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濉溪县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高二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前七题为单项选择题,后三题为多选)1.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这是因为:( )A. 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B. 玻璃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C. 丝绸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玻璃上D. 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上【答案】A【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玻璃棒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使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2. 在下图各电场中,A、B两点电场强度相同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可知,A、B两点到负电荷的距离相等,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则电场强度不同,故A错误;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可知,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故B错误;平行金属板内部是匀强电场,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故C正确;由电场线的疏密看出,A点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场强的方向沿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可知两点的场强方向也不同,所以电场强度不同,故D错误。

所以C正确,ABD错误。

3. 如图所示,一电子在外力作用下沿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由A→O→B匀速运动,电子重力不计,则电子所受的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情况是( )A. 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B. 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C. 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D. 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右【答案】B【解析】根据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知,从A→O→B,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变,水平向右,电场强度的大小先增大后减小.则电子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则外力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故B正确,ACD错误。

4. 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E的区域内,由A、B、C、D、A′、B′、C′、D′作为顶点构成一正方体空间,电场方向与面ABCD垂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D两点间的电势差U AD与AA′两点间电势差U AA′相等B. 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沿路径A→D→D′移到D′点,电场力做负功C. 带负电的粒子从A点沿路径A→D→D′移到D′点,电势能减小D. 带电的粒子从A点移到C′点,沿对角线AC′与沿路径A→B→B′→C′电场力做功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电场的方向与面ABCD垂直,所以面ABCD是等势面,A、D两点的电势差为0,又因A、A′两点沿电场线的方向有距离,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AA′两点间电势差U AA′不为0,A错误;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到D电场力不做功,而由D→D'电场力做正功,B正确;同理,带负电的粒子从A点沿路径A→D→D'移到D'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C错误;由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则知带电的粒子从A点移到C′点,沿对角线A C′与沿路径A→B→B′→C′电场力做功相同,D正确;故选BD。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 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率是速度的大小,故①正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对于运动的物体,若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为零,则平均速度为0,故③错误;对于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不可能为零,则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故④正确。

所以C正确,ABD错误。

2. 下面有关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由于物体下落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因此采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来测量时间,然后再把得出的结论合理外推B. 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 由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又叫做速度的变化率,其值由比值决定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速度的定义v=,当△t→0时,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采用数学上极限思想方法.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匀变速运动分成无数小段,采用的是数学上的微分法.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采用是等效替代法.B、速度的定义v=,表示平均速度,当△t→0时,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采用数学上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C、物体的加速度又叫做速度的变化率,其值由比值决定.故C不正确.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无数小段,采用的是数学中的微元法.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中学物理常用的思想方法有极限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假设法等等.3.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D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名师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4. 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三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B. 乙图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C. 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足球发生了形变D. 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球网发生了形变【答案】D【解析】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草地给的弹力,与重力相平衡,但不是它的重力,故A错误;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但由于没有弹性形变,所以没有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故B错误;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网发生了形变,故C错误;D正确。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2018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2018

濉溪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研究成果与运用的主要方法不相符的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采取了假说一演绎法B.格里菲斯和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萨顿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D.沃森和克里克在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过程中使用了模型建构法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A.① B.①和② C.② D.②和③3.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杂交B.测交C.自交D.测交或杂交4.某女孩为红绿色盲患者,则其下列亲属中,一定为色盲患者的是()A.母亲B.父亲 C.祖母 D.外祖母5.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是( )A.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不表达6. 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B. 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C.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D. 该细胞分裂后一定是精子7.某男性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他的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显性基因的是()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⑤精子A.②④⑤ B.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8.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B.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 分子D.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9.如图甲→丁为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部分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是精巢内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某个瞬间B.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1C.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D.图甲、丁中没有四分体,图乙、丙中分别含有2个和1个四分体10.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C.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D.DNA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1个磷酸和1个含氮碱基11.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大肠杆菌。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2018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2018

濉溪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所以细胞只是单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我们的身体由几亿个细胞构成,但单个细胞不能完成某一项生命活动,所以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单位,但不是功能单位C. 蓝藻细胞中除了含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2.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层次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一个乌龟③卵细胞④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⑤一片森林⑥一片树叶⑦泌尿系统⑧一个培养皿中的全部细菌⑨血液⑩西湖中的所有鲫鱼A. ①⑨⑥⑦②⑩④⑤B. ③⑨⑥⑦②⑧④⑤C. ③⑨⑥⑦②⑩④⑤D. ③⑥⑨⑦②⑩④⑤3.最能代表细胞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A. C.H.O.NB.C.H.O.N.PC. C.H.O.S.PD. C.H.O.Mg.Fe4.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⑴转为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 )A. ①→②→③→④B. ④→⑤→③→②C. ②→①→⑤→④D. ⑤→④→②→③5.如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A.1、3、5 B.2、4、6 C.2、3、6 D.2、4、56.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列文虎克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7.如图是由三个圆构成的物质类别关系图,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物质是()A.Ⅰ为蛋白质、Ⅱ为抗体、Ⅲ为载体B.Ⅰ为脂肪、Ⅱ为胆固醇、Ⅲ为磷脂ⅡC.Ⅰ为淀粉、Ⅱ为麦芽糖、Ⅲ为葡萄糖ⅢD.Ⅰ为脱氧核糖核酸、Ⅱ为核糖核酸、Ⅲ为核酸Ⅰ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肪和蛋白质组成B. 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胆固醇最丰富D.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无关9.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②真核细胞细胞核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④组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主要有C、H、O、N等元素A.①②④B.②④C.①④D.①②③10.下列不能体现蛋白质功能的是()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B.抗体能抵抗病菌的侵害C.携带生物的遗传信息D.作为O2运输的载体11.下表是地壳和人体中部分元素含量的百分比(%)数据,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组成人体的元素在地壳中都存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组成人体的元素含量与地壳不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C.由表可推知人体可从环境中选择性吸收所需元素D.由表可推知地壳中的所有元素在人体内都能找到12.下列物质中,属于氨基酸的有几个()① NH2 CH2 COOH ② NH2 CH2 CH2OHCOOH NH2③ NH2 C(CH2)2 COOH ④ NH2 CH CH2COOHH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3.有关下图某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6个水分子B. 该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16个氨基C. 该蛋白质含有111个肽键D. 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14.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B.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 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D. 盐酸有利于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15.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1表示完全脱水的细胞,则此时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B. 若图1表示细胞干重,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图2中的a、b、c元素C. 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化合物中不含图2中的bD. 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分别是水、蛋白质;图2 a、b、c依次表示碳、氧、氢16.如表所示是糖类、脂肪主要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安徽省濉溪县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濉溪县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濉溪县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濉溪县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第1~7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小题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二、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期中11题8分,12题7分,共15分。

11.(1)保证小球的初速度水平………………(2分)(2)保证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等…………(2分)(3)…………(3分);1.0………………(1分)12 (1)左……(1分);(2)B …………(2分)(3)1.89 …………(2分), 1.70 …………(2分)三、计算题(共5道题,共55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本题满分值10分)。

设手榴弹飞行时间为t(1)手榴弹的水平位移x=v0t ………………(2分)手榴弹的竖直位移h=(1/2)gt2 ………………(2分)且h=x tan 30°………………(1分)解得t=3 s ,h=45 m …………………………(2分)战士从拉动弹弦到投出所用的时间t 0=5 s -t=2 s 。

…………………………(1分)(2)点A 、B 的间距s=h/sin30°=90 m 。

………………(2分) 14:(本题满分值10分)(1)汽车在最高点时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mg -N =m v 2R ……………………(4分)N =mg -m v 2R=9500 N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汽车对桥的压力N ′=9500 N(竖直向下).(1分) (2)当汽车对桥面压力恰好为0时,有:mg =m v 2R……………………(3分)v =gR =10 5 m/s. …………(1分)15.(本题满分值10分)(1)绕行星运动的宇宙飞船:r v m rMm G 22= …………(3分)解得:rGMv =…………(1分) (2)绕行星运动的宇宙飞船:vrπT 2=…………(2分) 解得:GMr T 32π= …………(1分)(3)在行星表面:2MmGmg R =………………(2分) 解得:2RGMg = ………………(1分)16:(本题满分值12分)(1)设汽车所受阻力为f ,当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有P =Fv =fv m …… (2分)所以f =P v m =80×10320N =4×103N . ………………(1分)(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2分)求得汽车达到匀加速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 =PF=10m/s ………………(2分) 又据运动学公式v =at ………… (1分) 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5 s .………………(1分) 所以3 s 末汽车的瞬时功率P =Fv 3=(f +ma )at 3=(4×103+2 000×2)×2×3 W =4.8×104W .…… (3分)17.(本题满分值13分)(1)选手由静止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221)cos 1(mv mgL =-θ …………(3分) 解得:v = 4 m/s ………………(1分) (2)选手从最高点落至水中深为d 处的过程中:mg (H -L cos θ+d )-f 1d -f 2d =0 ………………(4分)解得:d = 1.2 m ………………(1分) (3)选手由静止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221)cos 1(mv mgL =-θ 选手从最低点落至浮台的过程中:水平方向:x =vt ……………………(1分) 竖直方向:221t g L H =- ……………………(1分) 解得:⎥⎦⎤⎢⎣⎡--=22)23(496.1L x ………………(2分)因此当L =1.5m 时,落点距离岸边最远, …………(1分)。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2018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2018

濉溪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分数: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重温儿时的童谣,会使我们生出无限的遐想。

完成下列问题。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小行星、流星体D.恒星、行星、小行星2.儿歌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⑥可见宇宙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3.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①大气环流②石油、天然气资源③火山爆发④地壳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均是自西向东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一致,均是匀速运动D.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中心5.2016~2017赛季,CCTV-5于11月16日上午9点直播休斯敦火箭队主场迎战黄蜂队的比赛。

则比赛开始于当地的(休斯敦使用美国中部时间——西六区区时)( )A.11月16日19点B.11月16日23点C.11月15日19点D.11月15日18点我国于2016年9月15日22时 04分在酒泉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预计在2018 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逐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天宫二号”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格林尼治时间为9月14日14时04分B.该日淮北昼长夜短,但比北京昼长时数略短C.该日淮北的日出方位为东北,日落方位为西南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7.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地面之间的通信传输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是A.紫外线辐射B.雷暴天气C. 耀斑爆发D. 昼夜变化8.“It is not just a planet, It is our home.”这是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淮南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检测高一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 在29届奥运会上,甲、乙两运动员同时参加了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举行的400m田径决赛,甲在第二道(田径赛场最内道为第一道),乙在第六道,终点线在两运动员起跑线的后方,则两人在比赛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关系是()A. 甲的位移大B. 乙的位移大C. 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D. 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答案】B【解析】400米比赛中,起点不同,但是终点相同,根据位移定义可知,他们的位移不同,外侧跑道的运动员位移较大,但是路程都是400米,因此路程是相同的,故B正确,ACD错误。

2. 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平直的公路运动,它们的v-他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 在t1时刻,甲和乙相遇B. 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D. 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答案】C3.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最后停下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减小B.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C. 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D. 速度和加速度都为负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匀减速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而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错误B、物体在匀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虽然速度逐渐减小,但物体运动的方向保持不变,故位移随时间增大;错误C、根据可得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如果,那么,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正确D、根据可得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如果,那么,即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必须相反,故速度和加速度不可能均为负值;错误故选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点评:掌握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特点: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可知由于的绝对值大于的绝对值,故和a反向。

【新】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新】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濉溪二中第三次月考试答 题 卷一、不定项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二. 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13. (1) ___A_____.(2) 不正确 此时小车仍处于加速阶段 . (3) 不能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 共40分).14.(8分)解: (1)第1秒内滑块的位移为x 1=0.5 m ,第2秒内滑块的位移为x 2=-0.5 m 。

由W =Fx cos α可得, W 1=0.5 J W 2=-1.5 J 。

(2)前2秒内力F 的总功W F =W 1+W 2=-1.0 J 。

(3)由动能定理可求合力的功W =12mv 22-12mv 21=0。

15、(12分)) 设a 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a v ,则: mg-0.75mg=m Rv a2得gR v a 21=同理,设b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b v ,mg=m Rv b2得gR v b =A 、B 两球脱离轨道的最高点后均做平抛运动,设平抛运动得时间为t 则2212gt R =得gR t 4=故A 的水平位移为R t v x a a == B 的水平位移为R t v x b b 2==故a 、b 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R x x x a b =-=∆ 16、(10分)解:设地球质量为M ,飞船质量为m ,飞船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飞船运行周期为质量为m 的物体在地面有解得飞船距地面高度17、(10分)解:(1)滑块在圆弧轨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由动能定理mgR -W f =mv 2W f =1.5J(2)F N -mg=m∴F N =4.5N(3)小球离开圆弧后做平抛运动H=gt 2解得t=0.5s落地时竖直分速度v y =gt=5m 落地时速度大小v=5m/s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濉溪县2017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 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率是速度的大小,故①正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对于运动的物体,若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为零,则平均速度为0,故③错误;对于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不可能为零,则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故④正确。

所以C正确,ABD错误。

2. 下面有关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由于物体下落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因此采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来测量时间,然后再把得出的结论合理外推B. 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 由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又叫做速度的变化率,其值由比值决定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速度的定义v=,当△t→0时,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采用数学上极限思想方法.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匀变速运动分成无数小段,采用的是数学上的微分法.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采用是等效替代法................B、速度的定义v=,表示平均速度,当△t→0时,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采用数学上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C、物体的加速度又叫做速度的变化率,其值由比值决定.故C不正确.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无数小段,采用的是数学中的微元法.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中学物理常用的思想方法有极限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假设法等等.3.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D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名师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视频4. 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三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B. 乙图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C. 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足球发生了形变D. 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球网发生了形变【答案】D【解析】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草地给的弹力,与重力相平衡,但不是它的重力,故A错误;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但由于没有弹性形变,所以没有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故B错误;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网发生了形变,故C错误;D正确。

所以D正确,ABC错误。

5. 如图所示,重力为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0.2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 4N 向左B. 10N 向左C. 4N 向右D. 14N 向右【答案】C【解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受到水平面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F N等于物体的重力G,则摩擦力大小为f=μF N=μG=0.2×20N=4N,故C正确,ABD错误。

6. 从某高处由静止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由静止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的任一时刻()A.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D.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减小,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答案】B【解析】当第一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时,第二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h1=gt2①v1=gt②h2=g(t-1)2③v2=g(t-1)④由①③得:Δh=gt-g由②④得:Δv=g因此,Δh随t增大,Δv不变,B选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得0分)7.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心的点没有区别C. 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质点是代表物体有质量的点,实际上不存在,故选项A正确;因为质点有质量,故与几何点是有区别的,故选项B错误;只有满足条件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故选项C错误;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分条件是: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点。

8.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这连续三个1s的初速度之比为3:2:1B. 这连续三个1s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2:1C. 这连续三个1s发生的位移之比为5:3:1D. 这连续三个1s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1:1:1【答案】ACD【解析】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采用逆向思维,可看做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at知,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为1:2:3,则这连续三个1s的初速度之比为3:2:1,故A正确;根据推论可知,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所以连续三个1s内的位移之比为5:3:1,连续三个1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故B错误,C正确;根据速度变化量:△v=at知,在连续三个1s内的速度变化量之比为1:1:1,故D正确。

所以ACD 正确,B错误。

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其中,乙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质点的加速度为2m/s2B. 乙质点的加速度为4 m/s2C. 两质点相遇时乙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D. 两质点相遇时乙质点的速度大小为4 m/s【答案】AD【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由图象可知2s末乙的位移为4m,解得:,故A正确,B错误;根据图象可知,2s末两质点相遇,根据v=at得乙的速度v=2×2=4m/s,故C 错误,D正确。

所以AD正确,BC错误。

10.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没有超出弹性限度,则()A. 弹簧的伸长量为B. 弹簧的伸长量为C.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 弹簧对物体的弹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D【解析】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μmg=kx,解得弹簧的伸长量:,故B正确,A错误;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作用在物体和地面,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弹簧对物体的弹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所以BD,AC 错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1.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重力大小分别为G A=100N,G B=40N,轻弹簧的劲度系数k=500N/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稳定后弹簧的伸长量为 ______ m;地面对A的弹力大小为______ N (弹簧没有超出弹性限度)【答案】 (1). 0.08 (2). 60【解析】B受重力和线的拉力,由平衡条件得:F=G B=40N,弹簧的弹力F=40N,由胡克定律:F=kx得:,由平衡条件得:N=G A-F=100-40=60N。

12.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如果用S1、S2、S3、S4、S5、S6来表示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用T表示打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1)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该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字母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其大小为a= ______ m/s2,与纸带上计数点D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______ m /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实际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______ (填“大”或“小”)【答案】 (1). 1.03 (2). 1.93 (3). 1.18 (4). 大【解析】(1)根据逐差法可得,,,,平均加速度为:,由以上可得:,带入数据解得:代入数据解得:a=1.93m/s2。

在匀变速直线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49Hz小于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大,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小,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大。

13.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做出了所挂钩码时的弹力F与弹簧总长L 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弹簧的原长为 ______ m.(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______ N/m.【答案】 (1). 0.10 (2). 1000【解析】(1)当弹簧下端不挂重物时,弹簧的拉力为零,此时弹簧长度即为原长,由图示图象可知,弹簧的原长为:0.10m。

(2)由图示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解答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方程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14.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大小为20m/s,关闭油门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求:(1)汽车在关闭油门后4s初的速度大小.(2)汽车关闭油门后6s内滑行的距离.【答案】(1)5 m/s (2)40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即可求出4s初的速度;先求出汽车停止的时间,再速度位移公式求汽车关闭油门后6s内滑行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