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思乡意象研究完整版

合集下载

思乡诗诗意赏析方法及技巧

思乡诗诗意赏析方法及技巧

思乡诗诗意赏析方法及技巧思乡诗诗意赏析方法及技巧导语:游子思乡,自古有之。

看看诗人如何将这思乡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的。

下面思乡诗赏析方法及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一)、羁旅行役诗简介羁旅思乡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思乡诗的主要标志(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

(2)羁旅思乡诗常用的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思乡的古诗及赏析

思乡的古诗及赏析

思乡的古诗及赏析思乡的古诗及赏析 1静夜思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关于诗词中的思乡之情的研究报告

关于诗词中的思乡之情的研究报告

关于诗词中的思乡之情的研究报告思乡之情是人们在离开故乡后所感受到的一种强烈情感,而在诗词中,这种情感常常被表达出来,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本报告将从诗词中的思乡之情的概念、表现形式、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概念思乡之情是指人们在离开故乡后所感受到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表现为对故乡的怀念、思念、渴望等。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思乡之情是最为常见的主题之一,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这种情感。

二、表现形式1. 地名、建筑物、自然环境等的描述许多诗词作品中,诗人通过对地名、建筑物、自然环境等的描述来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通过对地名、自然环境等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对故乡的描绘许多诗人通过描绘故乡的美景来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比如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通过对故乡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诗歌作品中常常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通过对草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情感内涵1. 对故乡的眷恋思乡之情主要表现为对故乡的眷恋,对故乡的生活、亲人、朋友等的思念。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诗人、辞赋家,他以田园诗歌而闻名。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和感官效果,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妙。

陶渊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展示田园生活的美好。

他经常描绘田园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等自然景观,比如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遥远的桃花源,其中有“篱下之室,有余草、桑”、“山高水长,南人以为云阴晦,而不知我也”,这些景象揭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天堂,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陶渊明通过描绘动物和昆虫来展示田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他经常描绘蝉鸟、蝴蝶、鱼虾等动物和昆虫的活动,比如他在《归去来兮辞》中描绘了“游鱼肆虾斗,采莲翘苇湖畔途,篝火晚登岸,短蒲胡跳舞”,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繁华景象。

陶渊明也通过表达田园生活中的安宁、宁静和悠闲来展示田园生活的美妙。

他在《杂诗·其五十五》中写道:“我有所深居,以众人之所疵笑忽”,表达了他欣赏自然风光、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他在《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描绘了一个没有喧嚣和压力的乡村生活场景。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还存在着诸多意象比喻。

他通过一些意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想,比如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白日依山尽比喻为人生的短暂和消逝,将黄河入海流比喻为人生的归宿和沉沦。

月是故乡明——关于我国古代思乡诗词的研究(精选五篇)

月是故乡明——关于我国古代思乡诗词的研究(精选五篇)

月是故乡明——关于我国古代思乡诗词的研究(精选五篇)第一篇:月是故乡明——关于我国古代思乡诗词的研究月是故乡明——关于我国古代思乡诗词的研究摘要:思乡怀人是我国古代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思乡情结仿佛是诗人们无法逾越的心篱。

他乡为官,戍守边疆,却又道路崎岖,交通落后,通信不便,这使得古人离久逢难,难免产生无尽的思乡怀人之情,并最终通过一定的含有别情离绪的意象、特定的表达技巧来寄托这一深沉、浓郁的乡情、乡思与乡愁。

关键字:诗词思乡一、我国古代思乡诗词的产生提起关于思乡的诗词,我们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李白的“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是故乡明”,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不胜枚举。

那么,古人为什么会写下如此之多的思乡诗词呢?1.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这是宋代欧阳修在《送惠勤归余杭》的诗句,它道出了一个千古不变的事实:安土重迁、依恋故土是人类的真性情,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飞鸟尚且故巢难离,又何况人呢?一个人,对于故乡,那是生于斯,长于斯,是人生记忆的发源地,是情感的寄托所。

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亲朋,在离别后都成了思念的对象,特别是在一个人得意或者失意时,千头万绪涌上心头,而此时最不能少的事情便是思乡、怀人了。

可是,路遥途远,通信不便,如何释放、传递此种情感呢?那就只有把它写下来,形成诗词,用这种最能抒情的方式来解决了。

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古代诗词中思乡内容多与道路崎岖,交通工具落后有直接关系。

从古人诗词中可见一般。

如“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的《蝶恋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晋•陶渊明《饮酒》)“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语文古诗词赏析:意象、意境、情感

语文古诗词赏析:意象、意境、情感

语文古诗词赏析:意象、意境、情感1、怀人思乡诗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高楼,危楼,危栏,寒蝉,扁舟,杨柳手法: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作具体的物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缘由:1、战乱频仍,久戍不归(边塞诗);社会动荡,亲人离散。

2、官场失意,仕途坎坷。

3、朋友遭遇不幸(孤寂落寞)。

4、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渴望团圆。

5、滞留旅途,孤单寂寞。

6、景似故乡,触景生情。

常见主题:【悲情类】:(1)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2)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渴望与亲人团聚;(3)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4)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豪情类】:乐观旷达,或豪迈的情怀。

(与诗人乐观的性格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有关)例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赠友送别诗意象:夕阳、暮色、月夜等(苍茫、朦胧、清冷色彩),长亭、南浦、渡口、秋等。

杨柳、芳草、酒、歌曲、阳关、古道,劳歌,雨,子规,兰舟等手法:比喻,拟人,以景结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移情于物(烘托),以乐景衬哀情,想像(虚写)情感:依依不舍的留恋、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情深意长的勉励、安慰、鼓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通过对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担忧、祝福、嘱托。

表达豪迈之情。

例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3、边塞征战诗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铁衣、铁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碛、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阴山、天山、安西、单于、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阳关、金河、黑山头,大漠、烽烟、长河、烽火、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羌笛、琵琶、芦管、号角、鼓、箫笛手法:用典、借代、对比、烘托、虚实结合、象征、借景抒情、比喻、夸张情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诗词中的思乡意境解析

诗词中的思乡意境解析

诗词中的思乡意境解析思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们心灵深处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的流露。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丰富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意境,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一、唐诗中的思乡意境唐代被誉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众多大诗人留下了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雄奇的壮丽场景点缀,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描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无边的思乡之意境,每一句都如同敲击在心灵深处的音符,引发了人们强烈的思乡之情。

二、宋词中的思乡意境宋代的词作以豪放洒脱、委婉秀丽著称,尤以宋辽金元时期为盛。

苏轼的《东篱乐府》中,流露出对北国乡音的浓浓思念之情。

词中“一声余响入冷烟,杨柳青青年复年”将读者的思绪拉回故乡,似乎置身于家乡的青绿的杨柳丛中,感受到熟悉的乡音。

三、元曲中的思乡意境元曲既是思乡之情的表达工具,也是对乡愁的抒发载体。

《西华山》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一部代表作品,在这部戏剧中,通过对残酷的战乱描写,以及对乡愁的深情抒发,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痛惜和思念。

四、现代诗歌中的思乡意境现代诗歌表现方式多样,对于思乡之情的表达也有不同的形式。

现代诗人郭沫若的《等待》中,他以细腻的笔触重新诠释了思乡之情。

诗中“经年思念人儿来,只有枝儿抬头小”将读者拉回到狭窄的故乡胡同,思念之情由内而外,让人感同身受,不禁唤起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总之,诗词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意境是多样而丰富的。

不同的诗人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描绘出了各具特色的思乡景象。

这些作品使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回味往事,思考家乡的美好,进而理解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和乡愁与人情的深厚关系。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思乡意象研究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国古诗词思乡意象研究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许是绝大多数文人骚客最常用的写作手法,而在这其中,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怀又是最重要的一块。

我并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很深入地去研究中国古诗词中的思乡意象,但我在耳闻目染中也接触了不少,所以在这里,我所说的所谓研究不过是我对古人留下的经典有一些自己体会的小小感想和理解罢了,谈不上是研究,只是略微将中国深厚的古诗词文化浅谈。

意象,是在古诗词中通常用来寄托情思的自然景物。

我们最常见的表现思乡的意象的有“明月”、“杨柳”、“大雁”、“浮萍”等。

这些意象无一不能表现出所写之人在写诗词时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无以言表的愁绪。

下面是表现出思乡之情的几种常见意象。

一.明月
在我所读到过的古诗词中,“月”似乎是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思想情感的意象。

苏轼的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具代表性。

这里的“月”正是写出了他当时对月事寂寞孤独和思念家乡亲人的心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的名作《望月怀远》也正是借助了“月亮”这个代表着离别的意象寄托了他的希冀和渴盼。

“月亮”蕴含了人们的离愁、游子的思家之情和分别之苦。

在我认为是最能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意象之一。

二.杨柳
杨柳是暗喻离别的意象,“杨柳”一词中的“柳”字的谐音是“留”,也寓意了离别之苦和不舍之情。

我曾读到过不少借杨柳来抒发离别时的思念之情的古诗词,其中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给我的印象很深,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也让我至今难忘。

这些诗句散发出诗人内心之中深深地离愁,对故乡,对至亲至爱无尽的思念。

而“杨柳”也成为了他们道出心中惆怅和伤别情怀的极佳意象。

三.大雁
我最熟悉的一首思乡诗中这样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让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这首诗的作者是多么的思念家乡,恨不得变成一只大雁飞回家去。

而“雁”正是寄托了他的那种思乡情思。

“大雁”是承载了讯息、书信的那种企盼感的意象,它所蕴涵的是游子羁旅在外的伤感和急迫的思乡情怀。

薛道衡曾在《人日思归》中用大雁这个意象写道:“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以此来表达他急切地想归家的念头。

“归雁”是一种很多背井离乡的游子梦想成为的鸟儿,古往今来,多少流离在外的文人雅士用“大雁”来表达了他们无法道尽的愁思,而“大雁”这种意象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借用。

四.寒蝉
只是突然会想到柳永的《雨铃霖》,它的开篇即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本诗所用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意象有很多,但“寒蝉”一词却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即“戚戚惨惨戚戚”的离别之苦,长亭小径,寒蝉哀鸣,我们可以体会到的是诗人在离别之际的不舍之情,怅惘之心。

诗人用意象“寒蝉”,生动的写出了他思念的苦痛。

五.扁舟
不管是在古诗词还是在古文中,我们都常常可以看到“扁舟”这个表现思乡的意象的出现。

“扁舟”表现了漂泊之苦,思乡的愁绪。

我仍然记得“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孤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强烈的思乡情怀,这些情感的表达都借助了“舟”这种意象细腻的写出了诗人的思乡怀亲感情,抒发了游子在外飘泊羁旅之苦。

雁为候鸟,春秋迁徙,它的春去秋来常能牵动离家在外的游子之心,勾起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情;柳为思念之树,枝叶柔嫩,寓意鲜明,常能使人心生愁思;明月皎洁,却又常使人联想翩翩,牵挂之心常在;寒蝉凄冷,长亭幽婉,总是散发出别离之愁,思念之切;小舟漂泊,更能反映出游子的思家之苦。

中国古诗词中的思乡意象还有很多,我所知道所了解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点而已,但若能花些时间稍作罗列和分析,也能让我们更加透彻的了解这些意象
所表达的感情。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觉得,这些零零点点的罗列也正能反映出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