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

合集下载

乳液型压敏胶的合成工艺研究

乳液型压敏胶的合成工艺研究

乳液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具有环保、黏结性好、 应用广泛的特性。为了能得到性能优异的压敏胶,研 究了影响压敏胶性能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优化的 反应条件为 :丙烯酸丁酯的用量为 93%,反应温度在 84℃左右,pH 在 8 左右,乳化剂用量为 2.5%,引发剂 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量的 0.5%,预乳化液滴加时 间为 1.5 h 时,可以得到初黏性为 3.7 cm,持黏性大于 24 h,180° 剥离强度大于 16 min 的乳液型丙烯酸酯类 压敏胶。
用 NXB-2L 旋转黏度计测试。 1.5.2 压敏胶的力学性能测试
(1)初黏性 :用斜面滚球法测试。用自制斜面 初黏仪,将直径为 8 mm 的小钢球自倾角为 30° 的斜 面上 10 cm 处自由放下,在 20℃温度下,测试小球在 水平胶带上滚动的距离,数值越小越好 ;
(2)持黏性 :按 GB 4851—84 进行测试,将 25 mm 宽胶带与不锈钢板相黏 25 mm 长,下挂 500 g 重物, 在 20℃温度下,测试胶带脱离钢板的时间 ;
乳液聚合反应中乳化剂的选择尤为重要,它不但 会使聚合反应平稳,同时也使聚合反应产物具有良好 的稳定性,作为乳液型压敏胶的乳化剂还要满足不 能使压敏胶技术指标降低的要求。从压敏胶的性能分 析,当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的比例为 2 ∶ 1 时,性能良好。乳化剂配比的影响见表 3。
表 3 乳化剂配比的影响 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emulsifier ratio
0.2~0.3 0.1 0.8 1.6
1.4 合成方法 称取 DBS 1.0 g 和 OP-10 0.5 g,加入三口烧瓶中,
加入 40 g 蒸馏水,然后称取丙烯酸丁酯 44.5 g、甲基 丙烯酸 2.5 g、丙烯酸羟乙酯 1 g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0~2.0 g,混合均匀后加入烧瓶中,再加入氨水 1 g,高 速搅拌 30 min 进行预乳化,然后将预乳液倒出。将 20% 的上述预乳液加入烧瓶中,水浴升温,并同时开 动恒速搅拌,当水温升到 70℃时,加入 1/3 引发剂过 硫酸铵溶液(0.3 g 过硫酸铵预先溶解在 5.5 g 蒸馏水 中)。当乳液变蓝后,分别滴加剩余预乳液和引发剂, 2.5 h 左右滴完,此时搅拌速度要慢,且温度不能超过 84℃。滴完后,保温反应 2 h,然后降温到 70℃,加亚 硫酸氢钠溶液。反应体系在 70℃保温 0.5 h 后,降温 出料,制板后测试性能。 1.5 产物的性能测试 1.5.1 黏度的测试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发布时间:2022-10-17T08:22:16.85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11期6月作者:姚英铭[导读] 乳液压敏胶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无污染、聚合时间短、对各种材料都有良好的粘结姚英铭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000摘要:乳液压敏胶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无污染、聚合时间短、对各种材料都有良好的粘结性、涂膜无色透明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包装胶带、压敏标签、医用材料、一次性用品等。

但乳液压敏胶的剥离强度稳定性较差,随着压敏胶的流动和被粘接物润湿后充分接触,后期剥离强度增加较大,该现象称为后增强。

关键词:剥离强度;悬浮聚合;微球;后增强前言:为解决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随粘贴时间延长而增大的问题,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相比于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综合性能,即初粘力、持粘力、180°剥离强度及三者之间的平衡较差,导致目前国内外干电池标签用的压敏胶几乎都是溶剂型压敏胶。

1.实验部分1.1原材料原材料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甲基丙烯酸脲基酯(UMA),工业级,上海永正化工有限公司;SR-10,工业级,南京馨海商贸有限公司;TX-4SA,工业级,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过硫酸铵(APS),工业级,爱建德固赛(上海)有限公司;氨水,工业级,济南金日和化工有限公司;叔丁基过氧化氢、吊白块,化学纯,市售;水溶性聚酯,自制。

1.2实验仪器10L玻璃反应釜;温度计;鼓风恒温干燥箱;分析天平;NDJ-79型旋转粘度计;CNY-1初粘力测试仪;CNY-2型持粘力测试仪;KJ-1065系列剥离强度试验机。

1.3乳液聚合将各组分按一定比例加入到乳化釜中,通过机械搅拌进行预乳化得到乳白色预乳化液。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制备的综合实验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制备的综合实验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综合与设计实验报告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制备的综合实验姓名谢俊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年级材料化学091学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制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制备的综合实验摘要:本次综合实验先用水反复重结晶的方法对制备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所用到的引发剂过硫酸铵进行精制,然后使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最后采用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粘度计对压敏胶进行性能测试关键词: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过硫酸铵压敏胶制备压敏胶性能测试1 实验部分1.1 过硫酸铵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多使用过硫酸盐作引发剂,本实验采用过硫酸铵。

为了控制聚合反应速度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准确地计算引发剂的用量。

由于引发剂的性质比较活泼,在储运中易发生氧化、潮解等反应,对其纯度影响很大,因此聚合前要对使用的引发剂进行提纯。

过硫酸铵中的主要杂质是硫酸氢铵和硫酸铵,可用少量的水反复重结晶进行精制。

1.2 乳液压敏胶压敏胶是无需借助于溶剂或热,只需施以一定压力就能将被粘物粘牢,得到实用粘结强度的一类胶黏剂。

其中乳液压敏胶黏剂在我国压敏胶黏剂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约占压敏胶黏剂总产量的80%,占全部丙烯酸酯乳液的60%。

乳液压敏胶被广泛用于制作包装胶粘带、文具胶粘带、商标纸、电子、医疗卫生等领域。

1.4 过硫酸铵精制与乳液压敏胶制备1.4.1 过硫酸铵精制1)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然后在40℃水浴中加热15min,使锥形瓶内水达到40℃。

2)迅速加入5g过硫酸铵,如果很快溶解,可以适当再补加过硫酸铵直至形成饱和溶液。

3)溶液趁热用布氏漏斗过滤,滤液用冰水浴冷却即产生白色结晶(也可置于冰箱冷藏室使结晶更完全)。

过滤出结晶,并以冰水洗涤,用BaCl2溶液检验滤液直至无SO42-为止。

4)将白色晶体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将精致过得过硫酸铵放在棕色瓶中低温保存备用。

1.4.2 乳液压敏胶制备1)实验准备a)单体称量:在250ml烧杯中依次称量丙烯酸羟丙酯0.5g、丙烯酸1g、丙烯酸丁酯48.5g,用玻璃棒略搅拌均匀备用。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进展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进展
国生产 的各 类P S A中 , 乳液 型丙 烯 酸酯P S A已 占6 5 %
燥 问题 。 与 固含量 为5 0 %左 右的传 统乳液型P S A 相 比,
高 固含量 乳 液型P S A是指 固含 量 超过 6 0 %的水 性 聚 合物 分散 液 。高 固含量乳 液 型P S A可有 效 提 高生产 设备 的利用率 、 减 少运输 费用 和储 存 费用 、 加快胶 膜 的干燥 速率 和减 少 所需 厚度 的 上胶 工序 l 6 _ 7 l 。因此 ,
P S A 也 称为 不干胶 。
力 和高 内聚力 的场 合 中应用 受 阻 ,并 且 该P S A X  ̄ 聚
乙烯 ( P E ) 、 聚丙 烯 ( P P ) 等 非 极 性 材 料 的粘 接 力 欠 佳 ,这也 是 溶剂 型胶粘 剂未 被水 基 型胶粘 剂完 全
替代 的原 因之一 。 此外 , 乳液 型丙烯 酸酯P S A的耐水 性、 耐老 化性 和 电性能 不如 溶剂 型丙 烯 酸酯P S A, 并 且 前 者 的 干燥 速 率 慢 、 能耗 大 、 表 面 张力 较 高 以及 涂 布性 能欠佳_ 5 ] 。为解决 上述 难题 , 近年来 人们对 水 性 丙烯 酸 ̄ I P S A 进 行 了大量 改性 研究 ,本研 究 主要 对 其 中较为重 要 的研 究成 果进行 总结 和介绍 。
1 水性 丙烯 酸 酯 P S A的改 性 研 究
1 . 1 高 固含量 乳液型 丙烯 酸i  ̄P S A
等) 。丙烯 酸 酯类P S A可通 过热熔 法 、 溶 液法 和 乳液 法 合成 而得 。随着 全球 对 环保 问题 的 日益重 视 , 溶
剂 型P S A的发展 受到极 大 限制 ,而 污染 相对 较 小 的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分析报告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分析报告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是一种具有优良粘合性和黏附性的胶黏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居、电子、汽车等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报告将首先介绍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材料特性、应用领域和优势劣势。

接着,我们将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需情况、竞争态势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随后,我们将对未来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探讨市场的增长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将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行业发展建议,总结报告内容并得出结论,为相关企业和行业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和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全面了解该市场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潜在机遇。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市场数据和趋势预测,帮助其制定有效的战略决策。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促进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最终目的是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总结:通过本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耐老化性能,适用于各种行业的粘合应用。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厂商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厂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相信,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本报告能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参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聚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聚合方法研究

聚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聚合方法研究

聚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聚合方法研究
《聚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聚合方法研究》是一篇关于制备压敏胶的研究论文。

压敏胶是一种具有黏性的材料,常用于制造胶带、标签等产品。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即采用聚丙烯酸酯乳液进行聚合反应。

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反应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二是制备的压敏胶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剥离性能;三是该方法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反应条件,并对制备的压敏胶进行了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压敏胶具有较高的黏着力和剥离力,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该研究为压敏胶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研究进展综述了静电植绒胶、复合织物胶、纸塑复膜胶以及压敏胶用丙烯酸酯乳液的配方和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标签: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工艺;进展环丙烯酸及其酯类易和其他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制备能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乳液胶粘剂。

丙烯酸及其酯类的聚合物有优良的保色、耐光、耐氧化性、耐候性以及对紫外线的降解作用不敏感等优点[1],广泛运用于工、农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国颁布了许多环保法规,促使胶粘剂朝着新型、环保和高性能方向发展。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虽然环保,但也存在耐水性差、粘接强度不高等问题。

目前主要的改性方法包括聚合方法改性[3~6]、交联改性[7~14]、有机硅改性[15,16]、增粘树脂改性[17,18]、含氟改性[19,20]等。

本文主要对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用于纺织的静电植绒胶和复合织物胶,纸塑覆膜胶以及压敏胶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综述。

1 纺织用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1.1 静电植绒用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静电植绒是利用带有电荷的物体在高压静电场中发生相斥或相吸的物理特性而实现的,具有独特装饰效果,且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应性强。

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多种静电植绒产品。

如阎绍峰[21]等研究了静电植绒用丙烯酸酯乳液合成中单体、乳化剂、交联剂、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较适宜的配方(表1)。

聚合工艺采用纯单体滴加法,所合成的乳液带蓝色荧光,固含量为35%~45%,pH值为4~5,贮存期6个月。

由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耐老化和耐气候性优良,应用广泛,但手感和湿牢度较差。

王春梅[22]通过选择合适的单体、交联剂、聚合方法,研制了具有柔软手感和优良牢度的自交联静电植绒粘合剂RN。

其软单体32%(以下均为占单体总量的质量分数),硬单体3%,自交联单体1%,丙烯酸2%;阴/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1∶1.5)4%;引发剂0.3%;反应温度80~82 ℃,反应时间1.5 h;搅拌速度为150 r/min。

乳液型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研制

乳液型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研制


图 "% 分子量调节剂用量与剥离强度的关系
% %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的分子量可达数百万, 常 会降低胶粘剂的初粘力和剥离强度。因此, 在丙烯 酸酯乳液聚合时常加入自由基链调节剂十二烷基硫 醇来调节丙烯酸酯共聚物到生产所需的分子量, 使 其具有符合要求的初粘力和剥离强度。图 " 表明, 分子量调节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 &# "’ 时, 剥离强 度最大。不加分子量调节剂, 丙烯酸酯乳液内凝聚 物很多, 内聚力增大, 剥离强度降低。当分子量调节 剂用量增加, 丙烯酸酯乳液内凝聚物很少, 乳液稳定 性及与基材附着力增强, 但内聚力下降, 量太多时, 胶面剥离时会拉成丝状, 并会残留在患者的皮肤上。 "# !% 乳化剂的影响 乳液聚合的好坏与乳化单体的稳定性密切相 关, 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将直接影响引发速率和链 增长率。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常用阴离子型和非离子 型乳化剂 的 复 配 体 系, 用 量 为 单 体 总 量 的 (’ ) (&’ 。本实验经过筛选, 采用自配复合体系及用量
编号 22 用量 @ 1 粘度 @ E:F0 G #$ 凝聚率 @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 功能单体对体系的影响
表 %! 22 用量对体系的影响 ) " % -)0 , +0 , .0 , ) -"0 ) +0 % .0 + %0 . " -%0 + +0 C .0 ) +0 /) % -+0 , +0 C .0 +0 ). + C -C0 " C0 . .0 .C %0 "+
") -* 合成方法 将乳化剂、 12 调节剂、 去离子水及各种单体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1 卷第 3 期
谢 纯等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
(945)- 37 -
柔 韧 性 下 降 、刚 性 增 大 且 润 湿 性 变 差 , 故 PSA 的 初 粘 力和剥离强度不升反降。 另外,PSA乳液黏度随AA 含量增加而升高(这是由于AA与其他单体共 聚时, -COOH主要分 布在乳胶粒 表面, 并且乳 胶粒 表 面 -COOH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力 随AA含 量 增 加 而 增 强 , 故乳液黏度随之增大)。 综合考虑,选择w(AA)=6%(相 对 于 单 体 总 质 量 而 言 ) 时 较 适 宜 , 此 时 PSA 的 综 合 性 能相对最好。
本研究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过硫酸 铵 (APS)为引 发 剂 、非 离 子 型 乳 化 剂 (OP-10)/十 二 烷 基 硫 酸 钠 (SDS)为 复 合 乳 化 剂 和 硫 酸 铝 为 化 学 交 联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类 PSA;然后 利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该 PSA 的最佳配方, 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2 年 3 月第 21 卷第 3 期 Vol.21 No.3,Mar. 2012
中国胶粘剂 CHINA ADHESIVES
(943)- 35 -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
谢 纯, 陈 建, 崔汶静, 金永中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四川 自贡 643000)
摘 要 :以 丙 烯 酸 丁 酯 (BA)、 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MMA) 和 丙 烯 酸 (AA) 为 反 应 单 体 , 过 硫 酸 铵 (APS) 为 引 发 剂 ,非 离 子 型 乳 化 剂 (OP-10)/十 二 烷 基 硫 酸 钠 (SDS)为 复 合 乳 化 剂 ,硫 酸 铝 为 化 学 交 联 剂 ,采 用 乳 液 聚 合 法 合 成 了 丙 烯 酸 酯 PSA ( 压 敏 胶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当 w (BA) =80% 、w (MMA) =14% 、w (AA) =6% 、 w (APS)=0.4% 、w ( 硫 酸 铝 )=2.0% 、w ( 复 合 乳 化 剂 )=6% 且 m (OP-10)∶m (SDS)=2 ∶1 时 , 相 应 PSA 的 固 含 量 (54.41%)较 高 、黏 度 (140 mPa·s)较 低 以 及 耐 热 性 良 好 ,并 且 其 180°剥 离 强 度 (2.79 N/mm)、初 粘 力 (16 号 钢 球 )和 持 粘 力 (>24.0 h)俱 佳 。
2.2 引发剂含量对PSA性能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w(复合乳化
剂 )=6% 且 m (OP-10)∶m (SDS)=2∶1 等 ], 引 发 剂 (APS) 含量对PSA性能的影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随着 APS含 量 的 不 断 增 加 ,PSA的 黏 度 降 低 ,初 粘 力 增 大 , 持粘力和剥离强度呈先升后降态势。
1.84

这是由于AA含量越多,聚合 物的极性、聚 合物 分 子 间 的 交 联 概 率 越 大 ,致 使 聚 合 物 的Mr越 来 越 高 , PSA内 聚 力 、PSA与 基 材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力 也 越 来 越 强,故PSA的持粘力和 剥离强度 也随之增大 ;然而, 当AA含 量 过 多 时 ,PSA的 极 性 和 Mr过 大 , 致 使 PSA 的
公司;持粘力测试仪,济南兰光机电有限公司。
1.3 PSA 及其胶带的制备 (1)未调节 pH 值胶液的制备:将全部的去离子
水 、引 发 剂 (APS)、复 合 乳 化 剂 及 部 分 单 体 加 入 到 四 口烧瓶中, 在一定温度时快速搅拌反应若干时间, 缓慢升温至 80 ℃;然后均匀滴加剩余单体(1 h 内滴 毕),恒温 搅拌 30 min;升温至 90 ℃搅拌 30 min,降 温至 60 ℃(按要求可同时调节 pH 值)即可。
2.1 软/硬单体质量比对PSA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以BA为 软单体、MMA为硬 单 体 和AA为
功 能 单 体 , 在 其 他 条 件 保 持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 如 AA 含 量 不 变 等 ),通 过 改 变m(软 单 体 )∶m( 硬 单 体 ) 比 例 来 调 节 共 聚 物 的Tg(玻 璃 化 转 变 温 度 ),则 相 应PSA的 性能如表1所示。
1.2 试验仪器 HH-2 型数显恒温 水浴锅 、JJ-1 型 精 密 增 力 电
动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NDJ-97 型旋转 黏度计, 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RGM -50 型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深圳市瑞格尔仪器有限 公司;初粘力测试仪,济南三泉中石实验仪器有限
水介质(或其他液体介质)中,会产生相互孤立的乳 胶粒[5] 。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 聚合和乳液聚合)中,乳液聚合具有其独特的优势[4]。
13 3.0
1.63

0.4 55.83 160
16 6.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7

0.6 57.25 120
16 2.0
2.05

0.8 58.21 90
16 1.5
1.85

这 是 由 于APS含 量 越 多 ,反 应 越 剧 烈 , 聚 合 物 的 Mr(相 对 分 子 质 量 )越 低 , 故 PSA 的 润 湿 性 变 好 , 初 粘 力、持粘力及 剥离强度也 随之增强;然 而,当APS含 量 过 多 时 , 链 终 止 反 应 速 率 增 大 , 聚 合 物 的 Mr降 低 , 并且其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变差,故PSA的持粘力和 剥离强度不升反降。 综合考虑,选择w(APS)=0.4%(相 对 于 单 体 总 质 量 而 言 ) 时 较 适 宜 , 此 时 PSA 的 综 合 性 能相对最好。
1.4 测试与表征 (1) 固 含 量 : 采 用 称 重 法 进 行 测 定 ( 烘 胶 温 度 为
105 ℃,烘胶时间为 60 min)。 (2) 黏 度 : 采 用 旋 转 黏 度 计 进 行 测 定 ( 测 试 温 度
为 25 ℃,4 号转子,转速为 12 r/min)。 (3)初 粘 力 :按 照 GB/T 4852—2002 标 准 ,采 用
表 1 软/硬单体质量比对 PSA 性能的影响 Tab.1 Effect of mass ratio of soft monomer to hard monomer on properties of PSA
m(BA)∶ 理论 w(固含 黏度 初粘 持粘 180°剥离强 耐热 m(MMA) Tg/℃ 量)/% /(mPa·s) 力(球号) 力/h 度/(N·mm-1) 性
- 36 -(944)
中国胶粘剂
第 21 卷第 3 期
(2)PSA 的制备:将上述未调节 pH 值的胶液升 温至一定温度,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的 0.1 mol/L 硫酸铝溶液;滴毕后反应 1 h,冷却至 60 ℃,同时调 节 pH 值即可。
(3)PSA 胶带的制作: 将一定量的 PSA 乳液均 匀 涂 敷 在 一 定 长 度 的 牛 皮 纸 (宽 25 mm)上 ,105 ℃ 烘干 3 min 后,得到干胶厚度为(2±1) μm 的 PSA 胶带。
w(AA) w(固含 黏度
初粘 持粘 180°剥离强 耐热
/% 量)/% /(mPa·s) 力(球号) 力/h 度/(N·mm-1) 性
2 55.65 110
10 2.0
1.78

4 55.76 130
13 5.0
2.03

6 55.85 160
16 6.0
2.17

8 56.10 270
15 9.0
70∶24 -23.25 55.04 130 13 12.0 2.53 差 75∶19 -29.17 55.76 140 15 8.0 2.25 中 80∶14 -34.81 55.85 160 16 6.0 2.17 优 85∶9 -40.19 52.29 80 16 4.5 1.91 优
由表1可知: 随着共聚物中软单体比例的不断 增 加 ,Tg不 断 降 低 ,PSA初 粘 力 逐 渐 增 强 (软 单 体 越 多,PSA对基材的润湿性越好所致), 持粘力和剥离 强 度 呈 下 降 态 势 (这 是 由 于 硬 单 体 比 例 越 少 ,PSA 内
收 稿 日 期 :2011-09-05 ; 修 回 日 期 :2011-11-28 。 作者简介:谢纯(1986—),重庆忠县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与炭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E-mail:chunxie2100@ 通讯作者:陈建。 E-mail:jchenzg@
表 2 引发剂含量对 PSA 性能的影响 Tab.2 Effect of initiator contents on properties of PSA
w(APS) w(固含 黏度 初粘 持粘 180°剥离强 耐热 /% 量)/% /(mPa·s) 力(球号) 力/h 度/(N·mm-1) 性
0.2 55.45 230
(6)耐热性:将胶带粘贴在光滑钢板上,90 ℃静 置 24 h 后冷却至室温; 然后将胶带从钢板上剥离, 若钢板上的残胶量越少,则说明其耐热性越好。
(7)pH 值:采用 pH 试纸进行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聚强度和拉伸强度越低,故持粘力和剥离强度也随 之下降),耐热性随之变好。
综合考虑,选 择m(BA)∶m(MMA)=80∶14时较适 宜,此时PSA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
2.3 功能单体含量对PSA性能的影响 在 其 他 条 件 保 持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 功 能 单 体 (AA)
含量对PSA性能的影响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随着 AA含 量 的 不 断 增 加 , 初 粘 力 和 剥 离 强 度 呈 先 升 后 降 态势,持粘力和耐热性逐渐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