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农业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
遥感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遥感技术最初是为地质勘探和军事监视而研究开发的。
但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今遥感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一、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和监测。
也可以利用操作平台等软件分析遥感图像,对农业资源进行解译和评估。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遥感技术可用于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土地利用的分类。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对农田、植被、耕地等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对农地的科学利用和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数据。
2.农作物识别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检测植被覆盖度,更准确的对农作物进行识别和检测。
而且,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农作物检测,可以及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病虫害的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3.病虫害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问题进行精准的防治,更加高效的保护农业生产。
4.精准施肥遥感技术也可以专门用于监测农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实现精准施肥。
通过遥感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土壤营养状况的变化,减少施肥浪费也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1.大面积监测传统的农业监测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才能完成,而遥感技术则不同。
它可以在不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快速获取大面积的监测数据。
2.高精度数据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的监测数据,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分析和解译实现地面和非地面特征的准确描述,并结合作物需求制定农业科学管理和生产规划方案。
3.应用广泛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适合不同的农业场景。
他可以准确分析土地利用、农作物的生长、病虫害的监测以及精准施肥。
农业工程中的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

农业工程中的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对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农业工程领域引入了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使用遥感数据来获取农作物的生长信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进行农作物管理和决策。
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的基础是遥感技术。
遥感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农田的光谱、热量、湿度等多种信息,从而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生成农作物的生长监测图,帮助农业生产者及时了解农作物的健康状况。
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进行农作物的生长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反映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叶绿素含量、土壤湿度等指标,从而判断农作物的健康状态。
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施肥、浇水等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监测。
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它们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检测到农田中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此外,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作物的产量估测。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反映农田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指标,从而推算出农作物的产量。
这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规划和农产品的市场预测。
然而,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软件,对农业生产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
其次,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也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农业生产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遥感数据源和处理方法。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农作物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表物体几何和物理性质的技术。
早期的遥感图像的解译,通常通过目视判读方法,随着计算机的加速发展,解译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一种使用计算机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增强、图像变化、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一系列的预处理,然后通过相应的遥感处理软件进行进一步精处理,对结果进行处理,最终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解译,直接对解译结果进行处理,生成具有处理特征的遥感影像。
关键词:遥感技术;农业;应用1 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多平台和多分辨率,快速、覆盖范围广等,是遥感数据的一个重要的优势。
农业遥感技术是遥感技术和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是可以及时掌握农业资源、作物生长以及农业灾害信息等的最佳方式,在调查和评估,以及农业生产的监测和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现代农业遥感发展的新兴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湖泊和水库水面的高度以及评价区域水资源和农业干旱,包括作物品种质量监控和鉴定。
2 农业遥感技术在我国的起步与发展农业遥感的发展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就已经进行了农业遥感的初步应用。
原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根据国家土壤调查的要求,在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中国科教委和农业农村部组织聘请外国专家培训了专门的遥感应用人才队伍,在1983年5月成立了中国国家农业遥感培训中心。
此后,我国将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作物产量估算、农业气象、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领域。
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进入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化的阶段。
3 遥感在当前农业应用中的进展3.1 高光谱遥感在农业遥感中的应用由于高光谱遥感不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农作物的叶片面积。
这弥补了传统遥感技术获取农作物叶面积指数时间过长的缺点,从而获得最准确、损害最小的遥感监测数据。
通过高光谱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农作物叶面积指数,形成不同的遥感反演模型。
1农业遥感技术解析

? 农作物估产则是指根据生物学原理,在收 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 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 地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 并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 列方法。它包括作物识别和播种面积提取、 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两项重要内容。
农作物估产的方法
? 农作物估产在方法上可分为传统的作物估 产和遥感估产两类
农业遥感技术
? 一、遥感技术简介 ? 二、农业遥感技术的特征 ? 三、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 ? 四、农业遥感技术存在的问题 ? 五、农业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遥感技术简介
遥感(Remote Sensing )即遥远的感知,指在一定 距离上,应用探测仪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从远处 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 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摄影照相 便是一种最常见的遥感 ,照相机并不接触被摄目标 ,而是 相隔一定的距离 ,通过镜头把被摄目标的影像记录在底 片上,经过化学处理 ,相片便重现被摄目标的图像。从拍 摄目标到再现目标所用的手段 ,便是一种遥感技术。遥 感与其他技术结合,在农业应用中具有科学、快速、 及时的特点。这对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 产、农产品供需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农业资源调查
?包括对土壤、地形、植被、表层地质、气候、 水文和地下潜水等各种农业自然要素的调查 ?如利用砂质土和粘质土对可见光光谱的反射,前 者较强,后者较弱 ?利用二者因不同的水分状况、有机质含量、盐 分含量和表面粗糙度 ?产生不同的光谱反射 ?对黑白片上不同灰阶的影像灰度和图形特征进 行专业解译 ?勾绘出不同的专业图件。
(1)作物产量估算
?基于作物特有的波谱反射特征 ?利用遥感手段对作物产量进行监测预报 ?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可以反演作物的生长信息
《遥感与农业》课件

目 录
• 遥感技术概述 •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优势与挑战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遥感技术概述
01
遥感技术的定义
遥感技术:指通过非接触传感器(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获取地球表面或大 气层的数据信息,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总结词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农业保险损失,提高理赔效率。
详细描述
在自然灾害或病虫害发生后,遥感技术可以迅速获取受灾地区的影像数据,通过分析受灾程度和面积 ,估算农业保险损失。这种方式能够减少人工勘查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理赔的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长势
总结词
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案例分析
04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田旱情
总结词
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农田的旱情,为抗旱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农田土壤湿度、地表温度等信 息,从而判断旱情程度。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民及时采取抗旱 措施,减轻灾害损失。ຫໍສະໝຸດ 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农业保险损失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实时、动态的数据,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 划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的原理
遥感技术主要基于电磁波的反射、散射和辐射原理,通过传 感器接收地球表面或大气层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经过处理 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不同的地表覆盖和气象条件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特性不同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特性来推断地表覆盖、土壤湿度、 植被生长状况等信息。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等领域 ,快速获取大范围的资源数据。
农业行业中的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农业行业中的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分析在农业行业中,遥感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遥感设备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信息,为作物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手段。
本文将就农业行业中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遥感技术在作物类型识别和分布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获取的遥感影像,可以对农田进行全面、高分辨率的观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出不同类型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判断其空间分布和数量情况。
这对于农业生产中的种植管理非常重要,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动态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作物的生长状态和生长速度等信息,有助于提前判断作物生产的水平和产量。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可以监测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从而了解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
这些信息对于科学制定农田管理方案、合理施肥和灌溉等农业措施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作物生产的效益。
另外,遥感技术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作物受到的病害和虫害的程度和分布范围,及时发现并识别作物受害情况。
利用遥感技术中的高光谱和红外遥感数据,可以检测出作物叶片的异常变化和病虫害叶色变化等指标。
借助这些信息,可以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农药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此外,遥感技术在作物干旱监测与评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等信息,识别出干旱区域和灌溉不足的地区。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和农田管理方案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田的正常生产。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行业中的应用对作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监测手段,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信息,为种植管理、生长动态监测、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以及干旱监测与评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
农业遥感技术如何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农业遥感技术如何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在当今的农业领域,遥感技术正逐渐成为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手段。
它就像一双“千里眼”,能够让我们从高空俯瞰大片农田,获取大量有关作物生长的信息,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精准的指导。
遥感技术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目标物的特征和状况的技术。
在农业中,常用的遥感平台包括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
那么,农业遥感技术是如何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的呢?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是光谱特征分析。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叶片的颜色、形状、含水量等都会有所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作物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能力发生改变。
遥感传感器可以捕捉到这些电磁波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光谱信息。
例如,健康的绿色叶片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绿光,而在近红外波段则有很强的反射。
当作物受到病虫害、干旱等胁迫时,叶片的光谱特征就会发生改变。
通过对这些光谱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作物的生长状况,比如是否缺氮、是否缺水等。
其次是植被指数的计算。
植被指数是基于作物光谱特征构建的数学指标,用于反映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生物量。
常见的植被指数有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
NDVI 是通过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的反射率计算得到的,它的值在-1 到 1 之间。
当NDVI 值较高时,通常表示作物生长茂盛;而当 NDVI 值较低时,则可能意味着作物生长不良。
通过定期获取 NDVI 数据,并对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物的生长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再者是多时相监测。
作物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同一地区进行多次遥感观测,获取不同时间的遥感图像,我们可以对比分析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比如,在播种初期,我们可以通过遥感图像查看作物的出苗情况;在生长中期,监测作物的生长速度和覆盖度;在收获前,预估作物的产量。
农业遥感的实际应用案例

农业遥感的实际应用案例
农业遥感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监测和农业灾害预报的技术。
以下是农业遥感的几个实际应用案例:
1.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可以估算作物的产量。
这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估产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农业生产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农业病虫害监测:通过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可以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情况。
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都很高,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的预警和防治建议。
3.土地资源调查与利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资源信息,包括土地面积、类型、分布和利用情况等。
这种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变化情况,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气候变化等。
这种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农业灾害预警与灾后评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各种农业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等,为灾害预警和灾后评估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灾后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农业遥感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和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遥感的定义
遥感的定义 遥感(Remote Sensing)这一术语是 1960 年美 国海军科学研究局Pruitt首先提出,并在1962年美国 召开的“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被正式引用,是用来 综合以前所使用的摄影测量、像片判读、地质摄影的。 简而言之,是指遥远的感知,它是从不同高度的遥感平 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Remote 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各种电磁波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 其特性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名称 紫外线 可见光 红 外 线 近红外 短波红外 中红外 热红外 远红外
波长范围 10~400nm 400~700nm 700~1300nm 1300~3000nm 3000~8000nm 8000~14000nm 14000nm~1mm
名称 亚毫米波 微 电 波 波 毫米波 厘米波 分米波
波长范围 0.1~1mm 1~10mm 10~100mm 0.1~1m 1 ~10m 10~100m 100m~1km 1km~10km 10k~100km
大气对电磁波衰减较小,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 “大气窗口”。 因此要从空中遥感地面目标,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应在大气窗口处,才 能接收到地面目标的电磁波信息。目前已知的主要大气窗口分布范围 如下图:
(1)可摄影窗口 波长范围为0.3~1.3微米,通过这个窗口的电磁波信息皆 属地面目标的反射光谱,可以用摄影的方法来获取和记录地物 的电磁波信息。这个窗口包括全部可见光(0.38~0.76微米) 和部分紫外线(波长0.3~0.38微米)以及部分近红外波段 (0.76~1.3微米),其短波一端由于臭氧的强烈吸收而截止 于0.3微米,长波一端则终止于感光胶片最大感光波长1.3微米 处。这个窗口对电磁波的透射率在90%以上,仅次于微波窗口, 是目前遥感上应用最广的窗口,被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及其它 遥感探测所使用。除了摄影方法外,还可以用扫描仪、光谱仪、 射线仪等来探测记录地物的电磁波信息。
(2)短波红外窗口
波长范围为1.5~2.4微米,通过这个窗口的电磁波信息仍然属于 地面目标的反射光谱,但不能用胶片摄影,只可用扫描仪和光谱仪来 测量和记录。这个窗口的两端主要受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吸收 作用所控制,而且由于水汽在1.8 微米处有一个吸收带,所以本窗口 又分为1.5~1.75微米和2.1~2.4微米两个小窗口,可探测农作物叶片 温度状况,某些波段对区分蚀变岩石有较好的效果,是遥感地质应用上 很有潜力的一个窗口。在TM传感器上已开始应用。 (3)中红外窗口 波长范围2.4~6.0微米,这个窗口位于红外波段的前中段。通过 这个窗口的电磁信息可以是地面目标的反射光谱,也可以是地面目标 的发射光谱,其信息也只能用扫描仪和光谱仪进行探测与记录。由于 二氧化碳在4.3微米处有一个强吸收带, 将本窗口又分为3.4~4.2微 米和4.6~5.0微米两个窗口,前者透射率约90%,后者透射率约为 50~60%。
数据收集: 人造卫星; 飞机; 地面测定; 地图、资 料。 数据管理 校准核换 注记等 增强校准 配准绘图 辐射校正 几何校正 数据存贮、提取 数据库形成管理
判读、应用: 类型识别; 多变量分析; 统计处理
数据压缩 重新排列 内插、 采样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二、农业遥感的原理
电磁波和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波段从波长短的一侧开始,依次叫做γ射线、χ 射线、紫外线(UV-Ultraviolet)、可见光(Visible Light)、 红外线(IR-Infrared)、无线电波。波长越短,电磁波的粒子 性越强,直线性指向也越强。 遥感中测量的是从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能量,根据 其测定波长范围不同可分为辐射测量(Radiometry)和光度测量 (Photometry)两种方式,前者是以从γ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整个 波长范围为对象的物理辐射量的测定,而光度测量是对由人类 具有视觉感应的波段-可见光,所引起的知觉的量的测定,它 们使用的术语和单位不同。
(4)热红外窗口
波长范围为8~14微米,属于热红外波段,是地物本身的热 辐射。 由于臭氧、水汽、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共同影响,致使 本窗口的透射率较低,约为60~70%,但是这个窗口是位于地表 常温下地面物体热辐射能量最集中的波段,所以是遥感地质很有 用的一个窗口。 (5)微波窗口
波长范围为8毫米~1米,位于微波波段,电磁波已不受大气 干扰, 透过率可达100%,是全天候的遥感波段。目前微波传感 器常用的工作波段是3毫米、5毫米、8毫米的波段,今后根据需 要还可能向更长的波段发展。
70
玉米
60 50
棉花 油菜
反射率(%)
40 30 20 10 0 350 550
水稻
750 波长 /nm 950 1150 1350
不同植被的光谱曲线
地物发射光谱特征
自然界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大于绝对零度,就存在着分子热运 动,都有向周围空间辐射红外线和微波的能力。通常地物发射电磁波 的能力是以发射率作为测量标准,而地物的发射率又是以黑体辐射作 为基础。 地物的发射率 在遥感技术中以发射率(Emissivity)作为测量物体的发射电磁波 强度的标准,定义为:
Qe Φ Ie Me
J W Wsr-2 Wm-2 Wm-2 Wm-2sr-2
Q F I M
辐射出射度
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 辐射出的辐射能量
光出 射率 照度
辐射照度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 Ee 上接受的能量
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 Le 扩展源表面法线方向上单位 面积的辐射强度
E
亮度
辐射亮度 (辐射率)
遥感的技术系统 (1)遥感平台 地面平台 航空平台 航天平台 (2)传感器 传感器(Remote Sensor)是记录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 波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的传感 器有摄影机、推帚式扫描仪(固体扫描仪)、TV摄像机、 光机扫描仪、雷达、微波辐射计等。
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遥感信息主要是指由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所获取的感光 胶卷或磁带。在胶卷和磁带上记录的信息数据,包括被测目 标的信息数据和运载工具上设备环境的数据。将遥感信息适 时地传输回地面,经过适当处理提供用户需要,是整个遥感 技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遥感信息应用 的效果。 遥感信息的传输 遥感信息向地面传输有两种方式: 一种为直接回收;另一种为视频传输。 遥感信息的处理 地面接收站收到的遥感信息,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传感器的性能、平台姿势的不 稳定性、地球曲率、大气的不均匀性和局部变化以及 地形的差别等,使地物的几何特性与光谱特征可能发 生一些变化。
在这5个大气窗口中,陆地卫星工作范围绝大部分在可见光 波段,小部分在近红外波段,已开始扩展到第二个窗口;而气象 卫星已应用到第三个窗口。今后随着对地物波谱特性研究的深入 和传感器的不断改进,为某种专门用途所需要的窄波段窗口的潜 力还是很大的。
地物波谱特征
地物的电磁波波谱是地物遥感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物 体在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其辐射、反射、吸收和透射电 磁波的特性是波长的函数。将这种函数关系,即物体或现象 的电磁波特性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形成了地物电磁 波波谱,简称为地物波谱。由于组成物体的内部结构不同, 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透射和发射电磁波的程度 不尽相同,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也有差异。物体之间的这种差 异,可作为探测目标物的有用信息。但是由于技术上和其它 一些原因,目前遥感技术中传感器所接收、探测的信息主要 是地物反射和发射电磁波信息。
早在1860年基尔霍夫(Kirchhoff•C)就提出用黑体这个 词来说明能全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的地物。因此,黑体 是一个理想的辐射体,黑体也是一个可以与任何地物进 行比较的最佳辐射体。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 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 恒等于1(100%)的物体。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显然,黑体的反射率ρ=0,透射率=0。 自然界并不存在绝对黑体,实用的黑体是由人工方法制 成的。这种理想黑体模型的建立,是为了参照计算一般 物体的热辐射而设计的。黑体模型种类较多,基本结构 为能保持恒定温度的空腔。黑体即能全部吸收进入腔体 内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又能100%地发射某一波长的 辐射。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则是以横坐标代表波长,纵坐标代表 反射率所作的相关曲线,以表示各种波长处地物光谱反射率 大小及其随波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不同地物 的反射强度和波谱曲线形态不同。由于不同类型的地物反射 强度及其随波长变化的特点与规律的差异,正是遥感技术利 用电磁波信息来识别和区分目标的基础。 同一种地物不同类型的反射光谱特征,总的形状变化是 基本相似的,但是光谱响应曲线具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而呈一 定宽度的波谱带。
Vis ible
Ne ar-infrare d
25 0
400
450 49 0
560 59 0
630
70 0
850
Wave le ngth (nm)
辐 名 称 辐 射 能 辐射通量 辐射强度 定
射 义
测
量 符 号 单 位
光 度 测 量 名 称 光量 光通量 光强度 符 号
以电磁波形式传送的能量 单位时间内传送的辐射能量 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中、单 位时间内所发出的辐射能量
观测物体的辐射能量 发射率 与观测物体同温的黑体的辐射能量
超短波 短波 中波 长波 超长波
电磁波的分类和名称
电磁波谱及其划分--
电磁波谱划分
可见光 (0.4-0.76微米) 近红外 ( 0.76-1.3微米) 短波红外(1.3-3.0微米) 中红外 (3.0-8.0微米) 热红外 (8.0-14微米) 远红外 (14-1000微米)
Ne ar-ultraviole t
第六讲 农业遥感技术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 学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和生物学、地 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目前 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水文、海洋、气 象、环境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农业遥感一直是遥感领域中最活跃,也是迄今为止遥 感应用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它主要包 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监测,农作物估产,农作物生 长状况及其生态环境监测和鱼情水产研究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