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研究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研究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常见的一个疾病,被认为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
它是指甲状腺组织中的一个或多个异常增生的部分。
结节的数量、大小、形态等因人而异,其中大部分是良性的,只有少数是恶性的。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不明,但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荷尔蒙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可以是无症状,也可以有颈部肿块、不适、良性或恶性结节的症状等。
为了明确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特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
这包括通过超声、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结节的性质,进行血液检查和泌尿检查等评估甲状腺功能,同时也需要通过活组织检查来确定结节的病理形态、类型和病理学等诊断信息。
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恶性肿瘤需要及时治疗。
手术方法通常为甲状腺全切除、半切除或结节切除等,手术后需要进行持续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不能手术的病人或手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治疗。
放射治疗包括碘化物治疗和外科放射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和化疗两种。
抗甲状腺药物主要适用于Graves 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并不适用于结节治疗。
化疗主要适用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治疗。
总的来说,甲状腺结节是一个常见的甲状腺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也越来越成熟。
对于结节的诊断,主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来确定结节的性质和病理特征。
而治疗方案则需要根据病人情况和结节特征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和控制病情的效果。
同时,病人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和定期的医学检查等,从而降低患病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逐渐升高。为了规范诊断和治疗,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布了甲状腺结节和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指南。本次演示将对这一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临床 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并遵循指南。
一、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大多数甲状腺 结节无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颈部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下为ATA 指南中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主要内容:
诊断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发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可以对甲状腺结节 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进行明确诊断。对于可疑的甲状腺结节,应首先进行超声波检 查,根据影像学特征对结节性质进行初步评估。对于怀疑恶性的结节,需进一步 进行FNA或血清学检测。若FNA结果为恶性,则可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同时,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史及体检发现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较两国指南的异同,可以发现中国指南更加注重疾病的分类和诊断,而美 国指南更加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此外,中国指南在手术范围和放疗方式上具 有较高的推荐力度,而美国指南在个体化治疗和新型药物方面更具优势。
总结来说,中国与美国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各有优点和不 足。中国指南在分类和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美国指南在治疗方法选择上更 具特色。未来,两国指南的改进方向应充分考虑各自特点,互相借鉴,以提高甲 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制订更加科学、规范的诊治指南提供有力支持。
疾病概况方面,中国和美国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存在 一定差异。中国的诊治指南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恶性两类,而美国则采用 Bethesda分类系统,根据恶性风险程度将其分为六类。在疾病诊断方面,两国指 南均强调了超声检查的重要性和细针穿刺活检的价值,但美国指南更加注重分子 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的应用。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马俊花;顾明君【摘要】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的常见表现之一,鉴别其良、恶性非常重要,应依据患者的病史、体征、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水平和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评估,而细针穿刺细胞学(if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检查、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的FNAC检查则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和特异性方法。
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一般需要长期随访,其中对少数患者需要进行包括手术、131I、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或TSH抑制疗法等治疗;对确诊或疑为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多直接采用手术治疗。
%Thyroid nodules are common entities and frequently discovered in endocrine clinical practice. The focal point of evaluation is the identiifc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hyroid nodules. The initial evaluation should include a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serum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and thyroid ultrasonography.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s the most accurate and reliable way for diagnosing thyroid malignancy, particularly if performed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Benign thyroid nodules require further long-term follow-up.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benign nodules, when needed, may include surgery,131I therapy, or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as indicated. TSH suppressive therapy is currently controversial and usually not recommended. Surgical treatment is recommended for the nodules of conifrmed or suspected malignant.【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诊断;治疗【作者】马俊花;顾明君【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135;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R581马俊花**顾明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135)*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ZR1437100);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40050)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thyroid nodules*MA Junhua**, GU Mingju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Gongli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35, China)甲状腺结节是一种由甲状腺细胞在甲状腺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人群的触诊检出率为3% ~ 7%,借助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的检出率达20% ~ 76%,其中5% ~ 15%的结节患者最终被确诊为甲状腺癌[1]。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

因较少 良性 囊肿的可 能, 宜作手 术切 除 ; 单个 “ ” 节较 少有癌 热 结 2 1 症状 与体征。具 有明显 的甲状 腺局部疼痛伴发热 者 9 例 , . 8 甲状腺 童 或男性 , 一 3。 部位 明显肿 大者 7 例 , 节质地较 坚硬 , 面不光滑边界不 清者 l 例 , 6 结 表 6 心悸 变 可能 , 般先给于 内科保 守治 疗 j 临床上对 于 甲状腺 结 节 良恶 性 的评 者 3 例, 6 怕热 多汗者 3 , 8例 体重 明显 减轻者 l 例 。 9 判 可以参 考 以下几点 : ①年龄 和性别 : 甲状 腺癌 可发 生 于各种 年 龄, 多见 但 恶性 的可 能性男 性 比女性 为大 , 儿童 比成人为 22 实验 室检查 。T 、4 . ]. 水平 明显增 高伴有 T H减低者 9 r S 6例 ,3T 于年龄大的人 。同样的结节 , T 、4 水平 降低者 5 , 明显变化者 l ; 4例 无 8例 甲状腺细针抽 吸检查阳性者 18例。 大 。②甲状腺癌 的病 发 数, 3 在单 个结 节 中远 比多结 节性 甲状腺 肿 为多 见。
1 一般资 料 .
癌的诊断 。也 有相反 的意见 , 为既然 良性结节远 比恶性结节 为多见 , 当 认 应
经过若 干时 间 , 如结节 不明显 缩小或继 本组 18例 中, 6 男性 3 , 6例 女性 12 , 3 例 患者年 龄在 1 6 之 间 , 3— 5岁 平 先给予抑制 量的甲状腺 干制剂治疗 , 均年龄为 3 . 6 8岁。病程为 2周 一l , 7年 平均 病程 为 9 6月 , . 患者 中伴 有 甲 续 长大者 , 则作手术切 除。笔者认 为这样 简单化 的处理 是不妥 的 , 根据病 应
泛应用 , 的检 出率 也 日益提 高 。现 就我 院 自 20 结节 06年 1月 一20 09上区别结节为良性或恶性时相当困难。 缶
临床甲状腺结节诊断标准、流行病学、风险筛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良性结节处理及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方法

临床甲状腺结节诊断标准、流行病学、风险筛查、良恶性鉴别、甲状腺功能检查、随访管理、良性结节处理、妊娠期结节处理及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方法甲状腺结节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直径0.5cm以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达到20.43%,其中8%—16%为恶性肿瘤。
种类甲状腺结节有恶变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性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甲状腺结节定义及流行病学甲状腺腺体内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局灶性生长引起的离散病变。
流行病学方面,成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0.43%,且患病率与年龄、体重指数增加呈正相关。
甲状腺结节的评估最主要的目的为判断并鉴别其良、恶性。
强调筛查高危人群筛查需要进行筛查的甲状腺癌高风险人群包括:童年时期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全身放射治疗史;一级亲属患甲状腺癌家族史以及有甲状腺癌相关遗传综合征家族史或个人史等。
对非甲状腺癌高风险人群不推荐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甲状腺结节的常规筛查。
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直径<1.0cm的甲状腺结节,需严格把握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检查指征,对较小结节进行评估处理可能弊大于利。
超声良、恶性鉴别所有已确定或怀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首选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超声检查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标准如下:结节良性特征包括纯囊性、海绵样和伴有“彗星尾征”伪像的点状强回声(-1分);结节可疑恶性特征包括垂直位( +1分) ;实性(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时+1分);极低回声( +1分);点状强回声(可疑微钙化时+1分);边缘模糊/不规则或甲状腺外侵犯( +1分)。
囊性吸收后改变的结节或亚急性甲状腺炎这些病变可追溯病史给予C-TIRADS3类诊断典型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直接诊断C-TIRADS 3类。
甲状腺功能检查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检查甲状腺功能。
对于促甲状腺激素增高者还需测定甲状腺自身抗体;TSH降低者需鉴别是否为具有功能性的结节;血清甲状腺球蛋白不能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和粗针活检(CNB)适应证非手术条件下明确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方法主要有FNAB和组织学CNB。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治疗经验

主要内容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及分类 诊断 治疗
一、概述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 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
二、流行病学
一般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触诊3%-
7%,超声20%-70% 。 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恶性只占5%。 尸体解剖:50.5%。
无确诊结果的
重复穿刺 无确诊结果 手术
五、治疗
良性结节的处理 恶性结节的处理 可疑恶性和诊断不明甲状腺结节的处理 转归
良性结节的处理
绝大多数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不需要特殊 治疗。 需要随诊,每6月-12月随诊一次。 甲状腺超声检查,必要时重复FNAC。 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药物和PEI等治疗。
组方要领
张师认为,甲状腺结节病因虽然不同,但病 理机制则相同,总是因肝郁、痰浊、瘀血三 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致。故强调“ 依法组方,专病专药,随证施治”。
组方要领
专方:自拟疏肝散结方
全方由柴胡、当归、黄芩、丹参、赤芍、玄参、浙 贝、牡蛎、夏枯草、天竺黄、海藻、昆布、郁金、 枳壳等组成。方中牡蛎、玄参、浙贝为消瘰丸,化 痰软坚散结;当归、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郁金、 枳壳行气调气;海藻、昆布散结治瘿气;夏枯草、 黄芩,清肝经郁热,消肿块;天竺黄清热化老痰; 柴胡疏肝解郁,引经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则肝气 得疏,痰浊能化,瘀血以清,瘿瘤可消。
组方要领
专药:张师不仅强调专方,亦重视专药,特别 是软坚散结中药,如海藻、昆布、浙贝、夏 枯草、半夏、牡蛎、天竺黄等。
组方要领
海藻、昆布:化学成分均含有钾、碘等无机盐,对缺 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有治疗作用,可改善甲 状腺囊肿。同时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 T4 脱碘转 化为生物活性强的 T3,负反馈抑制TSH,使肿大的 甲状腺缩小。同时海藻对碘缺乏机体的甲状腺滤泡 上皮细胞凋亡数量、Fas、Bcl-2蛋白表达有一定影 响,参与了甲状腺肿的形成及恢复。
常见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三)、诊断: 1、新生儿甲减筛查是发现先天甲减的有效途经。发现可疑 病例及时复查甲功,明确甲减后,通过核素甲状腺显像有助 明确病因。 甲状腺先天性位置异常者,可在异常部位出现示踪剂浓聚, 正常甲状腺部位不显像。常见的异位甲状腺有舌根部、气管 旁和胸骨后。 2、成年人甲减根据临床症状及甲功化验,诊断并无困难。 TSH增高、T3、T4(FT3、FT4)减低是原发性甲减的根据。 3、如TSH减低要考虑继发性(脑垂体)和三发性(丘脑) 甲减,TRH兴奋试验有助诊断。注射TRH后血中TSH明显升 高者为丘脑性,反之为垂体性。
(二)、临床表现:由于甲状腺激素减少,引起各系统功能 减低、代谢减慢,临床甲减容易识别的表现有面容呆滞,肿 胀,声音嘶哑,嗜睡,便秘等。 成年人甲减: 1、一般表现:乏力、畏寒、反应迟顿、声音嘶哑、浮肿、舌 大、皮肤干燥粗糙脱发等。 2、神经系统:智力、注意力下降,嗜睡,严重者可昏迷。 3、循环系统:心悸、气短,心脏扩大、心动过缓、心包积液, 下肢非可凹性水肿等。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胃酸缺乏,胃肠蠕动减弱,便秘等。 5、血液系统:贫血等。 6、生殖系统:性欲减退,男性阳痿,女性月经不调。
4、甲状腺抗体(TPOAb、TGAb)测定有助于慢性淋巴细 胞甲状腺炎的诊断。慢甲炎的临床诊断要有甲状腺肿大、B超 /核素影像提示、甲状腺抗体强阳性,确诊要有病理证实。仅 有抗体高或仅有影像提示不能简单诊为慢甲炎。 5、备孕或早孕女性,常规查甲功,可及时发现甲减或亚临 床甲减。 6、临床有甲减表现,但FT3、FT4不低、正常或增高,应 考虑甲状腺激素不应症。 7、亚临床甲减:国外文献称亚甲减是“最轻微的甲状腺功能 减退症”,仅以化验指标来判断,FT3、FT4正常,TSH升高, 4.0~10.0mU/L为亚甲状腺药由于其应用方便,临床效果较好,现仍是甲亢治 疗的一线用药。但是,治疗疗程较长,停药后复发率高(长 期缓解率<50%),有肝、肾及血象损害等副作用。 临床常用的抗甲状腺药有异吡唑类(甲巯咪唑、他巴唑)和 硫脲类(丙基硫氧嘧啶)。 临床常见病人服抗甲状腺药数年不停药,容易发生肝损伤和 血细胞减低,应尽量避免疗程过长,如病情难以控制,可选 用131碘治疗。 在甲亢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给予改善心率、保护血象、保护 肝功、糖皮质激素等辅助药物的使用,对于重度甲亢可以使 用卢戈氏液在一段时间内控制甲亢病情。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与治疗

2020/11/14
9
(三)饮食
萝卜 白菜 卷心菜 大豆 等 含有阻抑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物质,
导致代偿性甲状腺肿。
2020/11/14
10
(四)吸烟—
也可阻抑甲状腺对碘的利用。
2020/11/14
11
(五)甲状腺新生物
甲状腺单个局限增大的最常见原因
大多数是良性单克隆过程。 少数是恶性肿瘤。
谢谢大家!
2020/11/14
48
4、外科治疗
单一结节 针吸活检证实为恶性者。 阻塞症状者——巨大甲肿,胸骨后甲肿。 滤泡性热结节——随访中进行性生长或毒性者。 滤泡性冷结节——直径〈1.5cm者,T4治疗并
随访。 体积变大 变硬 则外科切除。直径〉2cm 者,
外科切除。
2020/11/14
49
结语
起源于甲状腺胞的 乳头状癌,滤胞细胞癌,未分化癌
和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的 髓样癌。
2020/11/14
14
(六)自身免疫
Graves disease 病人 大约80% 有弥漫性甲状腺肿, TSH受体被 TSH受体抗体刺激引起甲状腺细胞
增生。
Hashimoto disease 发达国家甲肿的最常见原因。 儿童及青春期甲肿的主要原因不是缺碘而是本
(四)甲状腺功能异常
可以有明显差别: 正常、甲减、或自主高功能结节甲亢。 短暂的甲亢:潜在高功能结节突然的碘
负荷时。 进行性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潜在高功能结节自主性的细胞,即使没 有额外的碘负荷的也有此趋势。
2020/11/14
24
4 克丁病
胎儿发育的前三个月甲状腺激素来源于 母亲的T4,
2020/11/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摘要]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类型、特征及发病率的研究分析以寻找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最佳方法;方法:化验血清降钙素、T。
、T。
、TG—Ab、TM—Ab、TPO、端粒酶、甲状腺B超、CT、放射性核素、针吸活检、甲状腺特异肿瘤标记物;结果:对甲状腺结节做出诊断;结论:对甲状腺各种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分别给予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诊断;甲状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甲状腺针吸活检公元952年,西班牙的Albucasis施行首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获得成功,掀开了甲状腺外科治疗的历史。
继而由于甲状腺手术出血凶猛,死亡率高达50%以上而无人敢于问津。
1909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Koeher,使大宗甲状腺手术病例的死亡率降至0.5%而获得诺贝尔奖。
其规范化手术原则推进了现代甲状腺外科的发展。
目前,甲状腺手术的死亡率已降至0.05%,几乎接近于零[1]。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很高为常见疾病,大多数为良性结节,少数为恶性肿瘤,近年随着各项检测技术的进展,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进步,随着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不断增多,其诊断和治疗亦有不少新观点与新方法,现综述如下。
1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各种甲状腺疾病都可以表现为结节,国内综合各地报道临床检查单发甲状腺结节者,癌肿的发病率达15.6%~28.7%,而多发甲状腺结节癌肿发病率一般不超过10%;故单发结节恶性程度高[2]。
有报道美国及北美成人单发结节达4%~6%左右[3]。
其中女性占6.4%;男性1.5%。
儿童中不常见,发病率为0.22%~1.5%。
随年龄呈线性增加。
80~90岁组间60%~80%的人有结节。
最近超声研究提示50岁以上受试者中50%有明显的甲状腺结节。
2 甲状腺结节的类型及特征2.1甲状腺囊肿占甲状腺结节的15%~20%。
囊肿可因结节局部贫血导致组织坏死,结节液化而成。
小囊肿无症状,质软。
巨大囊肿才产生压迫症状,有学者报道经手术治疗的囊肿甲状腺癌占32%~43%,胶质结节占25%,因此部分甲状腺囊肿是恶性的。
2.2胶质结节常见地方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少见。
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尤其在青春期、妊娠期。
早期甲状腺轻度肿大,软而光滑无不适,随着腺体增大,可出现压迫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正常。
甲状腺肿性结节多年后可发展成毒性结节。
毒性结节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癌变可能。
有报道甲状腺胶样结节患者中癌的发生率为4%[4]。
2.3甲状腺腺瘤多发生30岁以上女性,腺瘤可分为滤泡型及乳头型两种。
后者大部分是恶性的。
腺瘤多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质坚硬无压痛及粘连,如有血供障碍可造成坏死、钙化、囊性变等。
一般无临床症状。
腺瘤可长期维持原状或缓慢长大或发生退行性病,也可转归自主功能结节或癌变。
2.4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多见中年女性,结节为滤泡组织,但腺瘤为自主性的,不受垂体TSH的控制,也不是由甲状腺刺激性抗体引起。
表现甲亢症状,结节的性质与腺癌无区别,通常为良性极少恶变,核素扫描为“热结节”。
2.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青年女性多见,起病慢,甲状腺肿大无疼痛,质地坚韧而有弹性,z/3以上患者有甲状腺大及结节[5]。
早期有甲亢症状,晚期及慢性期常呈低功表现。
TM—Ab、TG—Ab增高,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明显增高[6]。
2.6亚急性甲状腺炎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急伴体温高,甲状腺一侧肿胀压痛,可伴有结节。
疼痛放射至耳、枕部。
多数病人病情较轻。
数周后累及对侧甲状腺可反复发作、缓解。
有一过性甲亢表现。
放免T3、T4增高、血沉快,131I摄取率显著降低,TPO过氧化酶抗体阳性,B超示甲状腺低回声不均质改变。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2.7 甲状腺癌大多发生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单发结节多。
文献报道甲状腺癌发病率达3%~23%[5]。
可能与桥本氏甲腺炎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及血清TSH水平增高有关。
小病变一般无症状,也不易触及,大多数病例都因出现颈部肿块或淋巴结而被发现。
有下列情况提示有甲状腺癌的可能:①有既往头、颈部放疗;②甲状腺结节增大较快,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或固定者;③伴有质硬的颈淋巴结肿大;④有周围组织侵犯现象如声带麻痹、嘶哑,颈交感神经麻痹,呼吸吞咽困难;⑤甲状腺扫描为冷结节;⑥B 超示甲状腺区低回声团块;⑦血清降钙素、组织胺酶升高(髓样癌);⑧高甲状腺球蛋白血症(滤泡状或乳头状癌);⑨甲状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检测阳性(Ret、Trk、Ras,端粒酶、P53等)[4]。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3.1血液检查血清降钙素测定是甲状腺髓样癌存在的有效指标,新近报道甲状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检测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T3、T4、TG—Ab、TM—Ab、TPO对甲状腺炎(慢性或亚急性)有一定的分辨作用,甲状腺球蛋白对自主功能结节有诊断意义。
3.2超声检查资料显示,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疾病的敏感性在97%以上,区分结节囊实性的符合率亦在90%以上。
因其可清楚分辨小至直径2mm左右的结节,故常可发现早期体检不能触及的隐匿性病灶[7]。
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主要用于检查甲状腺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
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功能自主性结节或增生活跃的良性结节所需血供增多,可出现高速血流或血流信号增加。
但其对于良恶性结节的鉴别缺乏特异性,故CDFI应与核素扫描结合分析。
甲状腺腺瘤97.8%是单发结节,其声像图为在回声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中,显示单个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境界清晰、伴有晕环,仅在周边显示血流信号的回声均匀或伴有液化区的混合性回声结节灶[8]。
囊性单发结节约80%是良性,其囊性部分所占比例大于实性部分;恶性囊性结节则相反,囊性部分所占比例小,囊壁不光滑,60%伴有粗糙不规则或砂粒状钙化[7],可资鉴别。
结节性甲状腺肿几乎都是多发结节(multi—nodulargoiter),声像图表现为在非对称肿大甲状腺内,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回声不一,无包膜,无晕环,无血流信号的多个实性或囊性结节灶。
表现为单发结节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多数可误诊为腺瘤性结节,但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多无包膜、无晕环,亦无周边血流信号,结节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回声亦不正常。
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单发结节的20%~30%,多发结节的1%~6%[8]。
声像图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单发实性结节,结节纵径大于横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完整包膜,无晕环;周围组织受侵犯可出现伪足、蟹足样改变和毛刺状外突,或有肿大淋巴结;可伴粗糙不规则或砂粒状钙化强回声及后方声衰减;癌灶内可出现高速血流、血流信号增加或血流流向紊乱。
但微小癌(<1cm)边缘可以清晰,回声可以均匀,亦有少数癌肿可伴晕环。
少见的Hurthle细胞癌则均表现为包膜完整,境界清晰,形态规则呈圆或椭圆形,内部为均匀细密点状回声。
少数(15.8%)乳头可呈囊性表现,囊内有实性突起回声不均匀,多见有点状强回声。
髓样癌则很少囊性变,边界亦清楚,圆形或呈分叶状等。
这些难以发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的癌结节,常须在超声引导(ultrasound—guided)下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以免漏诊[7,8]。
3.3放射性核素扫描根据结节摄取放射性核素的能力,可将扫描图分为冷、热、温结节。
最终用的是131I和99mTC。
甲状腺结节中80%是冷结节;15%温结节;冷结节中10%~15%是恶性∞1。
缺点是特异性和敏感性差。
国外现已不再把扫描作为结节的常规或首选诊断。
其它显像技术如核磁共振、CT、ECT等均不比131 I和99mTC有效,仅供参考。
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记录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对异位甲状腺的检出及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具有实用价值,曾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
但其在诊断直径<1.0em的结节及甲状腺外周和峡部结节时有局限性,因此近年来其首选地位已逐渐被B超及FNAC所取代[8]。
3.4 x线摄片颈部和胸部摄片的主要目的是[9]:(1)了解甲状腺部位有无钙化影,以提示是否恶性结节;(2)术前了解有无气管受压情况;(3)了解肺和纵膈有无转移灶。
由于x线的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目前已不作为首选检查,仅限于无条件作CT或磁共振(MRI)者。
3.5 CT扫查及MRI正常甲状腺含碘丰富,CT可以清楚显示,注射造影剂后有明显的密度增强现象,除显示结节部位、大小、数量外,还可观察结节的均匀度、边界和钙化等图像,对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可提供重要依据。
特别是薄层扫描,不仅可准确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定位,并可根据CT值大致估计结节的性质及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发现癌转移病灶。
其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判断标准与超声相似。
由于CT扫描范围大,对颈部肿大淋巴结更易显示,且可通过其中部密度值的高低,来判断是否为转移性淋巴结。
但一般扫描的层距和层厚为5mm,对小于5mm的病灶有漏诊可能。
MRI主要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能较清晰分辨良恶性结节,患者在检查中无x线摄入,在甲状腺的辅助检查中有取代CT的趋势[8—9]。
3.6甲状腺针吸活检是一项细胞学水平的诊断方法。
也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最佳方法,无副作用及并发症患者易接受。
准确率达96%以上[10]。
有报道美国甲状腺结节发病率为4%,但其中仅5%~10%极少数为恶性病变需手术治疗[11]。
由于缺乏可靠的区别良、恶性结节方法,致使许多良性结节也做了手术切除。
应用甲状腺针吸活检后情况大为改观,使需甲状腺切除的病人由62%减少43%,而手术病人癌肿百分比由14%上升至29%。
活检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对比表明,诊断符合率为72%~98%。
尽管该方法诊断良恶性结节最敏感,最可靠,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假阳性等缺点。
穿刺过程可以重复操作,对针吸标本近年做细胞培养,免疫电镜检查,相关癌基因Ret、Trk、Ras、Gap、TSHR、以及抑癌基因P53检测[12]。
3.7肿瘤标记物检测有助于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作出早期诊断。
血清降钙素被认为是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标记物,有报告67例血清降钙素升高的甲状腺结节中,有2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髓样癌[13—14]。
研究发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peroxida se,TPO)多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及良性甲状腺疾病中表达,而CD26作为分化性甲状腺癌标记物,CD97作为未分化性甲状腺癌标记物,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15一17]。
对于FNAC.标本甚至术中冷冻检查亦不易区分的良恶性滤泡性肿瘤,可检测其端粒酶活性(te—lomerase activity),正常甲状腺组织无活性,良性肿瘤阳性率19%,而恶性肿瘤100%有端粒酶活性表达[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