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二)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组成家庭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默读有一定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基于课标要求及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采用快速浏览、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情节。
提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每幅画配上合适的文字,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注重拓展,融入了与这个民间故事相关的诗词,扩展了阅读面,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黄梅戏《牛郎织女》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设疑导入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郎织女》(一)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牛郎孤苦伶仃,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一起在人间过日子。
)2.牛郎和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3.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又能有哪些新的感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架起桥梁。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2.引导学生回忆: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哪些快速默读的方法呢?预设: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等。
3.学生默读,教师关注学生默读的时间。
4.总结学生默读情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民间故事课文。
这篇课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讲述了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强行分开后,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以及最终鹊桥相会的情节。
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民间故事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词语。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 学习民间故事的表达方法,如想象、夸张等,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牛郎织女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 感受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复述故事。
- 分析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品质。
2. 教学难点- 理解民间故事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 体会民间故事所反映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在介绍民间故事的特点、作者背景等知识时,运用讲授法,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例如,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讲授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往往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知识。
2. 问题引导法- 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如在分析牛郎织女人物形象时,提问“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牛郎的勤劳善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寻找答案。
3. 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问题。
例如,在探讨民间故事的表达手法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和夸张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讲述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分开时的痛苦场景,可以通过音乐、语言描述等方式营造出悲伤的氛围,让学生更能感同身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教育学生要珍惜亲情和爱情,勇敢面对困难。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神话元素可能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爱情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爱情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亲情和爱情,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美好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正确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爱情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神话故事相关知识、图片、音乐等。
2.学具:准备课文相关图片、卡片等学具,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爱情观念和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11《牛郎织女(二)》(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牛郎织女(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讲述牛郎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但他们依然忠贞不渝,最终感动了王母娘娘,允许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相会的传说。
2.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领悟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朗读与感悟,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体会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牛郎织女(一)》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牛郎织女(二)》的阅读兴趣。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生字的读音、词义进行讲解。
3. 精讲细读(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牛郎像一只勤劳的蜜蜂,每天忙碌在花丛中”,“织女像一朵柔弱的花,需要人们的关爱”。
(2)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感悟爱情引导学生感悟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讨论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持。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能够代代相传,成为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6. 汇报交流7.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学习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勇于追求爱情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观念。
六、板书设计1. 牛郎织女传说2. 忠贞不渝的爱情3.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3. 搜集其他民间传说,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创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创新教案第【1】篇〗一、复习导入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
(照看周到、善解人意)2、具体说一说。
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1、轻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来到......忽然......传来......循者笑声望去,只见......过了一会儿......”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
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现老牛高兴的词语。
(眉开眼笑)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置与用法。
(表示发现真实情况)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
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
这位新同学是谁呀?......(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
***今天怎么迟到啦?(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4、拓展,另一种意思。
(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
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2)联系“新学期”。
***原来是***小学的学生,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1、预习《牛郎织女(二)》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教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教案1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一定的把握。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爱情主题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悲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珍惜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传递正能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感悟爱情主题;抓住课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悟爱情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人物形象等。
2.素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故事背景、作者简介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朗读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创新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组成家庭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默读有一定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基于课标要求及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采用快速浏览、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情节。
提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每幅画配上合适的文字,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注重拓展,融入了与这个民间故事相关的诗词,扩展了阅读面,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黄梅戏《牛郎织女》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设疑导入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郎织女》(一)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牛郎孤苦伶仃,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一起在人间过日子。
)2.牛郎和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3.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又能有哪些新的感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架起桥梁。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2.引导学生回忆: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哪些快速默读的方法呢?预设: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等。
3.学生默读,教师关注学生默读的时间。
4.总结学生默读情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牛郎织女(二)》的情节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爱情主题。
2. 掌握关键词汇,能正确运用于课文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内容,把握故事的主线。
2. 掌握关键词汇的识别及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课文中较长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推理与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牛郎织女(二)》课文材料。
3. 学生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提问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呈现一些关键词汇,如:鹊桥、悲伤、相会等。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故事情节,复述一遍。
二、学习新知(10分钟)1. 教师出示《牛郎织女(二)》的课文材料,以朗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配合PPT展示相关的图片。
2. 学生边听边阅读课文材料,体会故事的情节,理解主要的故事内容。
3.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音调和停顿的表达。
4.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如:遥远、郊外、淘气、抬起、星光等,并解释其词义和用法。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针对课文的关键内容和问题,进行提问。
例如:王母为什么要让牛郎和织女分开?他们怎么想念对方?2.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解释。
教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掌握好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找到答案。
3. 教师提问一些细节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
例如:牛郎和织女为什么会相爱?他们分开时有什么感觉?4. 让学生自由讨论,相互交流答案,并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拓展与巩固(15分钟)1. 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成故事,表达对牛郎织女之间爱情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并从中学习借鉴。
3.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故事,并进行点评评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上述教学进行总结,并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
教学()分钟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
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6)
(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课件出示8)
生总结,交流: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
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7)
(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
9)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
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
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
七
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
2. 出示“神话定义”。
(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
(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
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设计意图:设置
“质疑,深化”这个
环节,能让学生们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感受人们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而让他们明白,即使是神话传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我注重对人物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来把握人物形象。
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神话故事,也要基于现实这个特点。
美中不足的是,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学习中,我一带而过,没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印象不深刻,从而影响对人物、情节的理解。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王母:另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害的长生女神。
七夕: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在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它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依偎(wēi)衰(suāi)弱 B泰(dài)国珊(sān)瑚
C竹筐(kuāng)拗(niù)不过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
..她的尊严。
()
2.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
..她到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
()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天上虽然
..人间的生活。
..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她喜欢
..富丽堂皇,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_______和_______的幸福生活,体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
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
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
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仿写词语。
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3.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我国民间有四大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C
二、1.损坏 2.答应
三、示例:他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是心里却非常排斥这些。
他不喜欢做伤害别人的事,他喜欢帮助别人。
四、牛郎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1.风尘仆仆生机勃勃 2.A
3.示例:我不喜欢王母娘娘,因为她太冷酷无情。
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