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课件(1)

合集下载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PPT (1)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PPT (1)
5.加权值的选取,取 m:n=2:1,共有10个作业单 位,两两关系共有n*(n-1)/2 =10*(10-1)/2=45个。
综合相互关系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
符号 意义 颜色 量化值 线条数 比例(%)
A 绝对重要 红色■ 4 4条 2~5
E 特别重要 桔黄■ 3 3条 3~10
I 重要 绿色■ 2 2条 5~15
2.摆放规则是:A级关系要边靠边放,E级关系至少角靠 角,X级关系不能靠边也不能靠角。
对这些方案,我们可以作一个好坏评级。方法是: 如果A级的没有靠近,则罚2分;X级的边靠边也罚2分;A级 的只角靠角,为1分;X级角靠角,E级没有角靠角也罚1 分。
无面积图 没有罚分的方案:一共有12种方案。
流程图
O
E
40%
20%
I 30%
从表中按路线将物流强度从大到小列出,再将同一作业单位对的物流强 度合并,如表2-5中,4→5的70200和5→4的43200合并得4 5为 113400,合并后,重排大小。
PART 03
位置相关图
物流和非物流相关图
物流强度相关图
非物流强度相关图
相关综合图
题中选择比值2: 1, 然后用以下公式计算两作业单位i 和j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CRij
I 重要 绿色■ 2 2条 5~15
综合相互关系密度等级划分表
O 一般 蓝色■ 1 1条 10~25
U 不重要 无色□ 0 无 45~80
X 不要靠近 棕色■
-1 1 条折线 根据需要
综合相互关系图
PART 04
4
面积相关图
无面积拼块图 (因篇幅原因 只列举其中一
些)
按照以下要求作出无 面积拼块图。

《物流工程概述》PPT课件_OK

《物流工程概述》PPT课件_OK
2.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 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 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4. 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基础,能够适应物流管理工作中定量分析及信息化的需要;
2021/7/27
28
1.2.1 物流工程的概念
• 物流工程 (Logistics Engineering) 指在物流管理中, 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流融为一体 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 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 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 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 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目的的综 合性组织管理活动过程。
14
2001—2010年开设物流专业的大学数: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物流 1 7 37 75 132 179 227 254 284 +6 管理
物流 工程
2 10 22 33 39 46 54 58 +30
总数 1 9 47 97 165 218 273 308 342 378
5. 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 悉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业务运作及组织管理;
6. 掌握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 法,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7. 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掌握国内外物流发展 状况及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 流运作模式。

《物流工程概述》PPT课件

《物流工程概述》PPT课件

h
14
2001—2010年开设物流专业的大学数: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物流 1 7 37 75 132 179 227 254 284 +6 管理
物流 工程
2 10 22 33 39 46 54 58 +30
总数 1 9 47 97 165 218 273 308 342 378
19.10.2020
h
5
教学方式与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实验室软件应用为主,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为辅。学员应参加全 部课堂教学活动,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 加讨论。
强调案例和小组作业与展示、软件使用。
1店面选址 工厂选址 大型建筑项目及旅游设施选址 工业企业布局 零售企业设施布局 旅游设施布局 物流园区、医院、高校布局 制造业、物流业搬运系统设计优化
3. 程国全等著,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中国物资出版,2003
4. 现代管理工程手册,[美]萨尔文迪G主编,上海机械工程学 会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5. 王家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19.10.2020
h
4
教学讲义和参考资料
/bbs/ 系统仿真与系统优化交流社区
19.10.2020
h
7
考核方式
1、平时出勤、课堂讨论等:15% 2、作业和案例报告:15% 3、闭卷考试:70%
19.10.2020
h
8
第一章 物流工程概述
王雪峰
wxfyf@
江西财经大学物流管理系
19.10.2020
h
9
1.1 物流的概念

物流工程课件-精品课件

物流工程课件-精品课件
26
7.综合评价: 对系统的 若干方案 进行优化后,还要进行综合评价。
几个替代方案各有千秋,需要按所制定的系统指标体系,定 出综合评价的标准,通过评价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确定各方案 的优劣顺序,提供给决策者进行决策。
若决策者对上述方案不满意,则按前面的步骤,对因素 进行调整,重新分析。若决策者对方案满意,则实施之。
单元数/月… … )
4
3.1 物流业务量的计算
3.1.2当量物流量
3.玛格数(Magnitiede) 是为度量各种不同物料可运性而设计的一种度量单位,用它 可以衡量物流搬运难易的特征。 玛格数的定义:一个马格数的物流具有如下特征: —可以方便地拿在一只手中 —相当密实 —结构紧凑,具有可堆垛性 —不易受损(表面粗糙,不怕碰) —相当清洁、坚固和稳定
23
3.系统结构层次分析: 系统分析中,重点研究各要素的特点、功能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把握系统的结构。特别是结构 的层次性。复杂的系统要通过层次分析将之简化。 4.确定系统目标:
选定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主要根据。遵循一般系 统论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相互联系的原则。
24
5.建立模型: 通过模型技术,建立问题的数学或其它形式的模型。模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5
3.1 物流业务量的计算
3.1.2当量物流量
玛格数的步骤如下:

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课件(PPT 37张)

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课件(PPT 37张)
• 合理提高物料活性系数原则
2.2 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原则和途径
二、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企业选址阶段 设施设计阶段 生产管理阶段 销售阶段
各环节的 改善
物流合理化
2.2 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原则和途径
二、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1.选址阶段
关于“增重”、“失重”的理解
2.设施设计阶段
①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设施。
O. Ordinary Important
P.
U. Unimportant
2.3 物流系统的分析方法
流量矩阵
1.据流程图G,获得 2.关联矩阵
F [ fij]m * n
物 流 系 统 状 态 分 析
1.据编码平面图获得
距离矩阵D
2.距离矩阵
D[d ij] m * n
S fij *dij
2.2 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原则和途径
概念:什么是物流合理化
宏观上,物流合理化是以物流组织结构合理化为基 础,实现物流管理合理化、物流技术合理化的统一。
企业物流合理化原则
1.概念:企业物流合理化是指物流系统分析、设计、控 制与管理所应遵守的原则,是评价一个物流系统方案或 物流系统过程优劣的基准。它是建立在使物流系统低成 本、高效率、高效益运行的基础之上。
i 1 j 1 n n
3.系统搬运工作量
流量距离图F-D图
1.平面布置调整依据 2.发现不合理物流
设备及容器统计
图2-19
2.3 物流系统的分析方法
6.可行方案的建立与调整
⑴单个可行方案的建立,基于F-D图的确定。因为F-D图是 平面布置调整的依据 因而 D 则 S
n n
D’ S’
S' f 'ijd'ij

物流工程管理技术PPT课件

物流工程管理技术PPT课件
• 详细描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工程管理经历了从 传统物流管理到现代物流管理的转变。现代物流管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 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未来,随着人 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物流工程管理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未来物流工 程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国和跨地区的物 流需求不断增加,全球化视角的物流工程管理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物流优化技术
01
物流优化技术的概述
物流优化技术是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的技术。通过优化运输策略、库存管理、配送路线等方面,可以提高企
业的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02
常见的优化方法
常见的物流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这些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寻找最优解或近似最优
总结词
优化生产流程
详细描述
制造业物流工程管理主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和 仓储管理。通过合理的物流规划,优化生产流程,降低 库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例如,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 系统(APM)和物料需求计划(MRP)等技术,实现 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实时监控。
电商物流工程管理案例
总结词
提升配送效率
详细描述
02 物流工程管理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 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物流管 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物流计划与调 度等。这些功能相互协作,实现了对物流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提高了整个物流 链的协同效率。

物流工程 第一章 物流工程概述PPT课件

物流工程 第一章  物流工程概述PPT课件

1.1 物流的发展与定义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经 济研究和市场竞争的重心开始放到非生产领域, 重点放到商品流通领域。在此期间,运筹学理 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取 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在运筹学原理的推动下, 人们对物资流通渠道进行研究,产生了产品分 销的概念。这就是现代物流业的起步阶段,即 实物配送阶段。
1.2 物流的分类
(2)区域物流。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 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 域的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和制度之下,都 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 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都有其区域的特点。
2.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
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 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而创造价值、连接上游 与下游而形成的组织网络。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 成本,供应链中的物流活动应按照专业化原则进 行织,即在整个供应链上,有不同类型的物流。
第一阶段 1950年至1965年,是我国物流发 展的初期阶段。我国出现了第一批物流企业。
1.1 物流的发展与定义
第二阶段 1966年至1976年是物流发展的 停滞阶段。
第三阶段 1977年至1991年是物流业的发 展阶段。四个现代化建设使我国国内商品流通 和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物流业也有了进一步的 发展。不但流通部门专业性的物流企业的数量 在增加,生产部门也开始重视物流问题了,并 设置了物流研究室、物流技术部等。
1.1 物流的发展与定义
因此,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运用 先进的计算机电子技术和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以及诸如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综合 组织物流中的各环节,把制造、运输和销售等 环节统一起来管理,使物流资源得到最有效的 利用,以平衡物流的服务优势和服务成本,以 期使用户得到最大的满足。这一阶段被称为供 应链阶段。

《物流与物流工程》PPT课件

《物流与物流工程》PPT课件

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31
2、方案的修改和限制——除考虑搬运路线、设 备和运输单元外,还须考虑正确、有效设备操作 ,以及协调、辅助物料搬运正常进行的问题(如 生产和库存的协调)。常涉及的修改和限制内容 有:
已确定同外部衔接的搬运方法;物料存放方式 ;空间限制;投资限制;现有生产流程限制……
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16
2、阶段结构:
阶段一:外部衔接——弄清所分析 区域的物料进 出情况。
阶段二:总体搬运方案——确定各主要区域搬运 方法,对搬运路线、设备类型作初步决策。
阶段三:详细搬运方案——各主要区域内部各工 作地间的搬运方法。
阶段四:方案实施——订购设备、人员培训、安 装计划调试、验收。
搬运设备缺乏柔性——柔性原则(用叉车(堆、卸、搬) 搬运系统与生产系统不均衡——尽量使人、机、物合理安排,平
衡生产力 其他原则——集装原则 重力原则 安全原则
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12
三、物料搬运路线的选择
(一)搬运路线类型
•直达型——指物料从起点到终点 A
经过的路线最短,适合于物流量大或特
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5
本讲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料搬运分析和设计方法 难点:物料搬运分析方法(SHA)
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6
主要内容
1. 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 2. 物料搬运路线的选择 3. 系统搬运分析(SHA) 4. 其他物料搬运分析技术
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7
前言
1、确定搬运方法: (1)根据搬运路线系统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路线(直达 、渠道、中心)
(2)根据搬运设备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设备类别、规格 、型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施选址基本流程
确定选址任务
确定评价方法
列出选址的影响因素
评价各个选址方案
列出组织的选址要求 设施地址预选
No
Yes 满意否?
No 满意否?
Yes 确定设施具体位置
形成最终选址报告
得到新评价方案 No
有更优解? Yes
决策者进行决策
13
3.3.3选址分析与评价基本方法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众多,从而也有许多不同的分析评价 方法,例如:
优缺点比较法、德尔菲法、因素评分法、量本利分析、重心法和 线性规划法等。
定性和定量两大类。
定性方法对影响因素的考虑较全面, 定量方法侧重于一些关键因素,利用数学模型来精确描述。 两者各有所长,但在实际选址决策中,多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 方法为辅的结合的方式
一、优缺点比较法
优缺点比较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设施选址的定性分析方法, 尤其适应于非经济因素的比较。 该方法的具体做法是:
据反馈材料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这一过程可能要进行三到四 次,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
5) 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以确定选址方案。
16
三、因素评分法
可以使用不同的权数来使决策过程更加客观。 因素评分法使用非常广泛,它能够考查多种不同因素的综 合作用 步骤:
1)决定一组相关的选址决策因素; 2)为每个因素赋予一个权重,各因素权重总和是1。 3)设定因素打分范围,一般是1~10,或1~100。 4)对每一个备选地址,对所有因素按步骤3所设定的范围评分。 5)用各个因素的得分与相应的权重相乘,并把所有因素的加权值相
服务设施的选择与目标市场的确定紧密相关。服务设施必须靠近顾客 群。 配送成本和配送时间 聚集效应 零售业选址
位置分析 商圈调查 交通分析 竞争分析 商品线设计 管理体系
11
3.3 选址决策与评价方法
准备阶段:选址目标、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 地区选择阶段。 地点选择阶段。 编制报告阶段。
12
3.3.2选址方案论证与评价
3.4 服务设施选址
由于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很多方面的不同(见表 3-5),两者的选址原则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制造业选址着重成本最小化,服务业选址着重 收入最大化 。
10
3.4.1 服务设施选址特点
服务业选址,特别是零售业特别重视商圈。 商圈是指商店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是商店的幅射范围。 它是零售业、服务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15
二、德尔菲分析模型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 德尔菲法常用于预测工作,但也可用于对设施选址进行定 性分析,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设施选址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人数
一般不超过20人。 2) 向所有专家提出设施选址的相关问题及要求,并附上各选址方案
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让专家提交所需材料清单。 3) 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意见。 4) 将专家的意见汇总,进行对比。并将材料反馈给各专家,专家根
通常认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可控的, 企业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改变,而后者是不可控的, 企业只能被动适应。
8
工业选址or服务选址
工业选址
➢ 考虑重点-成本
运输成本 生产成本
服务选址
➢ 考虑重点-销售收入
不同市场区域之间的成本差异很小 位置是很重要的收入因素
直接影响接触顾客的数量
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
设施规划与设计
设施选址 设施设计
设施规划与设计组成
✓设施布置设计方法 ✓设施布置设计技术 ✓建述
四、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 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规划设 计的始终。 运用系统的概念、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整体优 化。 重视人的因素。 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各个子系 统),又从微观到宏观的反复叠代、并行设计的过程。
第3章 设施选址
1
设施规划与设计概述
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定义
设施规划与设计:指在企业战略规划和经
营策略的指导下,针对企业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 统的生产活动,在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程中,对 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等做出全面 的、系统的规划与安排,使之得到优化配置,以 支持整个生产运营。
设施规划与设计概述
一种是小型单一设施的选址,主要根据已有的产品、 新产品和生产模型来确定,问题较简单。 另一个层次是设施网络的选址,即要为一个企业所属 的多个工厂、仓库、分销服务中心选择合适的地址, 使这些设施数量、位置和规模达到优化,问题很复杂。
两个方面的问题是:
1) 选位。 2) 定址。
6
决策者在选址规划时通常会考虑以下三种选择方案: 1) 扩张企业当前的设施。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可供扩展, 特别是这个地点有着其它地点所不具有的优点时,这种 选择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扩张费用较省。 2) 保留当前设施,同时在其它地方增建新设施。通常服 务设施经常这么做,它的目的可能是维持市场份额或防 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或者为了更好的为顾客服务。 3) 放弃现有地点,将设施关闭并迁移至其它地方。
7
3.2 选址决策影响因素
在厂址选择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自然条件、人力资本、 财务因素、与市场和供应商的接近程度、能源和原材料的 可靠性等等,在这些因素当中还有一些更细小的因素。 这些因素大致可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分类,
内部因素指的是与企业本身密切相关的因素, 而外部因素指的是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对企业选址所施加的影响 因素。
一、设施选址的概念
设施 使生产运作过程得以进行的硬件手段的集合,
通常是由工厂、办公楼、车间、设备、仓库等物 质实体所构成。 设施选址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设施的地理位置, 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 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设施选址的内容
设施选址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和两方面的内容。 两个层次是:
罗列出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按最优、次优、一般、 较差、极坏五个等级对各个方案的各个特点进行评分,对每个方 案的各项得分加总,得分最多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优缺点比较法的比较要素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区域位置,面积及地形,地势与坡度,风向和日照,地质条件, 土石方工程量,场址现在所有者情况,交通情况,与城市的距离, 供电与给排水,地震,防洪措施,经营条件,协作条件,建设速 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