓厚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创立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基础。

著有小说《阿达拉》《勒内》和散文集《墓畔回忆录》《美洲游记》等
2、介绍相关知识:北美洲最长的河流,主要源出美国明尼苏达州的西北部艾塔斯卡湖,从右岸最大的支流密苏里河源头算起,全长
6262公里,居世界第四位,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非洲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并称为世界四大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易读错写错的字
旖旎长髯逶迤踌躇攀缘棕榈酩酊
啁啾熠熠哞哞蹒跚藤蔓俯瞰踯躅
鸟喙咂咂喇叭
2、密西西比河总体特征是什么?描绘的重点在哪里?并分别概括密西西比河西岸和东岸的风光特点。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析
在作者的笔下,万物都是那样的富有生机,悠然自得,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么多用文字构成的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明确:1、西岸风光: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

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品析)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数千头野牛徜徉漫步,这时一只老野牛越过波涛,钻进河心小岛的草丛里……
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

2、东岸的丛莽: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提示:“各种树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
提示:“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交错、攀缘、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耸立、俯瞰……”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来。

3、东岸的形态各异的动物: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蜂鸟……”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
4、聒噪的声音: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提示)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

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

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
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合作探究
学生们分析的很精彩,由此我们知道了,要想把景物的特征描写好,需要用什么技巧呢?
明确:1、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要经过揣摩,融入真切的感受,才能使那些比喻,拟人活灵活现,生动传神。

2、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3、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

4、抓住事物的特征。

我们都要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都是表情达意的,这篇游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主题思想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根据自己的切身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奇伟和壮观。

无论是广阔无垠的草原,还是热闹的丛莽,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当堂背诵
(六)、交流美文把你写的美景与同学交流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美词佳句
2、完善你的作品,成为一篇写景散文
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字数50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