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第一讲)
社会统计学----教材

《社会统计学》全书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统计学的对象与特点•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第二节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静态资料与静态资料•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一般调查与专项调查•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第三节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概念的操作化•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第四节统计误差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抽样误差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一节统计分组的原则与标准“穷举”与“互斥”•频数(或次数)分布数列•品质数列与变量数列第二节统计表统计表的格式、内容与种类•统计表的制作规则第三节变量数列的编制对于离散变量•对于连续变量•组距和组数的确定•累计频数第四节统计图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顿数分布曲线•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第四章集中趋势测量法第一节算术平均数对于未分组资料的算术平均数计算•对于分组资料的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性质第二节中位数对于未分组资料的中位数计算•对于分组资料的中位数计算•中位数的性质•其他分割法第三节众数对于未分组资料的众数计算•对于分组资料的众数计算•众数的性质第四节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及其他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各种平均数的关系第五章离中趋势测量法第一节全距与四分位差全距•四分位差第二节平均差对于未分组资料A•D的计算•对于分组资料A•D的计算•平均差的性质第三节标准差对于未分组资科S的计算•对于分组资料S的计算•标准差的性质•标准分第四节相对离势变异系数•异众比率•偏态系数第六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第一节概率论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事件之间的关系•先验概率•经验概率第二节概率的数学性质概率的数学性质•排列与样本点的计数•运用概率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第三节概率分布、期望值与变异数离数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分布函数•数学期望•变异数第七章假设检验第一节二项分布二项分布的数学形式•二项分布的讨论第二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建立假设•求抽样分布•选择显著性水平和否定域•计算检验统计量•判定第三节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数学形式•标准正态分布•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法第四节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第五节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单样本检验σ已知,对总体均值的检验•学生t分布(小样本总体均值的检验)•关于总体成数的检验第八章常用统计分布第一节超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的数学形式•超几何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关于超几何分布的近似第二节泊松分布泊松分布的数学形式•泊松分布的性质•关于泊松分布的近似第三节卡方分布( 分布)卡方分布的数学形式•卡方分布的性质•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第四节F分布F分布数学形式•F分布的性质•关于F分布的近似第九章参数估计第一节点估计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第二节区间估计精确性和可靠性•抽样平均误差与概率度•区间估计的步骤第三节其他类型的置信区间未知,小样本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成数的估计•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第四节抽样平均误差简单随机抽祥的抽样误差•分层抽样的抽样误差•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等距抽祥的抽样误差第五节样本容量的确定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确定样本容量第十章双样本假设检验及区间估计第一节两总体大样本假设检验大样本均值差检验•大样本成数差检验第二节两总体小样本假设检验小样本均值差检验•小样本方差比检验第三节配对样本的假设检验单一实验组的假设检验•一实验组与一控制组的假设检验•对实验设计与相关检验的评论第四节双样本区间估计σ12和σ22已知,对均值差的区间估计•σ12和σ22未知,对均值差的区间估计•大样本成数区间估计•配对样本均值差的区间估计第十一章非参数检验第一节符号检验配对样本的“符号检验”•符号检验与二项检验•简便检验•“符号检验”的作用第二节配对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的符号秩检验•配对符号秩检验的步骤•符号秩检验的效力第三节秩和检验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秩和•秩和检验的具体步骤•U检验第四节游程检验独立样本的游程检验•游程•游程检验的具体步骤•差符号游程检验第五节累计频数检验独立样本的累计频数检验•累计频数检验的步骤•没有预测方向和已经预测方向•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之比较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一节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程度与方向•因果关系第二节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列联表•削减误差比例•系数•系数第三节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同序对、异序对、同分对•Gamma系数•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萨默斯(d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第四节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相关表和相关图•积差系数的导出和计算•积差系数的性质第五节回归分析线性回归•积差系数的PRE性质•相关指数R第六节曲线相关与回归第十三章检验与方差分析第一节拟合优度检验问题的导出•拟合优度检验(比率拟合检验) •正态拟合检验第二节无关联性检验独立性、理论频数及自由度•关于频数比较和连续性修正•列联表的卡方分解•关系强度的量度第三节方差分析总变差及其分解•关于自由度•关于检验统计量Fo的计算•相关比率•关于方差分析的几点讨论第四节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检验•积差系数的检验•回归方程的区间估计第十四章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及其指标分析时间数列的构成与分类•动态比较指标•动态平均指标第二节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随手绘法•移动平均法•半数平均法•最小平方法第三节指数分析法动态指数及其分类•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用与个体指数的联系来求综合指数•其他权数形式的质量和数量综合指数•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静态指数第一章导论统计是关于数字和数据合成的学问。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概述

思考题
一是对社会统计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围、体系结构等所作的系统研究;
1.什么是社会统计学? 2.狭义社会统计学的三种范围是什么? 3.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作呢?
第二节 社会统计学学 科体系的建立与内容
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建立的两种思路 一是对社会统计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围、 体系结构等所作的系统研究; 二是对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结构、层次进行 的研究。
国内关于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两类观点: (一)社会统计学是在专业统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与经济 统计学相对应的宏观性、综合性统计学科,它是研究客体与 一般统计方法结合的产物,属于特有统计方法 . (二)社会统计学为人口统计学、文化统计学、教育统计学、体 育统计学、卫生统计学、人民生活统计学等专业统计提供一 般统计理论和方法,它属于一般统计方法。
学者不能离开统计业 马寅初
社会统计学 主讲人:丛春霞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社会统计学概述 人口与人力资源统计 住户活动统计 社会保障统计 公共部门统计 非市场服务产出统计 社会发展的统计描述和评价
四、我国社会统计学研 究的发展
( 一 ) 第一阶段自 80 年代初至 1983
年 ( 二 ) 第二阶段自 1983 年至 90 年代 初 (三)第三阶段自90年代初起
五、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
(一)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
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
作呢? (二)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 指标与定比指标 ( 三 ) 经济性社会指标与社会性社 会指标
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范围与内容
社会统计(上)

社會統計(上)
Page 28
Ratio Scales比例尺度 Scales比例尺度
• 具有三種性質:數量、等距、絕對零點。 變數之數量代表從自然原點起算的一段距 離。 • EX) Age, income
社會統計(上) Page 26
Interval Scales等距尺度 Scales等距尺度
• 包含「數量」及「等距」兩個性直,但缺乏絕 對零點。 • EX) IQ, 溫度 • IQ = 100 到 IQ =110 的距離 與 110 至120的距 離相等。 • IQ = 0 沒有意義 ,攝氏零度不代表「沒有溫度」
Page 20
Nominal scales名義尺度 scales名義尺度
• 名義尺度不具有任何上述的三種測量的 性質 • 名義尺度將一組事物分成「互斥」且 「窮盡」的類別,每一個觀察個案僅屬 於一個獨一無二的類別。 • 我們使用數字為標籤,將事物之性質或 類別加以分類。這些數字標籤僅說名類 別之間由所差異,並不說明這些差異的 大小及形式。
Type of Scale Nominal Ordinal Interval Ratio Characteristics of Scale No order, distance, or origin Order but no distance or unique origin Both order and distance but no unique origin Order, distance, and unique origin
–將所有大學按preference排名 –Rank ordering people in a classroom according to height and assigning the shortest person the number "1", the next shortest person the number "2", etc. is an example of an ordinal scale.
社会统计学讲义

社会统计学讲义(卢淑华)第一章社会学研究与统计分析一、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随时掌握)随机性、统计规律性;二、统计学的作用:为社会研究提供数据分析和推论的方法三、统计分析的作用及其前提。
四、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1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分析方法2 、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五、不同变量层次的比较;定类、定序、定距、定比定义、数学特征、运算特性、涵盖关系、等第二章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一、统计图表,熟悉不同层次变量对应的分析图表,不能混淆。
尤其是直方图的意义。
二、标明组限与真实组限的换算,重要。
三、集中趋势测量法1 、定义、优缺点、注意事项;2 、众值:定义、计算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3 、中位值:定义、计算公式(频数和比例两种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4 、均值:定义、计算公式(分组与加权)、解释、运用,注意事项;5 、众值、中位值和均值的关系及其相互比较,会用众值和中位值估算均值;四、离散趋势测量法1 、定义、优缺点、注意事项,与集中趋势的关系;2 、异众比例:定义、计算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3 、质异指数:定义、计算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4 、四分位差:定义、计算公式(频数和比例两种公式)、解释、运用,注意事项;要会举一反三,如求十分位差、以及根据数据求其在总体中的位置。
5 、方差及标准差:定义、计算公式(分组与加权)、解释、运用,注意事项;第三章概率一、概率:就是指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随机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二、概率的性质:1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O ;2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3 、随机事件的概率在O 一1 之间;三、概率的计算方法:1 、古典法:计算等概率事件,P 一有效样本点数/样本空间数;2 、频率法:求随机事件在多次试验后的极限频率。
3 、概率是理论值,只有一个,频率是试验值,不同的试验有不同的频率。
四、概率的运算:会画文氏图1 、加法公式:两个或多个随机事件的求和概率‘2 、乘法公式:两个或多个随机时间共同发生的概率。
社会统计学PPT课件

四、典型调查
(一)含义:
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 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 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研究对象 大量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现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社会性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统计工作的过程
(一)统计设计: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
盘考虑和合理安排。
(二)统计调查: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
社会统计学课程总结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综合指标(一) 综合指标(二) 抽样推断 时间数列 统计指数 统计预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
(一)统计工作
(二)统计资料
(三)统计学
二、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会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三)标志与指标的主要联系
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 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 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 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研究目的改变,原 来的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则相应的统计指 标就变为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
第二章 统计调查
• 统计调查方案 • 统计调查组织形式 • 统计调查问卷 • 撰写统计调查报告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1.大量性: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一章

资料的对象 3)要把握统计分析的前提是否满足: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资料收集的科学性;资料在总体中的分布。
统计分析中常见的错误
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以德国为中心;克里斯首创 认为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变动与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社会总体而不是个体,大量
观察、研究内在联系,才能揭示其规律 性。
社会统计学的两大流派
❖ 社会指标学派 ❖ 描述统计学派
社会指标
用来测定某一社会要素状态的统计量。 社会指标举例:
检验;定类-定距:方差分析;
定序变量
初级定量测定 除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秩序
之分 如: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 定序-定序:等级相关
定距变量
除定类、定序外,取值之间有标准化的 量度
可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典型例子:智商测定 定距-定距:回归与相关
定比变量
除定类、定序、定距之特征外,取值可 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比例
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非任意的零点 可进行乘除运算 绝大多数经济变量可进行定比测定 如:年龄;收入;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二、社会学不社会统计学
1、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课题---了解课题---假设---术语---问卷---调查---校核---统计
社会统计学(第一讲)

子代偏重
开始学习社会统计学之前的知识储备
什么是变量? 变量有哪些层次? 不同类型变量的统计表制作方法?
总体与单位
所谓总体,就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 构成的整体。总体也有人称之为母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也称为个体。
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可加总体与不可加总体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综合
师范 农林 医药 综合
8.20
6.64 6.15 4.36 3.94
6.94
4.03 6.17 3.78 4.21
7.03
7.74 5.85 4.54 2.80
18.79
13.34 6.03 5.46 7.26
128
173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
广东
医药
综合
3.16
1.84
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当样本容量大于30时,为大样本。 样本个数是指从总体中最多可以抽取的不同样本的套数。样本容量用
n表示。样本个数用m表示。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 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总体与样本都有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的特征。样本容量用n表示。样本 个数用m表示。
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二、统计学的运用 介绍有关社会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 推论的统计方法。 社会统计学的特点: 抽象概念向操作化定义,设计好调查问卷; 被测量对象是人,主观意识影响资料收集; 低层次变量占较大比重。
确定课题、了解情况 建立研究假设 概念的操作化 设计问卷、抽样调查
《社会统计学》PPT课件(110页)

《社会统计学》PPT课件(110页)一、引言社会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数量特征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件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社会统计学的定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以及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社会统计学的定义社会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数量分析和描述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社会数据,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社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社会数据,了解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
2. 实验研究法: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3.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社会现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 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
5. 统计模型法:运用统计模型,对社会现象进行定量分析,预测社会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社会统计学数据来源1. 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国家、地区和行业的社会经济数据。
2. 学术研究机构:发布学术研究报告,提供社会现象的定量分析结果。
3. 社会调查机构: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社会数据,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4. 新闻媒体:报道社会现象,提供社会数据的实时更新。
5. 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历史文献,为研究社会现象提供数据支持。
五、社会统计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1. 社会经济领域:分析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社会经济现象,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3. 社会问题领域:分析社会问题,如贫困、犯罪、环境污染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4. 社会发展领域: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5. 社会管理领域:分析社会管理现状,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社会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数量特征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掌握社会统计学的定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依据,推动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统计的方法
1.大量观察法 所谓大量观察,即是就总体中 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 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 的数量特征。 2.大数规律 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其 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 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 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 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 某个确定的数值。
所谓描述统计就是讨论 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 限,而不予以扩大。 所谓推论统计,主要是 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 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 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 的功能大为扩充。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
案例: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谁更需要爱情?男生还是女生?
科学的研究逻辑
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
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确定课题、了解情况 建立研究假设
操作化
概念的操作化 设计问卷、抽样调查
科学实验
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假设检验、得出结论
事实上,社会调查与统计推论是大多数“社会科学”之所以称之为 的基石!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十门必修课中的一门,它与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完整的介绍 了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与资料处理技术 。社会统计学侧重于介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 析和推论的处理技术。
社会统计学的发展 统计学的两大流派: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数理统计学派的原创始人是比利时的A · 凯特靳, 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引入统计 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社会统计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K· 克尼斯,他 认为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研究方法为 大量观察法。
社会指标学派
社会统计学的两大流派
描述统计学派
统计学是什么?——概念与内涵
• 统计学是描述一系列可用于描述、整理和解释资料或数据的统计工具 和技术。 •社会统计学是运用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 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 统计学的基本分类: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用于整理、描述所收集的数 据的特征 推论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利用较小群体的数据(样本)来 推论可能的较大群体(总体), 通过推论统计,我们可以解释数据。
两变量关系——命题的研究
• 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关系的密切程度(强度)如 何? •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也叫独立变量,由研 究者主动操纵,或被研究者界定为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独立 变化的变量。 •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也叫依变量,指受其他 变量影响,随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当样本容量大于30时,为大样本。 样本个数是指从总体中最多可以抽取的不同样本的套数。样本容量用
n表示。样本个数用m表示。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 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总体与样本都有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的特征。样本容量用n表示。样本 个数用m表示。
家庭结构的频次分布
(XX地,XX年XX月)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 频次 1050
主干家庭
联合家庭 其 总 他 数
720
110 250 2130
家庭结构的百分比分布
(XX地,XX年XX月,N=2130)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联合家庭 其 他 百分比 49.3 33.8 5.2 11.7
总和百分比
概念
都市化 个人现代化
抽象定义
操作化定义
现代都市的生活形 妇女就业人数、子女数、交 态 通;通讯手段等 一个人由于经济、 对时间、效率、家庭、亲属 工业等现代因素所 、消费、自信等具体问题的 产生的内部变化 看法 经济上、感情上和 子代抚育费与家庭平均消费 生活上对子代过分 的比较、子代过生日的花费 的偏重 与长辈生日花费的比较、花 在子代闲暇时间的多少等
单变量分析——变量的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分布——某个变量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或频次,也称频次分布。
例:家庭结构(变量X)可能的取值包括: X1——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X2——由父母和单一已婚子女组成的三代人家庭,即主 干家庭 X3——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三代人家庭,即 联合家庭
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
名次
10 28
学校名称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所在省市
广东 广东
类型
综合 理工
总分
33.77 16.73
科学研究
34.47 15.36
人才培养
29.60 14.10
综合声誉
42.61 33.21
63
71 74 102 108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深圳大学
第三节 怎样选用统计分析方法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所研究全部对象进行观察与调查,从而掌握整个单位的全 部资料。对全面调查,一般可用统计描述。统计描述是将所观察的数 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以期找到某种规律。 非全面调查是在全部研究对象中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在非全面调查中 ,以概率抽样法最重要。 抽样调查是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客观的抽取总体中一部分单位来加以 研究,其目的是获得对于总体性质的正确叙述。 二、单变量和多变量 单变量主要调查的内容是一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概念,需要对每个独立 的变量研究其变动情况和频次,及集中和分散的特征。 二变量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及关系密切程度,及研究结论是 否可以推断整体。 多变量研究多种关系,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
2.83
2.06
1.64
1.21
11.76
3.40
3、定距层次变量(Interval Variable):变量取值除了有类别、 次序属性之外,取值之间的距离还可以用标准化的距离去量度。 其数学特性除了(=、≠;><)之外,还可以进行加或减(+,)。例如智商。 4、定比层次变量(Ratio Variable):变量取值除了有上述三种 属性之外,其取值还可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比率,其数学特性除了 (=、≠;><;+,-)之外,还可以进行除法运算。例如年龄。 定比变量和定距变量的差别在于前者有一个真正有意义的零点。
分布——某个变量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或频次,也称频次分布。
例:家庭结构(变量X)可能的取值包括: X1——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X2——由父母和单一已婚子女组成的三代人家庭,即主 干家庭 X3——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三代人家庭,即 联合家庭
如果我们将调查结果按照被访人的回答,分别 归入上述三类,于是有以下三对数据:
变量
• 变量(Variables)——在统计学中表示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下的 各种表现形式或不同取值,就是变量值。
变量 性别 家庭子女数 重要性 文化程度
变量值 男;女 1个;2个;3个;„ 非常重要;一般;不重要 大学;中学;小学;文盲
变量取值时注意的问题: 完备性 互斥性
单变量分析——变量的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变量层次
1、定类层次变量(Nominal Variable): 变量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根据变量值,只能知道研究对象是相 同或是不同。从数学运算特征来看,只具有等于或不等于(=、≠ )的性质。例如:性别。
2、定序层次变量(Ordinal Variable): 变量取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外,还有等级,次序的差别,其数学特性 除了(=、≠)之外,还有大于或小于(><)之分。例如文化程度、 社会经济地位等。
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二、统计学的运用 介绍有关社会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 推论的统计方法。 社会统计学的特点: 抽象概念向操作化定义,设计好调查问卷; 被测量对象是人,主观意识影响资料收集; 低层次变量占较大比重。
确定课题、了解情况 建立研究假设 概念的操作化 设计问卷、抽样调查
统计分析 三、统计分析的作用及主要内容 统计分析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功用, 假设检验、得出结论 主要表现在经验层次的大面积数据处理方面 。 统计结果不能轻率的作出因果的结论。 统计分析内容主要分为: 例:(P15-表1-10和表1-11) 统计描述和统计推论
(X1 ,n1)
(X2,n2)
(X3,n3) „ (Xk,nk)
其中Xi表示变量X的第i个取 值; ni表示该取值所对应的次数 Βιβλιοθήκη 谓分布,实际上就是这些 对数据的集合。
当n代表不同的含义时,表示不同的分布 如: 当n表示概率时,称作概率分布 当n表示频次时,称作频次分布 当n表示百分比时,称作频率或相对频次分布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综合
师范 农林 医药 综合
8.20
6.64 6.15 4.36 3.94
6.94
4.03 6.17 3.78 4.21
7.03
7.74 5.85 4.54 2.80
18.79
13.34 6.03 5.46 7.26
128
173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
广东
医药
综合
3.16
1.84
B f(A) A
非确定性现象:若A,则可能有B,或者C;D;E。
B
● ● ● ● ● ● ● ● ● ● ● ● ● ● ● ● ● ●
A
(二)统计规律性 表面杂乱无章的随机现象,实际上是有内在规律性的。统计规律性 表现为大量观察或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即一个随机 事件发生的频率经常在某个定值附近摆动,而且,试验次数越多,一 般摆动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