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传染病及其预防(人教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阐述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

回顾2003年的非典,和正在面临的地震后的防疫工作,以及禽流感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时时困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A、知识(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B、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等能力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关注社会重大卫生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三、学案设计1.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同上),各学习小组(4-6人)自订本节课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探究问题。

2.参照课本第68页表格,调查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什么病。

3.收集有关艾滋病的材料。

4.查找和收集有关资料,各学习小组自编达标测试题(上课时进行组间测评)四、学法指导1.调查法2.资料分析法3.讨论法4.归纳总结五、教学模式为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切实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逐渐形成了这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本模式主要包括:制定目标——提出问题——探究学习——自评反馈。

此模式符合科学探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六、教学程序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四大版块展示了初中生物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3.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传染病和预防知识。
4.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培养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
3.使学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传染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如模拟传染病传播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传染病预防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如何传播?”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设计探究性任务,让学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现实中发生的传染病案例,如新冠病毒、流感等,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关注。
2.提问:“你们听说过传染病吗?传染病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王新单位名称乌市第39中学填写时间2020.8.26学科生物学年级/册八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难点名称密切联系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用身边的事例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传染病种类多样,预防措施多样。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掌握知识后联系实际运用有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直观展示。

2.带学生回忆生活中面对传染病我们是如何预防的。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大肆蔓延,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传染病,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累计确诊感染人数为(实时动态)人,死亡人数也已经超过(实时动态)万,同学们知道究竟什么是传染病吗,疫情流行的当下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为传染病的防控尽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从中找到答案。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以新冠肺炎为例,通过短片展示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1)新型冠状病毒是怎样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的?在流行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环节?展示图片,结合图片讲解总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追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可以缺少吗?2.传染病如何预防的。

(1)请同学们结合当下的疫情,思考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政府和群众都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呢?他们分别是针对了新冠肺炎流行的哪个环节呢?(2)在预防传染病时,是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呢?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A、白化病B、艾滋病C、心脏病D、糖尿病2.非洲国家安哥拉爆发黄热病疫情,该病由蚊子携带黄热病病毒传播。

蚊子和黄热病病毒分别属于()A、传染源、病原体B、传播途径、传染源C、病原体、传染源D、传播途径、病原体3.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给健康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幽门螺旋杆菌与酵母菌都属于细菌B、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不是传染病C、聚餐使用公筷可以防止传播幽门螺旋杆菌D、抗生素对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没有效果4.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

免疫与计划免疫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免疫与计划免疫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1课时免疫及免疫的功能)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难点: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教师带着情感向学生讲述:2019病毒突然来袭,很多人手足无措,经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疫情终于得到控制,如今,我们已经复工、复产、复学了,我们为祖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而自豪,为奋斗在一线的各行各业的人员表示深深的敬意。

然而国外却是陷入了水深过热之中,小冰同学在网上看到国外疫情严重后,有很多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小冰:老师,我在网上看到疫情蔓延下的有些国家提出了“群体免疫”的说法,什么是人体的免疫?什么是群体免疫呢?一.人体的三道防线师: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免疫系统与病毒相生相杀,一直在继续,为抵御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人体免疫系统设置了三道防线,今天我们从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认识人体的免疫。

板书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师:在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我们人体的时候,首先发挥作用的是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的物理屏障。

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什么功能?教师课件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动画。

1、(1)学生尝试回答:皮肤可能有杀菌(2)学生观看,联系实际分析、体会皮肤的免疫作用。

(3)联系七年级下册痰的产生和排出。

2、(1)小冰:老师没有洗手接触鼻3、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教师课件展示:人体的第二防线的由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

4、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有什么功能?教师展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的动画及溶菌酶杀菌动画。

5、教师课件展示: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小故事:学生由课外故事提问6、师:这就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发挥的作用课件展示:第三道防线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引导学生分析各项措施分别针对传
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而言。
1.引导学生根据预防流感的措施总 三. 结出预防传染病的三条措施。 传染病 的预防 措施
2.请学生阅读材料,并分组讨论教 材图 8-3 中的六种措施分别属于哪 类预防措施。 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3.学生容易混乱三个措施,教师进 行方法总结。
里感到害怕的。其实怕是因为不了
解,想埃博拉这样的传染病都是可
防可治的。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
有关传染病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
1.小组讨论,并在表
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本“想一 格中进行记录。
了解学生关于传
想,议一议”表格中的疾病是否具
染病已有的知
有传染性并在表格中记录下来。
代表发言
识,为课堂教学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分小组提问相应的疾病是否具
做好准备工作。
一.
有传染性。对学生的争论进行解
什么是 释。简单解释龋齿的成因及传染途 2.思考后准确回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染病 径。
利用问题引导学
2.根据课本的三个例子,提问传染 3.根据三个例子,总 生进行思考,使
病的元凶是什么。
结出病原体的概念。 学生对传染病的
3.引导学生总结出病原体的概念。
传染病 2.指导学生观察图 8-2 来了解传染 传染源、传播途径、 善概念
流行的 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易感人群,标记概念
基本环 引导学生总结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

基本环节,并加以解释。
3.回答,初步学会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评价环节,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传染病的危害,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能够正确识别常见传染病。
2.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传染病案例,提出预防措施。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分享优秀作业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近期发生的传染病疫情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传染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传染病能够传播?”“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反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1.利用多媒体展示近期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如新冠病毒、流感等,引导学生关注传染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及预防,激发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兴趣。

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和免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和免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和免疫》教学反思1. 引言在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教学内容。

本文将对该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所追求的学生所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预期结果。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2.掌握个人防护措施和公共卫生措施,预防传染病的传播;3.了解免疫的原理和免疫的重要性;4.了解常见的免疫方法和疫苗的种类;5.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下:1.授课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传染病和免疫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相关的科学原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免疫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他们的合作和交流。

4.视频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免疫原理和过程。

5.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4. 教学评估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和工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具体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如下:1.课堂发言和讨论: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发言和参与讨论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2.小组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价,评估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4.作业和课堂练习:对学生的作业和课堂练习进行批改和评分,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评估方法和工具,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教学设计
-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感教育,渗透课堂: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社会责任感。
5.评价反馈,促进成长: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情感教育:强调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4.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巩固传染病和免疫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预防措施。
2.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等。
3.探究活动:设计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防控问题。
4.实践操作:开展实验、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免疫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情感教育: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学生笔记: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2.传染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病例,分析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学生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染病预防方法,增进课堂氛围。
3.人体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
-教师讲解:利用图示、动画等形式,生动讲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生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师院附中李忠海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

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
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篱笆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 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

(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防御感染)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免疫监视)
6.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7.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要措施。

8. 计划免疫、意义: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里,摘人家的土场上,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
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