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滤泡性腺癌病理
甲状腺髓样癌
• 在1951年由horn首先描述,1959年Hazard等进 一步阐明了这种特殊类型的癌。并命名为髓样癌。 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10%,瘤体一般呈圆型 或卵圆型,边界清楚,质硬或呈不规则形,伴周 围甲状腺实质浸润,切面灰白色或淡红色,可伴 有出血坏死及钙化,肿瘤直径平均约2~3cm。显 微镜下癌细胞呈卵圆型,多边形或梭形,核分裂 少至中等;细胞排列呈巢状束带状或腺腔状。间 质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淀粉样物,癌细胞多时,淀 粉样物较少,反之淀粉样物就多;转移灶中也如 此。
甲状腺左叶内见1.9 cm×1.3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模糊,靠近背侧有突 起,内部微小钙化呈簇状分布。 B:甲状腺右叶内见1.0 cm×0.8 cm低 回声,内部沿边缘分布条状钙化,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多发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结 (1.0cm×0.5cm)内可见多数微钙化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内可见少许无回声,为 坏死区域,彩超显示周边异常粗大血流信号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绍兴市第五医院 孙强
核心
• 良性:内科治疗、择期手术 • 过度治疗 • 恶性(结节直径≥2cm、结节坚硬、年轻病 例、颈部淋巴现大结节+症状
• 急/亚急性甲状腺结节 • 甲状腺结节内出血
病史很长的结节
• • • •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 先天性发育异常 分化性甲状腺癌:乳头状癌等
弥漫性病变
• 甲亢、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 性甲状腺炎 • 淋巴瘤 • 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癌 • 甲状腺髓样癌
囊性病变
• 良性:单纯性囊肿、 • 甲状旁腺囊肿(纯净水样液、甲状旁 腺素升高)。 • 囊实混合性:有恶变的可能。 • 巨大囊肿:10%恶性变。
甲状腺结节判断标准

甲状腺结节判断标准
甲状腺结节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甲状腺彩超:这是最主要的检查方式,大约%以上的甲状腺结节都是可以通过甲状腺彩超发现的。
超声医生会根据结节的结构、形态、钙化特征等对其恶性风险进行TI-RADS分级判断。
1级表示恶性风险为0,属于正常甲状腺;2级表示恶性风险为0,属良性结节;3级表示可能良性,恶性肿瘤风险为%;4级则分为4A、4B、4C,恶性风险分别为%、%、%—%;如果为5级,提示癌的可能性很大,恶性风险为%。
2.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如果高度怀疑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可以去医院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够明确诊断。
3.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水平:甲状腺结节可能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引发甲状腺细胞过度增生导致。
此外,甲状腺结节的判断标准还包括患者症状和体征,如颈部肿块、局部疼痛、声音沙哑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完整版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清晰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由触诊发现的4%〜7%增至19%〜69%,而且,在触诊发现的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中,20%〜48%经超声检查发现为多个结节,在女性和老年人群更为多见。
一般而言,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恶性结节有原发性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屯状腺滤泡细胞癌、HUrthle细胞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MTC)、淋巴瘤以及罕见的继发性转移癌等[1]。
临床上,甲状腺恶性肿瘤以前2种多见,分别占70%和15%左右。
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也称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愈后较好。
值得庆幸的是,甲状腺结节大多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仅占其中的5%〜10%。
不过,Burgess和Tueker明报道,近1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尤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更为明显。
所以,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非常关键。
以下简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发病隐匿,较少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通过体格检查或自身触摸或影像学检查而发现。
临床上,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必须对甲状腺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仔细检查和评估,并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
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证据包括:(1)颈部接受大剂量放射线辐射或射线治疗史;(2)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MEN)或乳头状甲状腺癌家族史;(3)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4)男性患者甲状腺结节更可能是恶性病变;(5)结节增长迅速,且直径超过2cm;(6)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7)结节质地硬、形状不规则、固定;(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下列4种情况甲状腺结节恶性变的可能性相同: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触及的结节、意外甲状腺结节(即偶然瘤)[3]。
另外,现有资料提示,甲状腺小结节和甲状腺大结节具有一样的侵犯性,能侵犯甲状腺包膜、周围淋巴结,故认为结节大小不是判断其是否有侵犯性的指标[4]。
甲状腺结节通过病理如何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

甲状腺结节通过病理如何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愈发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定期进行体检,若是身体出现不适也会及时就医。
在这样的背景下,甲状腺结节发病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虽然如此,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甲状腺结节。
一、什么是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属于人体中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其功能十分强大,基本位置处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外观与蝴蝶相似,也像盾甲,所以被称为甲状腺。
而甲状腺结节指的就是甲状腺内部出现了肿块,通常会随着人们的吞咽动作而移动。
甲状腺结节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位置也较为多变,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
其发病病因较多,确切病因并不清晰,医学界公认其与家族遗传、自身免疫紊乱、甲状腺炎症、情绪波动大、碘摄入不足或过量、接触放射线等有关。
二、甲状腺结节症状表现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并没有不适情况,若是甲状腺结节较大或侵袭性生长,则可能会对人体的食管、气管与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和呛咳等症状。
若是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结节患者则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多汗、怕热、消瘦、易饥饿等甲亢症状。
若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患者则可能会出现浮肿、怕冷、记忆力减退和精神不振等症状。
若是炎症性结节,则可能伴随颈部疼痛和发热症状。
若是甲状腺结节出现坏死或出血情况,则会导致颈部肿块突然增大,疼痛不适症状较为严重。
三、得了甲状腺结节怎么办如果人们发现自己得了甲状腺结节,则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检查与评估。
医生通常会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症状、甲状腺超声报告、化验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区分其良恶性,并确定治疗方案。
一般而言,若是怀疑患者出现甲状腺结节,必须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和抽血化验甲状腺功能。
目前,超声仪器分辨率不断提升,可以检测出直径两毫米的微小结节,价格低廉且无创快捷,通常作为甲状腺结节诊断依据,也可以定期借此随访甲状腺结节生长状况。
3类甲状腺结节的判断标准

3类甲状腺结节的判断标准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腺体组织内的肿块,常见于临床实践中。
根据其性质和特征,可以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恶性和可疑性结节。
以下是对这三类甲状腺结节的判断标准的全面回答:1. 良性结节:良性结节通常是指甲状腺腺体组织内的良性肿瘤或囊性结节。
其判断标准主要包括:形态特征,良性结节通常具有光滑的边界,边界清晰,结节形状规则,表面光滑。
超声特征,在超声检查中,良性结节通常呈现为均匀的低回声或等回声,有明显的囊性变化。
细针穿刺活检结果,细针穿刺活检结果显示细胞学为甲状腺滤泡细胞,无癌细胞。
2. 恶性结节:恶性结节通常是指甲状腺腺体组织内的恶性肿瘤或实质性结节。
其判断标准主要包括:形态特征,恶性结节通常具有不规则的边界,边界模糊,结节形状不规则,表面不规则。
超声特征,在超声检查中,恶性结节通常呈现为不均匀的高回声或混合回声,有明显的实质性变化。
细针穿刺活检结果,细针穿刺活检结果显示细胞学为癌细胞,如乳头状癌、滤泡癌等。
3. 可疑性结节:可疑性结节是指在临床检查中,结节的性质不能明确判断为良性或恶性的情况。
其判断标准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结节边界、形状和表面特征不典型,无法明确判断为良性或恶性。
超声特征,在超声检查中,结节呈现为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特征,如局部血流增强、边界模糊等。
细针穿刺活检结果,细针穿刺活检结果显示细胞学为可疑性细胞,不能明确判断为良性或恶性。
总之,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判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活检等多种手段,以明确结节的性质,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如何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如何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摘要;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不需要治疗,但如果结节过大或出现压迫症状,可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要定期随访并观察结节是否有变化。
如果甲状腺结节的直径在1厘米以下,并且没有疼痛或不适,可以不用处理;如果结节较大或出现压迫症状,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
对于恶性甲状腺结节,临床上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
虽然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如何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一、观察结节的形态甲状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囊实性结节和混合性结节。
实性结节较为多见,其质地较硬,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囊实性结节均为良性,但若实性部分较大,可产生压迫症状。
混合型结节是指同时存在实性部分和囊性部分的结节,其中囊性部分可能为良性或恶性。
甲状腺癌往往表现为实质性肿块,且肿块一般较大。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结节的形态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囊实性结节内部可有血流信号。
1.结节的血流情况甲状腺结节的血流情况可分为三种:(1)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血流情况。
当结节内出血或钙化时,可表现为血流信号增加。
(2)结节内细胞增生时,血流丰富。
(3)结节内出血时,血流较少或无血流。
甲状腺癌的代谢特征为高代谢、高热饥饱不调、体重下降等,一般为正常甲状腺组织的1/3。
如果存在甲状腺癌的代谢异常,则表现为甲亢症状,如怕热、多汗、食欲亢进等。
临床上对于良性的甲状腺结节需要定期观察;对于恶性的甲状腺结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对于恶性的甲状腺结节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以防止病变进一步扩散。
二、结节的大小对于甲状腺结节,直径大小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甲状腺结节的直径是指在超声检查时,通过探头接触到甲状腺实质所测量的体积,通常来说,甲状腺结节直径越大,恶性概率越高。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核心
良性:内科治疗、择期手术
过度治疗
恶性(结节直径≥2cm、结节坚硬、年轻病 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手术治疗
延误治疗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短期出现大结节+症状
急/亚急性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内出血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乳头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腺癌(滤泡性腺癌)
组织学上,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所构成。 分化良好者,滤泡结构较典型,细胞异型 性亦较小。这时与腺瘤不易区别,需依靠 包膜或血管浸润来确定病理诊断。分化不 良者滤泡结构较少,细胞异型较大,核分 裂象亦多见,可呈条索状实性的巢状排列。 有时癌细胞穿出包膜进入多处静脉中形成 癌栓,常常成为远处转移的起点,所以滤 泡状癌多见于血道转移,文献报道占19 %~25%。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左叶内见1.9 cm×1.3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模糊,靠近背侧 有突起,内部微小钙化呈簇状分布。 B:甲状腺右叶内见 1.0 cm×0.8 cm低回声,内部沿边缘分布条状钙化,病理诊断为甲 状腺多发乳头状癌。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结 (1.0cm×0.5cm)内可见多数微钙化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内可见少许无回声, 为坏死区域,彩超显示周边异常粗大血流信号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
FNAC (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适应证:结节>1cm或结节<1cm,B超提 示有癌性征象、有头颈部放射线治疗史和 甲状腺癌家族史、结节增大20%或经线增 加2mm需复穿)
超声怎么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超声怎么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可以通过超声的方式进行诊断,对于良性的甲状腺结节而言,在超声检测结果中,结界较小,没有明显的钙化,结节周边非常清晰;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体积大,增长迅速,有明显钙化情况。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1.结节数目根据超声检查出来的甲状腺结节数目,可以将其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由于超声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实际数量都会比检测数量多。
不论是良性还是恶心甲状腺结节,其发病部位都有可能是单侧或双侧,结节数目并不是判断甲状腺疾病的唯一标准。
2.结节的形态在不同的超声切面显示下,甲状腺结节的形态也会有所不同,在对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结节形态主要是由病理性质不同决定的,和生长类型的关联性也比较强,能够作为主观性评估指标,根据形态上的差异,可以把结节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种。
以22个恶性结节的真实案件为例,其中有3个不规则的结节形态,占比59.1%,形态规则的有9个,占比40.9%,从形态上来看,甲状腺的良性、恶性结节的差异并不明显。
3.结节的边界根据肿瘤的侵犯程度,可以把结节边界分为清晰和模糊两个类别。
边界清晰主要多见于良性的甲状腺结节中,如果边界模糊则恶性肿瘤的几率较大,这和其浸润性生长有密切联系,从超声检查结果来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边界一般都是“毛刺状”,具有侵袭性质。
结节边界的模糊与否,对判定甲状腺的良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4.结节的包膜结节的包膜就是甲状腺周围的正常组织在长期压迫下,产生了新的结缔组织,由于甲状腺恶性结节本身就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其生长过程中会穿透包膜,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严重影响。
良性结节主要表现为膨胀性生长,具有连续性,腺瘤多为完整的包膜;结节性属于甲状腺肿的增生性病变,因此不管是无包膜还是局部包膜受到侵害都会呈现出不完整的现象。
5.结节的纵横比纵径是和皮肤相垂直的径线,横泾是和皮肤相平行的径线,横泾和纵径的比值就是结节的纵横比,这能够充分反映出甲状腺结节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清晰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由触诊发现的4%~7%增至19%~69%,而且,在触诊发现的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中,20%~48%经超声检查发现为多个结节,在女性和老年人群更为多见。
一般而言,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恶性结节有原发性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屯状腺滤泡细胞癌、Hürthle细胞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MTC)、淋巴瘤以及罕见的继发性转移癌等[1]。
临床上,甲状腺恶性肿瘤以前2种多见,分别占70%和15%左右。
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也称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愈后较好。
值得庆幸的是,甲状腺结节大多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仅占其中的5%~10%。
不过,Burgess和Tueker[2]。
报道,近1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尤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更为明显。
所以,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非常关键。
以下简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发病隐匿,较少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通过体格检查或自身触摸或影像学检查而发现。
临床上,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必须对甲状腺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仔细检查和评估,并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
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证据包括:(1)颈部接受大剂量放射线辐射或射线治疗史;(2)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MEN)或乳头状甲状腺癌家族史;(3)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4)男性患者甲状腺结节更可能是恶性病变;(5)结节增长迅速,且直径超过2cm;(6)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7)结节质地硬、形状不规则、固定;(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下列4种情况甲状腺结节恶性变的可能性相同: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触及的结节、意外甲状腺结节(即偶然瘤)[3]。
另外,现有资料提示,甲状腺小结节和甲状腺大结节具有一样的侵犯性,能侵犯甲状腺包膜、周围淋巴结,故认为结节大小不是判断其是否有侵犯性的指标[4]。
总体而言,病史和临床表现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仅仅起到参考作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确诊需要参考其他辅助检查指标。
二、实验室检查虽然绝大部分甲状腺结节功能都正常,但促甲状腺素(TSH)仍被推荐为必测项目[5]。
检测方法应具有足够的灵敏性,以区分甲状腺功能正常、减退(甲减,TSH升高)和亢进(甲亢,TSH降低)。
大多数权威指南提出,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应首先行TSH测定,如果TSH低于正常,下一步行甲状腺核素显像,以判断结节是否为功能性。
因为除极少数的甲状腺滤泡性腺癌表现为热结节外,功能性结节绝大多数均为良性病变,因此,显像确定为功能性者一般不需要再行细胞学检查。
如果TSH正常或增高,应做甲状腺超声或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甲状腺结节恶性程度与TSH呈正相关,即使TSH在正常范围也是如此,故把TSH作为甲状腺恶变的独立危险因子[6]。
业已证实,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其他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测定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没有实际价值[7]。
如果有MTC或是MEN2家族史,应检测基础降钙素水平。
如果升高,提示MTC的可能。
这些患者应排除是否患有嗜铬细胞瘤。
如果家族史阴性则不需要施行常规检测降钙素和Tg,两者都不能够区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但新近发布的一些权威指南提出,条件允许者,可以将血清基础降钙素水平的检测用于甲状腺结节的初始评估。
三、影像学检查1.甲状腺超声检查:由于具备快捷、经济、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超声检查目前被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手段,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定位和大小的估计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采用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nic elasotography,UE),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
2009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表了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指南,该指南描述了超声检查有甲状腺癌可能性的影像学特点:(1)有沙砾样钙化;(2)结节回声低;(3)结节内部血流丰富、紊乱;(4)结节边界不规则并向周边浸润;(5)横截面前后径大于左右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项指标提示恶性病变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其中,超声显示微钙化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为85%~94%,阳性预测值为69%~71%,但其敏感性仅为36ck~59%[8-10]。
因此,单独一项特征不足以诊断恶性病变,如果同时存在2种以上特征时,或低回声结节中合并上述一项特征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会显著提高。
另外.目前的研究显示,结节的良恶性与结节的大小、单发或多发、是否合并囊性病变均无关。
UE自1991年由Ophir等首次提出后,其在临事实践中逐步显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为人类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开辟了新边天地。
UE是一种对组织力学特征成像的新技术,它是依据病变和组织硬度的差别,对这种自身的弹性特性进行成像,其所获取的信息是对传统超声检查的一个重要补充。
UE 5分法评分标准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罗葆明等认为,传统超声UE 5分法不能包含所有的超声弹性图像表现,就提出了改良5分评分标准:良性病灶多为1~3分,提示病灶较软;恶性病灶多为4或5分,提示病灶较硬;评4分或5分伴有病灶内有绿色显示者,提示病灶内有坏死液化;评5分者,病理提示病灶向周围组织浸润。
但由于此项技术应用临床时间较短,操作和诊断技术还需不断完善。
目前,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分析结果提示,UE假阳性的病例并不少见,主要表现在伴发钙化、胶原化、玻璃样变和间质细胞丰富的良性病变;而假阴性病例常见于病灶内伴有出血、坏死等情况。
另外,髓样癌和黏液细胞癌的硬度较差也较易发生误诊。
如果将UE技术与传统超声技术结合,则会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UE对较小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尤其是微小癌(最大直径≤1.0cm)的鉴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73.33%、特异性为88.37%、准确性为89.66%[11-12]。
2.甲状腺核素显像:依据结节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取能力评价结节的功能,将结节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冷(凉)结节”。
123I或99Tc m 高锝酸盐对于甲状腺结节都是有用的显像物质,但大多数专家更偏向于应用123I处理病人。
1231和99Tc m高锝酸盐检查提示高功能的结节几乎均为良性,这些病变占所有结节的比例不到10%。
偶尔会有99Tc m,高锝酸盐显像为高功能性结节,而123I为低功能者。
那些123I或99Tc m高锝酸盐显像表现为低功能或正常功能的结节也通常为良性,但是不能排除恶性的可能性。
因此,除了高功能结节,甲状腺扫描不能区分良恶性。
正因为此,很多内分泌学家不再提倡把甲状腺扫描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常规初始评价方法,他们建议首先进行FNAC。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甲状腺扫描是有意义的,包括:(1)判断甲亢患者是否是高功能结节(例如,Graves病或多结节性甲状腺肿);(2)判断FNAC提示为滤泡肿瘤的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3)区别多发性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
此外,当触诊难以鉴别结节的特征,尤其是多发性结节尚存疑问、甲状腺不规则或胸骨后甲状腺肿,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扫描有助于诊断。
新近的甲状腺99Tc m O4-/99Tc m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 m4-/99Tc m 2MIBl)联合显像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率有所提高,其阳性预测值为47.5%,但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96.9%),即如果扫描阴性则恶性可能性极小[13]。
核素的另外一种扫描即18F-葡聚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CT)虽然可以提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率[14];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理想,且因价格昂贵而较少在临床使用,只有在诊断颈部不明原发灶的转移癌时才被选用。
如前所述,核素扫描还应用在评价胸骨后甲状腺肿、测定卵巢甲状腺肿等异位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癌转移的检测和治疗观察。
3.MRⅠ和CT检查:这些检查因价格昂贵而且判断结节的性质不如超声检查敏感,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但当怀疑甲状腺结节位于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导致气管压迫、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及喉时,可进行CT或MRI评估结节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四、穿刺活检甲状腺FNAC是一种快捷、准确、安全、创伤小的检查方法。
1930年,Martin等首先报道了粗针抽吸活检诊断甲状腺疾病,因粗针有并发症,且有针道癌的报道,从而限制了其发展。
至20世纪80年代,Yokozawa等[15]采取FNAC,未见针道癌的报道,并发症也大为减少,自此,FNAC的临床应才日趋广泛。
目前在美国,FNAC已被列为临床上诊断甲状腺结节最精确的首选方法,已经成为评估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和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结节的基石。
FNAC是一种需要技术和经验的操作,病理读片也同样重要。
如果操作得当,假阴性发生率低于5%,假阳性率接近1%。
多数学者报道,FNAC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65%~98%,特异度为72%~100%,准确度为85%~100%,尤其对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最高。
但对滤泡样良恶性结节的诊断,被称为FNAC的禁区,因为滤泡样癌的诊断需要血管、淋巴管及包的侵犯情况,在FNAC中却不能发现。
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直径≥1 cm结节及临床或超声提示恶性病变者,无论大小的结节均为FNAC的适应证。
一般来说,FNAC的病理报告可分为4种:(1)良性;(2)恶性;(3)可疑滤泡或Hürthle细胞肿瘤;(4)无法诊断。
如果病变能够确定是良性或恶性,处理措施就会相对直接。
如果取材不足以诊断,应该考虑重复施行FNAC。
活检材料不足可能归因于缺乏活检技术和细胞学准备或有囊肿液体存在。
然而,即使对于有经验的操作者来说,约有10%活检组是无法诊断的。
近年,有人建议采用最新版本的《甲状腺细胞病理学 Bethesda报告系统:定义、标准和注释》作为FNAC病理报告的参考标准,这一报告系统较原先使用的分类体系更加准确而细致,但国内尚未得以普及。
据报道,实施FNAC以后,70%~80%的结节为良性;5%为恶性;10%为可疑恶性;10%~20%为不能确诊的,是因取材的细胞量不足,或标本遭血液或胶体污染所致,因此,穿刺取材和阅片都非常关键。
近年来,随着超声引导下FNAC的开展,FNAC的精确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目前,大多数权威指南对超声引导的FNAC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适应证[16],即下列7种情况可用超声指引:(1)结节>1cm,但不能触及;(2)结节<1.5 cm,可触及;(3)深部的甲状腺结节;(4)结节邻近血管;(5)囊性或混和性结节;(6)传统的FNAC不能诊断的结节;(7)同时存在难以触及的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