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集
100个历史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成语故事:1. 一箭双雕:传说中有一个叫曹操的将军,他在战场上用一箭射中了两只正在争斗的雕,以此来形容一举两得的情况。
2. 四面楚歌: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交战,楚国的将领项羽被秦国围困在垓下。
四面楚歌形容处境艰难,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
3. 李代桃僵:古代有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的朋友王之涣写诗讽刺他说:“李白桃花别开脸,同样的东西都不嫌。
”李代桃僵指一个人取代另一个人接受责任或处境。
4. 守株待兔: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守在一棵桃树旁边等待兔子撞到树上,结果真的有只兔子被吓到撞死在树上。
守株待兔用来形容不劳而获的情况。
5. 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势头强烈,后来却变得无力或没有效果。
6. 卧薪尝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范增在魏国被俘,为了报仇而放弃高位,虚心学习,不断隐藏实力。
后来,他带领赵国打败了魏国。
卧薪尝胆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忍受艰苦和牺牲。
7. 闭门造车:比喻不考虑外界的意见和建议,自己孤立地进行工作或创作。
8. 纸上谈兵:只是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或经验。
9. 画蛇添足:战国时期,有个人画了一条蛇的画,感觉还不够完美,于是又加上了蛇的脚,结果弄巧成拙。
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10. 守株待兔:相传战国时期,有一农夫种了一棵薄荷树,他每天都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到树上。
有一天,真的有只兔子被吓到撞死在树上。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
11. 塞翁失马:一个农民的马跑掉了,别人觉得不幸,可是这匹马却跑回来带着一群野马,所以发生的事情并不总是坏事。
12. 弄巧成拙:本意是指想用巧妙的方法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13. 狼狈为奸:指两个坏人勾结在一起,互相勾结做坏事。
14.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上的记载寻找良马。
后用来形容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标准去寻找和选择人才。
15. 鸠占鹊巢:比喻强行侵占别人的家产、职位等。
16. 不自量力:指一个人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
17. 纸短情长:纸短指情书篇幅较短,但表达的情感深长。
中国18个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中国18个历史故事成语大全中国18个历史故事成语大全1.卧薪尝胆故事背景:楚国时期,楚庄王选择种地的地方土地贫瘠,但他坚持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耕种自己的庄稼。
他选择了薪柴卧在自己的胆下,饥饿感逼迫他努力种植。
最终,他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成语意义:表示在逆境中,通过坚持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2.东山再起故事背景:南宋末年,吴玠曾被罢免了官职,被贬到了东山。
在那里,他读书、修养,后来被朝廷再次任命为官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成语意义:表示在失败或挫折后,重新崛起并取得成功。
3.画蛇添足故事背景:春秋时期,一个人画了一张很好的蛇,但出于贪婪,他还想画上一只脚,结果弄巧成拙,蛇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形象。
成语意义:表示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破坏了原本完好无缺的局面。
4.守株待兔故事背景:春秋时期,一个农夫每天都守在自己的菜园旁边,等待有一只野兔会绊倒树旁的株,并自己猝不及防地死亡。
有一天,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农夫非常高兴,但他最终没有捕到野兔。
成语意义:表示过度期望不切实际的事情会发生,而忽视了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5.三顾茅庐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刘备想要请诸葛亮为自己效力。
他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在茅庐中找到了他,并成功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队伍。
成语意义:表示追求真正的才华和能力,不畏艰难困苦,最终获得成功。
6.金蝉脱壳故事背景:晋朝时期,卓文君的父亲被任命为州官,并搬迁到另一个城市。
卓文君的家境贫困,她捉到了一只金蝉,为了不让这只金蝉被别人抢走,她将金蝉藏在了自己的衣裳里,并带到了新的城市。
成语意义:表示灵活机智地脱离困境,保护自己的利益。
7.豺狼当道故事背景:战国时期,齐国灭亡,楚国称霸。
楚怀王时期,内外交困,身边人多是奸臣,无法正常管理国家。
成语意义:表示社会或环境陷入乱象,邪恶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8.关门捉贼故事背景:宋朝时期,南京发生了一起连环偷盗案。
犯人每次都逃避官府追捕后,进入一家居民家中躲藏。
成语意义:表示利用手段阻止坏人逃跑或继续犯罪的行为。
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为大家分享了生动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1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历史故事的成语一1:买椟还珠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能畅销起来,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2: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3:两败俱伤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
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
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
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
」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呀?」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内就可以打赢的。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惨绿少年里的惨,通黪,指色彩暗淡。
惨绿,浅绿,指服色,并不悲惨,如同现在的很酷,也并无残酷之意。
惨绿少年本意是指穿着淡绿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着讲究的少年。
惨绿少年出自张固《幽闲鼓吹》,它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唐代宰相刘晏的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潘炎,他们的儿子潘孟阳出任户部侍郎。
母亲不太看得起儿子,说他才干不够,无能这个高位,总有一天要惹事。
儿子不服气,说同僚都跟自己差不多的料,谁也不比谁强。
母亲不信,于是叫儿子请了他的同僚回家吃饭,并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这些少年。
看完了,放下心来,说果然都不是特别出色之人,独独又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原来是补阙杜黄裳。
潘夫人感叹,此人器宇不凡,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名相。
这个惨绿少年杜黄裳果然争气,后来荣登宰甫,一反过去朝廷对藩镇的软弱姑息,力主以法度整顿诸侯,在不长时间内即讨平西川、夏绥诸处叛乱,令唐之威令,几于复振,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兴,而唐宪宗都说全是杜相的功劳。
杜相虽然在政治上态度强硬,但在上却雅澹宽仁,修养极好。
所以惨绿少年一词用来指风度翩翩、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蹇人上天1/ 8蹇人,不是指一个寨子的人,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个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样,充满美好的浪漫主义色彩吗其实不是,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五行志一》,故事是这样的:西汉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有个叫隗嚣的人,少年时因为生病而脚跛了,但他的野心并不小。
他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称帝,后来屯据陕甘一带,却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
在他称帝前,天水一带流传着一首童谣:出吴门,望缇群。
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这首童谣讽刺隗嚣,你一个跛脚汉,口口声声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没有人了。
此后,蹇人上天被人们用来比喻不可能之事。
没想到,蹇人上天还真的和你咋不上天这句流行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博士买驴博士,是古时官名,博士确实去买驴了,但这并不是这个成语要表达的意思。
历史故事成语11个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11个大全1. 闭门造车“闭门造车”这个成语,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故事。
那时候,北魏文化有些旧,一位叫董仲舒的学者为改革文化,编写了一部历史经典—《春秋左传》。
他认为这部典籍可以写得通俗易懂,让百姓也能读懂。
可是当时的士族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对狗吠叫”,没有什么实益。
于是,董仲舒决定“闭门造车”,创造出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没有别人的支持,靠自己努力。
2.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来自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故事。
据说,哪吒啃金身后,残下的一块肝和一股胆落在了河里。
后来,一只小苗很快长成了大苗,农民便抱怨:“怎么苗长得这么慢,就像拔苗助长一样。
”他们没等到秋收季节,就将苗子拔了出来,却发现苗子根本没长,也就是说,他们想着用力去“拔苗助长”,结果导致苗子死去。
3. 知人善用“知人善用”这个成语来自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
叔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当时担任晋国的大夫,能够洞察人心,知道谁是“士之中之贵人也”。
他还懂得善用人才,重用有才华的人,让他们施展才华,为国家做贡献。
因此,“知人善用”也就成为了一个成语。
4. 披荆斩棘“披荆斩棘”这个成语是来自于楚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阳文”(也有一些资料显示是“阳舒”)。
据说,阳文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位刺客,在很多困难的情况下,他都能够披荆斩棘,完成自己的任务,成就一番大业。
5. 揠苗助长“揠苗助长”是另一个误用的成语,在“拔苗助长”的基础上,形成了另一种不正确的表述。
其实,“揠苗助长”这个词本来是太史公在其所写的《汉书》中描述到,称赞汉武帝能够知人善用,善于“揠其苗而助其长”,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
6. 急公好义“急公好义”是来源于北魏时期的一个青楼女子,叫“王祥女”(也有一些资料称为“祥娥”或“祥仙”)。
王祥女生得美貌,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她坚持做一份高尚的工作,以此来报答社会。
后来,她发现一位老人因为被讹诈而家破人亡,她便毅然决定为老人伸冤,负责维护公道。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1蛇影杯弓【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人叫杜宣,一次在人家中饮酒,见杯中好像有一条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始终不见好。
朋友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把那天的情形说了一遍。
朋友笑着告诉他那是墙上的箭影而已,他也大笑一声,病不治而愈。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束手就擒【成语故事】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
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3声色俱厉【成语故事】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
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
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4上下其手【成语故事】公元前54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穿封戍和公子合围郑国大夫皇颉,穿封戍俘获了他。
在战后,公子围争功,穿封戍不服,请太宰伯州犁裁决。
伯州犁有意把手抬高对皇颉介绍公子围,把手降低介绍穿封戍。
皇颉会意说是公子围俘获他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5三纲五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
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历史故事成语

历史故事成语历史故事成语(一)成语:沧海桑田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解释: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故事: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
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鬓,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
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
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草船借箭拼音:cǎo chuǎn jiè jiàn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集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1、完璧归赵(蔺相如)2、围魏救赵(孙膑)3、退避三舍(重耳)
4、毛遂自荐(毛遂)
5、负荆请罪(廉颇)
6、纸上谈兵(赵括)
7、一鼓作气(曹刿)8、千金买骨(郭隗)9、讳疾忌医(蔡桓公)
10、卧薪尝胆(勾践)11、杀妻求将(吴起)12、惊弓之鸟(更羸)
13、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14、一字千金(吕不韦)15、指鹿为马(赵高)16、焚书坑儒(秦始皇)
17、穷图匕见(荆轲)18、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19、一饭千金(韩信)20、四面楚歌(项羽)21、约法三章(刘邦)
20、孺子可教(张良)21、背水一战(韩信)22、破釜沉舟(项羽)
23、手不释卷(刘秀)24、金屋藏娇(刘彻)25、暗渡陈仓(韩信)
26、十面埋伏(项羽)27、投笔从戎(班超)28马革裹尸(马援)
29、多多益善(韩信)30、老当益壮(马援)31、夜郎自大(
32、萧规曹随(萧何、曹参)33、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33、鞠躬尽瘁(诸葛亮)34、三顾茅庐(刘备)35、煮豆燃萁(曹植)
36、刮目相看(吕蒙)37、初出茅庐(诸葛亮)38、乐不思蜀(刘禅)
39、七步成诗(曹植)40、言过其实(马谡)41、七擒七纵(诸葛亮)
42、宝刀不老(黄忠)43、才高八斗(曹植)44、一身是胆(赵云)
45、封金挂印(关羽)46、单刀赴会(关羽)47、望梅止渴(曹操)
48、草船借箭(诸葛亮) 49赤壁之战(孔明,曹操,孙权,刘备)
5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49、入木三分(王羲之)50、闻鸡起舞(祖逖)51、东山再起(谢安)
52、洛阳纸贵(左思)53、草木皆兵(苻坚)54、凿壁偷光(匡衡)
55、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60、画龙点睛(张僧繇)62、江郎才尽(江淹)
宋朝: 63、精忠报国(岳飞)64东窗事发(秦桧)
65、胸有成竹(文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