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下册第一课讲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ppt课件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
10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首义)
• 时间: 1917年11月6日—7日
• 领导者: 列宁
• 起义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 • 起义地点: 彼得格勒
斯莫尔尼宫
• 主要参“加阿者芙:乐尔工”人、士兵 • 革命方式号:巡在洋中舰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 结果: 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
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冬宫
11
想一想: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方式有何不同?对我们有何启示?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启示:我们在学习及处 理事情中要注意结合本 国国情,而不能生搬硬 套。
12
【巩固革命成果】
政治上: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比命较借英助国战资产争阶完级成革了命一和次俄国历十史月性革转命换:俄国不
再是西欧资本主英义国的资仿产效阶级者革,命而是世俄界国历十史月的革引命领 者。”革命对性象质 封建君—主—专俄制国制革度命家托资洛产茨阶基级临时政府
胜革利1命的.结社十果 会月取资主革得本义命胜主利义革是,制命人确度。类立了世历界史取会上上得主第第胜义利国一一,家个次第由社取一此个诞会得社生
6
思考:二月革命后,你觉得俄国所面临的 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
退出战争,实现和平; 恢复经济,稳定社会;
7
原因2: 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 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
火焰
七月流血事件
8
长期流亡海外的布尔什
维克党领袖列宁回来了
“社会主义革命万岁!”
9
《原四因月3提:纲列》宁领导“的全布部尔政什权维归克苏党维的埃正” 确引导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知识点梳理第一课:经济变革与上层建筑在九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经济变革与上层建筑。

本课着重介绍了工业化对于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首先,我们了解到工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经济和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的兴起使得农业转移到工业领域,手工业工人逐渐转变为工厂工人,从而引发了人们在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阶级结构等方面的变革。

其次,我们学习了工商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家通过私有制手段,获取生产资料并组织生产,逐渐取代了封建时代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市场经济的形成,还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随后,我们了解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化带来了劳动条件的恶化,加剧了工人阶级的剥削与贫困。

工人们通过组织工会、进行罢工等形式,争取自身权益,追求劳动条件的改善与社会公平。

最后,我们讨论了对等级制度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市民社会涌现,其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质疑和挑战,呼唤民主和平等的声音不断扩大。

这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欧洲殖民扩张与亚洲传教士本课我们学习了欧洲殖民扩张和亚洲传教士对亚非拉影响的历史事件。

首先,我们了解到欧洲殖民扩张的背景与原因。

欧洲国家为了争夺资源和市场,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

驱逐、灭绝和奴役当地居民成为殖民者的常见手段。

这些殖民地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也遭受了极大的剥削与压迫。

其次,我们学习了亚洲传教士的影响。

亚洲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科技。

通过传播基督教信仰和西方文明,他们改变了亚洲各国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

然而,亚洲传教士的活动也引起了社会动荡和文化冲突。

随后,我们探讨了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殖民地被经济和政治控制,资源被大规模掠夺,当地文化被摧毁和扭曲。

殖民主义的反抗运动逐渐兴起,亚非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独立。

最后,我们关注了亚洲传教士的影响局限性。

亚洲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也遭遇了许多阻碍和挑战。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知识点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知识点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三股潮流:国际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美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侵入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土生白人)①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

②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③领导者:玻利瓦尔(北)、圣马丁(南)。

④称呼: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⑤纪念:“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和国家“玻利维亚”⑥功绩:北部在玻利瓦尔的领导下,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南部在圣马丁的领导下向北进军,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

⑦胜利原因:团结是拉美人民胜利的法宝。

3、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美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4、时间:1857年5、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6、英雄:章西女王。

7、结果:失败 8、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9、失败原因:分散作战,没有统一中心。

10、同时期中国进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三、比较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启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四、列举世界近代史上三次民族解放运动1、美国独立战争2、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3、拉美独立运动五、中外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华盛顿、玻利瓦尔、圣马丁、林则徐、邓世昌、毛泽东、杨靖宇、卡斯特罗等。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课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课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课
时笔记
一、秦朝
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由秦国起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以汉姓秦为宗室,晋炎帝为皇帝,是
将中国古代历史上首次统一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

2. 秦王朝历史更新,以其严厉的一元化政策而闻名于各国,它将六国
及周朝以外的其他小国家,统一到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3. 秦朝从文化、政治及社会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赋税制度,成为后世封建社会的典范,《秦律》等法律文书也
为后代的国家法制奠定了基础。

而秦朝的军事政策、政治体制和经济
政策,也为中国古代从封建到封建-汉朝提供了适宜的基础。

历史九年级下册1课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1课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1课知识点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该课知识点为基础,系统地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政治1. 颂德义之帝王——周武王:本节课首先介绍了周武王的事迹,他颂扬德化,平定纣王,建立了周朝的政权。

2. 分封制与诸侯国:古代中国采用了分封制度,各个王子被封为诸侯,对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经济1. 确立奴隶制与农业的发展:课程中指出,周朝时期奴隶制确立,并进行了农业的规模发展,农民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力。

2. 开通陆续交通与铸造货币:陆续交通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铸造货币也起到了便利交换的作用。

三、文化1. 经义与礼乐:古代中国非常重视经义学问,并注重礼乐的培养和推广,这样的文化传统铸造了中国的优秀文化。

2. 骈文与简牍:古代的文人志士善于写骈文,将千言万语浓缩在短短的几个字里,简约而又精华。

四、历史人物1. 周公旦:周武王的叔父,他在摄政期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周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2. 商纣王:周武王反对的政权,他的暴虐统治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最终被周武王推翻。

五、历史事件1. 周武王伐纣:本文详细描述了周武王领导下的伐纣战役,以及这场战役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 周初的治国理念与制度建设:介绍了周朝政权建立后,周武王通过实行分封制、开展陆续交通等措施,确立了周初的治国理念和制度建设。

六、地理相关1. 中原地区与东北、西南地区的关系:讲述了中原地区与东北、西南地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影响。

七、补充知识点1. 古文献与史书:古文献和史书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对于学习历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其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共26张PPT
封建王工 (5)英雄人物:章西女王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章西女王——克拉什 米·巴依
拉克希米·巴依(1835—1858)是中印 度北部章西土邦的女王,亦称章西女王。她 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之 一。
1858年3月,英军围攻章西城。女王已经 做好应战准备。她训练了一支强兵,亲自巡 视城堡,检查武器,实行坚壁清野,几次打 退英军。但是他们缺少外援,最后英军突入 城里。
他认为“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憧憬着建 立拉丁美洲各国的联盟。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的 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阿根廷国父——圣马丁
圣马丁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 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西班牙殖民官吏家庭,8岁时迁居 西班牙,早年曾就读于马德里军事学院,并在西班牙军 队中服役多年,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获少校衔。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7)结果:失败 (8)意义:
① 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反映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想一想】依据材料思考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早在1856年,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就在广大城乡进行各种形式的反英 宣传。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 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 斯坦境内)。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 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 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 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 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 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 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1600年 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 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九年级下册历史1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1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1课知识点九年级下册历史1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远古时期的人类社会
- 人类的起源和迁移
-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其特点
2. 中国古代的初步形成
-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 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3. 周朝的建立与发展
- 周朝的建立和定都
- 封建制度的确立
- 周朝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特点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 贵族世家的兴起
- 春秋时期的分裂与战争
- 战国时期兼并与统一的努力
5.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 秦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 秦朝的法律和文字统一
6. 秦朝的衰亡与汉朝的兴起
- 秦朝的统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 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战争 - 汉朝的建立和刘邦的治理
7. 汉朝的繁荣与社会制度
- 汉朝的政治、经济和农业发展 - 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的形成
- 食邑、封建和官僚制度的建立
8.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成就
- 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
- 儒家学说的兴起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 汉朝的科学、冶铁和造纸技术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历史1课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以及各个朝代的兴衰变迁。

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在战争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导致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美国作为战争中唯一的超级大国,崛起为全球霸主,对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在战后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国家形成了对峙局面。

在战后初期,美国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等经济援助计划来恢复欧洲经济,并加强对西欧国家的控制。

同时,美国还试图通过建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强加给其他国家。

在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开始进行独立运动,摆脱了殖民统治。

然而,这些国家在独立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一些国家还面临着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制裁,加剧了国内局势的动荡。

在战后初期,苏联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阵营来与西方国家抗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在国内和国际上的问题逐渐增多。

在国内,苏联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在国际上,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

此外,苏联还面临着民族问题和领土争端等问题。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美国开始实行里根主义政策,强调自由市场和私有化等经济自由化政策;苏联则开始实行戈尔巴乔夫改革,试图通过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来缓解国内的问题。

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国内局势的动荡和矛盾。

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此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开始逐渐崛起为地区性大国。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需要加强经济和技术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疾病传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者不同
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
资产阶级
苏维埃政权 无产阶级
采取的措施 不同
所代表的利益 不同
反人民 资产阶级
符合人民利益 广大工农群众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三、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政治: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迁都莫斯科
经济: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 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政权
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纪念画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攻占东宫
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内容
名称
二月 革命
十月 革命
时间
性质
1917、3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革命任 务
推翻沙 皇统治
推翻临 1917、11 无产阶级革命 时政府
结果
两个政 权并存
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
比较:两种政权的不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学习要点: 1、二月革命(时间、结果、性质) 2、十月革命 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政权 名称、性质 3、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4、历史意义
• 一、二月革命 •1时间: 1917年3月
2结果: 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②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动脑筋: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 外政策;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时间
1917年11月
起义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
主要参加者
工人、士兵
主要Hale Waihona Puke 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一、 新 时 代 的 曙 光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 革命
十月 革命
苏维埃政府 的建立
苏维埃政 权的巩固
二、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二、十月革命 三、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 夺取政权。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 得了灵活运用。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 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 放斗争。
外交: 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 军事: 三年国内战争
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 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 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 食品。
结果: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 式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