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杂交改良

合集下载

猪配种技术

猪配种技术
移植、冷冻※※储存等。
猪配种技术的分类
01
自然配种是指让种猪自由交配,实现猪的 自然繁殖过程。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且简单 易行,但无法保证后代品质和遗传优势。 自然配种适用于有足够空间和资源供给的
自然养殖环境,以及少量猪只的养殖。
02
人工授精是指将优质种猪提取的※※经过 人工操作,冷藏或冷冻保存,并通过授精 器具将※※直接注入母猪体内,以实现繁
目录 Catalogue
1. 猪配种技术概述
2. 猪配种前的准备工作
3. 猪配种技术实施步骤
4. 猪配种后的管理与注意事项
5. 猪配种技术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方法
6. 猪配种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猪配种技术概述
猪配种技术的基本概念
配种是指选择合适的猪种进行交 配繁殖的过程,是提高猪群质量
和繁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配种对于猪群遗传进度、繁殖力、 生产性能、耐病性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影响,能够帮助养殖户获得
02
确保雌猪处于合适的发情期,可以通过检查外阴变红、※※和叫声增多等表现来确 定。 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刺激,如提供适宜的光照和饲养环境。 如有配种障碍,可以尝试进行人工授精。
配种后母猪不怀孕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雄猪提供的※※质量不佳,导致受精率低。 雌猪存在生理或疾病问题,影响怀孕能力。 配种时机不准确,未能在受精窗口期内进行配种。
维持适宜的猪舍温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控制猪舍湿度,以防止疾病和细菌滋生 安装适当的通风设施,以确保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猪只的准备
01
对配种猪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 检查猪只是否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确保猪只接种了必要的疫苗
02
提供适宜的饲料,以满足猪只的营养需求 确保猪只有足够的水源,以维持其身体功能正常 定期检查猪只的体重和体态,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猪育种措施

猪育种措施

猪育种措施简介猪育种是通过选择和繁殖优良的品种和个体,以改良猪的性状和品质的方法。

有效的猪育种措施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猪的产量、肉质和免疫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育种措施。

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合适的猪品种是猪育种的基础。

不同品种的猪在生长速度、产量和肉质上存在差异。

常见的猪品种包括杜洛克、长白、大白、小花猪等。

对于肉用猪,通常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品种。

而对于母猪,需要选择生育能力强、产仔数高的品种。

优选优良个体在品种确定之后,需要从中选出优良的个体进行繁殖。

优良个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生长速度快: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可以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猪的出栏率。

2.体型适中:选择体型适中的个体,既能保证生猪的产量,又不会影响繁殖能力。

3.肌肉发达:选择肌肉发达的个体,可以提高肉质品质,增加肉质收入。

4.繁殖能力强:对于母猪,选择繁殖能力强的个体,可以提高产仔数,减少繁殖间隔时间,提高繁殖效益。

进行交配选择交配选择是猪育种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交配选择可以增加基因的多样性,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

常见的交配选择方法包括:1.近交配:近交配是指同一品种的近亲个体之间进行交配。

通过近交配可以保持优良的遗传特性,并扩大优良基因频率。

2.杂交配:杂交配是指不同品种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

通过杂交配可以获得两个品种的优点,提高生长速度和产量等性状。

3.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注入母猪体内。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选择最优良的种猪进行交配,提高遗传水平。

饲养管理优良品种和个体的选择只是猪育种的第一步,科学的饲养管理同样重要。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最大化猪的生长潜力,提高生产性能。

1.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要,合理配置饲料配方。

保证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促进生长发育。

2.干净的饮水: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确保猪获得足够的水分,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3.良好的环境条件:提供干燥、通风、温暖的环境条件,有助于猪舒适生长,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规模化养猪场品种引进和改良的相关注意事项

规模化养猪场品种引进和改良的相关注意事项
进行杂 交, 即使采用二元 、 三元 , 甚 至四元的杂交模式也不会获 的较好 的经济 效益, 另外杂交选用 品种 时, 也应注 意不 同
:的毛色 , 体型、 繁殖能 力的合理 搭配 , 同时, 也应根据不 同的育种要求和 市场要求 , 按不 同的育种方法和模 式, 进行 品种 :
2 间的梯进杂交, 以期充分发挥杂种优势, 挖掘猪的最大潜能, 如现在比较流行的配套系的育种, 2 五、 管理 科学
体质量 ( 屠宰率、 瘦肉率、 肉质) ; ( 3 ) 配种繁殖生产能力 ( 性成熟、 产仔数、 出生 、 泌乳力 、 断奶重, 年繁殖胎树、 公猪 的性欲、 精子 ;
; 数及质量、 使用频率等) ; ( 4 ) 种猪 的 健康及生长发育状况等: ( 5 ) 环境及市场适应性 , 符合这些标准的种猪, 才是真正的良种。 :
: :
二 、合理选 择 品种

一般情况下, 外来引进品种如长白、 大白、 杜洛可、 克、 汉普夏、 皮特兰等品种, 生产性能较好。这些外来品种经过长 :
期 的人 工选 育培 育而成, 具有 生长 速度快、 料 肉比低、 屠 宰率高 、 瘦 肉率高 、 养殖经济 效益高等特 点, 从而 被世界各地广
水平。这些养猪场, 一般多选用国内外的优 良品种, 这对当地的品种改良, 也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但是, 在猪钟引进和杂 :
2 交繁育上, 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


一、 选 育 标准
猪的品种选育是依据以下标准进行的: ( 1 ) 猪的生长速度( 达1 0 0 公斤体重时的母猪) 及饲料利用率( 料肉比) ; ( 2 ) 猪的屠

溯, 建 立动物 产 品质 量 安全可 追溯 体 系 ; 尝试 逐 步

种猪杂交组合及繁育技术

种猪杂交组合及繁育技术

严格消毒制度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防止 病菌滋生。
健康检查制度
定期对种猪进行检查,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和 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饲养管理
合理配制饲料,保持营养均衡,增强种猪的 抵抗力。
种猪疾病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根据种猪疾病的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 治疗方法,如使用抗生素、退烧、消炎 等。
VS
手术治疗
种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
营养需求
种猪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等,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平衡对种猪的繁殖性能尤为 重要。
饲料配制
根据种猪的营养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如豆粕、鱼粉 、玉米、小麦等,合理配制饲料,以满足种猪的营养需求, 提高繁殖性能。
种猪的饲养环境与卫生防疫
定期称重可以了解种猪的生长情况和 健康状况,为调整饲料配制和饲养管 理提供依据。
03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种猪的食欲、精神状态、排 泄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同时,记录种猪的繁殖性能和后代 生长情况,为后续的繁育计划提供参 考。
04
种猪疾病防治
种猪常见疾病及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05
猪瘟
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猪 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 神沉郁,眼结膜发炎,出 现脓性眼屎。
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如关节炎 等,应请专业兽医进行手术治疗。
05
种猪杂交组合及繁育 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某规模化猪场的杂交组合选择及繁育方案
杂交组合选择
该猪场选择了二元杂交组合,以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的品种进行搭配,提高了种猪的生产性能 。
繁育方案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挑选优秀公猪的精液进行配种,提高了种猪的品质和生产效益。

猪的繁殖与育种

猪的繁殖与育种

猪的繁殖与育种猪是人类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其繁殖与育种对于保障肉类供应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猪的繁殖与育种是通过选配优良的种猪,控制繁殖过程和利用科学的育种方法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猪的繁殖过程主要包括发情、交配、妊娠和分娩等阶段。

猪的发情周期约为21天,发情期一般持续2-3天。

在发情期间,母猪表现出明显的性行为特征,如频繁鸣叫、踢墙、蹭背等。

交配是繁殖的关键环节,一般采用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式。

在妊娠期,母猪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应,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妊娠期为114天左右,分娩前母猪会表现出不安、不食、不眠等症状,分娩过程一般持续2-3小时。

在猪的繁殖过程中,选配优良的种猪是关键。

种猪应具备良好的生长性能、繁殖力和抗病能力。

种猪的选配应根据猪场的实际需要,选择具备优良遗传性状的个体进行配种。

常用的选配指标包括体重、背膘厚度、乳头数、繁殖性能等。

通过选配优良的种猪,可以提高猪群的遗传水平,增加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除了选配优良的种猪,猪的繁殖与育种还需要采取科学的育种方法。

常用的育种方法包括家系育种、杂交育种和重组育种等。

家系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同一家系内的个体进行繁殖,以保持和发展家系优良性状。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配种不同品种或不同血统的个体,利用亲和性优势和杂种优势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重组育种是指通过基因重组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改良猪的遗传性状,以提高猪的产能和品质。

在猪的繁殖与育种中,饲养管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应适宜,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喂养方式应科学合理。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定期进行体检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猪的繁殖与育种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配优良的种猪、科学的育种方法和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肉类供应的保障。

畜牧业中的繁殖技术与遗传改良

畜牧业中的繁殖技术与遗传改良

畜牧业中的繁殖技术与遗传改良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和繁殖优良的品种,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耐病力,从而增加畜禽产量和质量。

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在畜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畜牧业中常用的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方法,并探讨它们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价值和应用。

一、繁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1. 自然交配自然交配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繁殖方式,通过雄性动物直接与雌性动物交配,实现生殖过程。

这种方式广泛应用于家禽和家畜的繁殖中,如鸡、鸭、猪、牛等。

2.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将雄性动物的精液收集后,通过人工方式将其注入到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实现受精过程。

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可以控制配种时间和配种对象,提高种畜的遗传质量。

尤其在种猪、种牛、种马等高级品种的繁殖中,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3. 利用人工控制生殖周期的技术通过控制雌性动物的生殖周期和排卵时间,可以实现一年多次的繁殖,提高种畜的繁殖效益。

这种技术常用于羊、猪等畜禽的繁殖中,能够增加出生率和产仔数,提高种畜的产值。

二、遗传改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1. 基因选择与育种基因选择与育种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方法,对种畜禽进行基因评价和选择,以提高其遗传性状和品质。

通过对种畜禽进行基因分析和评价,筛选出优良的表型和遗传特性,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和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或群体之间的遗传优势来进行人工杂交繁殖,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通过与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杂交产生的杂种鸡常常比纯种鸡更耐病、更快速生长和更高产蛋。

3.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特定物种的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构成和性状表现。

在畜牧业中,基因工程被广泛应用于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猪的基因组中,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适应产业化发展的种猪改良

适应产业化发展的种猪改良
维普资讯
财 富 频 道
0 /2 6 3 00
合 与 展 代 消种 猪 适 应 产 业 化迎发 满 足 现的 费 群 体 改 良
养猪产业化 及其对 种猪 的要求 随 着 现 代 社 会 专业 化 程 度 的 不 断
对 食 品安全 和健康 的渴 望 ;
1益提高 的消费 者 的 口味 。 3
优 良的 肉质 , 适应 生 活 水平
要 实 现 上 述 产 业 化 对
提 高 ,各 行 各 业 产
业 化 的趋 势 日益 凸

种 猪 的要 求 , 于这 个 链 条 位 顶 端 的 猪 育 种 工 作 者 承 担 着 艰 巨 行 研究 。 把
显 。养 猪 产 业 化 也 不 例外 ,它 是 现 代 养 猪 业发 展 的必 由



目前 这样 的规模 和水 平 ,重要 的 学 的原 理运 用 到种猪 改 良的实 际 原 因在于 PC集 团很 早就 认识 到 一 d I 之 路 。 因为 只有 将 工作 中 , 育 、 培 筛选 出适应 现代 生 配套 系培 育 的发展前 景 ,并始 终 加 运 中 养 猪生 产 、 工 、 产工 艺要求 , 高效 低 耗 , 既有利 人 不渝 地朝 着这 个方 向努 力 ,有 意 国 销 等 整个 过 程 有 机 公 类健 康又 符合 动物 福利 化饲 养 的 识 、有 目的地 分别 培育 父 系和母 司 地 组 合 ,才能 充 分 猪种 。 系 。父系 培育 的 目标主 要选 择生 发 挥 各 自在 技 术 、 长 速度 、 料报 酬 、 体 品质 、 饲 胴 瘦 设 备 、营销 渠 道 等 与产 业化相 适应 的种 猪繁 育体 系
领 域 的优 势 ,扬 长

猪的遗传改良与生产性能提升

猪的遗传改良与生产性能提升

猪的遗传改良与生产性能提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猪,作为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在肉类供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猪的遗传改良成为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猪的遗传改良与生产性能提升的相关内容。

一、遗传改良的意义猪的遗传改良对于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选择性育种和基因改造等手段,可以使猪的生长速度、繁殖力和抗病性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

遗传改良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猪的品种特性,使其更适应现代化的养殖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

二、选择性育种的原理与方法选择性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以达到改良种群的目的。

在猪的选择性育种中,一般会选择具有生长迅速、肉质优良和抗病能力强的个体进行繁殖。

通过连续选择,逐渐改良种群的性状,使猪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选择性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例如,利用DNA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更精确地鉴定猪的遗传特性,从而更好地进行选择性育种。

此外,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也为选择性育种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三、基因改造技术的应用基因改造是一种通过人为介入,对猪的基因进行修改的技术。

通过插入、修饰或删除猪的某些基因,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生产性能。

基因改造技术可以使猪的生长速度更快、饲料转化效率更高,甚至可以增加猪的抗病能力和耐热性。

然而,基因改造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风险。

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道德性问题产生了关注和担忧。

在进行基因改造时,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严格监管,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四、猪的遗传改良案例在猪的遗传改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例如,肉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选择肉猪品种和优良猪种的杂交,获得了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好的猪种。

此外,对猪的抗病能力和耐热性进行改良,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洛克♂×杜洛克♀ 年生产1000kg瘦肉
正交:杜洛克♂×太湖猪♀
• 商品猪的数量
取决于母畜(30猪/年)
• 商品猪产肉力 为双亲平均值
(30+50)/2=40kg/猪
♂× ♀
杜洛克♂×太湖猪♀ 年生产1200kg瘦肉
反交:太湖猪♂×杜洛克♀
• 商品猪的数量
取决于母畜(20猪/年)
• 商品猪产肉力 为双亲平均值
举例:利用太湖猪和杜洛克猪的 遗传互补性
• 品种1:太湖猪 • 特点: • 繁殖力高
(30商品猪/母猪.年) ♂× ♀
• 产肉力低
(30kg瘦肉/商品猪)

太湖猪♂×太湖猪♀ 年生产900kg瘦肉
• 品种2:杜洛克猪 • 特点: • 繁殖力低
(20商品猪/母猪.年) ♂× ♀
• 产肉力高
(50kg瘦肉/商品猪)
• 母猪配种后应原圈饲养或单栏饲养 • 转群应尽量做到原窝培育 • 转群应在天黑前进行
仔猪去势时间—早一点好!
• • • • • • • 3天 VS 23天 有充足时间恢复 伤口小,痛感时间短(1h) 有母源抗体保护 容易操作 恢复快 (10 vs 16天) 30天体重大450g
(All photos courtesy Dr E.-G. Hellwig)
性状的遗传力与杂种优势
性 状 h2 近交衰退 杂交优势 高 高 中 低 高 高 中 低
繁殖力 低 生活力、健康 低 生 长 中 胴体品质 高
杂交模式:二元杂交
• 优点:能获得最高 的个体杂种优势 (100%),简单; • 缺点:由于父本种 群和母本种群都是 纯种,因而得不到 父本和母本杂种优 势。
(30+50)/2=40kg/猪
♂× ♀
杜洛克♂×太湖猪♀ 年生产800kg瘦肉
杂种优势
• 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后代群具 有较强的生活力,且生产性能高 于双亲均值的遗传现象称为“杂种 优势”。
杂种优势的类型
个体杂种优势:表现为杂种个体在健 康、生活力和生长发育方面较纯种个 体强。 母本杂种优势:表现为杂种母畜(禽) 在繁殖力(性成熟、产仔数、泌乳力) 比纯种母畜强。 父本杂种优势:表现为杂种公畜(禽) 在繁殖力(性成熟、性欲、精液质量) 比纯种公畜强。
• • • • 密切注意玉米霉变情况 提高饲料营养浓度 大猪料中添加小苏打 小猪饮水添加维生素C。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 11、环境绿化
• 降低局部温度 • 减少粉尘
谢谢大家!
王楚端 中国农业大学
高温高湿的影响5、抗病力下降
• 生物学过程:病理性调节、营养摄入不足、
病原微生物滋生、温差大
• 造成后果:疫情爆发
怎么办?
不同发育阶段猪的适宜温度范围
生长阶段 妊娠母猪 泌乳母猪 哺乳仔猪 断奶仔猪 生长猪 育肥猪 体重(kg)温度范围(℃) —— 15—24 —— 15—21 —— 28—32 4—7 25—32 7—25 21—27 25—60 15—24 60—90 14—21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7、提供青绿饲料
• 提高提高适口性、维生素,促进母猪发情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 8、调整饲喂方法
• 湿料代替干料 • 一天两顿改为一天三顿或者四次 • 确保食槽不剩料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 9、及时清粪消毒
• 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切断污染源 • 喷雾消毒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 10、调整饲料
2、阶段饲养
种 公 猪 70天 后 空 备 怀 母 母 猪 猪 配 种 114天 妊 娠 母 猪 分 娩 哺 乳 母 猪 28天 哺 乳 仔 猪 断 奶 42天 断 奶 仔 猪 下 网 60天 生 长 猪 50天 育 肥 猪 出 栏
休 药 期
600头基础母猪规模化猪场猪群参考 饲料消耗量
猪群 种公猪 后备公猪 后备母猪 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哺乳仔猪 保育仔猪 生长猪 育肥猪 总计 存栏数 20 2 40 156 316 128 1028 1388 1758 1507 6342 个体日采 食量(千克) 2.2 1.8 1.8 2 2.2 5.5 0.25 1.2 1.7 2.5 猪群日耗料 (千克) 44 3.6 72 312 695.2 704 257 1665.6 2988.6 3767.5 10509.5 年耗料 (千克) 16060 1314 26280 113880 253748 256960 93805 607944 1090839 1375137.5 3835967.5
配套系
• 为了提高杂交生产效果,育种公司在品种 杂交基础上,对现有猪种进行专门化选 育,进一步突出不同亲本猪群的特点和杂 种优势,针对特定市场及生产条件,推出 综合生产效益最好的杂交组合,生产杂优 商品猪,并根据市场生产条件的变化,适 时改变这一组合。
公系 (80系) 育种核心群 曾祖代 祖代 父母代 80♂×80♀ A80♂×A80♀ B80 80♂
繁育体系的结构
人 工 授 精 站 种猪选育场 种猪扩繁场 商品仔猪扩繁场 肉猪育肥场
讨论题
• 在杜♂ ×(大♂ ×长♀)三元杂交模式 中,大白猪属父系猪还是母系猪? • 如果认定25%地方血统的商品猪为优质 猪,现有杜、莱、长三个猪种。一个集约 化猪场应该采用杜♂ ×(长♂ ×莱♀)模 式还是杜♂×(莱♂ ×长♀)模式?为什 么?
9.5 7.1 4.4 4.0 3.8 3.7 4.9 4.9
0.54 0.53 0.80 0.79 0.85 0.72 0.45 0.31
高温高湿的影响2、生殖障碍
• 生物学过程:病理性调节、物理性损伤 • 造成后果:性欲、精子、卵子质量下降
下丘脑
G nR H
下丘脑
GnRH
垂体
Inhibin FSH LH
夏季母猪的饲养管理
• • • • • 同源引种 阶段饲养 全进全出 环境控制 免疫到位
1、同源引种—挑选后备种猪
• • • • • 根据使用目的挑选:品种、品系 育种值与体型外貌评定 健康检测 隔离 注射疫苗
体型外貌评定
健康检测
注射疫苗
• 后备母猪 • 配种前4周 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 • 分娩前2周 伪狂犬 • 后备公猪 • 配种前4周 细小病毒、猪瘟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1、通风
• 生物学过程:促进对流、蒸发散热 • 措施: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 注意事项:温差、及时开关窗户
各类猪舍最低风速
猪群类别 种公猪 后备公猪 后备母猪 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哺乳仔猪 保育仔猪 生长猪 育肥猪 冬季 0.20 0.20 0.30 0.30 0.30 0.15 0.15 0.20 0.30 0.30 风速,m/s 夏季 1.00 1.00 1.00 1.00 1.00 0.40 0.40 0.60 1.00 1.00
下丘脑、 垂体
肾上 腺
热感应中枢
高温高湿的影响1、采食量下降
• 生物学过程:生物学调节 • 造成后果:产奶量、增重下降
气温对猪生长、肥育的影响
温度(℃) 每日摄入 (DE/MJ) 饲料/增重 平均日增重 (kg)
0 5 10 15 20 25 30 35
64.3 47.7 44.4 40.0 40.9 33.4 28.0 19.2
母系 (30系) 30♂×30♀ A30♂×A30♀ B30♂ X 商品代肉猪 (20系) 20♂×20♀ A20♂×A20♀ X 40♀ B20♀
TOPIGS3系 配套
斯格6系配套
杂交繁育体系
• 繁育体系,就是指为了满足杂优商品猪的 高效稳定生产而组织的一套供种体系,主 要由纯种的选育、种猪的扩繁和商品猪的 生产三个环节组成,分别由育种场(核心群)、 繁殖场和商品场来承担相应的任务,从而 实现优质高效的供种。 • 繁育体系既是一个育种体系也是一个生产 体系。
杂交模式:三元杂交
• 优点:能够得最高 的母本和个体杂种 优势; • 缺点:必须保持用 来生产杂交母本的 纯种群; 不能得到 父本杂种优势,因 为它是纯种。
举例1:三品种杂交生产商品猪
杂交模式:四元杂交
优点:能够得最高的 父本、母本和个体 杂种优势 缺点:必须保持用来 生产杂种公畜及杂 种母畜的纯种种群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2、湿帘降温
• 负压+湿帘降温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3、保证饮水
• 饮水器的高度、角度 • 饮水的质量 • 水流的速度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4、滴水降温
肾上 腺
下丘脑、 垂体
热感应中枢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5、降低密度
• 增加饲养空间 • 减少社会性应激
高温高湿的应对措施6、减少应激机会
杂交
• 杂交:不同物种、品种、品系等存在 一定遗传距离的种群之间的交配。 • 正交(A♂×B♀)与反交(B ♂× A ♀) • 一般将有利于利用遗传互补性的杂交 称为正交。
遗传互补性
• 如果两个群体在不同性状之间有遗传的、 互补的优势时,称为两个群体存在遗传 互补性。 • 例如:地方猪种 繁殖力高 产肉力低 引进猪种 繁殖力低 产肉力高
种猪的杂交改良及 母猪的饲养管理
王楚端 中国农业大学
问题
• 为什么牛奶、羊毛生产不用杂交生产 模式而猪肉、鸡蛋、鸡肉普遍用杂交 生产? • 为什么养猪生产中采用用二元、三元、 四元、五元甚至六元杂交生产模式? • 为什么现在的母猪越来越难养,淘汰 率越来越高?
我国养猪业猪种资源
• 瘦肉型猪种 • 我国各地区的地方猪种 • 培育品种
猪体的产热
• • • • 基础代谢产热:细胞代谢 体增热:采食、消化、代谢 肌肉活动产热:运动 生产过程产热:生产水平
猪是恒温动物,产热=散热
动物本身就是一个加热器
猪体的散热
• 散热途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