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春(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阅读专项训练导学案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胳膊()抖擞()应和()支撑()摇曳()宛转()傍晚()抚摸()嘹亮()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鸟儿将cháo ()安在fán huā nân yâ()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ãng yǐn 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ǜn ()的光,hōng tuō()片安静平的夜。

⑷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着,戴着lì()。

他们的房屋,xī xī sh ū shū()的,在雨里jìng mò()着。

2.填空。

⑴《春》的作者____字____。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____。

1927年写的《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⑵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⑶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春天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春天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阅读系列7——春天选文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春天里的秋天》序巴金①春天。

枯黄的原野变绿了。

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

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

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

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

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②每个人都有春天。

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③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④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⑤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⑥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

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得了精神病)的女郎。

⑦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

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

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

⑧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

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席,薄薄的被。

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

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

⑨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

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

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

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

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䇿我的一切了。

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⑩别了她出来,我怀着一颗秋天的痛苦的心。

我想起我的来意,我那想帮助她的来意,我差不多要哭了。

⑪一个女郎,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次懂得疯狂的意义了。

⑫我的许多年来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泪写成的书,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我给人唤起了渴望,对于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了一个事业,值得献身的事业。

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给另一种势力摧残了。

在唤醒了一个年轻的灵魂以后,只让他或她去受更难堪的蹂躏和折磨。

春阅读答案全

春阅读答案全

春阅读答案全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春》阅读题课文第一段问答题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突出对春天的盼望心情以及喜悦心情2为什么一连说了两个“盼望着”叠用“盼望着”,反复更突出了望春急切的心情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课文第二段问答题1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答:1)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2)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形象表现了春来大地积雪融化春光明媚,山上变得淡绿润泽明朗,水位上涨,春日融融的暖意.3)作用:从总体上写大地回春,生机勃发为下文具体描写春的美景而张本课文第三段问答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效果怎样答:1)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

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

2)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

2从第3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①描写质地的:的嫩嫩的②描写色泽的:绿绿的③描写生长旺盛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句中“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修饰语“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有什么好处“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4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侧面写春草,表现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去接近梦想,越挫越勇,吃尽酸甜苦辣,能够抵御寒冬,也能够拥抱春天,这样的才叫生活。

多做题,多看题。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秋》作者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填空题。

1.《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是中国杰出的____________2.《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____》。

3.《秋》是____________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也就是结局。

4.《秋》主要讲了____________家的艰苦生活。

5.《秋》这一故事中写了一位叫____________的父亲连续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入火坑。

6.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威胁下,惠才得到存身之地。

7.惠的弟弟叫____________,才17岁就患上____________。

8.淑英的丫头叫____________,她敬佩觉新的为人,觉新娶了她。

9.觉民是个____________的人,他的妻子是____________10.《秋》这本书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在《秋》里,巴金给了( )一个幸福的结局。

A.觉新B.觉民C.觉慧D.四小姐淑贞2.在高家,( )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

A.克定B.克明C.枚少爷D.惠3.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 )收房。

A.喜儿B.婉儿C.海儿4.觉新抱着( )的愚蠢念头,别人就会谅解他,感激他。

A.一切总会过去的B.往后混C.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5.觉民是个( )的人。

A.唯唯诺诺B.默默承受C.独立的,有自己信仰和追求6.倩儿生病了,主人的态度是( )。

A.积极治疗B.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C.请四小姐照顾7.倩儿、淑贞等许多人都死于( )。

七彩语文春蚕巴金阅读答案

七彩语文春蚕巴金阅读答案

七彩语文春蚕巴金阅读答案《春蚕》阅读原文蝴蝶,素有“飞动的花”的称号,可见它的美丽;金鱼,素有“水中之花”的美名,也可见它的漂亮。

可是我既不爱那美丽的蝴蝶,也不爱那漂亮的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

春蚕,既没有华丽的衣衫,也没有动人的名字,但它的精神却是高尚的.它要求的,仅仅是几片桑叶,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吐出宝贵的丝,一直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家邻居养了些蚕。

有一次,我目睹了蚕儿吐丝结茧的情景.它们蜕了四次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一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我不禁叹道:“春蚕,你为了造福人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爸爸深情地说:“是啊,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蚕儿死了,但春蚕吐丝的景象仍浮现在我的眼前.春蚕,你永远活在我心里!《春蚕》阅读题目1、解释词语朴实无华:默默无闻:2、“我”为什么“既不爱美丽的蝴蝶,也不爱那漂亮的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结合短文有关内容回答)3、短文是怎么样写蚕“朴实无华”的?4、“我”既然爱蚕的“朴实无华”,为什么又说蚕吐丝是“不平凡”的工作?《春蚕》阅读答案1.朴实无华: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2.因为春蚕虽然没有蝴蝶的美丽和金鱼的漂亮,却有默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3.写春蚕朴实无华的句子:“它们蜕了四次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就是吐丝。

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棚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

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4.因为春蚕表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却是无私的,伟大的,所以春蚕的工作是“不平凡的”。

巴金《家》《春》《秋》阅读试题及答案

巴金《家》《春》《秋》阅读试题及答案

《家》阅读试题(1)一、填空。

1.《家》的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

2.高老太爷是高公馆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兄弟。

3.________的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

4.《家》中的觉新妻子名叫_________,觉慧爱上的姑娘名叫_________。

5. 《家》中的觉新青梅竹马的恋人叫________。

6._______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7.《家》与_______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

8.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由于_______向高老太爷告密,觉慧被关在家里。

9._______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

10.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_______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二、选择。

1.觉民与()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

A、琴B、鸣凤C、梅2.有着道貌岸然的外表,竭力维护封建观念、秩序的人物()。

A、高老太爷 B、克安 C 、克定 D、克明3.行为荒唐,生活糜烂的人物( )。

A、克明B、克安 C 、觉新 D、觉民4.觉民和同学们办周报,()在第五期周报上发表文章提倡女子剪发。

A、梅B、瑞珏C、琴D、鸣凤5.()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

A、觉新B、觉民C、觉慧6.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

她们的社会地位是相同的。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C、《家》中觉民、觉慧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D、《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7.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

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春》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春》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春》写了一个女孩如何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她的名字叫()。

A、蕙B、梅C、珏D、淑英2、2003年获“人民作家”荣誉称号的是()。

A、杨红樱B、李尧棠C、胡宏伟D、巴金3、1982年,巴金获得()。

A、法国荣誉军团勋章B、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C、意大利国际但丁奖4、巴金影响最大的小说集有()。

A、《死去的太阳》B、《新生》C、“激流三部曲”《家》、《春》、《秋》5、《激流三部曲》创作长达10年,其中《春》写作从()年开始,1938年才写完。

A、1933B、1936C、19396、《春》中淑英是在()等帮助下,被护送到上海。

A、蕙B、觉新C、觉民D、梅7、下列哪部作品被称为现代《红楼梦》()。

A、《海行杂记》B、《春》C、《新生》8、巴金的故乡是()。

A、重庆B、成都C、海口9、巴金曾说过“找到(),就可以找到我的足迹”。

A、小河B、石磨C、双眼井10、巴金的《春》里觉慧是个怎样的人?()A、勇于反抗B、专制C、软弱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觉新在蕙的身上,看到了梅与珏的影子。

()2、淑英在觉慧的帮助下,被护送到上海。

()3、觉新的儿子死后,他对生活更没有信心。

()4、觉民与琴积极参加学生运行。

()5、觉慧逃出家庭后获得了自由。

()6、蕙完婚后过着幸福的生活。

()7、《春》中最有光辉形象的是家庭的叛逆者。

()8、《春》中人物描写最成功的无疑是“多余人”觉新。

()9、《春》大体内容以淑英为中心。

()10、《家》、《春》、《秋》真正称得上主角的应该是觉新。

()《春》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巴金2、《家》《春》《秋》3、五四4、善良待人诚恳5、理性、勇气6、封建势力青年知识分子7、蕙8、高克明9、觉民琴10、淑英二、选择题1、D2、B、D3、C4、C5、B6、C7、B 8、B 9、C10、A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听见颜色的女孩》阅读测试题选读书目:《听见颜色的女孩》1.《听见颜色的女孩》作者是()。

《春》阅读理解答案素材

《春》阅读理解答案素材

《春》阅读理解答案素材第一篇:《春》阅读理解答案素材一、《春》阅读第6自然段: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图,作者抓住了的、的特点。

从写到人,由近写到。

2、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是承上句像的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3.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___、__、的特点。

春雨春雨细密轻盈物远2.春雨花针 3.细且密细且亮细且飘忽(柔)4、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感情线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

绘春部分写了几副图画。

盼春、绘春、赞春;五幅5、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偷偷地”“钻”把小草拟人化了,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样,不期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且“钻”字还透露出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一句先说春风“像母亲的手”,是比喻;又顺着说它能“抚摸”,是拟人。

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6、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了它的温暖和柔情。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写出了春天的。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写出了春天的。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写出了春天的。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不能颠倒。

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春》阅读理解答案:1.第三自然段中那些词突出了春草的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软绵绵,又嫩又绿,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对春天的盼望实现后的激动心情,对眼前生机勃勃景象的到来的欢喜之情2.作者写春花是从那些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2、种类,数量,颜色,香味突出了春花的种类、数量繁多,颜色各异,香气袭人3.作者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来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选)
巴金
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她们自己诵读。

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听见她父亲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

但是克明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

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

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

”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出房去。

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不说一句话,这沉闷的等待使淑英心里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勇气来打破沉默,低着头在阴暗的灯光下慢慢地移动脚步,心里盘算应对的言语。

克明在写字台前面那把有椅垫的藤椅上坐下,淑英就站在写字台旁边。

克明忽然正言厉色地责斥道:“我说过不准你读英文,你居然不听我的话,你年纪也不小了,还不学点规矩,现在虽说不比从前,然而男女究竟有别,你老人公①平日很称羡我们高家的家风,如果他知道你天天跟年轻男人在一起读什么英文,他就会看轻我,说我没有家教,说你失了大家闺范,我万不能丢这个脸,从明天起如果再去,我就不要你做我的女儿。

”“陈先生教我读书,这也是寻常的事情,还有三妹在一起……”淑英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克明不等淑英说完话,忽然把手在桌上一拍,恼怒地喝道:“我问你究竟听不听我的话?”
随后高声吩咐仆从道:“去把大少爷立刻请来。


觉新走进克明的书房,恭敬地站在克明的面前。

克明微微点一点头,正言厉色地说:“我嘱咐你,我不准二女再跟陈先生读英文。

你去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要理二女,他的束修我按月照数送给他。

”觉新恭敬地应了一声:“是。

”“大哥,你不要去对陈先生说,人家也要面子。

”淑英忽然抬起头呜咽地央求道。

“你还要袒护他。

你连我也反对起来了。

”克明气得脸色大变,喘吁吁地指着淑英骂道。

“大哥……”淑英忽然哭着唤道,也不说什么便掉转身子急急地走出房去了。

克明又对觉新说道:“二女下定②的日期我已经看好了,冬月初十,是个好日子,陈家要明年春天接人,我也答应了。


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众人还在那里等他,他们恳切地问起淑英的消息,觉新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告诉了他们。

“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

”觉民果断地说。

“是的,再不能迟疑了。

”琴会意地点头答道。

两天后,琴便邀淑英到她的家里去玩。

琴把他们制定的计划详细地对淑英说了。

这份离家计划把潜伏在淑英心里的阴云完全驱散了,给她种植了一个坚强的信念。

回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淑英走进克明的书房,给克明请了一个安。

克明埋着头正在读《春秋左传》,他抬起脸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责斥道:“你去看看现在几点钟了?你记不记得你将来要做陈家的媳妇?陈家是最讲究规矩的,你应当小心,下次你出门去再这样晚回来,我就吩咐你妈,不给你进屋,听见没有?”淑英并不分辩,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走出房门抬起头来,两眼充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就让泪珠一颗接连一颗地流下她的脸颊,她并没有悲哀,她有的只是气愤。

“二哥,我再住不下去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

”淑英走进觉民的房间。

“我想好了,后天早晨就安排你走。

”觉民说道。

淑英沉吟一下,过后毅然答道:“后天早晨,我记得。

”她抬起头勇敢地望着觉民,微微一笑。

她的眼睛里还有泪珠在发亮。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

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一天午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

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琴读完信,抬起头来,两手托着腮痴痴地望着窗外,窗外一片阳光,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

鸟在飞,花在飞,蜜蜂在飞,琴的思想也跟着飞起来,这思想飞得远远的,飞到了上海,飞到了淑英的身边。

“春天是我们的。

”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

(有删改)
【注】①老人公,川渝一带的方言,指女性的公公。

②下定: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反复提到“鞋底声”这一细节,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表现了淑英对克明的畏惧,又透露出克明对淑英的不满。

B.小说表现了淑英由害怕、气愤到坚定、欣喜的情感变化,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少女与封建家庭决裂时的心路历程。

C.克明严厉斥责淑英,根本原因是淑英不听自己劝阻,执意跟陈先生读英文,致使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

D. 小说结尾处运用蜜蜂、花瓣、小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由欢快的春景图,烘托人物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8.本文是长篇小说《春》的节选,请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

(6分)
9.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7.C(根本原因是克明要维护封建秩序。

另外“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也不是事实)
8.①自然的春天。

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

②淑英的“春天”。

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自由。

③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

一代青年人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充满希望。

(6分,每点2分)
9.①使行文更简洁。

前面已经交代了采用觉慧离家的办法,不必赘述。

②使情节更紧凑集中。

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

③突出主题。

省略掉逃离家庭的过程,集中描写离家前和离家后的画面,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主题。

④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采用蒙太奇式手法,有意制造“留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审美想象。

(6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