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第四章
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技术防火防爆题及答案

热分解出的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烧。 ( √ ) 39.乙醇与氧作用生成乙酸是放热的化学反应,也属于燃
烧现象。 (×) 40.常压的容器是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的。 (√ ) 41.盛装具有腐蚀性介质的容器,底部尽可能不装阀门,
19.防火间距就是当一幢建筑物起火时,其他建筑物在热 辐射的作用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时,也不会起火的最小 距离。 ( √ )
20.D类火灾是指固体火灾。 ( × ) (A类火灾是指固体火灾) 21.在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切断情况下,
应在5s内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 ( √ ) 22.细水雾灭火系统灭火效率高,同时对环境无影响,它
第四章 安全生产技术
(一)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共282题
一、判断题(127题)
1.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烧都经历氧化分解、着火、燃烧等 阶段。 ( √ )
2.四氯化碳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均可作为机动的消 防器材。 ( × )(四氯化碳在灭火时由于高温的作用,产生有毒
光气,属窒息性毒剂,对人畜都有危害。已禁止使用)
向。( × ) 54.不是任一个点火源都能引燃每一种可燃物。( √ )
55.对制气、燃气和用气系统,在开车前或点火前,必须用惰 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 ( √ )
能够代替卤代烷等对环境有破坏的气体灭火系统及现有的 会造成水渍损失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 ) 23.由于着火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如石油液化气 或城市煤气火灾,具有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 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 ( × )
安全技术 第四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二、绝缘指标
1、绝缘电阻 ①、绝缘电阻的测量:兆欧表(摇表) ②、测量绝缘电阻的注意之点:
兆欧表——测量绝缘体电阻的专用仪表
兆欧表结构:外形如 上图,是由磁电式流 比计与手摇直流发电 机组成。 三个接线柱分别为接 地E、接线路L和保护 环G,测量时的线路 连接。(如右图)
电缆外皮 电缆芯 内层绝缘
2、回路配置 3、插销座 4、短路保护
第五节
漏电保护装置
1、漏电保护装置(又称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 是指在指定条件下被保护电路中的漏电电流达到 预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或发出报警信号的装置。 2、使用场合:一般适用于1000V以下的低压电网, 高压只可作为检查漏电用 3、漏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及功能: ①、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单相电击事故; ②、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和设备烧毁事故; ③、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 ④、用于过载、过压、欠压和缺相保护。
三、屏护装置的安全要求: 1、遮拦、障碍的稳固: 2、栅栏上的警告牌: 3、必要的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
第三节
电气间距和安全距离
一、间距的定义 间距是将带电体置于所及范围之外的安全措施(即 保证人体和带电体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无意的 接触或过分地接近带电体) 。 二、间距的作用: 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他 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有利于检修安全和防 止电气火灾及各种短路故障。 三、间距对各类装置的要求 凡易于接近的带电体,应保持其在手臂所能触及的 范围之外,且有一定距离。当作业用长大工具时, 间距应加大。间距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 型、环境条件以及安装方式等因素。(略)
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详解:《安全生产技术》真题解析第四章

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详解:《安全生产技术》真题解析第四章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单线选择题1.【2012年真题】自燃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对于柴油、煤油、汽油、蜡油来说,其自燃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汽油煤油蜡油柴油B.汽油煤油柴油蜡油C.煤油汽油柴油蜡油D.煤油柴油汽油蜡油【答案】B。
【解析】自燃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来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
固体可燃物粉碎得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比如,下列油品的密度: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而其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2.【2012年真题】可燃气体爆炸一般需要可燃气体、空气或氧气、点火源三个条件。
但某些气体中,均可以发生分解爆炸的是( )。
A.乙炔、环氧乙烷、甲烷B.乙炔、环氧乙烷、四氟乙烯C.乙炔、甲烷、四氟乙烯D.环氧乙烷、甲烷、四氟乙烯【答案】B。
【解析】某些气体如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其实质是一种分解爆炸。
除上述气体外,分解爆炸性气体还有臭氧、联氨、丙二烯、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氰化氢、四氟乙烯等。
3.【2012年真题】煤矿井下煤尘爆炸往往比瓦斯爆炸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从煤尘爆炸比瓦斯爆炸更为严重的角度考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煤尘爆炸感应时间更长B.煤尘爆炸产生的热量更多C.煤尘爆炸一般发生多次爆炸D.煤尘爆炸持续时间更长【答案】B。
【解析】该题的考点是粉尘爆炸的特点。
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①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②爆炸感应期较长,粉尘的爆炸过程比气体的爆炸过程复杂,要经过尘粒的表面分解或蒸发阶段及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所以感应期比气体长得多。
网络安全技术 第4章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1)
对称密码体制是从传统的简单换位发展而来的。其主 要特点是:加解密双方在加解密过程中要使用完全相 同或本质上等同(即从其中一个容易推出另一个)的 密钥,即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所以称为传 统密码体制或常规密钥密码体制,也可称之为私钥、 单钥或对称密码体制。其通信模型如图4.2所示。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4 5
密码技术概述 加密方法 密钥与密码破译方法 常用信息加密技术介绍 数据压缩
4.1 密码技术概述
密码技术包括密码算法设计、密码分析、安全 协议、身份认证、消息确认、数字签名、密钥 管理、密钥托管等。可以说密码技术是保护大 型通信网络上传输信息的惟一实现手段,是保 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它不仅能够保证机密 性信息的加密,而且能完成数字签名、身份验 证、系统安全等功能。所以,使用密码技术不 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而且可以保证信息 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信息被篡改、伪造和 假冒。
三种加密方式
链路加密方式:把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每一位进行加密。不但对数 据报文正文加密,而且把路由信息、校验和等控制信息全部加密。所以, 当数据报文传输到某个中间节点时,必须被解密以获得路由信息和校验 和,进行路由选择、差错检测,然后再被加密,发送给下一个节点,直 到数据报文到达目的节点为止。目前一般网络通信安全主要采这种方式。 节点对节点加密方式:为了解决在节点中数据是明文的缺点,在中间节 点里装有用于加、解密的保护装置,即由这个装置来完成一个密钥向另 一个密钥的变换。因而,除了在保护装置里,即使在节点内也不会出现 明文。但是这种方式和链路加密方式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需要目 前的公共网络提供者配合,修改他们的交换节点,增加安全单元或保护 装置。 端对端加密方式:为了解决链路加密方式和节点对节点加密方式的不足, 人们提出了端对端加密方式,也称面向协议加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 由发送方加密的数据在没有到达最终目的地——接受节点之前不被解密。 加密解密只是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进行。因此,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按各 通信对象的要求改变加密密钥以及按应用程序进行密钥管理等,而且采 用此方式可以解决文件加密问题。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网络上的每个用 户可有不同的加密关键词,并且网络本身不需增添任何专门的加密设备; 缺点是每个系统必须有一个加密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管理加密关键词) 或者每个系统必须自己完成加密工作,当数据传输率是按兆位/秒的单位 计算时,加密任务的计算量是很大的。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分章节练习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分章节练习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分章节练习为题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考试。
安全工程师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专业人员,需要熟悉各种安全技术和工具,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安全技术》的章节进行练习和讨论,希望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安全工程师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进行网络攻击和防御。
了解网络协议和通信机制对于识别和防止网络攻击至关重要。
此外,还需要对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有一定的了解,以保护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第二章: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也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环节之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保护操作系统的安全,包括访问控制、安全配置、漏洞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安全工程师需要掌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机制,以便及时识别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第三章:数据库安全数据库是企业存储和管理大量敏感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保护数据库的安全,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审计和备份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数据库的安全特性和常见的安全风险是安全工程师处理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
第四章:应用系统安全应用系统是企业进行业务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保护应用系统的安全,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输入验证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安全漏洞是安全工程师进行应用系统安全评估和防护的关键。
第五章: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保护信息系统的物理环境,包括机房的布置、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物理安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是安全工程师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第六章: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是安全工程师的核心能力。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策略,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安全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识别和评估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应对。
安全生产技术练习4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火的三要素是燃烧的()条件。
A.必要B.充要C.充分D.无关2、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可燃物、点火源和()三个要素。
【2009年真题】A.水蒸气B.助燃物C.还原剂D.二氧化碳3、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4、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A.着火B.闪燃C.火灾D.自燃5、煤炭、稻谷等可燃物质长期堆积在一起可能发生自燃火灾,其点火源是()。
【2009年真题】A.摩擦生热B.化学自热C.蓄热自热D.绝热压缩6、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的能源。
A.温度B.热量C.温度和热量D.能量7、通常说的A类火灾是指()。
A.金属火灾B.气体火灾C.液体火灾D.固体物质火灾8、蜡烛是一种固体可燃物,其燃烧的基本原理是()。
【2009年真题】A.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化剂发生燃烧B.固体蜡烛被烛芯直接点燃并与氧化剂发生燃烧C.蜡烛受热后先液化,然后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D.蜡烛受热后先液化,液化后的蜡被烛芯吸附直接与氧化剂发生燃烧9、《火灾分类》(GB/T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其中甲醇火灾属于()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10、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11、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1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13、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爆轰D.殉爆14、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其基本含义是指这类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后就会发生爆炸的()范围。
【2009年真题】A.温度B.浓度C.压力D.点火能量15、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17.9)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不包括: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爆炸;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3、燃烧与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即火的三要素: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
(二)燃烧与火灾的过程和形式2、燃烧的4种形式:1)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2)混合燃烧。
可燃气体和阻燃气体,先混合,遇点火源即发生燃烧。
往往能造成重大损失。
3)蒸发燃烧。
可燃液体遇热蒸发,蒸气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
4)分解燃烧。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气体,与氧气进行的燃烧。
(三)、火灾的分类1、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
2、按损失规模分:1)特大火灾:死亡≥10人;死亡+重伤≥20人;受灾户数≥50户;财物损失≥100万元。
2)重大火灾:死亡≥3人;死亡+重伤≥10人;受灾户数≥30户;财物损失≥30万元;3)一般火灾:除上述外。
(四)、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
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物质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6、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点对可燃物质和闪点较高的液体有重要意义。
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如:汽、煤、(轻、重)柴、蜡、渣油的密度依次增大,闪点升高,自燃点降低。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各章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各章考点嘿,咱们今天来好好聊聊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的各章考点。
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事儿,关系着能不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那个让人向往的证书呢!先来说说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
这部分的考点那是相当关键。
就说我之前去一家工厂参观的时候,看到一台大型机床在运转。
旁边的工人师傅操作的时候那叫一个小心谨慎。
我就好奇啊,凑过去问师傅为啥这么紧张。
师傅说,这机械要是操作不当,那后果不堪设想。
就比如机械传动装置,要是防护不到位,很容易就把人的手给卷进去。
还有各种机械设备的稳定性,稍微有点不平衡,整个机器都可能晃悠起来,造成事故。
所以这一章的考点,像机械设计本质安全、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那都得好好掌握。
第二章是电气安全技术。
这个可太重要啦!有一次我去朋友家,他家正在装修。
电工师傅在接电线的时候,那是全副武装,手套、绝缘鞋一样不少。
我就问师傅,有这么夸张吗?师傅瞪大眼睛跟我说:“小伙子,这电可不好惹!”像触电防护技术、电气防火防爆技术这些考点,那都是为了让咱们在面对电气设备的时候能心里有底,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三章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记得有一回在小区里,看到电梯维修人员在检修电梯。
我就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维修师傅跟我说,这电梯要是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
像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这些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规范,都是考点中的重点。
第四章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我有次路过一个加油站,看到工作人员在给车辆加油的时候,严禁烟火的标志特别醒目。
他们对于防火防爆的措施做得那叫一个严格。
这一章里,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等考点,都是为了让咱们在面对可能的火灾爆炸危险时,能够有应对的办法。
第五章是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有一次我在超市买东西,看到货架上的一些清洁剂,上面都标着各种警示标志和说明。
这就让我想到了这一章的考点,像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特性、储存和运输要求等,都是咱们必须要清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灾规律的双重性是指确定性和随机性B、火灾的研究方法有模拟研究和统计分析C、火灾防治途径有设计与评估、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D、火灾防治的趋势是低分子材料阻燃剂应用广泛2、属于火灾接触式探测器的是()A、点式探测器B、光束对射式探测器C、感光式探测器D、图像式探测器3、下列气体灭火剂中由于破坏臭氧层,而逐渐被取代的是()A、二氧化碳灭火剂B、卤代烷1211、1301灭火剂C、七氟丙烷灭火剂D、IG-541灭火剂4、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属于( )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5、属于D类火灾的物质( )。
A、钠B、铜C、磷D、木材6、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
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7、油脂滴落在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
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8、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 )。
A、着火B、闪燃C、受热自燃D、自热自燃9、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
A、受热自燃B、自热自燃C、着火D、闪燃10、衡量可物质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是( )。
A、沸点B、闪点C、自燃点D、燃点11、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 )。
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减弱期12、火灾的初期阶段,( )是反映火灾特征的主要方面。
A、烟气B、温度C、烟气浓度D、特殊产物含量13、下列火灾探测器中( )属于接触式探测器。
A、感烟式探测器B、光束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焰式探测器14、非接触式探测器主要是根据火焰或烟气的( )进行探测的。
A、化学性质B、温度C、浓度D、光学效果15、非接触式探测器可以在离起火点较远的位置进行探测,适宜探测( )的火灾。
A、发展较快B、发展较慢C、发生回燃D、发生阴燃16、遇水燃烧的物质火灾不得采用( )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17、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高达( )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充满着火空间,特别适用于大空间火灾,并具有灭火速度快的优点。
A、100~500B、100~1000C、201~1000D、500~100018、( )适用于扑灭A类(木材、棉麻等固体物质)和B类(石油、油脂等自然液体)的初起火灾,是目前国内外油类火灾基本的扑救方式。
A、干粉灭火器B、二氧化碳灭火器C、水D、泡沫灭火器19、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 )m2。
A、5B、6C、7D、820、室外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 )m,倾斜角一般不大于( )度,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m。
正确答案为( )。
A、0、8;30;1、2B、0、9;45;1、1C、1、0;50;1、2D、1、1;45;1、121、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门内外( )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A、1、2B、1、3C、1、4D、1、522、疏散标志牌设在墙面上时,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大于( )m。
A、0、9B、1、0C、1、1D、1、223、疏散用应急照明最低照度不应低于( )lx。
A、0、4B、0、5C、0、6D、0、724、发生火灾时,在正常照明电源切断的情况下,应在( )s内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
A、15B、5C、2、5D、0、2525、影院、礼堂发生火灾后,吊灯掉落时间一般在起火后( )min。
A、15~20B、20~25C、25~30D、30~3526、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 )逃生。
A、安全出口B、乘坐客梯C、从窗户跳出D、乘坐货梯27、( )系列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油类,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电器和机械设备等初起火灾,具有结构简单、容量大、移动灵活、操作方便的特点。
A、二氧化碳B、高倍数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D、低倍数泡沫灭火器28、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 )灭火器。
A、化学泡沫B、二氧化碳C、干粉D、卤代烷29、( )适用于扑灭可燃固体(如木材、棉麻等)、可燃液体(如石油、油脂等)、可燃气体(如液化气、天然气等)以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A、干粉灭火器B、二氧化碳系列灭火器C、水D、泡沫灭火器30、扑救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 )灭火器。
A、水型B、泡沫C、磷酸铵盐干粉D、二氧化碳31、手提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 )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m。
正确答案为( )。
A、1、20;0、05B、1、30;0、08C、1、40;0、1D、1、50;0、1532、火灾时处于楼层( )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火势危及生命又无其他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
A、2B、3C、4D、533、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 )。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炸药爆炸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锅炉爆炸C、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D、化学爆炸、核爆炸、分解爆炸34、锅炉爆炸属于( )。
A、化学性爆炸B、物理性爆炸C、爆轰D、殉爆35、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
A、物理性爆炸B、爆轰C、殉爆D、化学性爆炸36、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
A、爆炸极限B、爆炸反应浓度C、爆炸上限D、爆炸下限37、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8、一般来说,可燃气体的( ),则它的燃爆危险性越大。
A、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焊炸极限范围越大B、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小C、爆炸下限数值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D、爆炸下限数值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小39、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0、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影响,但在( )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
A、0、1~1、0B、0、1~2、0C、0、1~3、0D、0、1~4、041、降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其爆炸极限范围( )。
A、变窄B、变宽C、无关D、无规律42、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3、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氧含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 )。
A、爆炸下限降低B、爆炸上限降低C、爆炸下限提高D、爆炸上限提高44、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5、提高着火源的能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
A、变宽B、变窄C、无关D、无规律46、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浓度是( )。
A、2、38%B、3、38%C、10、7%D、10、38%47、( )对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
A、粒度B、初始压力C、粉尘爆炸容器D、湍流速48、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9、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含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 ),爆炸极限范围( ),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正确答案为( )。
A、越多;越小B、越多;越大C、越少;越大D、越少;越小50、在生产或处理特别容易点燃的粉末的工艺设备中,必须用( )惰化粉尘云。
A、惰性气体B、混合气体C、惰性固体D、湿度大的空气51、若对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时,应使装置中实际氧含量比临界氧含量低( )。
A、10%B、20%C、30%D、40%52、起爆药与工业炸药有明显区别,起爆药的特点是( )。
A、感度低、能迅速形成爆轰B、感度低、不易形成爆轰C、感度高、不易形成爆轰D、感度高、能迅速形成爆轰53、下列关于火炸药爆炸影响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药的尺寸B、杂质及含量C、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D、环境温度和湿度54、下列( )不属于炸药爆炸的特征。
A、反应过程的放热性B、反应过程的高速度C、反应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D、体积发生变化55、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爆炸物品厂房之间的安全距离是根据爆炸产生的( )确定的。
A、冲击波B、地震波C、破片飞散距离D、气体扩散距离56、下列关于电器设备防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类场所不应安装电器设备B、Ⅱ类场所电器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允许表面温度C、Ⅱ类场所采用防爆、隔爆、安全型、增安型、充油型设备D、Ⅲ类场所选择密封、防水防尘型设备57、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过程中,应尽最大可能减少厂房的存药量和操作人员。
厂房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 )m2。
A、1、0B、1、2C、2、0D、3、558、火的三要素是指( )。
A、氧化剂B、着火点C、可燃物D、点火源E、闪点59、燃烧的类型有( )。
A、自燃B、着火C、闪燃D、阴燃E、爆燃60、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 )。
A、评价B、制定灭火方案C、阻燃D、火灾探测E、灭火61、建筑物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 )。
A、减弱期B、初起期C、发展期D、最盛期E、熄灭期62、火灾探测器的基本功能就是对火灾烟气的( )等参数做出有效反应,并通过敏感元件将表征火灾特征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进到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处理。
A、温度B、浓度C、火焰或烟气D、特殊产物的含量E、压力63、下面( )属于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
A、图像式B、感光式C、感烟式D、光束式E、感温式64、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 )。
A、冷却B、窒息C、防护D、隔离E、化学抑制65、防火采取的基本措施有( )。
A、控制可燃物B、隔绝助燃物C、降低温度D、消除点火源E、阻止火势蔓延66、常用的灭火方法有( )。
A、扑打法B、隔离法C、窒息法D、抑制法E、冷却法67、下列( )灭火剂主要依靠化学抑制作用的原理进行灭火。
A、卤代烷灭火剂B、泡沫灭火剂C、干粉灭火剂D、二氧化碳灭火剂E、砂、土68、干粉灭火剂具有以下( )特点。
A、灭火速率快B、制作工艺不复杂C、使用温度范围小D、对环境无特殊要求E、不需外界动力、水源69、烟气控制主要途径有( )。
A、挡烟B、排烟C、加强通风D、封闭窗户E、增加湿度70、防烟分隔物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烟气泄漏,泄漏量由该物体( )决定。
A、缝隙的大小B、缝隙的形状C、物体的性质D、分隔物的温度E、两侧的压差71、下列( )物质与水作用化学自热着火。
A、活泼金属B、金属氢化物C、金属磷化物D、黄磷E、金属碳化物72、下列( )物质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热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