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大学化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6章课后习题精品.doc

OOCCH 2 。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1. 填空(1) EDTA 是一种氛梭络合剂,名称,用符号 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 一钠盐,分了式为,其水 溶液pH 为,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o(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等 型体存在,其中以 与金属离了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了外。
EDTA 与金属离了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3) K’MY 称,它表示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4) 络合滴定Illi 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了浓度一定的条件 下,越大,突跃;在条件常数K'MY 一定时,越大,突跃—(5) K MY 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在pM ,一定时,K'MY 越大,络合滴定的准确度。
影响K'MY 的因素有,其中酸度愈高 愈大,IgMY;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减小 o 在K'MY —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 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 决定。
(6) 在[H*]一定时,EDTA 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o解:(1) EDTA 是一种氨梭络合剂,名称乙二胺四乙酸,用符号卫应'表示,其结构式HOOCCH 2 \ ++ /CH2C00- HN - CH 2CH 2- NH\CH 2COOH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Na 2H 2Y-2H 2O ,其水溶液pH 为4.4 ,可通过公式 [H + ] = JK 心.匕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O.OlmokL-1 0(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田丫2+、下 电丫、出丫一、珏丫七HY3- 利丫4-等七种型体存在,其中以丫4-与金届离了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D H>10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了外。
EDTA 与金属离了形成络合物时, 络合比都是111。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第⼀章课后作业答案1-4.判断下列⼏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原⼦是化学变化中最⼩的微粒,它由原⼦核和核外电⼦组成;正确原⼦是化学变化中的最⼩粒⼦。
原⼦是由居于原⼦中⼼的原⼦核和核外电⼦构成,原⼦核⼜由质⼦和中⼦两种粒⼦构成的。
构成原⼦的基本粒⼦是电⼦、质⼦、中⼦。
(2)相对原⼦质量就是⼀个原⼦的质量;错误相对原⼦质量是指以⼀个碳-12原⼦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个原⼦的真实质量与⼀个碳-12原⼦质量的1/12的⽐值。
(3)4g H2和4g O2所含分⼦数⽬相等;错误4g H2含有2mol氧⽓分⼦。
氢⽓相对分⼦质量2,4g/(2g/mol)=2mol。
4g O2含有0.125mol氧⽓分⼦。
氧⽓相对分⼦质量32,4g/(32g/mol)=0.125mol。
所以分⼦数⽬不相等。
(4)0.5mol的铁和0.5mol的铜所含原⼦数相等;正确铁和铜都是由原⼦构成的⾦属,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相同,即摩尔数相同,就表⽰原⼦数相同。
(5)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错误物质的量:表⽰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原⼦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即n=N/NA。
物质的量是⼀个物理量,它表⽰含有⼀定数⽬粒⼦的集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通常⽤m表⽰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6)化合物的性质是元素性质的加合。
错误化合物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例如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却不同。
1-5.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H2)2三种化肥的含氮量各是多少?哪种肥效最⾼?答:①硫酸铵(NH4)2SO4,含氮量为(14*2)/(14*2+1*8+32*1+16*4)≈0.212②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为14/(14+1*5+12+16*3)≈0.177③尿素CO(NH2)2,含氮量为(14*2)/(12+16+14*2+1*4)≈0.467综上,0.177<0.212<0.467,这三种肥料中,尿素的含氮量最⾼,所以尿素的肥效最⾼。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习题参考答案

t1In 2/ k In 2/(5.07 103) 136.7d
2
t 1ln——Ca^————1ln^^ 454.2d kCa,00.9Ca,05.07 1031 0.9
2.已知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某简单级数反应,给某病人在上午8时注射该 药物,然后分别经过不同时刻t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以mmoI?L-1表示),得到 如下数据:
Ink298W口)
k283RTT2
2.49 104(298 283)4
In k298In3.19 1047.51
2988.314 283 293
k2985.48 104d1
25oC时该药物的有效期为:
7对丁一级反应,试证2303率达到87、2%0册时间为转戮达到
t有效(298K)2—lg————.~0"lg,
要的时间就是2min,求A消耗掉初浓度的2/3所需要的时间。
-11…
由——kAt
CaCa,0
的3倍。知丁二级反应窗况乂炯A?5.48 104d1cA,00&抓
解:对丁一级反应有峪切2ln2
k1t2ln ln^A0ln8t2ln8 3
t〔/2ln 2
时A的浓度为1molL-1,B、C的浓度均为0。
(1)求当B的浓度达到最大时的时间tmax;
(2)该时刻A、B、C的浓度分别为多少?
解:(1)B浓度达到最大时的时间
解:反应由最后一步决定,所以
d[R] rk2[PC]
dt
平衡态近似,k1[PJ][C] k1[PC]
k1[FU][C]
所以[PC]--
代入得,r业[R][C] k[R] k1
6.已知某药物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1000C时测得该药物的半衰期为170d。该 药物分解20%为失效,已知100C时其有效期为2a(按700d计)。若改为室温下(250C)保存,该药物的有效期为多少天?
分析化学_课后答案_第6章

=
1 × 0.10200×19.61×10 −3 6
20.00 × 10 −3
= 0.01667mol ⋅ L−1
m(NH2OH.HCl)=c(BrO3−)×M(NH2OH.HCl)=1.158mg·mL-1
6.10 称取含KI之试样1.000g溶于水。加10 mL 0.05000 mol.L-1 KIO3溶液处理, 反应后煮沸驱尽所生成的I2,冷却后,加入过量KI溶液与剩余的KIO3反应。析出 I2的需用21.14 mL 0.1008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计算试样中KI的质量分数。
答案: Zn2+ + 2e- = Zn (ϕθ = −0.763 V)
ϕ θ ' = ϕ θ + 0.059 lg α Zn
2
α Zn2+
[ ] [ ] [ ] [ ] ( ) α = CZn Zn(2N+H3)
Zn2+ 2+
=
Zn2+
+ ZnNH3 + Zn NH3 2 + ⋯ Zn2+
= 1+ β1[NH3] + β2[NH3 ]2 +⋯+ β4[NH3]4
ϕθ'
=
−0.763 +
0.059 lg
1
= −0.920V
2
105.37
6.6 在 酸 性 溶 液 中 用 高 锰 酸 钾 法 测 定 Fe2+ 时 , KMnO4 溶 液 的 浓 度 是 0.02484 mol·L-1,求用 (1)Fe;(2) Fe2O3;(3)FeSO4.7H2O表示的滴定度。
Fe2+ 2 Sn4+ Fe3+ 2 Sn2+
南昌大学慕课MOOC食品化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1.食品的非天然化学组成包含食品添加剂和(C):A.激素B.毒素C.污染物D.色素2.下列不属于食品的三要素之一的是:(C)A.安全B.营养C.质量可控D.享受3.测定蛋白质含量时,用氮含量乘换算系数(D)即可:A.4.5B.12.6C.8.25D.6.254.食品组成成分包含(ABCD):A.呈色成分B.营养成分C.风味成分D.有害成分5.下列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BCD)A.干燥剂B.调味剂C.消泡剂D.营养强化剂6.脂类可发生下列哪些反应:(ABCD)A.脂类的水解B.自动氧化C.光敏氧化D.热降解7.(CD)不属于食品的三要素之一A.安全B.营养C.质量可控D.保健8.影响食品化学反应的因素包括哪些:(ABCD)A.湿度B.食品组成C.水分D.氧气9.食品是指经特定方式加工后供人类食用的食物。
(√)10.食品必需符合的基本要求:安全.营养.良好的风味。
(√)11.食品的品质(质量)属性包括质地.风味.颜色.营养价值.安全性。
(√)12.食物是指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13.食品的污染物包括加工处理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和环境污染物。
(√)14.测定蛋白质含量时,用氮含量乘换算系数8.25即可。
(×)15.食品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19世纪初才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影响食品化学反应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B)。
A.水分B.食品自身因素C.氧气D.湿度第二章水分1水分子通过(B)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二硫键B.氢键C.范德华力D.离子键2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B)。
A.Ca离子B.Rb离子C.Al离子D.Na离子3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A)A.肉类B.糖制品C.水果D.咖啡提取物4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正确的是(ABD)。
分析化学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1 解:C 6H 5NH 3+ —C 6H 5NH2 Fe(H 2O)63+—Fe(H 2O)5(OH)2+ R-NH 2+CH 2COOH —R-NH 2+CH 2COO -(R-NH-CH 2COOH)2解:Cu(H 2O)2(OH)2—Cu(H 2O)3(OH)+ R-NHCH 2COO -—R-NHCH 2COOH 4 解:(1) MBE: [K +]=C [HP -]+[H 2P]+[P 2-]=C CBE: [K +]+[H +]=[HP -]+2[P 2-]+[OH -] PBE: [H +]+[H 2P]=[OH -]+[P 2-](2) MBE: [Na +]=C [NH 3]+[NH 4+]=C[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CBE: [Na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 (3) MBE: [NH 3]+[NH 4+]=C[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3PO 4]=[OH -]+[NH 3]+[HPO 42-]+2[PO 43-] (4) MBE: [NH 3]+[NH 4+]=C [CN -]+[HCN]=C CBE: [NH 4+]+[H +]=[OH -]+[CN -] PBE: [H +]+[HCN]=[OH -]+[NH 3] (5) MBE: [NH 3]+[NH 4+]=2C[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5 解:(1) HA(浓度为C A )+HB(浓度为C B ) 混合酸溶液的PBE:[H +]=[A -]+[B -]+[OH -] 因混合酸溶液呈酸性,故[OH -]可忽略。
第六章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卤代烃1.回答下列问题(1).在CH3CH2Cl(I),CH2═CHCl(II),CH≡CCl(III),C6H5Cl(IV)四种一氯代烃中,按C-X键键长次序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IV< II < III <I(2).将四种化合物(A) CH3CH2CH2F,(B) CH3CH2CH2I ,(C) CH3CH2CH2Br ,(D) CH3CH2CH2Cl的沸点从最高到低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B> C> D> A(3).四种化合物(A) CH3CHClCH2OH,(B) CH3CHNH2CH2Br ,(C) HC≡CCH2Cl,(D) CH3CONHCH2CH2Cl 中,哪些能生成稳定的格氏试剂?为什么?解: D(4).比较(A) CH3CH2CH2CH2Cl,(B) (CH3)2CHCH2Cl,(C) CH3CH2CH(Cl)CH3,(D) (CH3)3CCl四个氯代烃,它们发生S N2反应情况如何。
解: A> B> C> D(5).将①苄溴,②溴苯,③1–苯基–1–溴乙烷,④1–溴–2–苯基乙烷四个化合物按 S N1 反应的反应活性顺序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③>①>④>②(6).不活泼的乙烯型卤代烃能否生成格氏试剂?为什么?解:由于卤原子与双键间的 p-π共轭效应,使C-X键之间的键能增加,难以断裂。
(7).化合物:(A)正溴戊烷,(B)叔溴戊烷,(C)新戊基溴,(D)异戊基溴分别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醇,讨论它们的反应速率的差异?解: A> D> C> B(8).用极性溶剂代替质子溶剂对(A) S N1,(B) S N2,(C) 烯的亲电加成, (D) 醇的失水反应有何影响?解: 极性溶剂有利于S N1反应和烯的亲电加成反应的进行,不利于S N2反应和醇的失水反应的发生。
(9). 2–氯环己醇的反式异构体可以跟碱反应转化成环氧化物, 但顺式异构体却不能, 为什么?解: 2–氯环己醇的反式异构体跟碱反应时,进行反式消除,热力学能量低,反应速率快, 顺式异构体则不能。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32思考题1.1 a)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在核外空间离核的远近,即电子出现概率密度大的地方离核远近。
n的取值为除零以外的正整数。
b)角动量量子数(l i)决定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确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
角动量量子数的取值可为正整数和零,受主量子数的影响。
c)磁量子数(m i)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磁量子数(m i)的取值可为整数。
d)自旋量子数(s i)决定电子自身固有的运动状态。
自旋量子数(s i)的取值为±½。
n、l i和m i的关系为:n=1,2,3,…,n; l i=0,1,2,3…,n-1; m i=0, ±1, ±2,…, ±l i1.2 1)错电子云图中黑点越密的地方代表电子出现的机会多,概率大。
2)错。
3)错角量子数l i=0的轨道为s轨道4)对保里不相容原理1.3 不相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是没有轨道的,按照能量的不同,在原子核外各处的出现的概率不同。
而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是有固定轨道的。
1.4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轨道符号轨道数最多容纳电子数总轨道数总电子数4 0 0 4s 1 216 32 1+14p 3 6-12+24d 5 10+1-1-23+34f 7 14+2+1-1-2-31.5 (1)p区元素(2)Fe(3)Cu1.6 (1)4s (2)3p (3)3d (4)3d (5)3s能量由高到低:(1)﹥(2)﹥(3)=(4) ﹥(5)1.7 元素的电负性指的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越大说明原子在分子中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
习题1.1(1)2s n=2 l i=0,1 m i=0,±1 存在2s,2p轨道,轨道数3个(2)3f n=3 l i=0,1,2 m i=0,±1,±2 存在3s,3p,3d轨道,不存在3f轨道(3)1p n=1 l i=0 m i=0 故只存在1s轨道,不存在1p 轨道(4)5d n=5 l i=0,1,2,3,4 m i=0,±1,±2,±3, ±4 故存在5s,5p,5d,5f轨道,轨道数为9个(5)4f n=4 l i=0,1,2,3 m i=0,±1,±2,±3 故存在4s,4p,4d,4f轨道,轨道数7个(6)3p n=3 l i=0,1,2 m i=0,±1,±2 存在3s,3p,3d轨道,轨道数为5个1.2(1)(3,2,2,1/2)存在(2)(3,0,-1,1/2)不存在,若l i=0则m i=0,不可能为-1 (3)(2,2,2,2)不存在,若n=2则l i=0,1(4)(1,0,0,0)不存在,自旋量子数(s i)的取值为±½(5)(2,-1,0,1/2)不存在,l i的取值为零和正整数(6)(2,0,-2,1/2)不存在,若l i=0则m i=0,不可能为-2 1.3(1)硼1s22s3违背保里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正确的为1s22s22p1(2)氮1s22s22p x32p y1违背洪德规则,正确的为1s22s22p3(3)铍1s22p2违背能量最低原理,正确的为1s22s21.4周期区族号Ca [Ar]4s10 4 s ⅡA20Br [Ar] 3d104s24p5 5 p ⅦA35Mo [Kr]4d55s1 5 d ⅥB42Ag [Kr]4d105s1 5 ds ⅠB47Hg [Xe]4f145d106s2 6 ds ⅡB801.5(1)Be>Mg>Ca (2)Ge>Ga>In (3)He>Ne>Ar (4)N>O>C>Be>B1.6得电子:O,I,S失电子:Na,B,Sr,Al,Cs,Ba,Se1.7最高氧化态最低氧化态cl 1s22s22p63s23p5+7 -1Mn [Ar]3d54s2+7 -3P54思考题2.1(1)ZnO>ZnS (2)HF>Hcl>HBr>HI (3)H2S>H2Se> H2Te(4)NH3<HF (5)F2O<H2O2.2 (1)SiH4 sp3杂化(2)Hgcl2 sp杂化(3)Bcl3sp2杂化(4)CS2 sp杂化(5)Ncl3 sp3杂化2.3 (1)SiF4等性sp3杂化(2)Pcl3不等性sp3杂化(3)CHcl3不等性sp3杂化(4)H2S 不等性sp3杂化(5)CCl2F2等性sp3杂化2.4几何构型杂化轨道偶极距SiCl4正四面体sp30H2Te v形sp3不等于0 Bcl3平面三角形sp20BeCl2直线sp 0PBr3 三角锥形sp3 不等于0 2.5BBr3中心原子B的外围电子构型为1s22s22p1,故BBr3应为sp2杂化,几何构型为平面三角形,Ncl3中心原子N的外围电子构型为1s22s22p3,故Ncl3应为不等性sp3杂化,几何构型为三角锥形2.6(1)由非极性键组成的分子不一定为非极性分子,如O3为极性分子,反之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O2,O=C=0,是非极性分子(2)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分极性分子以及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习题答案
6-1.写出下列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AgBr,Ag2S,Ca3(PO4)2,MgNH4AsO4
解:K sp(AgBr) = c(Ag+)⋅c(Br-)
K sp(Ag2S) = c2(Ag+)⋅c(S2-)
K sp[Ca3(PO4)2] = c3(Ca2+)⋅c2(PO43-)
K sp(MgNH4AsO4) = c(Mg2+)⋅c(NH4+)⋅c(AsO43-)
6-2.已知AgCl的溶解度是0.00018g⋅(100gH2O)-1 (20℃),求其溶度积。
(答:1.7×10-10)解:c(AgCl) ≈b(AgCl) = 0.00018⨯10/143.32 = 1.3⨯10-5 (mol⋅L-1)
K sp(AgCl) =1.3⨯10-5⨯1.3⨯10-5 = 1.7⨯10-10
6-3.已知Zn(OH)2的溶度积为1.2⨯10-17 (25℃),求溶解度。
(答:1.4×10-6 mol L-1)
解:设溶解度为x
K sp{ Zn(OH)2} = 4x3
所以s = x = (1.2⨯10-17/4)1/3 =1.4⨯10-6(mol⋅L-1)
6-4. 10 mL 0.10 mol⋅L-1MgCl2和10 mL0.010 mol⋅L-1氨水混合时,是否有Mg(OH)2沉淀产生?( 答:生产沉淀)
解:K sp(Mg(OH)2)=1.8⨯10-11c(Mg2+) = 0.050 mol⋅L-1c(NH3) = 0.0050 mol⋅L-1 c(OH-) = (c b⋅K b)1/2 = (0.0050⨯1.74⨯10-5)1/2 = 2.9⨯10-4(mol⋅L-1)
Q i = c(Mg2+)⋅c2(OH-) = 0.050 ⨯(2.9⨯10-4 )2 =4.4⨯10-9 > K sp=1.8⨯10-11所以,生成沉淀。
6-5.在20 mL0.50 mol⋅L-1 MgCl2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0 mol⋅L-1的NH3⋅H2O溶液,问有无Mg(OH)2生成?为了不使Mg(OH)2沉淀析出,至少应加入多少克NH4Cl固体(设加入NH4Cl 固体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答:0.21g)
解:c(Mg2+) =0.50mol⋅L-1/2 = 0.25 mol⋅L-1c(NH3) = 0.10mol.L-1/2 = 0.050 mol⋅L-1
c(OH-) = (c b⋅K b)1/2 = (0.050⨯1.74⨯10-5)1/2 = 9.3⨯10-4(mol⋅L-1)
Q i = c(Mg2+)⋅c2(OH-) = 0.25⨯(9.3⨯10-4 )2 =2.2⨯10-7 > K sp=1.8⨯10-11
所以,生成沉淀。
为不生成沉淀,则
c(OH-)≤[K sp/ c(Mg2+)]1/2
= [1.8⨯10-11/0.25]1/2
= 8.5⨯10-6(mol⋅L-1)
根据K b= c(NH4+-)⨯c(OH-)/ c(NH3⋅H2O)
则c(NH4+)= K b⨯ c(NH3⋅H2O)/ c(OH-)
=1.74⨯10-5⨯0.050/8.49⨯10-6
= 0.10(mol⋅L-1)
m(NH4Cl) = 0.10 mol⋅L-1⨯40⨯10-3L⨯53.5g⋅ mol-1
= 0.21g
6-6.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规定Cd2+降到0.10 mg⋅L-1以下即可排放。
若用加消石灰中和沉淀法除Cd2+,按理论计算,废水溶液中的pH值至少应为多少? (答:pH 9.89) 解:K sp(Cd(OH)2)=5.25⨯10-15
c(Cd2+) = 0.10⨯10-3g⋅L-1/112.4g⋅ mol-1 = 8.9⨯10-7 mol⋅L-1
c(OH-) = [K sp/c(Cd2+)]1/2
= (5.25⨯10-15/8.9⨯10-7)1/2
=7.7⨯10-5 (mol⋅L-1)
所以pH = 14+lg7.7⨯10-5 = 9.89
6-7.一溶液中含有Fe3+ 和Fe2+ 离子,它们的浓度都是0.05 mol⋅L-1。
如果要求Fe(OH)3沉淀完全而Fe2+ 离子不生成Fe(OH)2沉淀,问溶液的pH应控制为何值? (答:3.5<pH<7.1) 解:Fe(OH)3沉淀完全时的pH
c(OH-) = [K sp(Fe(OH)3)/c(Fe3+)]1/3
= (4⨯10-38/1.0⨯10-6)1/3
= 3⨯10-11
pH = 3.5
不生成Fe(OH)2沉淀时的pH
c(OH-) = [K sp(Fe(OH)2)/c(Fe2+)]1/2
= (8.0⨯10-16/0.05)1/2
= 1⨯10-7
pH = 7.1
所以应控制 3.5 < pH < 7.1
6-8.在0.1 mol⋅L-1FeCl2溶液中通入H2S饱和,欲使Fe2+ 不生成FeS沉淀,溶液的pH最高为多少? (答:pH 2.3)
解:为不生成沉淀,则
c(S2-)≤K sp(FeS)/ c(Fe2+)
= 6.3⨯10-18/0.1
= 6⨯10-17 mol⋅L-1
c(H+) =[c(H2S) ⨯K a1 K a2/c(S2-)]1/2
=(0.1⨯1.1⨯10-7⨯1.3⨯10-13/ 6.3⨯10-17)1/2
=5⨯10-3
pH = 2.3
6-9.分别计算下列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并讨论反应的方向。
(1) PbS + 2HAc = Pb2+ + H2S + 2Ac-
(2) Mg(OH)2 + 2NH4+ = Mg2+ + 2NH3.H2O
(3) Cu2+ + H2S = CuS + 2H+
解:(1) K = c(Pb2+)c(H2S)c2(Ac-)/c2(HAc)
= c(Pb2+)c(H2S)c2(Ac-)c2(H+)c(S2-)/c2(HAc)c2(H+)c(S2-)
= K sp(PbS) K a2(HAc)/ K a1(H2S)K a2(H2S)
=1.3⨯10-28⨯(1.74⨯10-5 )2/(1.1⨯10-7⨯1.3⨯10-13)
= 2.8⨯10-18 反应逆向进行
(2) K = c(Mg2+)c2(NH3.H2O )/c2(NH4+)
= c(Mg2+)c2(NH3.H2O )c2(OH-)/c2(NH4+)c2(OH-)
= K sp{Mg(OH)2}/ K b2(NH3.H2O)
=1.8⨯10-11 /(1.74⨯10-5 )
= 5.9⨯10-2 反应逆向进行
(3) K = c2(H+ )/c(Cu2+) c(H2S )
= c2(H+ ) c(S2-)/c(Cu2+) c(H2S )c(S2-)
= K a1(H2S)K a2(H2S)/K sp(CuS)
= 1.1⨯10-7⨯1.3⨯10-13/6.3⨯10-36
= 2.3⨯1015反应正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