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合集下载

2014统计学试卷与答案

2014统计学试卷与答案

2014统计学试卷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统计指标包括 、计算方法、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具体数值和计量单位6个要素。

2、无论采用何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首先都要制定 。

3、质量指标是反映 的指标。

4、8名队员的身高(单位:CM )由低到高排序为:181,182,182,183,184,185,186,186,身高的中位数是 CM 。

5、假定中国和美国的国民年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重复随机抽样获取1%的公民来分别估计两个国家国民的平均年龄,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哪个国家国民平均年龄的估计误差会较小一些 。

6、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则其相关系数为 。

7、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且为正数,则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 。

(上升,不变,下降)。

8、回归分析中OLS (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 。

9、编制综合指数的特点是 。

10、拉氏指数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间固定在 的一种综合指数形式。

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10分,请填入“√”或“⨯”)( )1、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 )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 )3、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 ( )4、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 )5、如果o e m m x <<,则变量分布为左偏; ( )6、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就越大;( )7、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8、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 )9、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数时间数列;( )10、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权数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各种现象的内在规律 B 、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C 、统计活动过程 D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2、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以下是一些社会统计学的期末复习题:
1. 解释什么是样本和总体。

2. 什么是频率分布?如何绘制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
3. 解释中心趋势的测量,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4. 什么是离散度?如何测量离散度?给出常用的离散度测量方法。

5. 解释正态分布,并说明其特征和重要性。

6. 什么是假设检验?描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7. 什么是相关分析?解释相关系数和它们的意义。

8. 什么是线性回归分析?如何确定最佳拟合直线?
9. 什么是抽样和抽样误差?列举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

10. 解释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之间的区别。

1
这些问题涵盖了社会统计学的主要概念和方法,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2。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考试题型:一、填空(1*20=20)二、单选(1*10=10)三、多选(2*5=10)四、判断(2*5=10)五、计算题(5*8=40)六、分析题(1*10=10)一、填空题1、大量观察法之所以称为统计上特有的方法,是与()的作用分不开的。

2、大数定律的一般意义是:在综合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时,个别单位偶然的数量差异会(),使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借助于()形式,接近用确定的数值显示出必然的规律性。

3、要了解有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4、凡是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称为()。

凡是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称为()。

5、统计按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描述统计和()。

6、推论统计有两个基本内容:参数估计和()。

7、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在统计学上称为()。

样本中所含的单位数,在统计学上称为样本大小,也叫做()。

8、()是指由调查者直接搜集的、未经加工整理而保持其原本状态的资料。

()是指经他人加工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引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

9、()误差,是指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引起的技术性、操作性误差以及由于责任心缘故而造成的误差等。

()误差,是指由调查方式本身所决定的统计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存在的差数。

、统计调查从调查范围上分,可分为()和()。

11.()误差是在遵守随机原则的条件下,用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不可避免存在的误差,它表示抽样估计的精度。

12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13、统计表通常有一定格式,统计表各部位的名称分别是()、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实际收入分配情况则由洛仑兹曲线表示,一般表现为一条下凹的弧线,下凹程度愈大,收入分配(),反之,则收入分配()。

相关:洛仑兹曲线是一种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累计百分数曲线。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DOC)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DOC)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考试题型:一、填空(1*20=20)二、单选(1*10=10)三、多选(2*5=10)四、判断(2*5=10)五、计算题(5*8=40)六、分析题(1*10=10)一、填空题1、大量观察法之所以称为统计上特有的方法,是与()的作用分不开的。

2、大数定律的一般意义是:在综合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时,个别单位偶然的数量差异会(),使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借助于()形式,接近用确定的数值显示出必然的规律性。

3、要了解有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4、凡是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称为()。

凡是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称为()。

5、统计按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描述统计和()。

6、推论统计有两个基本内容:参数估计和()。

7、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在统计学上称为()。

样本中所含的单位数,在统计学上称为样本大小,也叫做()。

8、()是指由调查者直接搜集的、未经加工整理而保持其原本状态的资料。

()是指经他人加工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引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

9、()误差,是指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引起的技术性、操作性误差以及由于责任心缘故而造成的误差等。

()误差,是指由调查方式本身所决定的统计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存在的差数。

10、统计调查从调查范围上分,可分为()和()。

11.()误差是在遵守随机原则的条件下,用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不可避免存在的误差,它表示抽样估计的精度。

12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13、统计表通常有一定格式,统计表各部位的名称分别是()、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14、实际收入分配情况则由洛仑兹曲线表示,一般表现为一条下凹的弧线,下凹程度愈大,收入分配(),反之,则收入分配()。

相关:洛仑兹曲线是一种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累计百分数曲线。

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2018 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解IT 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 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 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 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 元以上。

此处800 人是()A.样本B.总体C.统计量D.变量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A.频率B.累积频数C.累积频率D.比率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 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A.50%的数据B.68%的数据C.95%的数据D.99%的数据5.在某市随机抽取10 家企业,7 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 、25.0 、26.9 、29.0 ,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B.28.90C.19.54D.27.95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A.点估计B•区间估计C.有效估计D.无偏估计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二)偏高。

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A.H 0:二》0.1 ; H1:二<0.1B.H o :二w0.1 ; H1 :二>0.1C.H0:二=0.1 ; H1:二工0.1D.H。

:二>0.1 ; H1 :二 < 0.1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A.-0.9B.0C.0.5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A.相关系数B.离散系数C.回归系数D.判定系数11.某地区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 户家庭进行调查,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

2014年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2014年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10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D.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2.标志是指( )A.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D.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工龄B.健康状况C.工资级别D.劳动生产率二、多项选择题101.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性别B.年龄C.职务D.民族E.工资2.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三、填空题101.标志是指( )的特征或属性的( )。

2.标志是说明( )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 )特征的。

3.变量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 )变量和( )变量之分。

4.统计指标按数值的表现形式与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和。

5.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纵行标题、和等四部分构成。

抽样调查是一种、调查方法。

已知平均数为2600,标准差系数为30%,则标准差为或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为、。

正相关系数的变动范围介于与之间。

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平均指标指数可分解为和。

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起媒介作用的指标,称为或。

指标体系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首要的标准是的合理;其次是的成立。

销售量综合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同度量因素是。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和。

国民总收入是和之和。

国民财富是、及净金融资产之和。

四、判断题101.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 )2.政治算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

2014年《统计学》期末试题及满分答案

2014年《统计学》期末试题及满分答案

2014年《统计学》期末试题及满分答案一、判断题1、通过统计分组,使同一组内的各单位性质相同,不同组的单位性质相异。

(√)2、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它是总体分布的重要特征值。

(√)3、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集中趋势。

(╳)4、平均差是各标志值对其算数平均数的离差的平均数。

(╳)5、在抽样推断中区间估计可根据样本估计值精确地推断出总体参数必定所在的范围。

(╳)6、回归分析是指对相关现象的关系转变为函数关系,并建立变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来研究变量之间数量变动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7、编制工业产品产量总指数过程中多使用的同度量因素(又称权数)是用不变权数(不变价格),所以指数数列中各环比指数的连乘积等于定基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1.下述调查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D )A.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B.对五年来商品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调查C.对2000年职称评审结果进行调查D.按月上报商品销售额2、全国粮食产量与全国人口比较,属于(B)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计划完成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3、平均数反映了(B)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B.总体中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C.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D.总体变动的趋势4、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D )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C.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5、评价估计量是否优良的标准一般有三个,下面哪一个不是(D)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真实性 6、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B)A.(-∞,+∞)B. [-1,+1]C.(-1,+1)D.[0,+1]7、某商场报告期销售额为基期的104.5%,价格平均下降了5%,商品销售量的变动为(D)%A.+4.5B.+0.5C.+9.5D.+10三、多项选择题1、推断统计的两种主要类型是(AD )A.参数估计B.预测C.决策D.假设检验E.描述统计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BE)A.计算组距和组中值B.选择分组标志C.按数量标志分组D.运用统计体系分组E.确定各组界限3、组距数列为开口组时,不受影响的指标有(DE)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4、正态分布密度函数(ABCDE)A.其图形是以其均值为对称轴的分布曲线B.其图形是以其中位数为对称轴的分布曲线 C.具有非负性D.在均值变动而标准差不变动时不改变正态分布的形状E.标准差越大,分布曲线越扁平四、简答题1. 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有哪些?各要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程度如何?答:影响次数分页的要素有组数、组距和组限。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就是运用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也就是对社会现象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对社会学的假设、理论进行求证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4、点估计:所谓点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算出一个单一的估计值,用它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

5、区间估计:所谓区间估计,就是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指出估计的可信程度,进而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确定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或区间。

6、置信区间:置信区间就是我们为了增加参数被估计到的信心而在点估计两边设置的估计区间。

7、消减误差比例: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E,减去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1E,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

将削减误差比例记为PRE。

8、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断定是因果关系。

1)连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即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9、正相关与负相关:正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也增加;负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却减少。

13、大数定理:当我们的观察次数n趋向无限时,随机事件可能转换为不可能事件或必然事件。

即,在大量观察的前提下,观察结果具有稳定性。

多次重复试验,随机变量的平均值接近数学期望(即总体均值)。

7.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

9.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地区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户家庭进行调查,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A.332.1万户家庭B.3000户家庭C.332.1户家庭的年均收入D.3000户家庭的年均收入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A.频率B.累积频数C.累积频率D.比率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A.50%的数据B.68%的数据C.95%的数据D.99%的数据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A.39.19B.28.90C.19.54D.27.95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A.点估计B.区间估计C.有效估计D.无偏估计7.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A.-0.9B.0C.0.5D.1.2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A.相关系数B.离散系数C.回归系数D.判定系数1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A.虚无假设是肯定正确的B.虚无假设肯定是错误的C.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正确的D.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错误的12.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A.工资收入B.产品等级C.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D.企业的类型13.如果用一个图形描述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时,适合选用哪种图形()A.环形图B.饼图C.直方图D.条形图14.在频数分布表中,频率是指()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各组频数与最大一组频数之比15.两个定类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使用()A.λ系数B.ρ系数C.γ系数D.Gamma系数16.根据一个样本均值求出的90%的置信区间表明()A.总体均值一定落入该区间内B.总体均值有90%的概率不会落入该区间内C.总体均值有90%的概率会落入该区间内D.总体均值有10%的概率会落入该区间内17.已知某单位职工平均每月工资为3000元,标准差为500元。

如果职工的月收入是正态分布,可以判断月收入在2500元—3500元之间的职工人数大约占总体的()A.95%B.68%C.89%D.90%18.方差分析的目的是()A.比较不同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B.判断总体是否存在方差C.分析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D.研究各分类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19.对于线性回归,在因变量的总离差平方和中,如果回归平方和所占比例越大,那么两个变量之间()A.相关程度越大B.相关程度越小C.完全相关D.完全不相关20.正态分布中,当均值μ相等时,σ值越大,则()A.离散趋势越小B.峰值越大C.曲线越低平D.变量值越集中21.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同时保证总体中每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入选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22.某地区2001-2010年人口总量(单位:万人)分别为98,102,103,106,108,109,110,111,114,115,下列哪种图形最适合描述这些数据()A.茎叶图B.环形图C.饼图D.线图23.如果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值的标准分值为-1.5,这表明该数值()A.是平均数的-1.5倍B.比平均数少1.5C.等于-1.5倍标准差D.比平均数低1.5个标准差24.某班级10名同学期末统计课考试分数分别为76、93、95、80、92、83、88、90、92、72,那么该班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A.89B.72C.88D.9525.某班级学生期末英语考试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10分。

如果已知这个班学生的考试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65-85之间的学生大约占全班学生的()A.68%B.89%C.90%D.95%26.已知某单位平均月收入为3500元,离散系数为0.2,那么他们月收入的标准差为()A.700B.0.2C.3500D.17500027.在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等于0,这表明()A.因变量y对自变量x的影响是不显著的B.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是不显著的C.因变量y对自变量x的影响是显著的D.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是显著的28.某班级有60名男生,40名女生,为了了解学生购书支出,从男生中抽取12名学生,从女生中抽取8名学生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属于()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D.系统抽样29.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水平分为以下五组:1) 1500元及以下;2)1500-2000元;3)2000-2500 元;4)2500-3000元;5)3000元及以上,则3000元及以上这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A.3000元B.3500元C.2500元D.3250元30.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31.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相等,但是标准差相等。

那么()A.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小B.平均数大的,离散程度大C.平均数大的,离散程度小D.两组数据离散程度相同32.如果物价与销售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7,而且二者之间具有统计显著性,那么二者之间存在着()A.高度相关B.中度相关C.低度相关D.极弱相关33.回归平方和(SSR)反映了y的总变差中()A.由于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B.除了x对y的现有影响之外的其他因素对y变差的影响C.由于x与y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D.由于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34.在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A.都有可能成立B.都不可能成立C.有且只有一个成立D.备择假设一定成立,虚无假设不一定成立35.学校后勤集团想了解学校22000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从中抽取2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推断所有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A.22000名学生B.2200名学生C.22000名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D.2200名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36.从变量分类看,下列变量属于定序变量的是()A.专业B.性别C.产品等级D.收入37.某校期末考试,全校语文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3分,数学平均成绩为87分,标准差为5分。

某学生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7分,从相对名次的角度看,该生()的成绩考得更好。

A.数学B.语文C.两门课程一样D.无法判断38.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A.-0.89B.0.34C.1.32 D.039.对消费的回归分析中,学历、年龄、户口、性别、收入都是自变量,其中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8,这表明()A.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增加0.8元B.消费每增加1元,收入增加0.8元C.收入与消费的相关系数为0.8 D.收入对消费影响的显著性为0.840.先将总体按某标志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别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式抽取子样本,最后将所有子样本合起来作为总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41.某专业共8名同学,他们的统计课成绩分别为86、77、97、94、82、90、83、92,那么该班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A.86B.77C.90 D.8842.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太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A.50%的数据B.68%的数据C.95%的数据D.99%的数据43.残差平方和(SSE)反映了y的总变差中()A.由于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B.除了x对y的现有影响之外的其他因素对y变差的影响C.由于x与y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D.由于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44.某项研究中欲分析受教育年限每增长一年,收入如何变化,下列哪种方法最合适()A.回归分析B.方差分析C.卡方检验D.列联表分析45.用样本统计量的值构造一个置信区间,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这种方法称为()A.点估计B.区间估计C.有效估计D.无偏估计46.为了解某地区的消费,从该地区随机抽取5000户进行调查,其中30%回答他们的月消费在5000元以上,4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通讯、网络的费用在300元以上。

此处5000户是()A.变量B.总体C.样本D.统计量47.如果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值的标准分值为1.8,这表明该数值()A.是平均数的1.8倍B.比平均数多1.8C.等于标准差的1.8倍D.比平均数高出1.8个标准差48.某次社会统计学考试中学生平均成绩82,标准差为6,某同学考试成绩为80,将这个分数转化为Z值为()A.-0.33B.0.33C.-3 D.349.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A.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B.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C.绝对包含总体均值D.绝对不包含总体均值50.在因变量的总离差平方和中,如果回归平方和所占的比例越小,则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A.相关程度越高B.相关程度越低C.完全相关D.没有任何关系51.从两个总体中共选取了8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为432,组内平方和为426,则组间均方和组内均方分别为()A.432,71B.216,71C.432,426 D.216,42652.某班级有100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消费水平,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序后,在前十名学生中随机抽出成绩为第3名的学生,后面依次选出第13、23、33、43、53、63、73、83、93九名同学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属于()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D.系统抽样53.某班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六组:1) 1小时及以下;2)1-2小时;3)2-3 小时;4)3-4小时;5)4-5小时;6)5小时及以上,则5小时及以上这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A.5小时B.6小时C.5.5小时D.6.5小时54.一班学生的平均体重均为55千克,二班学生的平均体重为52千克,两个班级学生体重的标准差均为5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