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赤壁》《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解析

《泊秦淮》解析杜牧的《泊秦淮》是一首极具深意、内涵丰富的七言绝句,全诗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诗歌首联赏析1. 意境营造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烟”和“月”是两个主要的意象,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烟雾和月光同时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岸边的沙地。
“寒水”点明了季节是秋冬之交,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这种朦胧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一种低沉、哀伤的基调。
从视觉角度来看,烟雾的迷蒙和月光的清冷相互交织,使得秦淮河畔的景色既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又透露出一种神秘和幽冷。
如果从数值上来说,烟雾和月光的笼罩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秦淮河的水面和岸边,让人感受到一种全方位的幽冷氛围。
2. 叙事引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在首句营造的氛围下,点明了时间是夜晚,地点是秦淮河畔靠近酒家的地方。
“夜泊”二字将诗人的行止交代清楚,他是乘船在夜晚停靠在秦淮河畔。
“近酒家”则为下文描写商女唱歌等情节埋下了伏笔。
秦淮河在当时是金陵城(今南京)的繁华地带,酒家林立,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游乐之所。
二、诗歌颔联赏析1. 表面含义“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里的“商女”指的是歌女。
从字面意义上看,诗人似乎是在指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
然而,歌女在当时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只是以唱歌卖艺为生。
2. 深层内涵实际上,这是一种曲笔。
歌女演唱什么曲目往往是由听曲的达官贵人决定的。
当时的唐朝已走向衰落,藩镇割据,社会矛盾尖锐,而统治阶层却依然纸醉金迷,沉湎于声色歌舞之中。
那些达官贵人在秦淮河畔的酒家中听着歌女演唱《玉树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却毫无警醒之意。
诗人真正批判的是那些只知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统治阶级。
三、诗歌尾联赏析1. 典故运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
陈后主在位时,荒于酒色,不理朝政,每日与妃嫔、文臣游宴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等靡靡之音,最终导致了南朝陈的灭亡。
《泊秦淮》赏析

【原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笼: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即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秦淮:秦淮河。
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
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一二句意谓:描摹烟月朦胧的画面,点明夜泊的地点,首句实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
商女:陈寅恪云:“此商女妆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系南朝陈后主之作。
陈后主,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为隋所灭。
三四句意谓:隔江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唱的是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当年陈后主每日寻欢作东,终于为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于是诗人不胜感慨。
尽管此时距离朝灭亡还有几十年,但是国家行将衰亡的阴影已经进入诗人的心田。
【古诗今译】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在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赏析】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
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动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这里的“月、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信手拈来,细细琢磨却又很值得回味,诗句内中蕴含着极其微妙的逻辑关系,你看,由于“夜泊秦淮”才能够“近酒家”。
然而,“夜泊秦淮”四个字又承接了上一句景色点时间点——“夜”,也点名了上一句所描绘景色的地点——“秦淮”,使之更形象,更具体化。
《泊秦淮》古诗解析

《泊秦淮》古诗解析泊秦淮古诗解析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诗人泊舟在秦淮河畔的景色和他内心的所思所感。
本文将对《泊秦淮》进行深入解析,从诗歌结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诗歌结构《泊秦淮》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十六个字。
整首诗共分为两个对仗押韵的句子。
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以“烟”、“沙”两个音为平声押韵,营造出秦淮河流域的宁静与美丽;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同样以“淮”、“家”两个音为平声押韵,揭示诗人夜晚泊舟的场景。
整首诗行井然有序,结构紧凑,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节奏感。
二、意象运用《泊秦淮》通过描绘具体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使得诗歌中充满了细腻的意象。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通过“烟笼”、“寒水”、“月笼”等词语,将夜晚的秦淮河与月光、波光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恬静而优美的画面。
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则通过“夜泊”、“秦淮”、“酒家”等词语,将夜晚泊舟的场景与夜游秦淮的人们欢声笑语的场景相互映衬,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些意象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了诗人对夜晚秦淮的独特感知。
三、情感表达《泊秦淮》通过景物的描绘,隐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表达了诗人对秦淮夜晚的宁静和美丽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则传达了诗人夜晚泊舟、游览秦淮的畅快心情。
整首诗意境宁静,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诗人对河畔风光的独特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泊秦淮》是一首构思巧妙、情感真挚的古诗。
通过精妙的词句运用和生动的意象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色与情感表达相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秦淮的美丽夜景,同时也折射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
阅读《泊秦淮》正如漫步秦淮河畔,亲身体验那份宁静与美丽,令人陶醉其中。
《泊秦淮》课文解析

《泊秦淮》课文解析泊秦淮是一首中国古代诗歌,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该诗以描绘秦淮河畔的景色和抒发作者思乡之情为主题。
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杜牧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对《泊秦淮》进行详细解析,从诗歌结构、意境描写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诗歌的结构对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非常重要。
《泊秦淮》共分为三个六言句,整首诗既独立又连贯。
首句写出泊船的景象,直接使读者进入了诗歌的主题。
第二个句子以动词“还”开头,表明了诗人返乡的决心。
最后一个句子以感叹句作结,表达了作者激动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杜牧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情绪巧妙地融入其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景色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于泊秦淮这个地方的深深眷恋之情。
诗中的“淮水东南流”一句揭示了诗人正泊船于淮河东南的景象,给人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
接下来的“胜地留连,而无舟楫”则揭示了作者无船可乘的窘境,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细节描写非常细腻,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性。
最后,作者通过深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万户捣衣声”一句表现了家乡的繁忙景象,而作者却远离故土。
这种心理上的孤独和无助让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动人。
最后一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通过对细小事物的描写,抒发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诗以一种悲壮的气氛展开,读者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综上所述,杜牧通过《泊秦淮》这首诗,通过结构安排、景色描写和情感抒发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泊秦淮的景色和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无论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还是人生体验的角度,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通过诗歌的解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力量。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赤壁》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首古文诗,描绘了他对秦淮河的景色和情感的表达。
诗中开篇即写到泊船秦淮,细腻地描绘了秦淮河的宛如画卷般的美景。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用简练的词语展现了秦淮在冷冽季节的冷清萧瑟之感。
接着,“夜泊秦淮”的词句更是将读者带入一个恬静的夜间环境,让人仿佛在诗中身临其境。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秦淮河的赞美与怀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描绘露珠从夜中洒下并将月亮染白,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以观后世双新月”的诗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品味和观赏的兴趣。
而“凤枕泣幽咽,宝筝弄晚霞”的表述,则更多展现了诗人对情感世界的感慨。
“金凤玉燕歌空佩,霞罗绮幕舞无邪”,这两句中诗人选择了极富唐风的具象描写,舞动的绮幕与袅袅升起的紫霞构成了绚丽的画面。
最后的两句诗则更多展现了诗人对他人生活的关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羡公君连夜去,晓妆无赖四时华”,这两句以寓言的形式呈现,给人以寓意深远的启示。
《泊秦淮》展现了杜牧独特的写景才华以及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整首诗以秦淮河为背景,通过描绘丰富的意象和场景,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这首诗丰富的意象和婉约的表达使其成为唐代古文诗的经典之作。
泊秦淮诗歌鉴赏

泊秦淮诗歌鉴赏
泊秦淮诗歌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为佐治亚州的唐诗大系的繁多的诗歌续篇,也可谓是中国诗歌史的瑰宝。
由章邯及他的学生结编而成,共收入了三千五百余首诗歌。
他们的诗歌吸收了汉族北方的诗风,以及楚地的抒情力量,深沉而又文雅,红颜知己时的眷恋,及江山伶它时的官吏职能,成为了唐代文学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引领了墨家诗体的发展。
泊秦淮诗歌兼具文学价值,充满唯美情怀,无论抒发的是春意盎然,还是对景物之美的形容,都让人有深刻的印象。
比如《温岭夜送秦淮客》中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充满诗人对静谧后清绝的满怀哀游之情,让人情不自禁地有着凄凉之感。
此外,泊秦淮诗歌也富有教育意义。
作为一个为推动书院文化发展所做出重要贡献者,它不仅教导人们通过自身思考来学习自然与文化,而更将绫罗披肝沥胆的精神融入到作品构思中,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追求卓越的特质,令人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泊秦淮诗歌不仅在文学上令人惊叹,而且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观念,也引导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前教育可利用此作品,通过简短的古典诗歌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文学语言能力及兴趣,同时提升其文化修养。
(完整版)《泊秦淮》解析鉴赏

《泊秦淮》解析鉴赏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
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
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
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解题】这首诗选自《樊川文集》。
秦淮指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西流经南京市入长江。
河道是秦时所开,凿钟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
秦淮河流经南京一段,在六朝时期两岸酒家林立,至唐代繁华不减当年。
《泊秦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注评】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指像烟一样的雾气。
笼:笼罩。
寒水:清冷的河水。
月:月光。
沙:沙滩。
○月光之下,烟水迷漾,风景如画。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泊:因天晚而抛锚停船。
秦淮:秦淮河上。
近:靠近,接近。
酒家:酒店。
○叙事,补足前句,说明景色为夜泊所见。
引起下文,商女所唱,是近酒家所闻。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指以歌唱为生的乐妓。
不知:不能理解,不懂。
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悔恨或遗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隔江:乐妓在酒店替人唱歌侑(yòu)酒,从船中听去,有一段距离,故云隔江。
犹:副词,还。
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
一天到晚与狎客、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于亡国。
据记载,歌词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时人以为不祥。
《旧唐书•音乐志一》:“前代兴亡,实由子乐。
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
”○明说商女不知所唱为亡国之音,实际讽谕听歌之人,推而广之,慨叹当时风气。
【简析】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年。
如果说金陵在六朝时期的兴衰史足以证明世事的反复无常,那么秦淮河的繁华不减,似乎又给人某种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嘉莹先生《赤壁》《泊秦淮》赏析
先看第一首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这是讲赤壁,当时是曹操带着战船跟东吴的孙权作战,后来周瑜跟诸葛亮联合,说是“借东风”,火烧战船,就把曹操给打败了。
所以他说“折戟沉沙”,“戟”是一种兵器,当年赤壁大战的时候的兵器都折断了。
是后汉三国时代的折戟,沉在长江水底的泥沙之中;虽然沉在沙中,但是因为戟这种兵器是铁做的,铁没有销蚀,所以等到过了几百年之后,到了唐朝的时候,有人从水底的泥沙中挖掘出一块废铁,说那就是当年的戟。
“自将磨洗”,于是他自己就拿了这个折戟把它磨光,洗去上面的泥沙,“认前朝”,认出来这是后汉时候赤壁之战的折戟。
“东风不与周郎便”,他的意思就是说当时曹操带着八十万大军来攻打东吴的时候,本来在军事上东吴是很难抵挡的,而东吴居然胜利了,所以历史上说这次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借东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
赤壁之战本来发生在秋冬之际,秋天是西风,冬天是北风,那时没有东风,刮的应该是西北风,而那个时候居然有东风来了,所以他们要说这一次的胜利是幸运的胜利,历史上把这个神话归之于诸葛亮,说那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
在这首诗中,杜牧的意思是说:周瑜是东吴带兵的领袖,如果当时东风不给周瑜这个幸运的方便,那就“铜雀春深锁二乔”了。
“二乔”是孙吴的两个美丽的女子——大乔跟小乔,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而铜雀台是曹操所筑的一个台,台上的楼里边居住的都是曹魏的妃嫔。
所以杜牧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有东风给周郎幸运的方便,那么孙吴说不定就亡国了。
孙吴要是亡国了,那周瑜的妻子和孙策的妻子这两个美人,就都会被曹魏俘虏去,关在铜雀台里。
他所讲的是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有幸有不幸,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就是说历史上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有的是由一种时势的机运所造成的。
这些话他没有说出来,而他的意思是如此的。
我们再看第二首《泊秦淮》,秦淮就是秦淮河,南京城里现在还有这条河。
南京是中国古代六朝的名都,从孙吴开始,历经东晋、宋、齐、梁、陈,都是在建康这里建都的。
到唐朝的时候杜牧来到秦淮,他说“烟笼寒水月笼沙”,那秦淮河一片流水,在秋天的时候,寒冷的水面上有一层迷濛的烟霭,月光笼罩着水边的岸沙。
“烟笼寒水月笼沙”说的是烟月在水上的那种迷濛的景色。
接着,“夜泊秦淮近酒家”,他晚上将船停在秦淮河上,而秦淮河附近有很多歌伎酒女。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就是那些歌女,卖唱的女子,她们不知道亡国的痛苦,所以在秦淮河的那一边,隔江仍然在唱《后庭花》的歌曲。
《后庭花》是一首歌曲的名字,刚才我说从东吴、东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都是建都在建康的,南朝最后的一个君主是陈后主,陈后主作了一支曲子就叫《玉树后庭花》。
他整
天耽溺在歌舞的享乐之中,所以陈后来就亡国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朝廷中的人都耽溺于歌舞的话,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不过他杜牧之有时也是耽溺于歌舞的。
节选自《叶嘉莹说中晚唐诗》,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