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第五章 心理应激 赵永忠
医学心理学 第五章 心理应激

第四节 心理应激反应P112
面对现实、修正目标,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寻求社会支持 精神宣泄 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 学会放松
发生机制: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应激源 作用于感官引起的神经冲动,经感觉通路被传递到丘脑和网状结构, 而后继续传递到涉及生理功能调节的植物神经、内分泌的下丘脑,以 及涉及心理活动的“认知脑区”和“情绪脑区”。这些脑区之间有着 广泛的神经联系,最终实现整合。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 疫系统三条中介途径。
自我防御反应
个体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进行应对或者对自己或自己的应对 效果作出解释,以减轻心理应激带来的紧张和内心痛苦。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
应激源;认知评价;个性特征;身体素质;应对能力;社 会支持系统
第四节 心理应激反应P112
一、应激管理
二、应激应对
第四节 心理应激反应P112
消除或减弱应激源 暂时远离应激源 从认知评价入手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或使这些疾病复发。
心理应激可以造成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并在其他 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疾病。
第二节 应激的心理中介机制
——之觉察与认知评价
一般说来,生活事件的发生我们都能觉察,但不 是对所有事件都产生应激反应。原因在于认知评 价在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起着关键性作用。
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疾病因素等。 心理性应激源:引起不良情绪产生的刺激物:各种心理冲突、
《精神病学》全套精品课件 心境障碍及病人心理

激越、妄想
情绪 思维 意志行为
躯体不适症 状ຫໍສະໝຸດ 抑郁症 低落(昼重夜轻)迟缓 减退 食欲减退 性欲减退 体重下降 早醒
躁狂症 高涨 奔逸 增多
食欲增加 性欲亢进 体重下降 睡眠需要减少
病程
>2周 平均病程6-8月
>1周 平均病程3月
临床发作其他类型:
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发作和混合性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
临床表现
Mania
案例
张君平素寡言少语,老实本份且勤俭节省。近 来却一反常态,整天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满面笑 容。逢人便打招呼,又是点头握手又是敬烟,侃起 来滔滔不绝。出门便打的,还坚持要付小费。出了 宾馆便进舞厅,“潇洒大方”花钱如流水。夜晚更 是忙得不可开交,似无需睡眠,闹得家里不得安宁。 其妻困惑之余带他到医院就诊,原来张君得了“躁 狂症”。
5、其他症状 注意力增强但不持久,部分记忆力增 强
瞻妄性躁狂与老年躁狂发作
谵妄性躁狂
➢躁狂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极度的兴
奋躁动状态,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 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 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 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这种状态称为谵 妄性躁狂。
老年躁狂发作
➢易激惹,狂妄自大,有夸大观念及妄想,
言语增多,但常较啰嗦,可有攻击行为。 心境高涨、意念飘忽和性欲亢进等症状 较少见。病程较为迁延
Depression
案例
郑某,女性,49岁,自8月前搬入新居后感觉上 下楼不方便,无愉快感。该楼又地处使馆区,物价 较贵,患者总觉得钱不够花,担心退休后无经济能 力供孩子读书,觉得日子要过不下去了。患者总觉 得活着太累,见什么都烦,常说:“我现在算什么 人呢,脑子象木头一样,蒸馒头煮米饭都弄不熟 了。”自述活着没意思,经常想跳楼;总唠叨过去 的事情,认为自己过去做的事都不对,食欲明显下 降,夜间入睡明显延迟。近一月来,患者自述脑子 坏了,自责,认为一家人都给她拖累了,曾企图上 吊自杀而未遂。
心理应激反应实用心理学课件

• 多因素模型——应激系统论模型
姜乾金等在研究应激理论历史和在广泛实证研究基 础上,在近十年提出了应激(或者压力)有关因素之间 不仅仅是单向的从“因”(应激刺激)到“果”(应激 反应)的过程,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认为个体 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 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 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 就是心理应激。
熟悉: 一般适应综合征(GAS)概念及其分期。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应对方式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医学心理学 退出 主页 总目录 第五章心理应激: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自测习题 课外阅读 关键词汇 应激评估
了解: 心理应激的宏观和微观研究方向。 生活事件不同量化方法存在的问题。 应对的多种维度研究实例。 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支持保护健康的机制。 心理反应、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概念的
• 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 说 1936年,塞里认为,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
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他将其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 ,也就是“应激”, 并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医学心理学 退出 主页 总目录 第五章心理应激: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自测习题 课外阅读 关键词汇 应激评估
掌握: 各种心理应激理论模型的主要内涵及其意义; 生活事件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 应对方式的概念、多 维度分类; 社会支持的概念、多维度分类。 应激反应的概念、心理行为反应、生理反应以及心身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应激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 躯体性应激源 对人的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刺激物,如过高过低的温度、强烈的噪声、酸碱刺激、不良食物、微生物等。2. 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主要指冲突、挫折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自尊感降低。
2. 应激生理中介相关成分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医学心理学(第7版)
(5)性腺轴: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来自这个轴系的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对性腺轴的功能产生影响,可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减少,繁殖能力受损。(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应激时肾脏可分泌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压升高,通过肾脏排泄水、钠减少。(7)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对不同应激的反应有所差别,如当暴露于不可控制的应激刺激时,一开始使人体免疫功能抑制,对疾病的易感性提高,而随后可能反应为免疫功能增强或紊乱。应激使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致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二、应激源的研究
医学心理学(第7版)
1. 国外有研究显示,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生活事件,例如配偶的死亡,对健康的危害最大。有人对配偶死亡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居丧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2. 国内的研究发现,对疾病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①在较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伴随不愉快的情绪;②工作中或家族中人际关系不协调;③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心理学概论最详细笔记(赵国祥版)-(1)26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概念: 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1. 心理活动过程: 主要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
2. 个性:主要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构成。
三、心理学的两大任务1. 理论任务: 通过对自身对象的研究, 不断深入地揭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与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 从而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2.实践任务:通过对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 去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问题。
四、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1. 掌握心理学, 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2. 教育可促进心理学的发展3.当代教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教学生学会学习,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 观察法: 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 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2. 实验法: 指研究者认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 使被试产生一定心理活动, 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为主要工具, 测量个体的能力、人格方面的特征, 从而分析它们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4.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 以此分析、推测团体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
可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5. 其他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 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
产品分析法: 指通过对活动的产品或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档案研究法:运用以前的相关信息, 研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方法。
六、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 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奠基、铁欣纳代表)、机能主义学派(美国詹姆士创始、杜威和安吉尔代表)、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创始)、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韦特海默首创、考夫卡和科勒代表)、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立)。
心理应激反应实用心理学课件

• 应对概念的多维度
将应激看成是过程,应对活动涉及应激作用过程的各 个环节。
从应对的主体角度,应对活动涉及个体的心理活动、 行为操作和躯体变化。
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问题关注应对和情绪关注应对。 从应对是否有利于缓冲应激的作用来看,有积极应对 和消极应对。 从应对策略与个性的关系来看,可能存在一些与个性 特质有关、相对稳定和习惯化了的应对风格或特质应对。
熟悉: 一般适应综合征(GAS)概念及其分期。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应对方式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医学心理学 退出 主页 总目录 第五章心理应激: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自测习题 课外阅读 关键词汇 应激评估
了解: 心理应激的宏观和微观研究方向。 生活事件不同量化方法存在的问题。 应对的多种维度研究实例。 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支持保护健康的机制。 心理反应、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概念的
第五章 心理应激
浙江大学 姜乾金
本部分主要讨论: 应激概念及心理应激理论发展状况和研究; 应激相关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应激反应的 概念、分类、研究及其与心理应激的关系。 基于应激系统论模型的应激控制与管理策 略。 附录部分提供若干应激评估俩量表。
医学心理学 退出 主页 总目录 第五章心理应激: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自测习题 课外阅读 关键词汇 应激评估
根据该模型,“应激干预或管理”可以选择从各种 应激因素入手,如控制和回避生活事件、调整认知、改 变应对策略、提供社会支持、降低应激反应等,可以应 用于医学的病因学、治疗学和预防医学各方面。
第五章 心理应激

需求的来源即应激源
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刺激) 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或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指个体内部和外部的资源
应激的反应
二、应激的理论
❖应激概念的来源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ans Selye
)
一般适应综合症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1.认知评价
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
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应激作用过程的关键性中介因素。
无利害关系
适应
有效
问 初
次 可改变 问题关注应对
有效
题
评
有 利
评
害
无效
关
系 不可改变
情绪反应
情绪关注应对
(不适应)
无效
2.社会支持
指个体处于危机情况时,得到来自不同群体者的帮 助和关心
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1)心理神经中介途径; (2)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 (3)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
心理神经心理 社会紧张刺激
(1)内分泌途径: 大 脑 (认知评价)
植物性NS
下丘脑
N内分泌
其它脑区
释放因子
NE,5-HT,DA,Ach
交感 副交感 垂 体
肾 上腺 髓质
儿茶酚胺 内+啡肽
性甲 肾 状上
警觉期
阻抗期
衰竭期
第二节 心理应激模型
输入---中介---反应---结果
中介是最关键的部分
心理应激的过程模式
输入 环境需求
心理应激源
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格因素
应用心理硕士参考书新鲜出炉

应用心理硕士参考书新鲜出炉导读:本文是关于应用心理硕士参考书新鲜出炉,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师大出版社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
2.《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4.《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5.《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章变态心理学:
6.《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六章社会心理学:
7.《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七章管理心理学:
8.《管理心理学》车丽萍,秦启文武汉大学出版社
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参考以下两本书:
9.《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
10.《教育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冯忠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11.《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提醒大家,因为应用心理硕士由各个院校自主命题所以如果一开始我们有个明确的院校目标那我们可以根据院校提供的教材进行复习,这样会复习得更准确、全面。
如果确实无法确定院校的话就按照老师推荐的教材复习也是可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自恋式 不成熟式 神经质式 成熟式
四、社会支持概念
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 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 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 上的联系程度。
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 是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第五节 个性与应激
丧偶是严重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亦很高。
妻子患乳腺癌 丈夫 前瞻性观察 妻子丧亡后 丈夫的T、B 淋巴细胞刺激反应均降低; 但居丧1年后 大多数淋巴细胞 刺激反应 回复 居丧前水平。
丈夫患肺癌的妻子 丧偶半年后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 辅 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之比值 降低
Bartrop(1977)澳洲 火车失事 配偶 5周后 淋巴细胞功能 抑制 ↓10倍(比对照组)
焦虑(血压、心率↑↑ )--高血压
3.应激反应的量化
应激的生理反应:血压… 应激的情绪反应—SCL-90、SAS、SDS 应激的行为反应
二、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
应激反应既有生理成分,又有心理成分,两者是不 可分割的。对健康影响较大的还是情绪反应
个体在应激时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以及强度如 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差异很大。
n 应激的关键性中间变量 n 举例
第四节 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一、应对的概念
是指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 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 措施。又称应对策略
应对一词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提出:自我 防御机制(解决心理冲突)--适应过程---行 为---认知活动和行为的综合体
(二)应对的量化研究
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酸葡萄心 理…
升华(sublimation)
指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原始冲动或欲 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出 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所谓建设性就是将受到挫折引起的痛苦,经过 净化,提高转化为动力,建立更高尚的追求, 并以此激励前进。
“孔子厄而著春秋,司马迁腐而出史记。”就 是真实的写照。
幻想
在现实环境中遇到了难以实现的愿望和困境时, 人们以幻想进入异想天开的境界,以满足自己 的欲望。
灰姑娘的故事、自我陶醉、白日梦等
转移
一个人因限于理智和社会的限制,将对某一对 象的情绪、欲望和态度,在潜意识中转移到另 一可替代的对象身上。
迁怒于人
合理化
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 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 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 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 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多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就是说是在不知不觉中 使用的。
2.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否认(denial)
是以根本上对其发生的或存在的问题采取“不 承认”的态度,就象根本没有发生一样,从而 避免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
“眼不见为净即为否定作用的表现。 极端的否认作用表现为精神病患者的自知力丧
失,否认有病。
机体对上述一切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的统称。 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 →机体→非特异性反
应=特殊症状群(一般适应综合征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2. 应激的心理因素说
Lazarus R(拉泽鲁斯) ,20世纪60年代认识 到认知评价等因素的重要作用
负性生活事件(negative events):对个体 产生消极作用的生活事件
4.根据主客观分类: 客观和主观事件
5.按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分类 躯体:高温,感染 心理:心理冲突 社会文化:战争,移民
二、生活事件的研究
1.生活事件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生活事件是最早被注意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应激因 素之一。
恐惧是一种预期将要受到伤害或极不愉快的情绪 反应,而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
通常产生回避行为,即避免进入恐惧的情境或从威 胁性环境中逃走。
当人们觉得恐惧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全身动员准 备逃避伤害性刺激。
(3)抑郁 depression
抑郁:情绪低落, 心境悲观、愉快感丧失、 自身感觉不良、对日常生活兴趣缺乏(包括 性欲抑制),睡眠与食欲障碍。
液重新分布、细支气管扩张、肝糖原分解、 肾上腺分泌活动增强。
2.应激的行为反应
伴随应激的心理反应,外表行为上也会发 生改变。
是摆脱心身紧张状态而采取的应对行为策 略,顺应环境的需要。
(1)逃避(escape)与回避(avoidance)
都是为了远离应激源的行为 逃避:已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
行动。 回避:是已知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到以前
即已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目的:摆脱情绪应激,排除自我烦恼。
(2)退化(regression)与依赖(dependence)
受到挫折或遇到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使 用幼儿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满足自己的欲望
退化行为主要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同情、支持和照顾, 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
中风、糖尿病、MS等
第三节 应激反应与认知评价
一、应激反应概念
1.应激反应
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 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的情绪反应 应激的行为反应
2.应激反应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有利有弊 应激的心身反应→心身障碍的心身症状→
心身疾病 如恐吓后的紧张(血压、心率↑↑)--
退化行为必然会产生依赖心理和行为。
(3)敌对(hostility)与攻击(attack) 共同的心理基础是愤怒
敌对: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 是不友好、漫骂、憎恨或羞辱别人。
攻击:应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
(4)无助(helplessness)与自怜(self-pity)
无助: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 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抑郁
工作问题 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经济问题 个人健康问题 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 喜庆事件
例如:工作问题
工作负荷
工作条件
角色冲突和模糊
压力源
职业生涯发展
人际关系
工作和其他角色间的冲突
3. 按事件对人体的影响分类
正性生活事件(positive events):对个体的 心身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但个体不 同,同样的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
常见的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抑郁、愤怒
(1)焦虑(anxiety)
人们对环境中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 祸的事件或者要作出重大决定时,主观上引起紧张 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情绪,这是焦虑。
适度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是一种保护性反 应。
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
(2)恐惧 fear
有多种量表
Folkman 和Lazarus(1985) 应对量表:8种应对 方式
肖计划(1995):6种应对方式 卢抗生(2000):5种应对方式 姜乾金和沈晓红:4、3种应对方式
(三)应对指导研究
一般原则: 1.建议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 2.再评价应对 3.寻求社会支持 4.转移注意
生活事件可以引起个体的应激反应→疾病→死亡。 当代研究进一步阐明生活事件的质和量与健康和
疾病的关系。
2.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Holmes和Rehe(1967)开创定量研究方法。 生活事件--生活过程中对人们情绪产生影响的
事件 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LCU)--按对
事件---认知、个性、应对方式---应激反应
3. 应激的社会因素说
应激过程
应激源…. 中间变量…
生活事件等...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
社会支持…. .生理反应 疾病
个性特征
三、心理应激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
1.应激理论-为心理病因学研究提供思路 2.应激理论为临床工作提供应激干预策略 控制和回避应激源 改变认知评价 提供和寻求社会支持 应对指导 松弛训练
退行(regression)
内心的冲突无法解决时,自我退回到较幼稚的 心理发展阶段,从而出现幼稚的语言,行为, 以求心理安慰。
现代心理学认为,当遇到挫折、疾病时,或无 法满足某种需要时,人们可能放弃成人处事方 式,而采用幼稚的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方法去 应付环境处理问题,满足需要。
象儿童一样为得到某物而耍赖、无理纠缠。
四、认知评价的概念
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性质、 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认知评价过程:
首先,威胁或挑战的察觉--初级评价(有或无利害 关系)
其次,符合要找的应对手段的判断--次级评价 (能改变或不能改变)
五、认知评价研究
1.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
n 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 对活动和心身反应,可以改变反应强度或 性质
情绪的影响程度划分等级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SRRS)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
LCU与疾病
Holmes等人调查了5000人
LCU/年<150,→基本健康/来年 LCU/年→150~300,→50%可能生病/来年 LCU/年>300,70%可能生病/来年 与生活事件明显相关的疾病:心肌梗死、猝死、
〓结构上改变
应激状态→神经生化 〓影响内环境平衡
→神经内分泌
〓器官功能障碍
→免疫系统
3.心理-神经-免疫机制
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双相的
与刺激的性质、持续时间、强度及机体的生 物学等特点有关。
应激的强度、时间 对免疫功能影响
短暂而不太强烈 --、↑、↓
中等度
↑
强烈
↓↓尤其细胞免疫