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

合集下载

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应对

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应对
3、转移/替代(displacement):改变冲动的方向, 用另外一个目标替代原来的目标。
4、否认(denial):拒绝某些事实的存在。
防御机制(4)
5、反向/反应生成(reaction formation):自我为了控制或防 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由意识地作出相反的举动。分 两步进行,首先,压抑不得体的冲动,其次,把这种冲 动的反面表露于意识水平。
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为一种在强 烈的应激源作用下而发生的精神障碍.
应激源常为突如其来,且个体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 验,或对生命具有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如严重的 交通事故、配偶或子女突然亡故、突发的自然灾害、 战争等。
急性应激障碍诊断标准:
第五章 压力与健康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health
人文社科院·心理学教研室 康燕
学习目标 了解心理应激的概念 熟悉各种心理应激源 掌握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学会应对心理应激
股市狂跌
金融危机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一、心理应激的定义
心理应激(也称心理压力):
强调个体的认知因素
学会宽恕别人
要和别人一起分享喜悦
灾难性事件
南方雪灾
拉萨暴力事件
地震
慢性应激原
人口过剩
艾滋病经济困难Fra bibliotek 个体日常生活事件
夫妻吵架
失业
挫折
心理应激的研究者注意到“认知”在应激 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不存在对每一个人都可作为应激源的生活事件。 如离婚可能被一个人察觉为极度应激,而另一个人 可能高兴。
只有他们被察觉为威胁或可以引起伤害或丧失时, 才属于应激源。换句话说,良好应激归根到底不是 应激,因为它引起的是良好情感。

心理应激总论

心理应激总论
•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 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只使坠,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 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读音ci三声,踏)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现代关于心理应激的定义
• 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察觉(认知性评价)自身处
于威胁或挑战情境中做出适应和应对的全过程。
• • • • • 应激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包括: 引起机体应激的生物、心理、社会刺激(应激源) 个体对不良刺激和应激情境的反应(应激反应); 刺激物与机体之间的互动(中介机制); 个体对应激过程的应对(应对过程)。
大灾难
•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包括恶梦,创伤场景突然闪现,抑郁,焦虑
• 幸存者内疚
– 恶梦不断,难与人相处,焦虑、抑郁
案例
• 一般资料:李某,女,20岁,大学一年级 学生。 • 主 诉:与人交往感到紧张、害怕,因此 不敢到教室上课、不敢去人多的地方。
自我报告
• 在高一那年,我对班上一男生有好感, 我也发觉他经常看我,每当他看我时 我感到很紧张,有一次放学回家路上, 他提出要与我交朋友,当时我紧张极 了,连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他。自那 以后他不再理我,我想他肯定很恨我, 我不敢去面对他,总是有意无意躲着 他。
• 后来大概是为了报复我,他坐在自己的座 位上一个劲地咳嗽,我有时也用咳嗽回敬 他,他就更加明显,分明他咳嗽是针对我 来的,我学习也学不进去,后来请老师换 了一个座位,我开始还瞒有信心的,可到 后来我对那个声音还是特别敏感,每当周 围同学咳嗽就担心是针对我的,我感到很 烦恼,后来在与同学交往时也感到紧张, 面红出汗,很在意同学的言行,担心对方 鄙视、嘲笑、看不起自己,后来变的不敢 与同学交往,甚至不敢去教室上课。在学 校老师的建议下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过程。
.
第一节 总 论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的理论
伯纳德(Claude Bernard): 对抗破环机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坎农(Cannon): 物理环境对机体稳态的影响、机制及心理意义
塞里(Selye): 一般性适应综合征
现代观念: 以系统的观念解释应激
.
警觉期(alarm stage)
.
第三节 应激过程的中介因素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二)应激生理中介相关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代谢应激 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异常
.
第四节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
第四节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 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也称应激的心身反 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
.
第五节 应激的医学后果 二、应激的医学后果
1.急性应激障碍(ASD)
遭遇强烈的精神 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起病,出现短暂应 激反应精神障碍。
.
第五节 应激的医学后果
二、应激的医学后果
1.急性应激障碍(ASD)
(1)核心症状:回避与麻木、高度警觉状态等
症 (2)分离症状:麻木、迟钝、人格解体等

.
第三节 应激过程的中介因素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stress system)
应激系统是应激综合征的效应器。 Chrousos和Gold(1992)
.
第三节 应激过程的中介因素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应激生理中 介相关成分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内源性阿片系统 性腺轴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免疫系统 边缘系统

第五章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课件(共49张PPT)

第五章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课件(共49张PPT)
GC分泌↑不利(bùlì)影响 1、抑制免疫功能 2、抑制生长发育 3、行为异常 4、抑制性腺轴、甲状腺轴等 5、代谢改变
第三十八页,共49页。
心理(xīnlǐ)- 神经- 免疫机制
大脑皮质 大脑边缘系
植物神经系
下丘脑
免疫系
第三十九页,共49页。
内分泌系
心理•神经(shénjīng)对免疫 功能的调节
第二节 应 激 源
一、应激源〔生活事件(shìjiàn)〕的定义 二、应激源〔生活事件(shìjiàn)〕的分类 三、、生活事件(shìjiàn)的研究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一、应激源〔生活事件(shìjiàn)〕的定义
应激源〔Stressor〕/应激性生活事件 〔Stressful life event〕/生活事件(life
第三十二页,共49页。
心理(xīnlǐ)- 神经中介机制
轴构成(gòuchéng):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
cerebrum
LC
brainstem
蓝斑〔locus
ceruleus, LC〕为本
系统的中枢,上行与
边缘系统相连;下行
至脊髓侧角,调控交
感与肾上腺髓质
第三十三页,共49页。
Spinal cord adrenal
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用于治疗的干扰素等会引 起发热,嗜睡,抑郁等神经精神病症
免疫细胞会分泌神经递质和激素
在激活免疫反响时会抑制下丘脑的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
细胞因子在脑内也有产生,和神经细胞(shén jīnɡ xì bāo)的生长分化有着一定的关系
第四十一页,共49页。
认知(rèn zhī)评价
第五章心理(xīnlǐ)应激 医学心理(xīnlǐ)学课件

第5章 心理应激

第5章 心理应激

头昏目旋
口干舌燥 吞咽困难 胃痛 肠胃绞痛、腹泻或便秘 肌肉紧绷,酸痛
免疫
其他
医学心理学
淋巴细胞减少
氧的消耗量增加 呼吸速度加快
容易生病
窒息感 呼吸急促、气喘
汗腺分泌增加
冒冷汗
压力与身体健康
压力状态下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作用在于促进
身体的能量应用,增加心血管活动,其结果使得心 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血管疾病(心脏病、高血压)
五、应激管理
(四)科学的时间管理
医学心理学
五、应激管理
(五)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系统就像给你的“杯子”续水的人
朋友
家 庭 工作 团队 组织 机构 社会 支持 可以帮助你 宣泄不良情绪 获得情感支持 和各种形式的 帮助, 有效缓解压力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一)应激源的强度
医学心理学
应 激 事 件 的 可 预 见 性 和 可 控 制 性
医学心理学
1、认知评价
定义 指个体对遇到的应激源的性质、程 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是应激作用过程的关键性中介因素。
医学心理学
初评
是否 有关
次评
是否构 成威胁
再评价
是否有应对 的能力和足 够资源
放弃“非黑即白” “非此即彼”的刻板 思维,寻找第三种 或更多可能的解决 方法。
医学心理学
认知重构,换个角度看问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问题
医学心理学
五、应激管理
(三)培养良 好的行为习惯
科学运动 慢跑 游泳 太极拳 拥有良好的饮食习 惯
医学心理学
年龄的心搏速率标准表(以次/分钟为单位) 年龄 18~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 最高心 律 203~191 190~181 180~171 170~161 160~151 150~141 60% 122~115 114~108 107~102 101~96 95~90 89~84 70% 142~134 133~127 126~120 119~113 112~106 105~99 80% 162~153 152~145 144~137 136~129 128~121 120~113

第五章 心理应激

第五章  心理应激

需求的来源即应激源
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刺激) 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或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指个体内部和外部的资源
应激的反应
二、应激的理论
❖应激概念的来源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ans Selye

一般适应综合症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1.认知评价
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
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应激作用过程的关键性中介因素。
无利害关系
适应
有效
问 初
次 可改变 问题关注应对
有效


有 利


无效

系 不可改变
情绪反应
情绪关注应对
(不适应)
无效
2.社会支持
指个体处于危机情况时,得到来自不同群体者的帮 助和关心
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1)心理神经中介途径; (2)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 (3)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
心理神经心理 社会紧张刺激
(1)内分泌途径: 大 脑 (认知评价)
植物性NS
下丘脑
N内分泌
其它脑区
释放因子
NE,5-HT,DA,Ach
交感 副交感 垂 体
肾 上腺 髓质
儿茶酚胺 内+啡肽
性甲 肾 状上
警觉期
阻抗期
衰竭期
第二节 心理应激模型
输入---中介---反应---结果
中介是最关键的部分
心理应激的过程模式
输入 环境需求
心理应激源
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格因素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PPT课件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PPT课件
威胁是指预感面对一种伤害条件的状态。不论
应激源是现实的还是想象的都无关重要,主要是威 胁的知觉决定着它们是否应激源。
Lazarus模型涉及对潜在应激源的三步评价:第一 评价决定应激源是否有威胁;第二评价确定个体能 否应对威胁;第三评价是对第一、第二两种评价的 信息进行认知性再评价 。
(1)原发性评价(prlmary appraisal) 回答是否有威胁?原 发性评价是检查刺激与人格因素,以决定潜在的应激源有 无威胁。
除了某些环境刺激(极端的温度,污染及噪音)之外,引起 人们应激的大多数事物是被判断为对安宁有潜在威胁的人 物和情境。
认为不存在对每一个人都可作为应激源的生活事件。如离 婚可能被一个人察觉为极度应激,而另一个人可能高兴。
只有他们被察觉为威胁或可以引起伤害或丧失时,才属于 应激源。换句话说,良好应激归根到底不是应激,因为它 引起的是良好情感。
(二)安康(wellness)与健康
1.安康的六个维度 躯体的 、社会的 、情绪的 、 智力的 、心灵的和环境的 。
2.应激与安康 在健康安宁维度有高水平功能活动 的人,对应激有较大的抵抗力;而机能活动不良者 则易感疾患。
第二节 应激源
应激源(stressor)是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 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 一、社会支持与应激
①刺激因素,第一刺激因素是威胁的程度;第二刺激因 素是面临的危急;最后一个因素是刺激的模棱两可。
②人格因素,这个模型中的人格因素是与刺激相关的, 第一种人格因素是动机强度;第二种人格因素是信念系统, 就是核心的价值观;第三种人格因素是智力资源。
(2)继发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 与原发性 评价同时发生,即回答“我能否应对这种威胁?”信 念占应激评价中应对能力的大部分。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是机体通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Stressor)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做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1]。尽管心理应激对机体的免疫调控及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大量的研究已表明,各种躯体、心理的应激刺激首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强烈兴奋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反应,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膜上的受体而调节免疫反应;通常情况下,急性应激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但持续强烈的应激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2]。目前心理应激对免疫的作用已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将近年来心理应激所致免疫抑制与增强的研究进行综述。
以慢性束缚制动法建立的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实验观察,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2、IL6、IL8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慢性心理应激可引起大鼠释放过量皮质醇,使大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1]。电刺激心理应激箱诱发心理应激模型研究结果证明心理应激后交感肾上腺髓质轴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之间有内在联系。交感神经兴奋可损伤电刺激心理应激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而运用六羟多巴胺后的应激组较单纯应激组NK细胞活性增大、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故阻断外周交感神经有明显保护心理应激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作用[9]。以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应激原,研究情绪应激对大鼠特异性原发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每次10分钟、共14次的情绪应激显著降低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IgG)水平和脾脏指数,而显著增高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研究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和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证实了情绪性心理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此免疫调节作用[10]。慢性心理应激实验(Subordinate colony housing test,CSCT)刺激小鼠19天,观察结果显示,动物体重减轻,胸腺萎缩,肾上腺萎缩,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增加,焦虑行为增加。同时下丘脑室旁核CRHmRNA、白天相皮质酮以及酪氨酸羟化酶在结肠组织表达均增加。肠系膜淋巴结分泌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CSC实验后增加。提示慢性心理应激可改变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11]。利用小站台水环境诱发的应激模型,观察站台12h、24h、48h和对照组在站台前后动物一般行为、胸腺和脾脏重量与指数的变化状况。结果应激使小鼠的一般情况发生改变,表现为体重减轻,易受惊吓,高度紧张,攻击性增强,呼吸急促,对外界环境干扰敏感度低,修饰行为减少,体能水平逐渐降低,运动能力逐渐下降及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提示该模型在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降低[12]。冷应激也可视为一种心理应激,在持续两周冷应激后对大鼠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应激组白细胞介素1β、自然杀伤细胞、CD5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应激组皮质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冷应激能使大鼠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的刺激模型
优点:生活事件和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间的密切关系, 预测患病可能性,并进而进行及早预防和干预,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足:假设不成立-难以建立应激与紧张反应的比例 关系;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行为的复杂性, 不可能确定所有刺激因素,也不可能确定同一个体在 所有场合中的刺激因素,更不能建立紧张刺激强度和 紧张水平的数量关系
➢ 遗传发生论:生理遗传素质倾向决定器官的脆弱 性,也影响个体的应激阈限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一)应激学说的演变
2、心理应激学说:强调心理社会中介因素如个人认 知评价、应对方式在应激中的作用
3、社会应激学说:把个体与社会整合起来,个体应 激紧张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也就是挫折-冲突 理论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抵抗期:持续暴露在有害刺激中,机体便转入抵抗。肾上 腺素分泌增加后心率↑血压↑血糖↑以便应付环境刺激的 威胁
衰竭期: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将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 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威胁持续下去抵御就会持续下 去,必须的适应能力可能耗尽,最后出现崩溃,这时 机体就会被它自身的防御力量所损害。结果会造成疾 病状态,即所谓适应性疾病
第二节 应激源(生活事件) stressor( life events)
一、应激源(生活事件)的概念
应激源就是引起应激的刺激,即引起应激的原 因,是机体内外环境向机体提出的适应或应对 的要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和/或 生理反应的紧张刺激物。
应激源
心理应激的过程模型
中间影响因素
应激反应
生 认知评价 活 事 件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三)现代心理应激概念
2、“系统模型”对心理应激的定义
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
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生活事件
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
社 会 人格特征 支 持
认心
知身
评 价
反 应
健 康 疾 病
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应对方式
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
起关键作用; 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心理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
(三)现代心理应激概念
2、“系统模型”对心理应激的定义 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
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 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
(二)应激的模型
应激的刺激模型 应激的反应模型 应激的交互作用模型
应激的刺激模型
Holmes & Rahe于1967年提出 将应激作为自变量或刺激物 源于物理学中Hooke弹性定律 生活事件(life events)的量化研究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 LES)
下 丘 脑 - 垂 体 - 肾 上 腺 皮 质 轴
(
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cortex axis,HPACA)
警戒期
抵抗期
衰竭期
应激的反应模型
警觉期:为应对有害刺激,唤起体内整个防御能力。机体 会发生激素与生化的变化并动员起来进行防御,这就 是动员阶段,称为警戒反应期
二、心理应激的意义
(一)积极意义
1、适度的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的 必要条件。 2、适度的应激可增强有机体适应生活的能力,提 供应对经验。 3、适度的应激使人体处在维持一定张力的准备状 态,有利于机体在遇到突发性刺激时全面动员。
二、心理应激的意义
(二)消极意义
1、强烈而突然的应激造成有机体唤醒不足,使 心身功能和社会活动迅速出现障碍或崩溃。 2、持久的慢性应激使人长期紧张,个体的心理 和生理抵抗力均会耗竭,导致疾病。 3、多次未转向良好适应的应激,破坏适应力, 造成原来的社会心理活动和心理适应能力下降, 甚至遇到新的轻微的应激时出现退缩反应和过度 反应,或对强烈的刺激出现“无反应”。
第六章 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
本章主要内容
一、总论 二、应激源 三、应激心理中介因素 四、应激反应 五、应激的控制与管理
第一节 应激总论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二、心理应激意义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一)应激学说的演变
➢ 应激(stress)一词来自拉丁文“stringer”, 它的意思是“费力地抽起”或“紧紧地捆 扎”
环境变量
个体变量
应激
Richard S. Lazarus (1922~2002)
应激的交互作用模型
优点:强调了刺激的心理学意义及个体的心理 学反应
不足:缺乏对生理反应及机制的阐述
(三)现代心理应激概念
1、“过程模型”对心理应激的定义 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
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 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即个体认识到需求与实际的或满足需求的能 力不平衡时所作出的适应过程。 强调: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 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 在古法语和古英语中,它以“stress”和 “straisse”形式出现,含有困苦和逆境的 意思
➢ 在物理学上指“应力”、“张力”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一)应激学说的演变
1、生物应激学说
➢ 应急稳态学说:生理学家坎农的稳态概念和应急 学说
➢ 一般适应综合征:在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生理 学家Selye.H借用应激概念概括机体在不利环境 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精神紧张、高温、寒 冷、放射线等)下出现的某些非特异反应,将应激 引入生物医学范围
应激的反应模型
Selye.H于1936年提出 最早从生理学角度进行探讨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即因变量 以生物学机制为依据,强调应激过程中个体生
理、生化方面的感受性和反应性,因而被传统 的生物医学模式所接受
应激的反应模型
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应激的反应模型
优点:促进了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不足:把人类看成是对不良环境被动反应的生
物体,没有看到紧张情绪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 反作用,忽视了环境、知识、经验以及遗传因 素对个体的心理感受性和反应性,该学说并不 能概括应激的全貌
应激的交互作用模型
Lazarus于1966年提出 应激视为个体与刺激相互作用的中间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